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書為橋 中俄首設「文學外交」翻譯獎

2020-09-27 國際在線

「相向而行·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圓桌會議在線舉行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晶晶):9月26日,第27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框架內系列活動之一——「相向而行·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圓桌會議在線舉行,來自中俄兩國的專家學者圍繞「文學外交」的概念、中俄文學交流等話題展開深入討論。

「文學外交」的概念由中國俄羅斯文學研究會會長、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劉文飛在2016年首次提出。劉文飛在當天圓桌會議的發言中指出,中俄文學關係特別緊密,俄羅斯文學在本國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深厚文學傳統的國家,而且俄羅斯文學在中國的影響十分深遠,在此背景下,「文學外交」翻譯獎的設立有其獨特的意義。俄羅斯翻譯研究院執行院長葉夫根尼·列茲尼琴科高度評價譯者在文學交流中的作用,他表示,翻譯家為作家與讀者搭建一座橋梁,幫助讀者理解和接受作家。他希望首屆「文學外交」翻譯獎能夠成為「偉大事業的開端」,希望這個獎項能夠長久舉辦下去。俄羅斯科學院俄羅斯文學研究所(普希金之家)學術委員會主任、前所長弗謝沃洛德·巴格諾通訊院士稱該獎項是「一個十分偉大的項目」,有助於俄羅斯文學的傳播,有助於評選出中國優秀的翻譯家。北京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前院長李英男教授、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寧琦教授、首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王宗琥教授也都在發言中談到這個獎項的設立對於中俄文學交流所具有的深遠意義。俄羅斯翻譯研究院項目經理妮娜·利特維涅茨和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幹事張洪波先生則詳細介紹了「中俄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的蓬勃發展。

「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由俄羅斯翻譯研究院和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共同設立,每兩年頒發一次,旨在獎勵這兩年間最優秀的俄譯漢文學作品。該獎項獲獎者將自動成為世界範圍內最具權威性的俄羅斯文學翻譯大獎——「閱讀俄羅斯」翻譯大獎的入圍者。2019年8月,首屆「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正式啟動。根據規則,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間在中國出版的俄譯漢詩歌、長短篇小說、劇作、隨筆、自傳等多種體裁的作品均可參與評選。

據介紹,該獎項評獎委員會由中俄雙方的著名學者和翻譯家共同組成,其中包括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劉利民、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劉文飛、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李英男、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寧琦、首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王宗琥、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幹事張洪波、俄羅斯科學院俄羅斯文學研究所(普希金之家)巴格諾院士、俄羅斯翻譯研究院執行院長列茲尼琴科、項目經理利特維涅茨以及俄羅斯知名漢學家、莫斯科大學副教授謝梅紐克,評委會主席由劉文飛擔任。值得一提的是,俄出版與大眾傳媒署副署長弗拉基米爾·格裡戈裡耶夫擔任評委會名譽主席。

當天,圓桌會議舉行期間,「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評選委員會同時公布了首屆大獎的候選名單:《怪人筆記》(安德烈·別雷著、溫玉霞譯),《臆想之狼》(瓦爾拉莫夫著、於明清譯),《活在你手機裡的我》(格魯霍夫斯基著、李新梅譯),《陽光閃耀》(庫爾恰特金著、趙桂蓮譯),《我的編年史:苔菲回憶錄》(苔菲著、谷興亞譯),《遲來的旅行者》(赫列勃尼科夫著、凌越和梁嘉瑩譯)以及《我的孩子們》(雅辛娜著、陳方譯)。據介紹,首屆「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頒獎儀式將於今年年底舉行,屆時將揭曉大獎的最終獲得者。除榮譽證書和獎章外,獲獎譯者和出版社還將獲得獎金獎勵。

俄羅斯翻譯研究院是俄羅斯聯邦出版與大眾傳媒署下屬的一個研究機構,其主要工作是促進俄羅斯文學在世界各地的傳播。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2015年4月在首都師範大學成立,為中國首家斯拉夫區域重大事項和前沿性問題的研究中心。

