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人,看看這本《孤獨六講》

2020-12-05 迷惘的浩子

《孤獨六講》是我大概大二時,在我們學校書吧打工時讀的。那段時間應該是我大學最輕鬆的時候了吧,在書吧做做果茶,人也不多,大部分時候我都一個人坐在吧檯裡面做著自己的事情。雖然書吧打工,時薪很低,但勝在時間自由,還有很多書看。半個學期的時間,看了蔣勳先生的《孤獨六講》、《品味四講》和《生活十講》。因為是最輕鬆的時候,應該也是最迷惘的時候,蔣勳先生這一系列書就像是我抓住的救命稻草,讓我獨處的更加自由。

我總不能在看完書後,立馬動筆寫些東西。後來想寫些什麼,卻又不是很記得書中的內容,所以我一直將三毛的一句話當作我忘記的藉口: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很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

《孤獨六講》大概就是這樣的書,行書十分流暢,再加之我常常讀國外帶有濃濃翻譯腔的書,難得讀到這樣一本書,確實讓我當時倍感舒適。當下覺得了解許多,後來可能慢慢將其融入生活,我都不察覺。他又把一些好似大家都明白,卻又道不出的道理講得明明白白。還記得蔣勳先生在書中將美感與快感做分別:

心靈上真正的荒涼來自太多的快感,就是你不斷地在口味上刺激自己吃到飽,在衣物上滿足,或是在居住條件上買更昂貴側房子,不斷的投資賺錢,其實這種爽的感覺未必是美感,而是快感。

他說:

擁有很多內在的資源,才能享受獨處。

《孤獨六講》:情慾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暴力孤獨、思維孤獨、倫理孤獨。適合孤單的人讀,也適合害怕孤單的人讀。其實,每個年齡段都有適合閱讀的書籍,有些道理淺顯,通俗易懂的書不是更適合閱讀嗎?

最後,我想到了生活大爆炸裡的一句臺詞:

人窮盡一生追求另一個人類共度一生的事

我一直無法理解

或許我自己太有意思

無需他人陪伴

所以 我祝你們在對方身上獲得的快樂

與我給自己的一樣多!

