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裡都是水,海底隧道是怎麼修建的?看完算長知識了

2020-12-10 騰訊網

大海裡都是水,海底隧道是怎麼修建的?看完算長知識了

克服自然條件修建人造工程是我們人類改造地球最偉大的方法,這其中道路的修築和開通就是最好的例子。以前的道路是連通陸地上城市與城市之間的主要網絡,遇見山川只能繞著修,遇見水流也只能選擇架橋。但是現在的基礎建設技術已經今非昔比。長距離的跨海大橋、長距離的穿海隧道甚至是穿湖隧道都是我們值得驕傲的工程。

說起海底隧道,有的人還天真的以為它就像是我們去海洋館中看見的透明材質的通道。所以有時候一進海底隧道會有點失望:怎麼看不見海景啊……所以今天小編就給你說一說,到底海底隧道是怎麼回事吧。

其實從建造的角度來說,海底隧道有好幾種方案都可以實現,而最為接近上面說法的一種就是沉管隧道。這個技術也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水下通行隧道解決方案之一。咱們人人皆知的港珠澳大橋整體部分中的水下隧道部分採用的就是這個技術。而從隧道的位置上來看的話,它的位置大概就是在海底平面已經挖好的凹槽之內。從距離角度來說最為接近海床。

簡單的說就是人們先利用先進的探測遙感技術將海底地形進行探測之後,在海底規劃出一條可用於沉管的路徑,然後開出凹槽,等待沉管硬體的下沉。每一節沉管在下沉的時候兩頭都是被封閉起來的,在水下進行組合之後拆掉封牆進行澆築防止漏水。同時根據精密運算在隧道上方填埋塊石,達到重力平衡。別看這一套說起來簡單,實際上操作起來是非常困難的。

如果說海底的巖石層有條件進行穿透的話,一般情況下我們就會採用特定巖層穿隧道的方式進行。細分的話會根據巖層硬度的不同選擇盾構機和掘進機兩種機器。而盾構機是現在比較流行的技術,因為它的效率比較高的同時,安全性和施工環境也比較理想。所以說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採用的隧道開鑿技術都是盾構機技術,都是非常傳統的技術。

我們知道,海底的水壓非常巨大。至少到現在為止,我們都沒有發現能夠長久安全的承受住這種壓力在規定年限之內安全閥值達到施工要求的透明材料。但是,隨著我們人類科學的進一步發展,一些高精尖的材料可能也會在未來被發現或者合成。也許真的有那麼一天,我們的海底隧道能變成美麗和安全並存的通行軌道。

只不過現在的海底隧道說白了在視覺上就是一個普通的隧道,所以千萬別在進隧道之前期望能看見美麗的海水了,以現有的技術,如果說看見如此多的海水那麼可能就意味著……

(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別忘記點讚加關注,每天分享世界新鮮事兒!)