相關焦點

  • 首屆「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揭曉
    俄羅斯駐華大使傑尼索夫在頒獎典禮致辭 攝影:郝志慧「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評委會主席劉文飛教授介紹了獎項的設立情況和評選過程。他指出,設立該獎項旨在進一步加強中俄兩國的文學和文化交流,促進俄羅斯文學在中國傳播和發展。獎項名稱隱喻每一位文學翻譯家都是文學使節和民間外交家。
  • 7部俄羅斯文學作品漢譯本入圍「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
    7部俄羅斯文學作品漢譯本入圍「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 人民網莫斯科9月26日電(記者 張光政)記者從26日召開的「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評選委員會視頻會議上了解到,為促進俄羅斯文學在中國的翻譯和傳播,俄羅斯聯邦出版與大眾傳媒署俄羅斯翻譯研究院今年設立了「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
  • 首屆「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
    本報北京12月19日電  (記者榮翌)首屆「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頒獎典禮19日在北京舉行。該獎項由俄羅斯出版與大眾傳媒署翻譯研究院和首都師範大學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共同設立,旨在促進俄羅斯文學在中國的翻譯和傳播,進一步加強兩國文化交流。  俄羅斯駐華大使傑尼索夫在現場致辭中表示,外國文學翻譯是外交工作的重要工具。通過文學進行交流,是加強民心相通的有效途徑,有利於俄中兩國人民了解彼此的歷史文化和民族性格。  「就俄語作品的翻譯數量而言,中國在全世界排名第一。」
  • 緣何提出「文學外交」?「俄羅斯人民友誼勳章」獲得者劉文飛這樣說
    華輿訊據龍報網報導 「相向而行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圓桌會議近日在線舉行,來自俄中兩國的專家學者圍繞「文學外交」的概念、中俄文學交流等話題展開深入討論。中國譯者早已把俄國文學代表作品全翻譯過了」說到「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這個名稱的由來,劉文飛介紹「『文學外交』並不是要故意套用官方的語境,比如能源外交等。起初,評委會也想過用『某某之橋』等名稱來命名這個獎項,但總覺得其精髓得不到體現。其實,『文學外交』是一個隱喻,意指每位譯者都是一個文化使節。」
  • 首屆「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在京頒出
    首屆「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在京頒出高凱攝中新網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 高凱)首屆「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日前在北京頒出,該獎項由俄羅斯出版與大眾傳媒署翻譯研究院和首都師範大學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共同設立,旨在促進俄羅斯文學在中國的翻譯和傳播,進一步加強兩國文化交流。
  • 上海首設文學藝術翻譯獎
    上海文學藝術翻譯獎評獎辦公室剛剛發布公告,宣布首屆上海文學藝術翻譯獎評選正式啟動。  首屆上海文學藝術翻譯獎評獎範圍為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出版、演出、播映的作品,設文學翻譯獎和表演藝術翻譯獎兩個類別。
  • 中俄文學翻譯家齊聚莫斯科 《中俄文學名著翻譯》國際研討會隆重開幕
    趙參贊對莫大孔子學院舉辦的文學翻譯研討會表示衷心祝賀。他在信中稱,中俄文學作品翻譯歷史源遠流長。20世紀,不少優秀的俄羅斯作品被譯成漢語,對中國一整代讀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今,隨著中國在國際社會地位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俄羅斯人對中國文化,尤其是中國文學的興趣愈發濃厚。趙參贊表示,希望本次研討會可以成為中俄文學專業譯者交流的獨一無二的平臺,並為兩國譯者的經驗交流提供廣闊的空間。
  • 第三屆「品讀中國」文學翻譯獎在莫斯科頒獎
    5月29日晚,第三屆「品讀中國」文學翻譯獎頒獎儀式在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舉行。伊萬·謝緬年科憑藉翻譯作品《孟子》獲得古典文學翻譯獎,瑪麗婭·謝緬紐克因翻譯《長恨歌》摘得現當代文學翻譯獎。詩歌翻譯獎獲得者為娜塔莉婭·奧勒洛娃,其獲獎作品為《白居易百絕句》。出版社獎花落俄羅斯文本出版社。
  • 12.22夜訊|首屆「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在京頒出!今夜值得關注的文藝資訊
    每夜文藝資訊2020.12.22  文穴  夜訊[ 內地 ]1/ 首屆「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在京頒出首屆「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日前在北京頒出,該獎項由俄羅斯出版與大眾傳媒署翻譯研究院和首都師範大學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共同設立
  • 首屆「品讀中國」文學翻譯獎頒獎儀式在莫斯科舉行
    原標題:首屆「品讀中國」文學翻譯獎頒獎儀式在莫斯科舉行  新華網莫斯科12月10日電(記者任瑞恩)第一屆「品讀中國」文學翻譯獎頒獎儀式10日在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舉行,包括莫言作品翻譯者在內的5名翻譯家獲獎。   中國駐俄使館臨時代辦張霄在致辭中說,文學是溝通不同民族心靈的重要橋梁。
  • 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三周年慶典暨第一屆「品讀中國」文學翻譯獎...
