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經典與現代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已翻譯出版作品94部

2020-11-28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9月2日電(記者史競男)記者從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獲悉,由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和俄羅斯出版與大眾傳媒署指導的「中俄經典與現代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日前已翻譯出版100部計劃作品中的94部,包括「中國文庫」的《聊齋志異》《20至21世紀中國戲劇選》和「俄羅斯文庫」的《地靈》《秘密走廊》等。

據介紹,該項目由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和俄羅斯出版與大眾傳媒署批准、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和俄羅斯翻譯學院組織實施。自2013年5月啟動以來,在中俄兩國政府主管部門和兩國使館的指導支持下,每年都有新書翻譯出版並推向市場,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截至2019年8月,中方已翻譯出版俄羅斯作品56部,俄方翻譯出版中國作品38部,項目第一階段工作基本完成並即將啟動第二階段百種書目遴選工作。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幹事張洪波表示,中俄互譯出版項目是中俄兩國政府間的重要人文交流與合作項目,如今已走向民間、走向大眾、走向千家萬戶。在中俄建交70周年之際,該項目進入第二階段將進一步增進兩國民眾的相互了解,促進兩國人文領域的交流合作。

張洪波透露,應中俄兩國讀者要求,雙方將推出該項目的電子書和有聲書,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力,讓更多對中俄文學感興趣的讀者實現方便快捷閱讀。

