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隧道能不能建?

2020-12-10 人民網

原標題:海底隧道能不能建

海底隧道示意圖

如果有一天,從大連到煙臺,不需要坐船,直接乘車穿越渤海海底就可以抵達,你會不會覺得很神奇?

日前,國務院公布《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提出:「下一步要加快推進渤海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這讓本已沉寂多時的渤海跨海通道項目再次引發各方關注。

連日來,許多媒體也報導了關於海底隧道的種種爭議,但是除了項目負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外,罕見其他院士就此發聲。為此,《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了鄭穎人、盧耀如、翟婉明三位院士,傾聽他們從科學的角度,對渤海跨海通道的意見。

為什麼要建?海底隧道是最佳方案

除了海底隧道,是否可以選擇其他的方式,連通大連和煙臺?

「如果說一定要建煙臺和大連的海上水利工程,海底隧道無疑是最理想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巖土工程專家鄭穎人介紹,海底隧道作為遠海交通的重要途徑,雖然成本較橋梁高出許多,但是海底隧道對於天氣的變化有很好的抵抗力,也是基於上述原因,很多遠海交通選擇了隧道而放棄了長橋。

在此前對海底隧道的構想中,諸多專家學者提出了3種方案,即「全程隧道」「全程架橋」和「半橋半隧」。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教授翟婉明稱,現在選擇全隧道,因為技術方面的成熟,使得現在的施工能力已經能滿足高標準、高速度的交通方案了。

此前,在2001年對於海底隧道方案的論證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學家盧耀如就提出了隧道抗震的問題。煙大海底隧道地處郯廬斷裂帶和唐山地震帶之中,如何應對7級甚至更高級別的地震是隧道施工的核心問題。

盧耀如表示:「採用整體隧道的方案,肯定是要比整體橋梁,或者南橋北隧的方案好。」但他強調,必須經過全面論證,特別是要對地質條件進行論證,因為隧道的抗震性能普遍較好,但並不意味著隧道面對地震就一定能夠「安然無恙」。

能不能建?技術安全滿足需求

據專家介紹,渤海海峽隧道將採用「2+1」深埋式「全隧道」方案,兩條主隧道加一條服務隧道。此前,王夢恕稱,這次的隧道修建會採用開敞式TBM(硬巖掘進機)法加鑽爆法。

鄭穎人告訴記者,目前海底隧道的挖掘技術已經可以保證了,安全性等技術水平也都可以滿足需求,在施工過程中也不會出現克服不了的難題和風險。

另外,除施工安全外,隧道建成後的行車安全也備受爭議。

「不管是陸地隧道,還是海底隧道,其實對行車而言是幾乎沒有區別的。」對此,翟婉明表示,火車在高速運行中受大風影響比較明顯,但是對於隧道就只有出入隧道時的氣動壓力波會產生影響,這方面的影響不會大到幹擾行車安全。當隧道長度很大時,縱斷面的縱波影響也微乎其微。

該不該建?經濟投入仍須論證

依照王夢恕的估計,海底隧道的投入約2000億~2600億元,不會超過3000億元,這個投入約等同於三峽工程的投入。如此巨額的資金投入,也使得海底隧道不單單有一個「能不能建」的問題,還有一個「該不該建」的爭議。

「海底隧道美中不足就是價格比較貴,但是可以通過改進設計降低成本,應該論證一下,費用也是可以降下來。這需要設計部門進一步根據現有技術挑戰設計方案。」方案最初提出的是耗資2000億元左右,時至今日,科技的進步應該可以降低成本投入。鄭穎人強調,如果成本方面能再通過進一步論證使之更加合理的話,這個項目「可以上馬」。

此前也有觀點表示,可以修建一條環渤海灣的高鐵以取代海底隧道,理由是這樣可以帶動環渤海灣地區的經濟發展,而不僅僅是大連、煙臺兩地。

對此,翟婉明表示,現在的海底隧道面對的主要問題就是價格昂貴,工程量大,工程款過高。但是環渤海灣的高鐵方案,由於裡程長,對成本的降低並不明顯。對於是否能帶動周邊城市的發展,也需要論證。