相關焦點

  • 海裡滿滿都是水,海底隧道是怎麼修建的?看完漲知識了
    海裡滿滿都是水,海底隧道是怎麼修建的?看完漲知識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國家的工程建設發展速度實在是太快了,不是我吹,真的為我國的科技感到自豪。在很多大城市,你都會看到有隧道,可是如果是在海底建隧道,到底要怎麼辦呢?畢竟海裡那麼多水,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 科普小知識:海底都是水,海底隧道到底是怎麼修建的?
    小夥伴們都知道我們國家的交通非常便利,有著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如此我們優秀的工程師們還修建了多條隧道,在山下有山間隧道,在海裡有海底隧道。小夥伴們見的最多的應該就是山間隧道,當我們行駛在高速路上的時候經常就會走一些隧道,在山間開鑿隧道相信大家還能理解。
  • 大海滿滿的都是水,那麼你知道海底隧道是怎麼修建的嗎?
    大海滿滿的都是水,海底隧道是怎麼修建的有沒有組團一起去捂臉我在後山的窯子裡面,下一步怎麼辦?每次都喝多?」我回答:「我喝多也是無奈之舉,因為我必須陪好我朋友,保證我朋友喝醉!」老婆:「那為什麼啊?」我:「他只有喝醉的時候才會搶著買單的!」精選搞笑圖文: 悟空因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貶回花果山,幾個月後豬八戒突然來訪,進門就哭。悟空問:「隊伍到哪兒了?」八戒答:「臨汾。」悟空又問:「可是又遇見妖精?」八戒答:」沒有。」悟空急:「那你哭什麼?」
  • 海底隧道是如何修建的?了解整個過程後,簡直刷新我的三觀!
    其中隧道修建技術,也是位居世界前列,隧道是埋置於地層內的工程建築物,是人類利用地下空間的一種形式。除了人們熟知的地下通道、交通隧道及地鐵等,隨著我國建築水平的日益精進,海底隧道的建造也早早地被提上了日程。與跨海大橋相比,海底隧道的最大優勢莫過於建造在大海底部,不僅不會受到各種惡劣天氣影響,也不會影響海上運輸。
  • 1公斤重鐵球丟進大海,沉入11000米海底要多久?看完長知識了
    有人曾提出一個腦洞大開的問題來讓人回答:一艘船在通過太平洋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時,船上的人向大海丟進一個1公斤重鐵球,不考慮鐵球的水平移動,鐵球需要多長時間沉入11000米深海底呢?1個小時,2個小時,還是需要3個小時?一個物體能否沉入海底還是浮在海面,取決於它的密度,密度比水大,就會下沉,反之則會浮在水面上,比如木材密度比水小,自然就浮在水面。
  • 海裡全是水,海底隧道是如何修建的?
    人類的文明發展到今天,已經呈現出各個領域,多個層面的協調發展,更是展現出來驚人的爆發力,曾經海洋對於人類來說非常的廣闊和危險,而現在水上的超級貨輪,水下的海底隧道都讓海洋成為一條條航線和道路,讓全世界的國家都可以快速的發展。海底隧道到底是如何建成的?
  • 中國首條時速350高鐵海底隧道,連接了這條名字「最有趣」的高鐵
    旅遊不僅僅是看遍錦繡山河也是為了增長知識,感受祖國的發展動力,而祖國的發展也會像源泉一樣,川流不息,在一次又一次的旅行中收穫最真實的感受,迎接更美好的未來。渡海不僅需要建設海底隧道,還需要建設很多跨海大橋,因此,僅建設海底隧道就有17座,新海大橋有33座,其中,從北侖到金塘段的這條超海底隧道全長16.2公裡,最大埋設深度78米,預計整個鐵路將於2025年開通,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高速鐵路隧道。
  • 在福州不用潛水就能看到海底世界,這裡可以看海底總動員
    人對海洋的好奇心是天生的,看完海底總動員電影後,對這份好奇心更加強烈,真的想化身一條魚遊到海底。海底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來福州永泰歐樂堡海底世界一探究竟。福州永泰歐樂堡海洋世界由山東省蓬萊八仙過海旅遊集團建設,總投資10億元,展館面積15萬平方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種類最多、規模最大、規模最大的國際一流室內海洋館。
  • [分享]海底隧道方案資料下載
    廈門翔安海底隧道是我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隧道最深在海平面下約70m,工程總投資約36億元人民幣。它是一座兼具公路和城市道路雙重功能的隧道。翔安隧道不僅是我國內地第一條海底隧道,也是第一條由國內專家自行設計的海底隧道,隧道採用鑽爆法施工,按雙向6車道設計,行車速度為80km/h。 目
  • 中國已投巨資準備打穿渤海,建造海底隧道,預計將於2024年完工
    說到中國這幾年的發展,很多人喜歡用「基礎設施狂人」的形象來概括,的確,中國最近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了很多,從高鐵項目到一些橋梁隧道的建設,涉及到各種複雜的地形,完成了很多外國人認為很難實現的項目。然而,2020年,中國的發展迎來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並沒有停止,今天,我們將在中國引進另一個基礎設施項目,投資3000億元人民幣,將穿過渤海,建造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橫跨大海連接山東和東北。這個超級工程是中國的大連灣過海隧道工程,將建在中國黃海一側的大連灣。
