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草書唐詩,率意揮灑

2020-11-28 騰訊網

林散之(1898-1989),字散之,號三痴,別號散耳、江上老人。林散之3歲學書,32歲師從黃賓虹,37歲隻身萬裡行。書法由唐入魏,由魏入漢,轉而入唐,宋元明清。無論碑帖,無論何派,各取其長,隸真行草,功力深厚。60歲開始專攻草書。草書以王羲之為宗,以釋懷素為體,以王覺斯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為賓。林散之將繪畫中的墨法運用於書法,開創了草書藝術的新天地。林散之的草書瘦勁圓澀,璀璨華滋,偏正相依,飄逸天成。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不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 《雜詩三首》其二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 《下江陵》

春水初生乳燕飛,黃蜂小尾撲花歸。

窗含遠色通書幌,魚擁香鉤近石磯。

——李賀《南園十三首》之八

南園的春天,生機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如飛,蜂兒採花釀蜜,魚兒擁鉤覓食,這些都是極具春天特徵的景物,而遠景透過窗戶直入南書房,使人舒心愜意,歡欣不已。春以豔麗悅人,這首詩生動傳神,清新流轉,讀來令人神清氣逸。

林老筆鋒細膩靈動,似春蠶吐絲;筆觸雋朗飄逸,如躍動音符。想必散之先生當時亦是神清氣爽,歡欣愉悅。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杜牧《山行》

林老喜作此詩,常以此詩贈予親朋、學生和親近之人。晚年書《山行》更是信手拈來,此為八十三歲時所作,通篇氣韻貫通、率意揮灑、功已爐火純青。

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江南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劉禹錫《秋詞二首》其一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展現的不僅僅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的氣概和高尚的情操。

「鶴」是孤獨的,詩人以「鶴」自喻,是詩人視「鶴」為不屈的化身,也是林散之一生的真實寫照,故林老常書此詩以自勉。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在誰家。

——王健《中秋望月》

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劉長卿 《送方外上人》

林散之年少遊歷山川,數次遇險,幸得僧人指點,方化險為夷。林老晚年貌似佛容,常自喻與佛有緣。詩中以野鶴形容僧人,貼切入味,不失孤雲野鶴般脫俗的品性。末句則勸上人隱居冷寂的深山,而不要到熱鬧的名勝去沽名釣譽。