鄭穎人告訴記者,海底隧道的開通,帶動的決不僅僅是煙大兩地,「運輸距離大大拉近,時間成本的降低,對整個東北地區和山東省都有重大的意義」。

相關焦點

  • 地鐵為何會滲水、海底隧道如何建 逐一解密
    浙江日報杭州11月14日訊  1751年,人類第一次提出建海底隧道的設想——英法海底隧道。受制於當時的技術,直到200多年後,這個設想才實現在了海底。而今,越來越多的隧道正穿越海底,從亞洲到美洲,從這片世界到那片世界。
  • 泉州將建首條海底隧道:4分鐘從晉江直通東海
    原標題:泉州將建首條海底隧道:4分鐘從晉江直通東海   泉州將建首條海底隧道:東海通道   4分鐘從晉江直通東海,項目如何開建、開工時間等課題待定   泉州將建首條海底隧道——東海通道,連接晉江市東部片區與泉州市行政中心東海片區。建成通車後,晉江石獅的臨灣經濟發達區域與泉州市行政中心東海的距離將大大拉近。
  • 要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的他 高喊要建兩岸海底隧道
    圖為青島膠州灣海底隧道(中時)海外網12月7日電中國國民黨臺北市議員當選人羅智強於11月底宣布參加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他近日表示,如果當選,第一件事就是要興建兩岸海底隧道,連通兩岸高鐵。臺網友對此一片叫好,表示「早點建隧道,臺灣同胞發大財」。據「聯合新聞網」報導,羅智強11月初在臺北市大安、文山區拿下4萬391票,成為臺北市最高票當選議員。他在一場演講中說,雖然「藍軍」剛在臺灣「九合一」大選中成績亮麗,但國民黨要在2020年勝選,就不該自傲,必須選出「最強棒」。
  • 臺灣海峽建海底隧道可行嗎?
    海底隧道想像圖我們可以看看世界最長的海底隧道:青函隧道是日本本州青森地區和北海道函館地區之間津輕海峽挖通的一條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經過12年的施工,1983年1月27日,青函隧道的先導坑道打通。
  • 大陸首條海底隧道為建臺海通道提供借鑑
    新華網廈門4月26日電 題:大陸首條海底隧道建成將為臺灣海峽海底通道建設提供借鑑記者 鄭良中國大陸首條海底公路隧道——翔安隧道於26日上午9時在廈門通車,這是大陸第一條由國內專家自行設計的海底隧道,是世界上第一條採用鑽爆法施工的海底隧道
  • 時速350公裡高鐵隧道如何從海底穿過?專家權威解讀來啦
    8月3日,媒體報導了世界首座設計時速350公裡單洞雙線高鐵海底隧道——汕(頭)汕(尾)鐵路汕頭灣海底隧道開始實質性施工。網友點讚中國高鐵建設的同時,也提出一些問題:海底隧道這麼難修,為什麼不架橋;一定要在這裡修嗎,為什麼不繞路;在地震帶上修建,能保證安全嗎?汕汕鐵路項目隧道專業負責人王旭,對此作出解答。
  • 中國將再添世界之最,預計耗資2600億建海底隧道,超越日本奪第一
    一個個工程都是實力的證明,不僅僅造福國民帶來便利,還是經驗的積累,如今中國將再添世界之最,預計投資2600億建海底隧道,超越日本奪第一。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煙大海底隧道,煙大海底隧道即煙臺至大連海底隧道,目前已經將原來的"北隧道,南大橋"方案否決,最終確定建全封閉的鐵路海底隧道。
  • [分享]海底隧道方案資料下載
    遼寧省大連電視臺《大連經濟報導》11月27日消息稱,國務院正式審議2016年重點工程,其中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即煙大海底隧道)施工方案已於日前正式出爐。  煙臺至大連海底隧道指煙臺、蓬萊至大連、旅順之間的海底隧道,歸屬鐵路總公司管理,整條隧道全長123公裡,火車設計時速為250公裡,運行速度能達到220公裡/小時,屆時從大連到煙臺最多只需要40分鐘。
  • [分享]青島市膠州灣海底隧道資料下載
    一、海底隧道介紹 1、海底隧道概念及國內海底隧道的修建背景 (1)概念:在解決跨海峽、海灣等的交通問題時,為不妨礙船舶通航而建在海底之下供行人及車輛通行的地下建築物
  • 泉州或建第二條海底隧道 連接東海和臺商區
    閩南網3月26日訊(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記者 王惠敏)泉州繼去年確定要建第一條海底隧道(東海通道)之後,日前,泉州市發改委向省發改委呈報《泉州百崎通道工程項目建議書》,請示建設泉州百崎通道工程,項目總投資匡算53.13億元。
  • 海裡滿滿都是水,海底隧道是怎麼修建的?看完漲知識了
