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理白族扎染:流動於布面的藍白之韻
10月24日,2020瀾湄萬裡行來到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參觀位於喜洲古鎮的白族扎染藝術博物館,感受扎染這一中國國家級非遺的文化魅力。 白族扎染是流傳於雲南大理白族民眾中的一種古老的染織技藝,以「民族扎染之鄉」周城的扎染最具代表。白族扎染,以白棉布為原料,天然植物為染料,通過扎花、浸染、漂洗等工藝製作而成,2006年被列為中國國家級非遺。
-
大理白族扎染 浸染千年時光
或文雅、或靈動,既能凝聚大理的寧靜與愜意,又能寄託人們如夢如幻的想像,白族扎染是白族特有的工藝產品,在大理甚至雲南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它的蹤影。 從雲南大理市區驅車20公裡,就是聞名全國的扎染之鄉——喜洲鎮周城村,隨處可見的扎染布,暈紋變幻玄妙,透著村莊秀美與智巧交織的靈動。 古籍記載,「漢年間有染纈色法,不知何人所造。」
-
雲南古鎮行:大理白族手工扎染,不帶針線的刺繡!
扎染是中國一種古老的紡染工藝,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依據一定的花紋圖案,先將織物進行綑紮然後進行染色,人們通常把它稱為「沒有針線的刺繡」、「不經編織的彩棉」。撮揉以線結之,而後染色,既染,則解其結,,其色斑斕。扎染工藝源遠流長,古稱「絞纈」,是我國一種古老的紡織品染色技藝。
-
雲南大理白族扎染工藝品
雲南大理白族扎染工藝品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27日 17:55 來源: 大理民族扎染採用民間圖案,通過對傳統的扎染工藝進一步渲染和藝術加工,使之成為藝術化、抽象化和實用化融為一體的工藝品。
-
匠心非遺:天然成趣的璞真白族扎染
扎染古稱「絞纈」,是我國一種古老的紡織品染色技藝,以藍白兩色為基調的扎染道出了青青白白做人。據史料記載,兩漢時期,生活在大理地區的白族先民已經有了紡織業和使用植物染料染制紡織品,唐宋、時期白族扎染已經成為一項成熟的技藝,歷經世事滄桑,到了明代,這一傳統技藝才得以重新面世。
-
體驗大理白族扎染 (1/6)
在喜洲古鎮周城村,採訪團參觀了白族扎染藝術博物館,體驗扎染染制過程。盛行於大理地區的白族扎染,是一種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紡織品染色技藝。扎染是中國民間傳統的染色技術之一,製作方法別具一格,主要有扎花、浸染兩道工序。如今,扎染不僅代表著傳統,也成為大理城鄉隨處可見的時尚。圖為曬乾的扎染布料。
-
「傾情禮讚新中國 鄉村振興看大理」大理璞真白族扎染:讓彩色世界...
齊魯網8月17日訊(記者 徐紅梅)8月17日,「傾情禮讚新中國 鄉村振興看大理」2019全國網絡媒體大理行的採訪團成員來到喜洲鎮璞真扎染博物館了解扎染技術,並體驗扎染製作。扎染古稱「絞纈」,是我國一種古老的紡織品染色技藝,以藍白兩色為基調的扎染道出了青青白白做人。據史料記載,兩漢時期,生活在大理地區的白族先民已經有了紡織業和使用植物染料染制紡織品,唐宋、時期白族扎染已經成為一項成熟的技藝,歷經世事滄桑,到了明代,這一傳統技藝才得以重新面世。扎染工藝品集文化、藝術為一體。
-
大理——續航千裡「節油王」與白族扎染天然成趣
蒼山腳下,洱海之濱,在寧靜古樸的大理小城,暈紋、花鳥等圖案變化玄妙的扎染,成了一道特殊的風景。一汽豐田SUV家族生物多樣性守護者:全新RAV4榮放、全新RAV4榮放雙擎、奕澤IZOA、PRADO普拉多行至大理。在璞真扎染博物館,參與者再次被這份匠心獨具所感染。扎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有著悠久的歷史,富有濃鬱的民族特色。扎染主要染料來自天然植物的藍靛溶液,通過染料的提取、扎花、浸染等工序,一件件淡藍的扎染工藝品便浮現眼前。
-
雲南大理|周城被譽為「白族扎染之鄉」這裡的扎染文化十分悠久
在周城,還可以看到豐富的民族扎染製品。扎染是周城白族人民明末清初以來的民間傳統工藝,扎染工藝品集文化、藝術為一體。扎染布由手工針縫線扎,反覆冷染浸制而成,顯色青裡帶翠,凝重素雅。用扎染布製作的工藝品既充滿濃濃的民族風味,也很具現代韻味,已有300餘年歷史的扎染手工藝在新時期大放異彩。圖中是當地老人在家縫製染布,看得出他們穿針引線。
-
扎染的藍白之美之憂
扎染的藍白之美之憂 2010-12-06 16:38 作者:李孟蘇 2010年第47期
-