林老一生談吐幽默,閒散淡定,書法造詣神鬼難測,更與詩中妙趣神合。

志在新奇無定則,古瘦漓驪半(無)墨。

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後卻書書不得。

——許瑤 《題懷素上人》

懷素身兼僧人和書法家的雙重身份,他的草書,筆法圓通,狂放自然,與張旭形成唐代書法雙峰並立的局面。

晚年林老教導學生時,論及懷素就喜形於色:「懷素自敘瘦勁圓健,他寫通漆盤,可見所下功夫,今人難以達到。」

若喜歡,請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林散之草書精品《孟浩然 春曉》賞析
    林散之3歲學書,32歲師從黃賓虹,37歲隻身萬裡行。書法由唐入魏,由魏入漢,轉而入唐,宋元明清。無論碑帖,無論何派,各取其長,隸真行草,功力深厚。林散之60歲開始專攻草書。草書以王羲之為宗,以釋懷素為體,以王覺斯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為賓。林散之將繪畫中的墨法運用於書法,開創了草書藝術的新天地。1972年,中日書法交流選拔,林散之一舉成名。
  • 林散之草書取法模式探究
    [4]224 對剛柔關係的多次強調和論證,可以看作是林散之對王羲之千鈞之力和溫柔之氣的追摹和嚮往。這不僅體現在林散之草書的具體點畫中,也體現在林散之草書的氣息格調中,並對林散之草書的風格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林散之:當代草聖,填補了清代之後草書發展的空白!
    眾所周知,草書自張芝、張旭、懷素等大家之後,又出現了文徵明、祝枝山、王鐸等草書大家,自此之後草書的發展出現了一種頹勢。林散之的出現,讓草書的發展再次回到了傳統的審美之上。林散之被稱為書壇上大器晚成的典型,幾十年的練習和積累,成就了草書也成就了林散之,加上林散之深厚的文學修養,滋養了其書法之中的氣、韻、意、趣,使其書法達到了一種脫俗的境界。林散之的草書被稱為林體,他的草書重視用筆,他擅長運用長鋒,在運筆的時候保持中鋒用筆尋求瘦勁,起筆收筆和轉折之處變化多端,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 曠世鴻篇 ——林散之草書代表作手卷《李白草書歌行》賞析
    林散之將繪畫中的墨法運用於書法,開創了草書藝術的新天地。林散之的草書瘦勁圓澀,璀璨華滋,偏正相依,飄逸天成。1972年,中日書法交流選拔,林散之一舉成名。「瘦勁飄逸」的「林體」反映了近300年來中國草書藝術的最高成就,捍衛了中國書法在國際上的中心地位。書法大家高二適見到林散之的字,拍案驚呼:「這才叫字!」中國書協主席啟功看到林散之的草書,脫帽三鞠躬。書法大師郭沫若說:「林散之的書法,代表中國!」
  • 林散之草書精品《自作詩 秋思》賞析
    力透紙背——林散之草書精品《自作詩 秋思》賞析(林散之草書收藏家、林散之草書鑑賞家 王罡)賞析提要:從數千件作品中選出近 500件佳作,經過反覆論證,最後精選出 180件,草書《自作詩 秋思》就是其中之一。
  • 《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出版發行 第一草書價值千萬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林散之草書收藏家、林散之草書鑑賞家王罡先生的專著《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近日在北京出版發行。著名收藏家郝鳳旗先生說:「《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集學術性、可讀性、觀賞性於一體,特別是對推廣林散之草書藝術,鑑別林散之書法真偽具有極高的價值。」《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一書匯集的40篇作品是從林散之紀念館、林散之藝術館、李白紀念館、十竹齋、古吳軒,林散之親屬、林散之學生、林散之作品收藏家,以及社會徵集等方方面面精選出來的。每幅都在百萬元以上,隨著時空的遠去,其收藏價值更是無可估量。
  • 林散之草書手卷《中日友誼詩》過眼錄
    工詩書畫,尤其草書,被稱為「草聖」。林散之祖籍安徽和縣,生於南京江浦。曾任江浦縣副縣長、南京市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美術師、南京書畫院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江蘇分會名譽主席等。林散之3歲學書,32歲師從黃賓虹,37歲隻身萬裡行,60歲開始專攻草書。林散之的草書瘦勁圓澀,璀璨華滋,偏正相依,飄逸天成。1972年,中日書法交流選拔,林散之一舉成名。
  • 林散之《草書一首》25萬落槌
    林散之《草書一首》25萬落槌 在書畫專場中,林散之《草書「自作詩論畫一首」》以18萬起拍,最終以25萬的價格落槌。
  • 林散之草書精品《王安石 烏塘》賞析
    草書以王羲之為宗,以釋懷素為體,以王覺斯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為賓。林散之將繪畫中的墨法運用於書法,開創了草書藝術的新天地。林散之的草書瘦勁圓澀,璀璨華滋,偏正相依,飄逸天成。1972年,中日書法交流選拔,林散之一舉成名。「瘦勁飄逸」的「林體」反映了近300年來中國草書藝術的最高成就,捍衛了中國書法在國際上的中心地位。書法大家高二適見到林散之的字,拍案驚呼:「這才叫字!」
  • 風華正茂·林散之作品展|——林散之|草書|啟功|水墨|趙樸初|林散之
