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沉迷吃新物種,吃出來「生物進化論」,帶你認識不一樣的達爾文

2020-12-10 阿凡趣談

哈嘍,大家好,歡迎閱讀阿凡的文章。說起達爾文,我們都知道他是一個生物學家,他提出了「生物進化論」,並發表了《物種起源》一書。這讓人們對人類和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產生了深刻的看法,也摧毀了一些神造論以及物種不變論,對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達爾文一生致力於對動植物以及地質結構的研究,而且沉迷於他發現的新物種。事實證明,達爾文不僅喜歡研究這些新物種,而且也樂忠於品嘗它們。讓小編來帶你認識一個不一樣的達爾文——吃貨達爾文。

達爾文出生於英國,他的祖父曾經預示過進化論,因為怕因此損壞名譽,便沒有將其公開。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醫生,一家人都希望將來他也可以做一名醫生。在他16歲時被父親送到大學學醫,但是他對醫學並不感興趣,經常跑到野外採集植物和動物的標本,並且對自然歷史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這時候他的行為被父親發現後,認為他不務正業,又將他送到劍橋大學讀神學,希望他以後可以做一個牧師,這樣既不影響他的愛好,也不會因此而使名譽受損。

在就讀於劍橋大學期間,達爾文越來越喜歡自然歷史,經常沉迷於對自然歷史的研究,最後完全放棄了神學。他在劍橋認識了當時特別著名的植物學家以及地質學家,並且在他們的幫助進行了這方面的科學訓練。同時期,達爾文在劍橋大學成立了「吃貨俱樂部」,在這個俱樂部,成員們每周都會進行一次見面會。在見面會上,成員們都會分享自己又吃了什麼新鮮的物種,這些新物種大都是鳥類。之後有一次,他們一起品嘗了一隻棕色的貓頭鷹,這隻貓頭鷹的味道直接擊垮了俱樂部,味道無法描述到直接破壞了成員們的食慾。

儘管如此,達爾文也並沒有被這隻貓頭鷹的味道所嚇到,他還是樂忠於品嘗各種各樣的新物種。之後,他跟隨貝格爾號軍艦進行了歷時五年的環球航行,對動植物以及地質結構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此期間,他發現了許多珍稀動物,對他們進行了研究,然後以科學的名義品嘗了它們。他還對他吃過的新物種進行過評價,他最喜歡吃的是鎧鼠,說其味道特別像鴨肉;他最不喜歡吃的是美洲獅。在南美洲時,他找了好幾個月的小鴕鳥一直沒有頭緒,最後在他的餐盤裡發現正在吃的東西就是這個新物種,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啊。

在最後返航時,他費盡千辛萬苦帶回國內45隻巨龜,在被他研究之後,全部進入到他的胃裡。就連他的朋友也笑稱他研究生物是為了吃。即便他是個不折不扣「吃貨」,但也不影響他成為進化論的奠基人。不管如何,我們不可否認的是達爾文對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謝謝大家瀏覽我的文章,如果方便的話請留下一個關注。

