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

2020-12-17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11月30日,正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1屆常會通過審議,批准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請看相關報導:

The UN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has inscribed China's "The Twenty-Four Solar Terms" on the Representative Lis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ity.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二十四節氣」(the Twenty-Four Solar Terms)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observation of the sun's annual motion),認知一年中時令(season)、氣候(climate)、物候(phenology)等方面的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

在現行的公曆中,「二十四節氣」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為了方便記憶,人們還編了一首二十四節氣歌,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背過吧。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下面,我們就按照上面這首歌中的順序說一說二十四節氣的英文表達。

立春(The Beginning of Spring):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Rain Water):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The Waking of Insects):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The Spring Equinox):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Pure Brightness):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Grain Rain):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The Beginning of Summer):夏季的開始。

小滿(Lesser Fullness of Grain):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Grain in Beard):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The Summer Solstice):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Lesser Heat):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暑(Greater Heat):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The Beginning of Autumn):秋季的開始。

處暑(The End of Heat):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White Dew):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The Autumn Equinox):晝夜平分。

寒露(Cold Dew):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Frost's Descent):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The Beginning of Winter):冬季的開始。

小雪(Lesser Snow):開始下雪。

大雪(Greater Snow):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The Winter Solstice):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Lesser Cold):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Greater Cold):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馬文英)

相關焦點

  • 中國「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
    二十四節氣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代表作名錄 當地時間11月30日上午,委員會經過評審,正式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中國第31個列入該代表作名錄的項目。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
  • 中國「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小雪」當日早上,豐縣沛縣等地農村已經大面積積雪
  • 「二十四節氣」入聯合國非遺名錄 被稱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二十四節氣」入聯合國非遺名錄 被稱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1屆常會11月30日通過審議,批准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當地時間11月30日上午,委員會經過評審,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
  • 「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 盤點中國十大世界文化遺產
    &nbsp&nbsp&nbsp&nbsp11月30日,正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1屆常會通過審議,批准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二十四節氣列入非遺名錄 能喚回曾經的詩意生活嗎
    原標題:二十四節氣列入非遺名錄 能喚回曾經的詩意生活嗎   「大雪」節氣一周前的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聯合國非遺名錄再添中國元素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聯合國非遺名錄再添中國元素「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2017年06月17日 10:01:00 來源: 網信辦傳播局作品標題聯合國非遺名錄再添中國元素互動版塊運用了第三級媒介的傳播手法,使專題的網絡互動性大大加強,讓網民有不一樣的視覺體驗和互動的樂趣,僅新浪微博就引起網友關於24節氣的熱議近萬條。專題  與農民日報報紙、農民日報微信微博及中國農業新聞網微信微博形成報網互動全媒體聯合報導模式,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反響,並被大量轉發轉載,在社會上掀起了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潮。
  • 你知道列入非遺的二十四節氣具體包括哪些嗎?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民間重要的生產生活的指示,是我國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文化遺產,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華文明的文化精華,是中華文明在國際上的一個重要代表,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自於2006年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後,二十四節氣在2016年11月,被正式列入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當時申報的名稱是「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二十四節氣形成於我國古代長期的農業生產之中。古代靠天吃飯的農耕作業,極大的依賴天氣的變化。
  • 中國二十四節氣已是聯合國非遺名錄,那用英文都怎麼說?
    中國「二十四節氣」已正式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9分鐘時間看看這個視頻,徹底學會這24節氣的英文表達是怎樣表述的吧。
  • 中國第五大發明!24節氣正式入選聯合國非遺
    今天下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幾千年來,二十四節氣指導著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 二十四節氣英文翻譯不簡單
    當地時間11月30日上午,委員會經過評審,正式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今天正值大雪節氣,而昨天,馬盛德、羅微、張玲、巴莫曲布嫫、王應德五位參加保護非遺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一屆常會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講述了此次申報的過程,並對此後的保護工作進行了說明。
  • 小林老師聯合國開講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
    受聯合國中文語言項目組之邀,在聯合國總部,他將面向聯合國全體工作人員,介紹中國傳統文化與水墨藝術,展出中國二十四節氣水墨畫與水墨漫畫作品,把他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帶到大洋彼岸美國。林帝浣透露,他將從廣州美食和鮮花開始,向世界介紹中國文化、嶺南文化。
  • 日本「和食」正式列入世界非遺名錄
    人民網東京12月5日電 據日本《每日新聞》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4日宣布「和食-日本人的傳統飲食文化」正式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日本第22項被列入非遺的項目。 日本政府提出和食申遺的理念是,「和食」體現了日本人「尊重自然」的精神,是與飲食相關的「社會習俗」。
  • 二十四節氣翻譯不簡單
    據文化部非遺司巡視員馬盛德介紹,2006年,二十四節氣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九華立春祭、班春勸農、石阡說春被列入該遺產項目的擴展名錄;2014年,三門祭冬、壯族霜降節、苗族趕秋、安仁趕分社被列入該遺產項目的擴展名錄。
  • 聯合國中文日·24國華人書法名家書寫中國24節氣
    2016年11月,&34;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與於2009年被正式列入聯合國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的中國書法以及其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世界進一步了解中華文明的鑰匙。聯合國中文日的設立旨在推廣中文在聯合國工作中的使用。其日期被定在中國二十四節氣之「穀雨」,是為了紀念「中華文字祖」倉頡造字的貢獻。
  • 二十四節氣入非遺 二十四節氣是什麼意思含義解釋
    記者今日從文化部獲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於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當地時間11月30日上午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值得銘記—四年前的今天,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今天是2020年11月30日,我仍舊很清晰地記得,四年前的今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那一刻,覺得自己作為中國人,感覺特別自豪。
  • 二十四節氣入非遺 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這個中國人從小就會背誦的二十四個節氣歌,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1月30日,在衣索比亞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1屆常會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下稱「代表作名錄」)。這是第31個列入代表作名錄的項目。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二十四節氣豐富世界 非遺文化寶庫(圖)
    中國二十四節氣是人類非遺的精彩個案,它豐富充實了世界非遺文化寶庫的內容,同時也表明中華傳統文化地位的提升。新報記者 梁爽  蕭放:是否「中國第五大發明」不重要 歷史文化價值和科學認知價值更重要  新報: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世界非遺名錄丨二十四節氣
    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類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申報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列入年份:2016申報方式:單獨申報項目簡介「二十四節氣中國古人將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統稱「二十四節氣」。具體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