責任編輯: 張樵蘇

相關焦點

  • 中俄經典與現代文學作品互譯出版
    會場前方展示著俄文版的《聊齋志異》《二十世紀中期中國女性作家代表作品集》和中文版《地靈》《自由》等圖書。這場特別的成果展示活動是由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和俄羅斯出版與大眾傳媒署指導、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和俄羅斯翻譯學院聯合主辦的「中俄經典與現代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第一階段的總結及前景展望圓桌會議。
  • 「中俄經典與現當代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將再增一百部圖書
    當天下午, 「中俄出版人合作發展圓桌會議」在展覽中心中心四川展區舉辦。 此次圓桌會議上,中俄雙方出版人就兩國大型人文項目「中俄經典與現當代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交換了意見。 「中俄經典與現當代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該項目已持續3年,項目框架內的「俄羅斯文庫」和「中國文庫」已包括40部圖書。最近兩國又共同決定擴大項目範圍,向兩國文庫再各增加50部圖書,即共計新增100部俄、漢語圖書。
  • 「中俄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成果引發關注
    近日,由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和俄羅斯翻譯學院主辦的「中俄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第一階段總結及項目前景展望圓桌會議在2019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舉辦。「中俄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是中俄兩國政府間人文文化交流與合作項目,由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和俄羅斯出版與大眾傳媒署批准,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和俄羅斯翻譯學院負責組織實施,兩國數十位翻譯家、二十多家權威出版機構參與。主辦方表示,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中俄建交70周年。在這一背景下,總結「中俄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的階段性工作並展望前景具有重要意義。
  • 中俄互譯出版圖書助力兩國人文交流
    24日舉行的新書推介會上,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與俄羅斯翻譯學院介紹了最近一年「中俄經典與現當代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進展成果,共有23部中俄文學作品首發。俄方翻譯出版的圖書包括《圍城》《芙蓉鎮》《紅高粱》《秦腔》等中國當代文學名著,以及茅盾、阿城等作家的作品選集。中文圖書方面,五卷本《俄羅斯當代戲劇集》尤其引人關注。
  • 「中俄互譯出版項目」新書發布會暨《普京:權力的邏輯》中文版首發...
    俄羅斯駐華大使傑尼索夫、俄羅斯出版與大眾傳媒署副署長格裡高利耶夫出席並致辭。活動由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幹事張洪波主持。格裡高利耶夫副署長在致辭中高度評價了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和俄羅斯翻譯學院在該項目執行過程中的精誠合作。他說,「中俄互譯出版項目」實施到今天,已經完成了既定目標100部中的94部,取得了豐碩成果,成為兩國重要的人文文化合作項目。
  • 中俄《十月》雜誌共刊互譯作品
    10月,中俄兩家同名《十月》文學期刊共同在當月刊物上闢出專輯,以「北京故事」和「莫斯科故事」為主題,組織兩國作家創作多篇小說,互譯後同時刊出,講述精彩的雙城故事。前天,由兩家《十月》雜誌社和首都師範大學斯拉夫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第二屆中俄《十月》文學論壇在京舉行。
  • 中俄《十月》共刊互譯作品 講述北京與莫斯科雙城故事
    《十月》的重磅文學期刊共同在當月刊物上闢出專輯,以「北京故事」和「莫斯科故事」為題,組織兩國作家創作多篇小說作品,互譯後同時刊出,講述精彩的雙城故事。  17日,由兩家《十月》雜誌社和首都師範大學斯拉夫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俄十月文學論壇在北京舉行。  中國《十月》雜誌創刊於1978年,是中國當代最重要的文學期刊之一,近40年來發表了大量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的經典作品。莫言的《生死疲勞》、王蒙的《蝴蝶》、張承志的《黑駿馬》《北方的河》、鐵凝的《永遠有多遠》均發表在《十月》。
  • 內蒙古:優秀蒙古文文學作品翻譯出版工程又出8部作品
    記者從內蒙古文聯獲悉,優秀蒙古文文學作品翻譯出版工程第二批作品日前出版發行,8部蒙古文圖書被譯成漢語與讀者見面。 這8部作品總字數約300萬字,包括6部長篇小說:《滿巴扎倉》、《鄂爾多斯1943》(上下)、《紅月亮》(上下)、《阿拉善風雲》、《大地》、《搏克手伊希根》;1部以《巖畫裡的白兒駝》為代表的中篇小說卷;1部以《六十棵榆樹》為代表的短篇小說卷。其中中篇小說卷共收錄6篇作品,短篇小說卷共收錄15篇作品。
  • 亞馬遜納入翻譯出版中國文學作品達22部
    8月22日,亞馬遜宣布其全球出版納入翻譯出版的中國文學作品達22部,其中19部已成功翻譯出版,並已完成賈平凹的長篇小說《秦腔》、路遙的中篇小說《人生》和張翎的《勞燕》三部作品的海外出版籤約工作。自去年與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後,亞馬遜美國網站的中文圖書數量實現高速增長,目前亞馬遜美國網站已擁有幾十萬冊中文紙質書,Kindle中文電子書店圖書數量超過11萬冊。