    人民網莫斯科12月10日電 (記者 華迪 屈海齊) 當地時間12月10日,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成立三周年慶典暨第一屆「品讀中國」文學翻譯獎頒獎儀式在莫斯科舉行。中國駐俄使館臨時代辦張霄公使出席並致辭,俄羅斯文化界知名人士、漢學家和中國文學愛好者等100餘人見證盛典。
  • 翻譯為橋,助推中國文學「走出去」
    那一年,他因獲得「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青年成就獎」而踏上這方土地,從此,與中國文學作品譯介的緣分越結越深。今年,當杜光民第三次踏上中國的土地時,已經翻譯了莫言的《蛙》《生死疲勞》《紅高粱家族》等作品的他即將出版餘華的譯作《活著》。
  • 莫斯科大學孔子學院舉辦《中俄文學名著翻譯》國際研討會
    趙公使對莫大孔子學院舉辦的文學翻譯研討會表示衷心祝賀。他在信中稱,中俄文學作品翻譯歷史源遠流長。20世紀,不少優秀的俄羅斯作品被譯成漢語,對中國一整代讀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今,隨著中國在國際社會地位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俄羅斯人對中國文化,尤其是中國文學的興趣愈發濃厚。趙公使表示,希望本次研討會可以成為中俄文學專業譯者交流的獨一無二的平臺,並為兩國譯者的經驗交流提供廣闊的空間。
  • 中俄經典與現代文學作品互譯出版
    >   日前,第26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現場開闢的小型會議室中,來自中俄兩國的文學、出版、翻譯界人士共聚一堂。   截至2019年8月,中俄雙方已翻譯出版文學作品共計94部。其中,中方翻譯出版俄羅斯作品56部,俄方翻譯出版中國作品38部。兩國政府主管部門表示,「中俄經典與現代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是中俄兩國政府間重要的人文文化交流與合作項目,對於中俄兩國與其他國家開展互譯出版項目具有很好的借鑑意義。
  • 文化外交影響深遠——中國駐俄羅斯大使李輝
    )  2014年7月31日,中國駐俄羅斯大使李輝在《人民日報》發表題為《文化外交影響深遠》的文章,全文如下:  通過成立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籤署中俄兩國文化部間合作計劃、互設文化中心以及寓文化活動於國家大型外交事件等途徑,中俄文化外交取得了輝煌成就,有力推動了中俄關係發展  中俄文化外交工作已走過了60
  • 「中俄經典與現代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已翻譯出版作品94部
    新華社北京9月2日電(記者史競男)記者從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獲悉,由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和俄羅斯出版與大眾傳媒署指導的「中俄經典與現代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日前已翻譯出版100部計劃作品中的94部,包括「中國文庫」的《聊齋志異》《20至21世紀中國戲劇選》和「俄羅斯文庫」的《地靈》《秘密走廊
  • 讓翻譯中國文學的傳統代代相傳
    伊萬·謝緬年科憑藉翻譯作品《孟子》獲得古典文學翻譯獎,瑪麗婭·謝緬紐克因翻譯《長恨歌》摘得現當代文學翻譯獎。詩歌翻譯獎獲得者為娜塔莉婭·奧勒洛娃,其獲獎作品為《白居易百絕句》。出版社獎花落俄羅斯文本出版社。  「品讀中國」文學翻譯獎由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於2015年設立,旨在鼓勵那些在翻譯和出版中國古典文學、現當代文學以及詩歌作品中湧現出來的優秀俄譯作品和譯者。
  • 上海首設文學藝術翻譯獎,對標國際最高水平,首屆作品申報即日啟動
    首屆上海文學藝術翻譯獎評獎範圍為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出版、演出、播映的作品,設文學翻譯獎和表演藝術翻譯獎兩個類別。參評作品申報截止時間為今年8月31日。 上海文學藝術翻譯獎由市委宣傳部指導,市文聯、市作協、上海翻譯家協會聯合主辦,將對標國際最高水平,打造高規格、高品質、高影響力的文學藝術翻譯獎項。組委會由上述主承辦單位構成,並建立評委庫和評委會,評委庫成員為長期從事文學、藝術翻譯的專家、學者。為保障評獎公平、公開、公正,組委會將設立由專業領域、相關部門專家組成的監督小組。
  • "巴金文學獎"以不設為好
    10月19日,文學巨匠巴金的女兒李小林向上海作協表示,不同意設立「巴金文學獎」的提議,這一「拒絕」出乎人們的意外,但確實非常實事求是地體現了巴金先生和家人行事一貫低調、講真話、心系讀者的可貴品格。
  • 「中俄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成果引發關注
    近日,由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和俄羅斯翻譯學院主辦的「中俄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第一階段總結及項目前景展望圓桌會議在2019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舉辦。「中俄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是中俄兩國政府間人文文化交流與合作項目,由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和俄羅斯出版與大眾傳媒署批准,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和俄羅斯翻譯學院負責組織實施,兩國數十位翻譯家、二十多家權威出版機構參與。主辦方表示,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中俄建交70周年。在這一背景下,總結「中俄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的階段性工作並展望前景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