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遲的一篇哲理散文,構思奇特,更令人深受啟迪

2020-12-16 品詩賞詞

一篇優秀的詩文不僅令人過目難忘,而且總是可以激發想像。比如我們讀王安石的《讀孟嘗君傳》,鏗鏘有力,字字警策;再如蘇軾的《赤壁賦》,意境悠遠,令人仿佛聽取了一場關於人生的對話。

而近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也是樸實典雅,表達了家庭的困境和作者蒼涼的心情,也讓讀者感同身受。而魯迅先生的作品更是側重於世態人情的描寫,讀完更覺餘味無窮。下面分享徐遲的一篇哲理散文,構思奇特,更令人深受啟迪。

《枯葉蝴蝶》(精選)

作者:徐遲

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種蝴蝶,當它闔起翅膀時,像一張乾枯了的樹葉。它收斂花紋圖案,隱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華的花叢,停止它翱翔的姿態,變成了一張如同死灰顏色的枯葉。可是人們卻將它製成標本去出售,最後這一物種快要絕種了。我們既然有一對美麗的翅膀,做什麼要裝模作樣,化為一隻枯葉蝶。我要我的翅膀兩面都光彩奪目,我願自然界的一切都顯出它們的真相。

徐遲是當代著名作家,出生於浙江湖州,抗戰爆發後與戴望舒等人合編《中國作家》,還曾協助郭沫若編輯《中原》。新中國成立後,曾任《詩刊》副主編等職務。徐遲在報告文學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代表作有《哥德巴赫猜想》、《地質之光》等。

這篇散文充滿哲理,枯葉蝶為了保護自己,偽裝成一片枯葉,然而它的偽裝卻導致了更徹底的毀滅。作者借枯葉蝶表達了一種深刻的寓意,並希望自己的翅膀兩面都光彩奪目,更願自然界的一切都顯示其真相。

枯葉蝴蝶是峨眉山稀有的物種,即將瀕臨滅絕。但作者卻獨闢蹊徑,一針見血地提出,它即使善於偽裝,依然逃脫不了被捕捉的命運。

作者形象地用了4個動詞進行描寫,「收斂、隱藏、逸出、停止」,可是在人類面前,枯葉蝶即使再聰明,這一切的努力卻都是徒勞。作者在悲嘆枯葉蝶命運的同時,也批判了人類的一些醜陋和貪婪。

作者最後詩人又深情地說,既然有一對美麗的翅膀,永遠也不願意闔上它們。徐遲告誡世人,不要學習枯葉蝶的偽裝,而應該敞開心扉,真誠待人,才能換得彼此的互信和互助。

作者採用了鮮明的對比,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也提示大家,做人要表裡如一,不要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就像葉公好龍,卻名不副實。

縱覽徐遲的這篇散文,短小精悍,構思奇特,卻又意味深長。作者運用託物言志的方法,描寫了美麗而善於隱蔽的枯葉蝶,更抒寫了對虛偽作假的憎惡、和對真善美的追求。

正如老子所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實的話語未經加工,無法做到美妙動聽;而經過雕琢的文字,卻難以令人相信真偽。讀完全篇,讀者也會感到身心受到洗禮和升華,更體現出哲理散文的巨大魅力。

再細細品味,作者抒寫委婉,也用心良苦。人世間充滿了欺詐和狡猾,令人防不勝防。但是那些歹人又有幾個能有好的下場,正如狡猾的狼逃不過獵人的眼睛。

枯葉蝶聰明反被聰明誤,令人唏噓。這篇散文更提醒人們,為人處世需要真誠和善良,才能細水長流、歲月靜好!