  • 大海都是水,但為什麼澆不滅海底的火山?看完之後,懂了!
    想必大家在學習的時候,老師就教大家,火再大,只要有足夠的水把火裡的氧氣隔絕,火自然就滅了。但現實生活中,水下火山噴發還是很多的,海水不是水嗎?為什麼不能把海底火山澆滅?是我們老師騙了我們嗎?早在1973年,當冰島附近的火山爆發時,流動的巖漿可能會威脅到附近居民的安全。當時,科學家提議用海水來阻止巖漿的流動。
  • 廈門海底世界當中的海底隧道,玩的話就去玩這個!
    廈門海底世界當中的海底隧道,玩的話就去玩這個!想必有著很多的人都對大海世界是比較的嚮往,當然了小編也是如此,畢竟大海那邊是一個美麗的世界。海洋隧道就是在海洋世界當中的一個隧道裡面,海洋隧道只是需要遊客站在那個地方,然後就完全可以通過橫向的電梯,直接就是把遊客一個個的運輸到在那個隧道當中,不僅如此,在隧道當中還有著很多的透明牆,並且那些透明的牆就在我們周圍,只要是在透明牆上所看到都是一些海洋生物在裡面遊動,是非常的精彩。
  • 大陸首條海底隧道為建臺海通道提供借鑑
    新華網廈門4月26日電 題:大陸首條海底隧道建成將為臺灣海峽海底通道建設提供借鑑記者 鄭良中國大陸首條海底公路隧道——翔安隧道於26日上午9時在廈門通車,這是大陸第一條由國內專家自行設計的海底隧道,是世界上第一條採用鑽爆法施工的海底隧道
  • 海底隧道能不能建?
    連日來,許多媒體也報導了關於海底隧道的種種爭議,但是除了項目負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外,罕見其他院士就此發聲。為此,《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了鄭穎人、盧耀如、翟婉明三位院士,傾聽他們從科學的角度,對渤海跨海通道的意見。 為什麼要建?海底隧道是最佳方案 除了海底隧道,是否可以選擇其他的方式,連通大連和煙臺?
  • 臺灣海峽建海底隧道可行嗎?
    跨海大橋我們都知道臺灣省與福建之間隔著一個海峽,並且最短距離也就100多公裡,能否修建跨海大橋呢?海底隧道想像圖我們可以看看世界最長的海底隧道:青函隧道是日本本州青森地區和北海道函館地區之間津輕海峽挖通的一條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
  • [分享]青島市膠州灣海底隧道資料下載
    針對青島膠州灣海底隧道施工過程中存在的斷層破碎帶湧水,通過理論分析、室內和現場試驗及實際應用對普通水泥漿主要內容: 一、海底隧道介紹 二、工程進展 三、工程概況 四、海域段概況 五、海域段施工方案 六、風井風道施工方案 七、海域段安全管理 八、技術管理  洞口全景  海底隧道的修建方法  廈門海底隧道(翔安隧道)  投入的設備與人員   立即下載
  • 時速350公裡高鐵隧道如何從海底穿過?專家權威解讀來啦
    8月3日,媒體報導了世界首座設計時速350公裡單洞雙線高鐵海底隧道——汕(頭)汕(尾)鐵路汕頭灣海底隧道開始實質性施工。網友點讚中國高鐵建設的同時,也提出一些問題:海底隧道這麼難修,為什麼不架橋;一定要在這裡修嗎,為什麼不繞路;在地震帶上修建,能保證安全嗎?汕汕鐵路項目隧道專業負責人王旭,對此作出解答。
  • 世界最長海底隧道,北海道新幹線的青函隧道如何確保行車安全?
    青函隧道示意圖(資料圖) 青函隧道佔新青森到新函館北鬥區間線路的大概3分之1,線路長53公裡,列車時速在140公裡下,通行時間大概24分鐘。 據稱,青函隧道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如何保證新幹線的行車安全?怎麼才能在隧道裡儘早發現列車異常防止重大事故發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綜合NHK等媒體報導的信息來看,北海道新幹線在隧道內設置煙霧探測器、火災探測器,時常檢測運行中的列車有沒有火災苗頭。 萬一發生了火災,又該如何應對呢?大致有以下三種方法。
  • 深埋沉管海底隧道,全長6700米,如果漏水怎麼辦?
    它的建成拉近了內地與港澳的聯繫,極大地促進了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發展,港珠澳大橋三地相連,隔海而建,使得大橋的設計使用了更加複雜的技術,它不僅是一座跨海大橋,也是一條海底隧道。該隧道全長6700米,是中國第一條海上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公路沉管海底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裡程長,海底深,讓人不禁擔憂。如果隧道裡的縫隙漏了,隧道裡的人還有活路嗎?這個不用擔心。
  • 大海退潮的水,最後都退到哪裡去了?今天漲知識了
    大海退潮的水,最後都退到哪裡去了?今天漲知識了每年農曆八月十八都是觀賞潮水的好時候,尤其是浙江海寧這一帶的潮水,每年到了這一天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聚集在此觀賞這一盛況,看著潮水洶湧的從遠處慢慢的逼近,最後在堤壩上喧起十幾米高的浪頭,各位觀眾的心頭也會心潮澎湃,可有些網友要問了,大海退潮之後的水退到哪裡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