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向而行·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圓桌會議在線舉行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晶晶):9月26日,第27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框架內系列活動之一——「相向而行·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圓桌會議在線舉行,來自中俄兩國的專家學者圍繞「文學外交」的概念、中俄文學交流等話題展開深入討論。
「文學外交」的概念由中國俄羅斯文學研究會會長、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劉文飛在2016年首次提出。劉文飛在當天圓桌會議的發言中指出,中俄文學關係特別緊密,俄羅斯文學在本國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深厚文學傳統的國家,而且俄羅斯文學在中國的影響十分深遠,在此背景下,「文學外交」翻譯獎的設立有其獨特的意義。俄羅斯翻譯研究院執行院長葉夫根尼·列茲尼琴科高度評價譯者在文學交流中的作用,他表示,翻譯家為作家與讀者搭建一座橋梁,幫助讀者理解和接受作家。他希望首屆「文學外交」翻譯獎能夠成為「偉大事業的開端」,希望這個獎項能夠長久舉辦下去。俄羅斯科學院俄羅斯文學研究所(普希金之家)學術委員會主任、前所長弗謝沃洛德·巴格諾通訊院士稱該獎項是「一個十分偉大的項目」,有助於俄羅斯文學的傳播,有助於評選出中國優秀的翻譯家。北京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前院長李英男教授、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寧琦教授、首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王宗琥教授也都在發言中談到這個獎項的設立對於中俄文學交流所具有的深遠意義。俄羅斯翻譯研究院項目經理妮娜·利特維涅茨和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幹事張洪波先生則詳細介紹了「中俄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的蓬勃發展。
「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由俄羅斯翻譯研究院和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共同設立,每兩年頒發一次,旨在獎勵這兩年間最優秀的俄譯漢文學作品。該獎項獲獎者將自動成為世界範圍內最具權威性的俄羅斯文學翻譯大獎——「閱讀俄羅斯」翻譯大獎的入圍者。2019年8月,首屆「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正式啟動。根據規則,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間在中國出版的俄譯漢詩歌、長短篇小說、劇作、隨筆、自傳等多種體裁的作品均可參與評選。
據介紹,該獎項評獎委員會由中俄雙方的著名學者和翻譯家共同組成,其中包括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劉利民、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劉文飛、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李英男、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寧琦、首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王宗琥、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幹事張洪波、俄羅斯科學院俄羅斯文學研究所(普希金之家)巴格諾院士、俄羅斯翻譯研究院執行院長列茲尼琴科、項目經理利特維涅茨以及俄羅斯知名漢學家、莫斯科大學副教授謝梅紐克,評委會主席由劉文飛擔任。值得一提的是,俄出版與大眾傳媒署副署長弗拉基米爾·格裡戈裡耶夫擔任評委會名譽主席。
當天,圓桌會議舉行期間,「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評選委員會同時公布了首屆大獎的候選名單:《怪人筆記》(安德烈·別雷著、溫玉霞譯),《臆想之狼》(瓦爾拉莫夫著、於明清譯),《活在你手機裡的我》(格魯霍夫斯基著、李新梅譯),《陽光閃耀》(庫爾恰特金著、趙桂蓮譯),《我的編年史:苔菲回憶錄》(苔菲著、谷興亞譯),《遲來的旅行者》(赫列勃尼科夫著、凌越和梁嘉瑩譯)以及《我的孩子們》(雅辛娜著、陳方譯)。據介紹,首屆「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頒獎儀式將於今年年底舉行,屆時將揭曉大獎的最終獲得者。除榮譽證書和獎章外,獲獎譯者和出版社還將獲得獎金獎勵。
俄羅斯翻譯研究院是俄羅斯聯邦出版與大眾傳媒署下屬的一個研究機構,其主要工作是促進俄羅斯文學在世界各地的傳播。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2015年4月在首都師範大學成立,為中國首家斯拉夫區域重大事項和前沿性問題的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