  • 俄羅斯讀者閱讀哪些中國作家的作品?
    然後,兩國關係開始冷卻,互譯急劇縮減。90年代,中國作品湧入俄羅斯的書亭,題材各種各樣:從經典小說、古代智者的名言警句,到類似風水指南或如何掌握武術技巧的實用作品。但體現中國現實生活的文藝作品翻譯卻屈指可數,比如1992-2002年期間,僅有4本中國作家文集在俄羅斯出版,10年間僅有4本書!
  • 讓翻譯中國文學的傳統代代相傳
    伊萬·謝緬年科憑藉翻譯作品《孟子》獲得古典文學翻譯獎,瑪麗婭·謝緬紐克因翻譯《長恨歌》摘得現當代文學翻譯獎。詩歌翻譯獎獲得者為娜塔莉婭·奧勒洛娃,其獲獎作品為《白居易百絕句》。出版社獎花落俄羅斯文本出版社。  「品讀中國」文學翻譯獎由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於2015年設立,旨在鼓勵那些在翻譯和出版中國古典文學、現當代文學以及詩歌作品中湧現出來的優秀俄譯作品和譯者。
  • 小說《手機》等中國文學作品將在阿拉伯國家出版
    小說《手機》等中國文學作品將在阿拉伯國家出版 2014-08-28 16:31:33  五洲傳播出版社與阿拉伯出版商協會28日在北京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該框架協議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合作,一是雙方正式承擔「中阿典籍互譯出版工程」,二是阿方將在北非法語地區代理銷售五洲社出版的法文版中國主題圖書。
  • 翻譯出版:中俄文化的相遇與相知丨實踐談
    尤其是在黃金時代,託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三個人組成的「三駕馬車」幾乎絢爛了那個時代整個世界的文學天空。這三位巨匠對中國現當代的文學、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許多中國作家都受到了他們作品的啟發,他們的部分代表作也被列入我國一些地區的中學課外閱讀書目中。
  • 多部中國文學作品將翻譯成馬來文在馬來西亞出版
    新華社吉隆坡4月18日電 中國浙江出版聯合集團、馬來西亞國家翻譯與書籍局、馬來西亞漢文化中心18日在吉隆坡籤署聯合協議,多部中國文學作品將被翻譯成馬來文在馬來西亞出版發行。  根據協議,共有9部不同領域的中國文學作品將被翻譯成馬來文,包括沈石溪的長篇小說《狼王夢》、麥家的長篇小說《解密》、潘天壽編著的《毛筆的常識》等。   馬來西亞教育部部長哈立德在籤約儀式上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文學著作方面成就非凡。
  • 以書為橋 中俄首設「文學外交」翻譯獎
    」的概念、中俄文學交流等話題展開深入討論。劉文飛在當天圓桌會議的發言中指出,中俄文學關係特別緊密,俄羅斯文學在本國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深厚文學傳統的國家,而且俄羅斯文學在中國的影響十分深遠,在此背景下,「文學外交」翻譯獎的設立有其獨特的意義。俄羅斯翻譯研究院執行院長葉夫根尼·列茲尼琴科高度評價譯者在文學交流中的作用,他表示,翻譯家為作家與讀者搭建一座橋梁,幫助讀者理解和接受作家。
  • 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三周年慶典暨第一屆「品讀中國」文學翻譯獎...
    2012年12月5日,在中俄兩國領導人的見證和各界友好人士的支持下,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正式揭牌運營。成立三年來,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舉辦幾百場精彩的文化活動,為中俄文化交流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有力地促進了兩國人民傳統友誼。 文學是溝通不同民族心靈的重要橋梁。
  • 印地語版《駱駝祥子》等中國文學著作即將在印度出版
    這些書籍的翻譯和出版,代表著中印經典翻譯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是中印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又一例證。作為「中印經典和當代作品互譯出版項目」印度方負責人,狄伯傑表示,近一年來該項目進展很快,已經有七八本中國著作即將在印度出版。這位印度尼赫魯大學的漢學家坦言,「我們的工作必須加速,我知道中國同行已經走在了前邊。」
  • 第三屆「品讀中國」文學翻譯獎在莫斯科頒獎
    5月29日晚,第三屆「品讀中國」文學翻譯獎頒獎儀式在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舉行。伊萬·謝緬年科憑藉翻譯作品《孟子》獲得古典文學翻譯獎,瑪麗婭·謝緬紐克因翻譯《長恨歌》摘得現當代文學翻譯獎。詩歌翻譯獎獲得者為娜塔莉婭·奧勒洛娃,其獲獎作品為《白居易百絕句》。出版社獎花落俄羅斯文本出版社。
  • 《楊憲益中譯作品集》首度集結出版
    楊先生與夫人戴乃迭共同獻身翻譯事業半個世紀,從《紅樓夢》《離騷》《儒林外史》《魏晉南北朝小說選》到魯迅、巴金、沈從文,讓西方人讀懂了紅樓舊夢、魏晉風骨,讀懂了中國文化。    楊憲益先生完整的中譯作品共有九部,均為世界名著,且在成書年代、語言、體裁等方面跨度極大。這些作品充分展現了他包攬古今、學貫中西的素養和筆力,更打開了中國讀者閱讀西方經典的窗口。
  • 中國文學海外傳播新變化
    義大利的讀者非常喜歡中國文學作品,尤其是餘華的小說,其《活著》《第七天》榮獲義大利文學大獎。2013年,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印度外交部籤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與印度共和國外交部關於「中印經典和當代作品互譯出版項目」合作備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