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國學│文人的雙面人生

2021-02-08 三水書院

說到文人的兩面性,很多人會想到「偽善」二字。確實中國歷代文人中不乏有辱斯文之徒,可偽善的又何止文人。

歷史上很多所謂「偽善」文人,細究其一生都是在私慾和道德之間糾結和鬥爭,並不能簡單地判斷為虛偽,只能說是本能與理性之間的博弈。

荀子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這裡的「偽」並非是「假」而是「人為」,意為善良是後天修煉出來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偽善」並不含有貶低之意。

這裡要談的「兩面性」卻不是道德之表裡,而是中國文人現實與精神的兩面性。

唐武宗滅佛,龍門石窟未能倖免於難

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是因一篇《諫迎佛骨表》而成為「反佛」的倡導者,同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更把佛教稱為「魔教」。

中唐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宰相李德裕是會昌滅佛的鼓動和支持者,使得唐武宗滅佛成為佛教史上著名的「三武滅佛運動」之一。

但是韓愈、歐陽修私底下與佛教名僧頗有往來,李德裕在會昌滅佛之前官居潤州刺史時,還出資修建了鎮江甘露寺。後來司馬光等文學家,政治家也有類似矛盾的行為。

這就是中國文人的「兩面性」:

無錫靈山梵宮

歷史上,儒家與佛道之爭絕不僅僅是學術上存在分歧,而是涉及到現實的政治走向和國家政策。

即使經過長期的交涉與互動後,佛道兩家雖然接納了儒家入世的精神,但是核心依舊是出世與解放。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中國歷史上宗教氛圍過於濃重的時期,往往為治國埋下一些隱患,所以文人政治家「滅佛」是從現實政治角度考慮的。