#青年派讀書會#

相關焦點

  • 《孤獨六講》:孤獨的新註解
    點擊建國閱書關注我們圖|蔣勳《孤獨六講》【壹】生命的常態是孤獨上一次體會到孤獨,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他在他的作品《孤獨六講》中說道:「我要談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獨,而是如何完成孤獨,如何給予孤獨,如何尊重孤獨。」
  • 《孤獨六講》:孤獨的新註解
    蔣勳《孤獨六講》【壹】生命的常態是孤獨然而認識更多的人、與人們更多地交流,我們好像也沒有變得更加不孤獨。是啊,生命本來就是孤獨的,我們一個人來,也是一個人走,生與死,本來就是我們自己的事情。在生死之間的這段時間,也許,孤獨才是生命避無可避的常態。這似乎是一個令人沮喪的結論。我們當中的很多人,從小被教導要順從、要合群,否則會很孤獨。
  • 美學家眼中的「孤獨」——蔣勳《孤獨六講》和《因為孤獨的緣故》
    大家最關心的,無非就是這年怎麼過,怎麼過得熱鬧,但小編卻想給大家「潑冷水」,說說一些關於孤獨的話題。今天,我要說的這個話題的主角是蔣勳先生,要講的是他的兩本關於「孤獨」的書。有人怕孤獨,我也怕孤獨。但我從此書開始,對情慾、對語言、對革命、對暴力、對思維、對倫理有更深入的理解。書裡的六個論點幫我打開全新的思維方式。蔣勳的文字溫雅亮麗,清澈通透,讀讀無妨。這是一位「書蟲」對蔣勳先生《孤獨六講》的推薦語,這也是我今天要推薦此書給大家的主要原因。
  • 《孤獨六講》尋找孤獨的美學
    【核心提示】這個沒有距離的新世紀,孤獨就更加成為現代人類日以最嚴重的現象。本期讀物作者蔣勳,臺灣的美學藝術研究家與作家《孤獨六講》,本書指出孤獨實際上與行為上或者是藝術思維有關聯。然而越是如此,一旦出現孤獨,在許多人的感覺中就愈加難以忍受。其實孤獨永遠是人類精神生活的一部分,無論環境多麼熱鬧,孤獨永遠是揮之不去的。不過真正的孤獨屬於人類最高檔次的哲學範疇,也可以說,真正的孤獨實際上與行為上或者是藝術思維有關聯,我這次想介紹的這本書《孤獨六講》,就從這樣的高度,講述孤獨的內涵和意義所在。
  • 《孤獨六講》:孤獨或許是人生美學
    --empirenews.page--]   再度思考「什麼是革命孤獨」的問題時,我們會把革命者視為一個懷抱夢想卻最終無法實現夢想的人。在這個意義上,我歆服蔣勳所言「這本書要談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獨,而是如何完成孤獨,如何給予孤獨,如何尊重孤獨」。  這是我翻看蔣勳新著《孤獨六講》前內心最迫切的猶疑。孤獨,當下好似流感,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患染過。
  • 《孤獨六講》:從孤獨中找回真正的自己
    《孤獨六講》:從孤獨中找回真正的自己編輯:笛簫談書現在的生活中我們一直都有從眾心理,比如大多數喜歡吃什麼自己也就跟著吃什麼,大多數人選擇了一個事物,自己也跟選擇大多數人喜歡的事物在現在的社會中要勇於追求真正的自己,要享受孤獨帶來的快樂和成功。下面我就推薦幾本關於尋找自我的書籍。《人的自我尋求》這本書是由美國的羅洛·梅創作的,《人的自我尋求》這本書出版於2013年,這本書的好評達90%。作者在心理學方面頗有研究,當然在這本書裡也用到了心理學方面的知識。
  • 蔣勳美學丨《孤獨六講》一:情慾孤獨
    孤獨六講 《孤獨六講》這是一本講述孤獨的書——殘酷青春裡野獸般奔突的「情慾孤獨」,眾聲喧譁卻無人肯聽的「語言孤獨」,始於躊躇滿志終於落寞虛無的「革命孤獨」,潛藏於人性內在本質的「暴力孤獨」,不可思不可議的「思維孤獨」,以愛的名義捆縛與被捆縛的「倫理孤獨」。但《孤獨六講》要談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獨,而是如何完成孤獨。
  • 《孤獨六講》:我們因何孤獨
    在這個吵吵鬧鬧的人世間,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朋友圈,家人的守護,朋友的陪伴,甚至是陌生人都可能為你帶來溫暖,但是有沒有一瞬間,你看著人流擁擠的城市看著熱鬧非凡的人群,你感覺自己仿佛被隔絕在外,備顯孤獨。孤獨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 沒有人能掙脫孤獨,蔣勳的《孤獨六講》,與我們傾心講述孤獨之美
    十月是個好季節,尤其是溼熱了半年的南方,清晨,風像軟軟的綢緞,涼絲絲,滑滑的,撫摸著肌膚,空氣透著淡淡花草的清香,周末,坐在天台上靜靜地讀這本幾次都未讀完的蔣勳老師的《孤獨六講》一書,那感覺無比溫暖而幸福!《孤獨六講》確實是一本好書,一本當你走過一段孤獨的人生歲月後,回過頭來讀一讀關於「孤獨」的這個我們逃不開的人生話題,會有不一樣的體會和啟發。
  • 沒有人能掙脫孤獨,蔣勳的《孤獨六講》,與我們傾心交流孤獨之美
    十月是個好季節,尤其是溼熱了半年的南方,清晨,風像軟軟的綢緞,涼絲絲,滑滑的,撫摸著肌膚,空氣透著淡淡花草的清香,周未,坐在天台上靜靜地讀這本幾次都未讀完的蔣勳老師的《孤獨六講》一書,那感覺無比溫暖而幸福!
  • 孤獨六講:蔣勳闡釋「孤獨美」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昨天透露,臺灣著名美學學者蔣勳的新書《孤獨六講》已由該社引進出版。蔣勳認為,美學的本質或許是孤獨,他渴望孤獨,並珍惜孤獨,好像只有孤獨,生命才可以變得豐富而華麗。   在《孤獨六講》中,蔣勳以美學家的思維和情感切入孤獨,從情慾、語言、革命、思維、倫理、暴力六個面向闡釋孤獨美學,融個人記憶、美學追問、文化反思、社會批判於一體。該書共分兩大章——《情慾孤獨》《語言孤獨》。
