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莫斯科12月16日電 (記者 華迪 屈海齊) 在即將告別2014年之際,莫斯科大學孔子學院於12月16日在莫斯科舉辦了《中俄文學名著翻譯》國際研討會。這是一次文學翻譯家的盛會,來自中國、俄羅斯和以色列的文學翻譯名家悉數出席,彰顯出本次國際研討會的規格和水平。
中國駐俄羅斯使館教育處代表趙春露宣讀了公使銜參贊趙國成的親筆信。趙參贊對莫大孔子學院舉辦的文學翻譯研討會表示衷心祝賀。他在信中稱,中俄文學作品翻譯歷史源遠流長。20世紀,不少優秀的俄羅斯作品被譯成漢語,對中國一整代讀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今,隨著中國在國際社會地位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俄羅斯人對中國文化,尤其是中國文學的興趣愈發濃厚。趙參贊表示,希望本次研討會可以成為中俄文學專業譯者交流的獨一無二的平臺,並為兩國譯者的經驗交流提供廣闊的空間。
中俄翻譯家和從事文學翻譯的青年譯者就中國文學和俄羅斯文學的翻譯與研究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其中,中國和俄羅斯文學作品的翻譯選題、翻譯方法和翻譯技巧等成為研討會的主要議題,各國的翻譯工作者紛紛針對上述議題做了精彩的發言。
著名翻譯家白嗣宏發表了題為《中俄文學譯介現狀之一瞥》的報告,他肯定了兩國翻譯家為譯介兩國的文學作品所做的積極貢獻,同時也指出了中俄文學譯介存在的不足。他稱,極具影響力的中國現代文學作家,如張愛玲、沈從文、徐志摩、戴望舒等人的作品還有待譯介。此外,他還表示,能夠代表俄國當代文學各種流派的作品和反映俄國社會變革的小說被譯成中文的數量也還相當有限。為此需要兩國文學翻譯界和評論界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有志於促進和加強兩國文化交流的企業家支持。
以翻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作家莫言作品而聞名遐邇的俄羅斯翻譯家葉果夫通過介紹對小說《豐乳肥臀》的翻譯,詮釋了「腳註方法」的使用及益處。他認為,從讀者的接受度和跨文化交流角度出發,腳註是對小說思想的呈現和主題的提升,具有積極的效果和意義。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張建華對中國消費時代外國文學翻譯的狀貌及譯者、出版者的文化責任進行了闡述。他指出外國文學經典的譯作與譯作的經典日顯頹勢。外國文學譯介與出版界也被消費時代的跟風、暢銷、流行所主宰。他建議加強外國文學翻譯者與出版者的責任意識、發現意識和學理意識,提升其文化責任。
託羅普採夫來自以色列,他是中國唐詩的著名翻譯家。他認為文學翻譯是一種再創造,譯者就是要破壞原文,在其廢墟上再創造新的文學作品,還要把原文從一個民族的文化現象變為另一個民族的文化現象,並注入全人類的文化寶庫之中。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俄語系教授趙桂蓮以自己翻譯的長篇小說《鮮花十字架》和《官家敘事》為例,對文化特色現象的翻譯問題做出了介紹。她還就如何處理具有濃鬱文化特色的現象,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作的獨特風格,讓譯作為廣大讀者所接受並使讀者感受到作品的特殊魅力等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東方系副系主任、聖彼得堡大學孔子學院俄方院長羅季奧諾夫在論俄羅斯在中國現當代文學譯介上的突破時表示,目前中國現當代文學在俄羅斯翻譯出版呈現擴大趨勢。但羅季奧諾夫承認,中國文學在俄羅斯的傳播仍然面臨著一些實質性的挑戰,也比不上俄羅斯文學在中國的譯介。
北京師範大學教師吳澤霖就文學翻譯的可譯性限度和譯者的使命問題發表了觀點;北京大學副教授陳松巖對俄羅斯詩歌漢譯的90年歷史做了詳細的梳理和回顧;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冰在報告中分析了俄羅斯後現代作家維·葉羅菲耶夫的史詩《莫斯科-佩圖什基》中的蘇聯形象;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副教授夏皮羅認為海外華僑作家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翻譯家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外,其他與會嘉賓也紛紛對中俄文學名著的翻譯問題各抒己見,他們與聽眾互動,並針對某些問題進行爭論。不少青年譯者參加和發言更讓人感到中俄文學翻譯界後繼有人。會議討論十分熱烈,充滿了濃鬱的學術氣氛。
莫斯科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任光宣教授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指出,本次研討會旨在加強中俄兩國文學翻譯家的交流,推動中俄兩國文學翻譯事業進一步發展。他相信,中俄翻譯家通過本次中俄文學名著翻譯經驗的交流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借鑑,日後會把更多的文學精品介紹給中國和俄羅斯的廣大讀者。任光宣還宣稱,莫斯科大學孔子學院年終舉辦的這場學術活動是莫大2014年全年文化活動的圓滿收官。
莫斯科翻譯學院副院長利特文涅茨、俄羅斯作家協會外國文學委員會主任巴維金等出席並致辭。
《中俄文學名著翻譯研討會》為期兩天,將於17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