相關焦點

  • 中國優秀報告文學獎者徐遲
    徐遲(生於1914年10月15日,卒於1996年12月13日),原名商壽,浙江吳興(今湖州)人。詩人、散文家和評論家。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爆發後,曾與戴望舒、葉君健合編《中國作家》(英文版),協助郭沫若編輯《中原》(月刊)。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人民中國》編輯、《詩刊》副主編、《外國文學研究》主編。
  • 賈平凹的一篇散文,構思獨特,寓意深刻,值得一讀再讀
    每個人都有過一段難忘的童年時光,雖然有人無比幸福,有人卻相對悲戚,但即使是在萬分痛苦中,也能發現幾段令人感到非常溫馨的往事。生活中充滿了酸甜苦辣,但人們卻容易記住更多的悲痛經歷,而一些甜蜜的童年往事往往絕口不提。既然人生苦短,反而更應該抒寫令人感到心情愉悅的故事。
  • 蘇軾的一首禪詩,想像豐富,禪意濃濃,更令人深受啟迪
    蘇軾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他也深受禪宗的影響。禪宗早在唐代就非常盛行,到了北宋更得到了大力發展,文人墨客甚至都以向禪而感到自豪。而東坡先生因為仕途遭遇坎坷,也希望在禪宗那裡尋找到人生的歸宿,於是便有意無意地接觸了佛禪思想,並創作了很多禪詩。
  • [每日閱讀]哲理散文賞析
    高明的作者,善於抓住哲理閃光的瞬間,形諸筆墨,寫就內涵豐厚、耐人尋味的美文。時常涵詠這類美文,自然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和薰陶,洗禮和升華,這種內化作用無疑是巨大的。  文一  美麗而善於隱蔽的枯葉蝶由於人類的濫捕而瀕臨滅絕,對於這一小生靈的命運,人們可以引發諸多話題。
  • 林徽因的一篇散文,風格清新,深蘊哲理和詩情
    下面介紹林徽因的一篇散文,風格清新,深蘊哲理和詩情。《蛛絲和梅花》作者:林徽因一根蛛絲!記憶也同一根蛛絲,搭在梅花上就由梅花枝上牽引出去,雖未織成密網,這詩意的前後,也就是相隔十幾年的情緒的聯絡。這篇散文於1936年2月發表在《大公報》上,林徽因用詩意的筆墨抒寫自己的感受。全篇談到的詩人有很多,不僅有香山、稼軒、東坡和放翁,還有李易安和李後主。
  • 餘華的一篇散文,樸實直白,卻啟迪深刻
    下面介紹餘華的一篇散文,樸實直白,卻啟迪深刻。《自傳》(節選)作者:餘華在閱讀這些枯燥乏味的書籍的同時,我迷戀上了街道上的大字報,那時候我已經在念中學了,每天放學回家的路上,我都要在那些大字報前消磨一個來小時。
  • 散文創作的總體構思
    散文創作總體構思,實際上,就是一篇作品在產生前所有準各工作的集合。總體構思的重點在思字上,而恩字則屬心理和意識的範疇。若想有所思,必先有所引,這個引便是由頭。由頭可以是事,可以是物,亦可以是人。理雖這般講,但並非任意的人,事、物都可充尚山頭。
  • 柳宗元的一篇經典之作,層次井然,動靜結合,更令人賞心悅目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作品,他的詩歌辭採華麗,富有深意;他的散文更是結構嚴謹,描寫生動。下面介紹柳宗元的一篇經典之作,層次井然,動靜結合,更令人賞心悅目。《小石潭記》是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寫的一篇遊記,它是《永州八記》之一。唐順宗永貞年間,柳宗元參與王叔文集團的革新活動,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在永州生活了十年。柳宗元遠離故土、心情鬱悶,於是就在這段時間裡,遊訪了永州的八處名勝。這八篇遊記各自成篇,又前後連貫,構成一個整體。
  • 古代文學常識:李白的詩想像新奇,構思奇特,感情強烈
    古代文學常識:李白的詩想像新奇,構思奇特,感情強烈孟浩然孟浩然(689-740年),唐代詩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前半生主要居家侍親讀書,以詩自適。曾隱居鹿門山。40歲遊京師,應進士不第,返襄陽。在長安時,與張九齡、王維交誼甚篤。有詩名。
  • 賈平凹的一篇著名短文,飽含哲理,令人追憶似水年華
    古詩詞中經常描寫桃花,有時它象徵著一份深情,崔護曾痛心地吟誦,「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有時又蘊含了深刻的哲理,白居易也驚奇地發現,「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每到陽春三月,桃紅李白,令人心醉。