但每一個文人心中都存在著烏託邦式的精神世界,文人的氣節和傲骨讓他們對現實既厭惡,又有種無可奈何的脫力感。

佛道兩家的出世的情懷恰好滿足了中國文人遁隱的精神追求,是現實或政治失意後的最佳的精神庇護所,因此歷代大儒們非常樂意與佛道中人往來交遊。

儒家的入世和佛道的超脫可以幫助他們應對人生中的種種變故,但是三者並非互補,而是相互獨立的存在。

孔子和老子在各自的思想領域中已經獲得了相對圓滿的修煉,確實不需要再刻意吸收他人思想來補充自己的學說。

但是後世很多學者無法達到這樣的境界,完全吃透某家思想,因此需要借鑑別家作為自己的補充。

儒家追求的是在這大千世界有所作為,但是「殺身成仁」的精神面對無奈的現實時,如果精神無法得到慰藉和庇護,容易耗盡心力而無以為繼。

可單純提倡超塵出世,境界是到了,卻又少了幾分煙火氣,反倒又難以落到實處。在出世和入世之間,如何平衡心態,找到自我,是所有古代文人畢生都在研習的一大命題。

中國文人身上呈現出的政治務實和精神超脫,便是中國文人的身在廟堂又心繫江湖的兩面性。

相關焦點

  • 三水半江童學館打造精品化少兒國學教育
    原標題:國學早教的養育秘訣半江童學館打造精品化少兒國學教育樓宇林立的三水北江大堤邊,舒適的沙頭社區中坐落著一所傳播國學文化的教育園地。當時針撥回到去年的5月,三水區半江教育正式加盟中國少兒國學(人文素質)教育領導品牌——童學館。
  • 三水國學│這些佛菩薩,你拜對了嗎?
    彌勒菩薩│天王殿— Maitreya通常進山門後,首先是天王殿,正中坐鎮「彌勒菩薩」,漢譯為「慈氏菩薩」,代表大慈。山門後擺一尊彌勒菩薩,旨在告謂眾生,要笑對人生。彌勒菩薩在民間很受歡迎,有些地方俗稱他為「哈拉菩薩」,人們常向他祈求家庭喜樂。而虎頭虎腦,面圓耳肥的孩子也常被戲稱為「長得和哈拉菩薩一樣」,喜慶可愛。
  • 三水國學│什麼是真正的詩人?
    事實上,在古代「詩人」並不算是一個職業,就像文人雅士指的是一個人群,而不是具體的職業。而後人稱之為「文學家」,更多的是對前人的尊稱。詩詞盛行的唐宋,吟詩作賦的文人不計其數,被《全唐詩》收錄的詩歌從數量上來講也只是冰山一角,有不少詩歌沉入歷史長河,再也找不到蹤跡。後世跟著附庸風雅的人不在少數,若寫詩的人便是詩人,那麼「詩人」二字也太過廉價了。
  • 三水國學│重塑讀書人的氣質
    嶽南先生的《南渡北歸》三部曲,可謂記錄了上世紀一代國學大師們在腥風血雨年代艱難生存的群像史詩,隋唐時期心性論成為中國佛教研究重要方向,中唐以後心性論的發展越來越精細,之後逐漸成為人生哲學。宇宙漢傳佛法從浩瀚的宇宙到精微的心性,從宇宙哲學到人生哲學
  • 三水國學│人生全在取捨間
    前者選擇追尋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後者選擇體驗人生的舒適和瀟灑,選擇本身並無對錯。同樣是普通人,有些人奮發向上,有些人安穩度日,前者犧牲穩定來換取機會,無論結果如何畢竟奮鬥過了,後者放棄機會求取穩定,安於平淡又何嘗不可呢?《中庸》云: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 三水國學│但為酒中趣
    這話看起來很扯,但絕非危言聳聽,藝術創作需要無拘無束的想像,而酒,恰好是承載文人遨遊寰宇的那匹駿馬。歷史上擁有酒神性格的文人不勝枚舉,然而在歷史環境,個人境遇等諸多因素影響下,不同時代,不同文人個體,對酒的態度也存在著各種細微差別,值得玩味。
  • 三水國學│褒貶的學問
    古代稱損人的話為「詈語」,書生文人更是發明了「詈語一百單八式」,損人於無形。通俗一點的,來一副對聯: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禮義廉。上聯忘八,下聯無恥,合起來答案不言自明。稍微溫和點的,會說「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 三水國學│人民的名義,百態的人生
    劇中沒有明顯的男女主角,每個人都是某條線上的主角,交錯在一起組成了一個立體的萬花筒,使其成為了一部展現眾生相的群像劇,百態的人生讓大眾欲罷不能。勝天半子祁同偉古人說「蓋棺定論」,蓋棺真的就能定論嗎?高育良、侯亮平、季昌明、趙立春、陸亦可、高小琴、蔡成功、趙東來等等人物在此就不一一細說了,佛家講「共業和別業」,劇中人物在各自的立場上造就了自己的「別業」,各種「別業」夾雜在一起成了「共業」,「別業」和「共業」交織在一起便形成了《人民的名義》這部百態人生
  • 三水國學│王國維的人生三重境界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引用了三句宋詞詮釋人生的三層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 三水國學│問世間俠為何物
    濮存昕飾話劇《李白》儘管難以被正統文化所接納,發端於草根的遊俠卻在民間和文人圈子裡始終很受歡迎少年遊俠,中年遊宦,晚年遊仙,是無數文人理想的人生形態。誰沒有年少輕狂的歲月,更毋論抱有浪漫情懷的唐朝詩人。李白心中的俠,是「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的豪邁不羈,他的《俠客行》,是古代俠客們至今仍令人神往的風採。
  • 三水國學│陽明心學對現在職場的啟示
    當代有國學大德曾說《傳習錄》是王陽明心學的重要研究資料,而人生有四五十年都在職場中度過,所以以《傳習錄》來指導職場人生是陽明心學在當代的重要意義。成功人士的人生經驗當然應該吸取,但那只是參考,不應全盤接受。職場中每個人的主客觀環境和條件各不相同,別人走過的路未必適合你。每個人都想成為馬雲,但有許多人模仿馬雲,投身網際網路能獲得成功呢?所以「聖賢教人,如醫用藥」關鍵在於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當前的立足點又是什麼,然後才能對症下藥。
  • 三水國學│「半個聖人」曾國藩
    孔子作為儒家始祖,至聖先師,已然近乎封神;明朝一哥王守仁,書香門第出身,老爹狀元,自己天賦異稟,能文能武,立德立功,人生經歷可謂開掛不過這樣精彩的人生不是普通人能夠複製的,很多人做人寧可向半個聖人曾國藩學習,這又是為什麼呢?
  • 三水國學│天才少女林黛玉
    這不是一個十幾歲女孩的情態,倒有些浪蕩文人的氣魄。弱不禁風的身軀和竹林七賢般狂傲不羈的性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發差萌」顯得黛玉在眾姐妹裡鶴立雞群,與眾不同。若是此生能遇上一個林黛玉這樣,飽讀詩書,聰明伶俐,才情兼備還有點幽默感的天才少女,與她為友,也不失為人生一大幸事了。
  • 三水國學│那些被兒子K.O的大師
    還有位先生,是公認的國學大師,曾經任上海聖約翰大學國文教授、北京清華大學國文教授、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南京大學中國語文系教授等職。這位先生非常有氣節,抗戰時期日軍入侵湖南,他留守學院寧死不撤,逼得抗日名將王耀武只得強行將其轉移。
  • 三水國學│梵唱香誦
    漢傳佛教進入漢地之後,在與本土儒道兩家文化的長期交涉過程中,吸收了漢家文人藝術,香也因此成為佛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佛家講究莊嚴和清淨,如果說樓宇佛像的寶相莊嚴折服了踏進山門的紅塵信眾,那麼寺廟飄出的陣陣幽香,自然而然就接引了身處山門之外的善男信女。李清照的《醉花陰》開篇寫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 三水國學│藝術創作需要什麼?
    中古時期的文人在研究前人作品的過程中,總結出了詩詞中潛在的格律並形成了一套標準——韻,平仄變化豐富了詩詞的旋律。後世文人加以仿效,極大地豐富了詩詞的數量,日子久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 鋁土礦床的主要成分--三水鋁石
    三水鋁石(Gibbsite) Al(OH)3 三水鋁石是鋁的氫氧化物礦物,在鋁土礦床中它是主要的成分。三水鋁石的晶體極細小,晶體聚集在一起成結核狀、豆狀或土狀,一般為白色,有玻璃光澤,如果含有雜質則發紅色。
  • 三水國學│古話說得好
    古語有的來自古籍經典,有的則是民間俚語,它們歷經千年而至今猶存,多少帶有封建的印記,但更多的是祖先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人生哲學。比如現在再討論「賢妻良母」這句話,很多人認為這句話帶有封建社會男性對女性掌控的意味,是一種男女不平等的體現。
  • 【磁縣公安】全民學國學 國學經典入機關│ 國學經典勵志名言100句...
    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按照縣委、縣政府《關於在全縣開展「全民學國學」活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縣局成立「全民學國學」、「國學經典進機關」學習推進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制定學習計劃和內容。
  • 【磁縣公安局】全民學國學 國學經典入機關│ 國學經典勵志名言100...
    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按照縣委、縣政府《關於在全縣開展「全民學國學」活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縣局成立「全民學國學」、「國學經典進機關」學習推進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制定了「全民學國學」學習計劃和學習內容,進行集中學習、日常學習、周交流和月評比等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