相關焦點

  • 達爾文進化論漏洞百出?
    其實在「生物進化論」被提出之前的還有著一個生物「用進廢退」的理論,這個觀點最早是由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提出,其大意是說生物在新環境的影響下,生活的習性改變、為了適應環境生物的某些經常使用的器官發達增大,不經常使用的器官逐漸退化,並認為適應是生物進化的主要過程。
  • 他的學說顛覆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卻被國人知之甚少
    「你不進步,你就落後,你一落後,你就得被欺負」 這是進化論影響整個世界的核心所在,也是生物階段最強有力的論證! 所以近幾百年影響人類思維觀念「最偉大的人」這個稱號頒給達爾文是絕對不容置疑的.
  • 達爾文創立了自然選擇生物進化論,改變了我們對人類位置的看法
    古希臘阿那克西曼德(約公元前6世紀)認為生命最初由海中軟泥產生,原始的水生生物經過蛻變(類似昆蟲幼蟲的蛻皮)而變為陸地生物。中世紀的西方,基督教聖經把世界萬物描寫成上帝的特殊創造物。這就是所謂特創論。與特創論相伴隨的目的論則認為自然界的安排是有目的性的,「貓被創造出來是為了吃老鼠,老鼠被創造出來是為了給貓吃,而整個自然界創造出來是為了證明造物主的智慧」。
  • 你讀的達爾文錯了,告訴你真正的進化論是什麼樣的
    迄今為止,無論是公眾,還是科學家,都對達爾文及其進化論有著諸多誤解。藏在《物種起源》第一章裡的秘密我在讀研究生的時候,有一位學進化論的師兄讓老師看看他的文章。老師就問,你開篇就引用了《物種起源》,那你有沒有看過這本書?
  • 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
    回國之後,達爾文開始整理考察資料。他一面深入實際,向育種家和園藝家請教;同時查閱大量書籍,為他的生物進化理論尋找根據。1842年,他第一次寫出《物種起源》的簡要提綱。1844年,又把這個只有三十五頁的提綱擴充到二百五十頁。1859年11月,達爾文經過二十多年研究而寫成的科學巨著《物種起源》出版了。
  • 寒武紀生物大爆炸對達爾文進化論的衝擊,物種在一瞬間被創造出來
    四個代之間的三條界線,有兩條分給規模最大的生物滅絕事件。白堊紀晚期的生物大滅絕發生於距今約6500萬年前,它是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分界。儘管它不是規模最大的「偉大逝去」,其名氣卻無他能及。因為,在事件結束之際,恐龍煙消雲散,使得大型哺乳動物(以及在很久的後來,我們人類自身)的進化成為可能。
  • 為什麼主流科學家很少使用達爾文進化論,這說明了什麼
    後來,隨著生物化石的挖掘,以及大航海時代發現的物種,發現一些物種之間有明顯的相似性和連貫性,於是一些人開始思考:生物究竟是怎麼來的。於是,當時有一些人已經意識到了,生物是不斷變化的。 在達爾文之前,法國一位生物學家拉馬克,他針對生物的變化提出了自己的進化論,核心是:用進廢退,獲得性遺傳。
  • 進化論150年那些與達爾文 無關的「進化」(組圖)
    然而,達爾文的進化論過分強調了生物進化的漸變性;他深信「自然界無跳躍」,用「中間類型絕滅」和「化石記錄不全」來解釋古生物資料所顯示的跳躍性進化。他的這種觀點近年正越來越受到間斷平衡論者和新災變論者的批評。  然而從非生物科學層面而言,進化論卻一直存在著一個曲解的過程——這就是社會人文領域。
  • 真理:達爾文的進化論又被推翻了?(上)
    《物種起源》風波咱們最近這一系列就說說進化論中的各種誤讀,還有它正確的認識。我們還得從《物種起源》這本書說起,這本書是1859年出版的,書裡的內容是達爾文陸陸續續花了25年寫完的,和當時的社會主流宗教有嚴重的矛盾,所以不想太早發表。
  • 最熟悉的陌生人:你可能對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一無所知!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遺傳變異,人類是由猿猴演化而來的……關於達爾文,你可能非常熟悉,因為他是寫在課本裡的偉大生物學家,可要你細說說達爾文,似乎只有進化論這個標籤讓你記憶深刻,其他的一無所知。關於進化論,或許早已經成為現代人基礎認知中渾然天成的部分,但這份熟悉也讓我們忽略了161年前達爾文《物種起源》發表之前,「神創論」和物種不變理論才是絕對主流思想。11月24日,是《物種起源》問世161周年紀念日,讓我們重新凝視這位科學巨人,看看他是如何開闢生物學發展新紀元,並且引起整個人類思想的巨大革命的。
  • 進化論的認識誤區
    提起進化論,人們最先想到的通常是達爾文,因為在1859年11月,他創作的關於生物進化的劃時代的巨著《物種起源》出版,使達爾文成為進化理論的主要創立者。《物種起源》出版一個半世紀以來,進化生物學有了巨大的發展。但《物種起源》出版引起的爭論,至今也沒有完全平息下來。