    海裡滿滿都是水,海底隧道是怎麼修建的?看完漲知識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國家的工程建設發展速度實在是太快了,不是我吹,真的為我國的科技感到自豪。在很多大城市,你都會看到有隧道,可是如果是在海底建隧道,到底要怎麼辦呢?畢竟海裡那麼多水,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 深埋沉管海底隧道,全長6700米,如果漏水怎麼辦?
    它的建成拉近了內地與港澳的聯繫,極大地促進了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發展,港珠澳大橋三地相連,隔海而建,使得大橋的設計使用了更加複雜的技術,它不僅是一座跨海大橋,也是一條海底隧道。該隧道全長6700米,是中國第一條海上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公路沉管海底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裡程長,海底深,讓人不禁擔憂。如果隧道裡的縫隙漏了,隧道裡的人還有活路嗎?這個不用擔心。
  • 青春奔跑在海底隧道復工一線
    28歲的中交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項目部南岸施工隊施工員冀子龍快步行走在施工現場,檢查咬合樁施工質量。大連灣海底隧道是我國北方第一條大型跨海沉管隧道工程,海底隧道全長約5.1千米,其中沉管海底隧道長3035米,由18節預製管節組成,單節沉管最大重量約6萬噸。
  • 「臺灣海峽海底隧道」設計圖繪製完成?臺網友九成叫好
    海外網8月8日電「大陸擬建臺灣海峽海底鐵路隧道」,臺媒近日以此為題進行報導,這一話題再次引發島內輿論熱議。臺媒稱,這項工程若建設完成,將成為世界最長海底鐵路隧道,長度是英吉利海峽海底隧道的3倍有餘。圖為青島膠州灣海底隧道進行電力檢修。(來源:中時電子報)臺媒:臺灣海峽海底隧道設計達成共識臺灣《旺報》7日報導稱,大陸曾提出連接兩岸的「臺灣海峽海底隧道」構想,大陸科學家近日對這條未來世界最長海底鐵路隧道在設計上達成共識。
  • 民營企業家構思海底真空隧道列車:理論時速2000公裡
    「他是煙臺人,是煙臺到大連的海底隧道建設讓他有了這個想法。」九州動脈副總經理王敬國說,劉子忠的目標堅定:建造世界首條海底真空隧道,以海底真空旅遊飛行巴士的建設為跨海旅遊先行先試。為此,他組織研發團隊,由西南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專門人才研發攻關,目前已獲得多項專利。海底真空旅遊飛行巴士,就是跨海懸浮隧道真空列車。
  • 日本人27億美元建海底隧道,無奈的雞肋,因施工時間太長
    在反覆論證之下,他們終於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做出了一項重大決定:建設青函海底隧道,連通本州與北海道。青函海底隧道一邊是本州的青森,一邊是北海道的函館。青森是本州島最北端縣廳所在地,市內的鐵路青森站是奧羽本線和東北本線終點站,亦是東北自動車道、國道4號及國道7號的終點站。
  • 大陸設計臺灣海峽海底鐵路隧道 南線從廈門到嘉義
    XMHOUSE消息 據臺灣媒體報導,前馬英九辦公室副秘書長羅智強8日在網上發起「興建兩岸海底隧道,連通兩岸高鐵,對臺灣是好事還是壞事?」的投票,對此,高達九成民眾認為是好事。
  • 海裡全是水,海底隧道是如何修建的?
    人類的文明發展到今天,已經呈現出各個領域,多個層面的協調發展,更是展現出來驚人的爆發力,曾經海洋對於人類來說非常的廣闊和危險,而現在水上的超級貨輪,水下的海底隧道都讓海洋成為一條條航線和道路,讓全世界的國家都可以快速的發展。海底隧道到底是如何建成的?
  • 世界最長海底隧道,北海道新幹線的青函隧道如何確保行車安全?
    青函隧道示意圖(資料圖) 青函隧道佔新青森到新函館北鬥區間線路的大概3分之 據稱,青函隧道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如何保證新幹線的行車安全?怎麼才能在隧道裡儘早發現列車異常防止重大事故發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綜合NHK等媒體報導的信息來看,北海道新幹線在隧道內設置煙霧探測器、火災探測器,時常檢測運行中的列車有沒有火災苗頭。 萬一發生了火災,又該如何應對呢?大致有以下三種方法。
  • 我國一「超級工程」,投資2500億建海底隧道,有望得「世界之最」
    這座工程就是將要修建一座「海底隧道」,這座工程叫做「渤海海峽跨海通道」,預計將煙臺與大連通過海底連接起來,這個項目也是與1992年就提出,經過多年的設計規劃,現如今也是即將開始修建,所蘊含的科技含量可想而知,是非常巨大的,因為這兩個城市之間連這一個「渤海海峽」,通常坐高鐵到這著兩個城市需要繞非常遠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