  • 「跟著王源來讀書」之《孤獨六講》
    17歲的王源在書籍《非虛構成長》中透露自己看了蔣勳的書,特別提到書籍《孤獨六講》。最近我買了蔣勳的書。他的文字很好,細膩、流暢,不管是講藝術、人文,還是生活的日常,都有種讓人沉得下心去讀的感覺。他在《孤獨六講》裡寫道:「有時候你會發現,速度和深遠似乎是衝突的,當你可以和自己對話,慢慢地儲蓄一種情感、醞釀一種情感時,你便不再孤獨;而當你不能這麼做時,永遠都在孤獨的狀態,你跑得越快,孤獨追得越緊。」這些話讓我的思想產生碰撞和觸動。——王源今天,讓我們和王源一起品讀《孤獨六講》。
  • 關於孤獨六講中的感悟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嚮往天馬行空的天涯我的心了無牽掛如此熟悉的歌曲中總是透露著孤獨的態度,其實有些人有些事本沒錯,孤獨就是飽滿的,與寂寞不同,這就是我為什麼喜歡這本書,想說給你們聽。「期盼每一個人都能在破碎重整的過程中找回自己的倫理孤獨。」前些時候看蔣勳的《孤獨六講》,看到的這句話。整本書把孤獨分為六類闡述,給人的感覺有些內容有偷換概念之嫌,以至於看完並不是很懂什麼是倫理孤獨,但書裡很多觀點還是很有意思。
  • 《孤獨六講》-新華網
    湖北日報訊 作者:蔣勳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孤獨六講》是美學家蔣勳的經典代表作,初版十周年之際,新版收錄蔣勳親作長序——「做完整的自己」,與讀者再談生命個體的孤獨與完整。  殘酷青春裡野獸般奔突的「情慾孤獨」;  眾聲喧譁卻無人肯聽的「語言孤獨」;  始於躊躇滿志終於落寞虛無的「革命孤獨」;  潛藏於人性內在本質的「暴力孤獨」;  不可思不可議的「思維孤獨」;  以愛的名義捆縛與被捆縛的「倫理孤獨」。
  • 「南宮讀書會」第五期《孤獨六講》,帶你了解什麼是孤獨
    南宮敏羚/文哈嘍大家好,我是南宮敏羚,今天帶給大家的是我讀完的第一本哲學書《孤獨六講》。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蔣勳的《孤獨六講》:《孤獨六講》蔣勳﹙1947年-﹚,臺灣知名畫家、詩人與作家。這本書我們分為情慾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暴力孤獨、思維孤獨、倫理孤獨這六個部分來為大家解讀。
  • 「南宮讀書會」第五期《孤獨六講》,帶你了解什麼是孤獨
    南宮敏羚/文哈嘍大家好,我是南宮敏羚,今天帶給大家的是我讀完的第一本哲學書《孤獨六講》。關於孤獨,我們了解多少,又誤解多少?《孤獨六講》蔣勳﹙1947年-﹚,臺灣知名畫家、詩人與作家。這本書我們分為情慾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暴力孤獨、思維孤獨、倫理孤獨這六個部分來為大家解讀。01情慾孤獨提到孤獨,大家會想到什麼呢?遠離人群,一個人獨酌?還是安安靜靜的發呆呢?
  • 蔣勳《孤獨六講》:孤獨很好,讓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人與人之間那麼擁擠,距離靠得那麼近,卻幾乎沒有任何視線交集,完全不知道彼此心裡在想什麼。很多人都說這是一種孤獨,是現代人的一種通病。但其實這不是孤獨,而是寂寞。寂寞與孤獨處在一種完全對立的位置上。被譽為「臺灣文化教父」的蔣勳先生在他的著作《孤獨六講》中說到:「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和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在孤獨中有一種很飽滿的東西存在。」
  • 蔣勳《孤獨六講》:孤獨很好,讓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人與人之間那麼擁擠,距離靠得那麼近,卻幾乎沒有任何視線交集,完全不知道彼此心裡在想什麼。很多人都說這是一種孤獨,是現代人的一種通病。但其實這不是孤獨,而是寂寞。寂寞與孤獨處在一種完全對立的位置上。被譽為「臺灣文化教父」的蔣勳先生在他的著作《孤獨六講》中說到:「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和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在孤獨中有一種很飽滿的東西存在。」
  • 讀《孤獨六講》,我們才發現:一路的孤獨只是寂寞
    大學期間,因為自己喜歡孤獨的感覺,所以翻看了蔣勳先生的《孤獨六講》。從他的書中,我第一次了解到孤獨是多麼沉重而偉大的人生品格。我們嘴裡嚷嚷的孤獨,實際上只是一種寂寞。從某種意義上理解,「孤獨」是天地闊大,世間唯有你一人,沒有人照顧或庇護你長大,沒有人奉養你到老。而現實生活中,我們口中的「孤獨」,是坐在熱鬧的場所,周圍有不少親人、朋友或同事,卻覺得和誰也說不上話,沒辦法與他人的心靠近,產生一種渴望情感交流而不得的失落。
  • 蔣勳《孤獨六講》--生命個體的孤獨與完整
    《孤獨六講》是一本蔣勳的散文集,全書將了其對情慾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暴力孤獨、思維孤獨、倫理孤獨的觀點,談論了生命個體的孤獨與完整。孤獨,也是一種美。說到孤獨,或許沒有人願意主動面對孤獨吧。例如,眾聲喧譁卻無人肯聽、百般敘述卻無人理會,又如語言過於蒼白,無法用語言描述的現實,我們無法語言我們的生命,更無法表述我們的孤獨。曾經《奇葩說》馬東說過一句話,「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這或許就是語言的孤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