大理白族扎染:蒼山洱海間的至白至藍
自繪表格 二、白族扎染的歷史淵源 據史書記載,東漢時期大理地區就有染織之法。其特點是在扎染工藝上省去了扎結這一工序,圖案花紋色暈層次更為豐富,呈現出錯雜融渾、斑斕厚重的色彩效果。彩色扎染和反樸法仿扎染具有同曲異工之妙,能產生朦朧流動的風格和回歸自然的美,更好地表現物像,增添藝術魅力。
-
大理白族扎染:「青出於藍」的層層布藝(高清組圖)
大理白族扎染:「青出於藍」的層層布藝(高清組圖)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2015年11月23日13:49 白族工藝繡花鞋 人民網 薛丹 攝 人民網大理11月23日電 (薛丹)在雲南大理,白族扎染技藝久負盛名,歷史悠久。
-
大理白族第一村,坐落在蝴蝶泉邊,被稱為民族扎染之鄉
周城位於大理古城以北25公裡的洱海湖畔,隸屬大理市喜洲鎮,東臨洱海桃源碼頭,北連著名的蝴蝶泉景區,滇藏公路從村中穿過,大麗高速公路在村東橫向南北,交通十分便利。周城村以白族人口為主,是大理最大的白族村落,被稱為大理白族第一村。
-
探尋大理非遺瑰寶!親身體驗白族扎染,感受古城璀璨人文!
▲ 紀錄片《非遺大理行》 大理白族扎染,一項浸染了千年時光的技藝,據考古學者發現,扎染在漢代,就已經出現,古籍記載,「漢年間有染纈色法,不知何人所造。」 2006年,白族扎染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如今的大理古城,大街小巷擺滿了色彩豔麗的各種各樣扎染裝飾品,以及服裝、鞋帽等製品,為風景如畫的高原小城平添了幾分美麗的色彩。
-
滇國往事丨民藝·技丨匠心非遺,一文帶你走進雲南大理白族扎染!
扎染古稱「絞纈」,是我國一種古老的紡織品染色技藝,以藍白兩色為基調的扎染道出了青青白白做人。據史料記載,兩漢時期,生活在大理地區的白族先民已經有了紡織業和使用植物染料染制紡織品,唐宋、時期白族扎染已經成為一項成熟的技藝,歷經世事滄桑,到了明代,這一傳統技藝才得以重新面世。
-
「大理白族扎染」的「非遺+旅遊」之路——文化傳承的新天地
原標題:「大理白族扎染」的「非遺+旅遊」之路——文化傳承的新天地非遺體驗式旅遊 大理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圖 3月10日至13日,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主辦的「非遺+旅遊」專題培訓班在北京舉辦。
-
「小妖悠遊」大理——學白族扎染、看指間生花
一提起大理,大多數人腦海閃現出「風花雪月」這個詞,然而小妖這一次踏足大理,選擇了文化遺產之旅,來到了周城「媽媽製造」扎染合作社,體驗、直播了白族扎染工藝,終於掀開這一傳統民族工藝的神秘面紗!大理周城扎染守藝合作社扎染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獨特的染色工藝,白族扎染是先在棉布上繪製花樣紋飾、而後用棉線扎縫,浸入染缸裡浸染(白族扎染的染料以板藍根、藍靛為主),布料經過反覆浸染後,每浸一次顏色深一層,浸染到一定程度後取出晾乾、拆去纈結,
-
走進「扎染之鄉」體驗獨具特色的沉澱之美
mp4&22006&window=http://vod.cyol.com/jpg/202001/20/adbe76ba-f654-41f2-b0ce-58e359da964d/keyframe/1579498899211.jpg&isPlayAd=1&isPlaySubtitle=0&nodeId=122 1月22日,扎染手藝人段袁
-
大理周城扎染,用手藝詮釋了周城的興衰
西有巍峨的點蒼山,東有清澈的洱海水,大理壩子顯得格外迷人。在大理壩子中,蒼山雲弄峰麓,有一個美麗的村莊叫周城。周城之美,不僅在於風光,也不僅是蝴蝶泉與那個悽婉動人的傳說,更重要的是,這裡總飄浮著一股靈秀與智巧交織而成的動感,一種牽動人內心的淳樸和厚實。而這,又與這裡隨處可見的一塊塊藍白相間的扎染布所營造的氛圍不無關係。
-
白族扎染技藝
白族扎染工藝主要流傳於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扎染古稱「絞纈」,是我國古老的紡織染色工藝。大理市周城鎮、喜洲鎮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的大倉、廟街等地至今仍保留著這一傳統工藝,其中尤以周城白族扎染最為著名,是1996年國家文化部命名的「民族扎染藝術之鄉」,產品暢銷國內外,是大理外貿出口產品的主要種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