  • 哲學大師尼採的十句經典名言,充滿哲理,啟迪人生,值得牢記收藏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位德國偉大的哲學家、語言學家、詩人、作曲家、思想家的十句至理名言,句句啟迪人生,值得銘記。值得一提的是,希特勒也是尼採思想的忠實擁躉,並付諸實踐,可見尼採在當時是有著多麼大的存在感。他出生在德國一個牧師家庭,20歲的時候接觸叔本華的作品,並深受影響。在24歲的時候,尼採便成為大學教授,如果放在當下,這個年齡就成為教授,簡直驚為天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尼採不斷發表著作,他的哲學思想逐漸成熟,顛覆了西方道德思想和傳統的價值同時,影響著雅斯貝爾斯、薩特等諸多大名鼎鼎的哲學家。
  • 作家徐遲:報告文學的時代
    徐遲,原名徐商壽,生於1914年,浙江南潯人。徐遲一生的創作涉及小說、散文、詩歌等多個領域,創作成果頗豐。上世紀80年代,徐遲在報告文學領域取得了傑出成就。
  • 散文不僅要有精氣神,更要有靈魂
    整篇散文沒有華麗的語言,但是卻寫出了作者對老師和老師對作者的真摯情感,把人性的美酣暢淋漓的刻畫出來,這就是好散文。因此,好的散文,讓人讀來還如沐春風,恰意盎然,甚至振聾發聵,給人以激情澎湃,給人以啟迪和進步。散文無論是抒情還是寫意,都應如行雲流水,暢快淋漓;還應有看山是山又非山的精神高度,還應有觀海聽濤,看海非海又是海的深度。
  • 魯迅很精彩的一篇散文,短小精悍,充滿詩情畫意
    其實在生死面前,沒有誰能夠絕對淡定,不過心情好時,也許更能放得下。下面介紹魯迅很精彩的一篇散文,短小精悍,充滿詩情畫意。《臘葉》(節選)作者:魯迅這 使我記起去年的深秋。這篇散文寫於1925年12月26日,魯迅當時肺病復發,面臨死亡的威脅。他的朋友都紛紛鼓勵他,許廣平當時與魯迅還是戀愛關係,也非常關心他的狀況,並祝福他早日康復,重新創作。作者可能也感到了這種危險,於是留文紀念,也算是對生命的一次思考。深秋時節、蕭瑟冷清,落葉繽紛、寒風陣陣。
  • 《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遲跳樓之謎
    令人憤怒的是,科學和文學一樣,都受到魑魅魍魎們的嚴重摧殘,殘酷迫害……他們的罪行罄竹難書,令人落淚千滴萬滴,不堪回首。但是,嚴冬過去,春天已來,氣候轉暖。危機到了極點,就會發生轉折,我們終於迎來了偉大的勝利…… 詩人激情洋溢的發言,博得與會者熱烈掌聲。 兩周之後,1978年第一期《人民文學》出版,《哥德巴赫猜想》與廣大讀者見面。
  • 楊萬裡的兩首絕句,筆調詼諧,出語自然,更令人深受啟迪
    下面介紹楊萬裡的兩首絕句,筆調詼諧,出語自然,更令人深受啟迪。讀張文潛詩二首其一晚愛肥仙詩自然,何曾繡繪更琱鐫。春花秋月冬冰雪,不聽陳玄只聽天。楊萬裡是誠齋體的創始人,他的很多作品清新質樸,卻極富深意。
  • 蘇轍很著名的一篇短文,深蘊哲理,令人掩卷深思
    其實蘇轍深受其父兄影響,其散文汪洋恣肆,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下面介紹蘇轍很著名的一篇短文,深蘊哲理,令人掩卷深思。《上樞密韓太尉書》(節選)宋代:蘇轍太尉執事: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他觀賞過秦漢故都、終南日出,還登臨華山、眺望黃河,更去了京城謁見歐陽公,真不愧是遊覽名山大川 ,廣交文人學士。經過這一番歷練,蘇轍終於感到有點底氣,便想拜見韓大人,以聆聽他的教誨。作者誇獎韓琦,「入則周公、召公,出則方叔、召虎」,雖然有點奉承之嫌,但也顯示出他的學識非凡、做人謙遜。
  • 趙翼的一首詩,只有短短28個字,卻構思新穎,更啟迪深遠
    祖國的大好河山,令人心情舒暢;先賢的不凡智慧,也讓人心潮澎湃。於是人們也時常躍躍欲試,表達各種真摯的情感。可是詩歌創作雖然需要激情,也更依賴平時的積累。行萬裡路、讀萬卷書,同時還要不斷思考、實踐,才能慢慢悟出其中的道理和技巧。
  • 朱自清的一篇散文,用了11個問句,藝術構思更是不落常套
    吟詩賦詞追求含蓄,散文創作也需要真摯的情感。情感是文學作品的源泉,又是來自對現實生活的能動反應。比如,朱自清的很多散文都是聲情並茂,並寓意深邃,作者以綿密細緻的筆觸,系情於物,盡情地抒發著內心的感受,創造了獨特的意境,並啟人深思。
  • 文學理論:對散文寫作的一些淺悟
    ——關於散文的文體其實很多愛好散文寫作的人甚至包括一些名家,在寫一篇東西時並沒有刻意追求嚴格意義上的文體,只大體上可以歸為散文體罷了,因為現代散文範圍是很寬泛的,除小說、詩歌、戲劇之外很多東西都可以歸到散文中。按照專業辭書的解釋,散文也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廣義的散文,是指小說、詩歌、戲劇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學性的散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