《孤獨六講》是我大概大二時,在我們學校書吧打工時讀的。那段時間應該是我大學最輕鬆的時候了吧,在書吧做做果茶,人也不多,大部分時候我都一個人坐在吧檯裡面做著自己的事情。雖然書吧打工,時薪很低,但勝在時間自由,還有很多書看。半個學期的時間,看了蔣勳先生的《孤獨六講》、《品味四講》和《生活十講》。因為是最輕鬆的時候,應該也是最迷惘的時候,蔣勳先生這一系列書就像是我抓住的救命稻草,讓我獨處的更加自由。
我總不能在看完書後,立馬動筆寫些東西。後來想寫些什麼,卻又不是很記得書中的內容,所以我一直將三毛的一句話當作我忘記的藉口: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很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
《孤獨六講》大概就是這樣的書,行書十分流暢,再加之我常常讀國外帶有濃濃翻譯腔的書,難得讀到這樣一本書,確實讓我當時倍感舒適。當下覺得了解許多,後來可能慢慢將其融入生活,我都不察覺。他又把一些好似大家都明白,卻又道不出的道理講得明明白白。還記得蔣勳先生在書中將美感與快感做分別:
心靈上真正的荒涼來自太多的快感,就是你不斷地在口味上刺激自己吃到飽,在衣物上滿足,或是在居住條件上買更昂貴側房子,不斷的投資賺錢,其實這種爽的感覺未必是美感,而是快感。
他說:
擁有很多內在的資源,才能享受獨處。
《孤獨六講》:情慾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暴力孤獨、思維孤獨、倫理孤獨。適合孤單的人讀,也適合害怕孤單的人讀。其實,每個年齡段都有適合閱讀的書籍,有些道理淺顯,通俗易懂的書不是更適合閱讀嗎?
最後,我想到了生活大爆炸裡的一句臺詞:
人窮盡一生追求另一個人類共度一生的事
我一直無法理解
或許我自己太有意思
無需他人陪伴
所以 我祝你們在對方身上獲得的快樂
與我給自己的一樣多!
#青年派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