    《百年巨匠——林散之》開機儀式暨學術研討會2015年4月16日在南京林散之紀念館舉行。趙樸初先生贊他「散翁當代稱三絕,老辣文章稱霸才」;啟功教授譽之「吳生畫筆杜陵詩,紙上依稀兩見之」部分展覽作品林散之 黃山勝境設色紙本 立軸 1976年作96×34cm. 約2.9平尺林散之 草書題畫詩 水墨紙本 立軸 1980年作 97×33cm.
  • 林散之草書精品《中日友誼詩》
    林散之草書精品《中日友誼詩》《林散之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簡稱《中日友誼詩》,被稱為「林散之第一草書」。是林散之先生於1975年為會見日本書法代表團精心創作的草書「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之命名;「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分別為《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筱之版),指林筱之兩次題跋的手卷;第二是《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仲華版),指寫有「仲華碩婷」名字的手卷;第三是《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漢章版);其中「筱之版『被公認為是最好的一幅,被稱為「神品」、「國寶」,後被譽為「林散之第一草書」;2010年4月,林散之研究會
  • 林散之草書手卷《毛澤東詞 浪淘沙 北戴河》過眼錄
    工詩書畫,尤其草書,被稱為「草聖」。林散之祖籍安徽和縣,生於南京江浦。曾任江浦縣副縣長、南京市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美術師、南京書畫院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江蘇分會名譽主席等。林散之3歲學書,32歲師從黃賓虹,37歲隻身萬裡行,60歲開始專攻草書。林散之的草書瘦勁圓澀,璀璨華滋,偏正相依,飄逸天成。1972年,中日書法交流選拔,林散之一舉成名。
  • 林散之草書精品《毛澤東詞 十六字令》賞析
    筆走龍蛇——林散之草書精品《毛澤東詞 十六字令》賞析(林散之草書收藏家、林散之草書鑑賞家 王罡)賞析提要:通篇以焦墨而為之,散鋒入草,一枯再枯,墨似盡而筆仍在運行,只見殘墨化作絲絲飛白,在似有若無中盡顯神韻。
  • 「楷書難於動,草書難於靜」,林散之:光練草書是寫不好草書的
    個人認為,楷書和草書應該排在前兩位。楷書難,難在法度,難在規矩,難在安靜之中顯靈動。草書難,難在手心相映,難在渾然天成,難在瀟灑之中守規矩。簡單說來,可以用十個字概括:楷書難於動,草書難於靜。以我們熟知的唐朝楷書為例,無論你是學歐陽詢還是顏真卿,把基本的用筆規律和結體技巧學到手,才算是過了最基本的第一關。要想真正學到其中的精髓,還需要寫出點畫之間的呼應顧盼。
  • 「當代草聖」林散之,草書行雲流水,啟功先生也稱讚!
    林散之先生出生於1898年,但是在書法的道路上一直沒有什麼名氣,但是林散之並沒有為了出名而練習書法,反而踏踏實實的學習著中國傳統書法,直到1972年的時候林散之的書法才得到當時書法名家的認可,特別是啟功先生更是對林散之的書法給出了很高的評價,認為林散之的書法完全可以稱得上是當代的「草聖」,草書無人能超越。
  • 有當代「草聖」之名,林散之的書法,好在哪?
    在上世紀90年代,由書法專家評選出的「20世紀十大書法家」中,林散之毫無爭議地位列其中。林散之以草書創作為長,更有現代「草聖」之譽。其實,林散之是一位大器晚成的書法家,在其人生中很長一段時間,他的名氣並不算大。
  • 林散之草書《自作詩 昔遊十八首之一》過眼錄
    林散之3歲學書,32歲師從黃賓虹,37歲隻身萬裡行,60歲開始專攻草書。林散之的草書瘦勁圓澀,璀璨華滋,偏正相依,飄逸天成。1972年,中日書法交流選拔,林散之一舉成名。「瘦勁飄逸」的「林體」反映了近300年來中國草書藝術的最高成就,捍衛了中國書法在國際上的中心地位。中國書協主席啟功看到林散之的草書,脫帽三鞠躬。書法大師郭沫若說:「林散之的書法,代表中國!」
  • 林散之草書精品《自作詩 為仲華先生雅存》賞析
    60歲開始專攻草書。草書以王羲之為宗,以釋懷素為體,以王覺斯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為賓。林散之將繪畫中的墨法運用於書法,開創了草書藝術的新天地。林散之的草書瘦勁圓澀,璀璨華滋,偏正相依,飄逸天成。1972年,中日書法交流選拔,林散之一舉成名。「瘦勁飄逸」的「林體」反映了近300年來中國草書藝術的最高成就,捍衛了中國書法在國際上的中心地位。書法大家高二適見到林散之的字,拍案驚呼:「這才叫字!」
  • 枯筆典範——林散之草書代表作《自作詩 論書一首》賞析
    ——林散之草書代表作《自作詩 論書一首》賞析●林散之草書收藏家、林散之草書鑑賞家 王罡賞析提要:林散之先生在這幅作品中將枯筆藝術發揮到了極致:一字枯,幾字枯,一行枯,通篇枯。王 罡,林散之草書收藏家、林散之草書鑑賞家。
  • 林散之草書代表作《李白 橫江詞二首》賞析
    王罡 收藏與鑑賞 昨天【林散之草書精品賞析】      翰墨風神 ——林散之草書精品《李白橫江詞二首》賞析林散之草書收藏家、林散之草書鑑賞家王罡賞析提要:林散之認為,學草書要「以楷入草」,要「先剛後柔」,要「中鋒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