  • 險些成為牧師的生物進化論創造者:達爾文與《小獵犬號航海日記》
    3、《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華萊士與達爾文進化論之爭之前讀過達爾文的《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這本書。在這本書中他提出了一種配偶選擇主導的審美進化論,這種力量也在推動著生物進化的進程。另外,將近兩百年前,達爾文就對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外來物種非常擔心,他覺得如果引進新的掠食性野獸會導致極大的災難,給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極為嚴重的影響。
  • 什麼是生物進化論?生物又為什麼進化,達爾文早已給出答案
    文/瑤堇雲詩什麼是生物進化論?生物又為什麼進化,達爾文早已給出答案相信大家都知道人類是怎麼來的吧,就是從古猿人一路進化而來的,一直到現在的人類,其中經歷了數百萬年的時間才完成,其過程是相當漫長和艱辛的,讓是生活著不過百年的人類自然是沒有什麼感覺,但要將這些進化的歷史扒出來探討一番,就會發現其中奧秘,當然啦,肯定不會所有人都能發現,這也是需要探討研究一番的。
  • 中國人提出生物進化論思想,比英國的達爾文早了兩千多年
    直到19世紀50年代,英國學者達爾文出版發行了自己的著作《物種起源》,系統闡述了生物進化論思想。生物進化論的誕生,幾乎具有顛覆性的意義,徹底推翻了此前人們所做的種種設想,改寫了生物學、生理學、生物考古學等學術框架。儘管今天有一些學者對生物進化論提出了與之相左的某些論點或者證據,但由生物進化論所統攝的生命科學體系卻依然是堅固而龐大的。
  • 達爾文生物進化論難以解釋生物大爆炸,驟變論才是最適合的理論?
    科學家認為,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提出,為現代生物學奠定了基礎,甚至改變了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不過,隨著近年來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達爾文進化論也受到了人們的質疑。其中,影響整個生物進化論的重要原因,是科學家們並沒有在大量的生物化石中找到從猿類到人類的過渡物種,所以進化論中生物根據生存環境調整自身生理結構以及循序漸進的觀點缺乏足夠的依據。在這樣的背景下,學術界提出了很多種猜測,「驟變論」就佔據了一席之地,地球上曾經出現的生物大爆炸就是最有力的依據。
  • 我們都錯了,進化論創立者原來不是達爾文!
    但他抑制住了私心,立即將其轉給了自己科學界的一位朋友,並建議發表,而寧願壓下自己的成果,讓他獨享殊榮。只是在朋友們的再三勸說之下,達爾文最後才同意讓自己的手稿和年輕人的論文一起公開出來。又過了一年,《物種的起源》出版了,達爾文從此獲得「進化論之父」的崇高榮譽,而那位與他幾乎同時提出進化論的年輕人,卻被後人不公正地遺忘了。
  • 達爾文:「生物進化」學說問世
    為了生物進化學說為世界接受,達爾文經過21年的蘊藏,開始著述傳世之作《物種起源》。當達爾文把經過20多年研究得出的結論告訴圍繞著他坐在書房裡的朋友萊伊爾、虎克和萊頓時,朋友們驚得目瞪口呆。他們望著面前這位科學上的「愚人」和「瘋子」,一時不知道怎麼對待這個驚人的發現.他們怎麼也不能理解,萬物之靈的人類突然同卑賤的動物交上了親戚。
  • 最熟悉的陌生人: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究竟是什麼?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遺傳變異,人類是由猿猴演化而來的……  關於達爾文,你可能非常熟悉,因為他是寫在課本裡的偉大生物學家,可要你細說說達爾文,似乎只有進化論這個標籤讓你記憶深刻,其他的一無所知。  關於進化論,或許早已經成為現代人基礎認知中渾然天成的部分,但這份熟悉也讓我們忽略了161年前達爾文《物種起源》發表之前,「神創論」和物種不變理論才是絕對主流思想。  11月24日,是《物種起源》問世161周年紀念日,讓我們重新凝視這位科學巨人,看看他是如何開闢生物學發展新紀元,並且引起整個人類思想的巨大革命的。
  • 生物的進化,繼達爾文以後的進化研究
    要把每個人的名字都列舉出來, 則過多了些。但下面講到若干成果時, 還打算簡單地提提。來自其他領域的對綜合理論的貢獻一直延續到1980年代。進化論的綜合理論本身一直在進化著, 大概還將進化著。關於對生物如何進行分類的問題, 迄今還在激烈地爭論著。生物的進化, 以及進化意義上的系統發育分類學 , 儘管其知識還相當不完備, 可卻有悠久的歷史。然而, 其分類必然只能是人為的。關於這個問題, 我不打算在這裡討論。古生物學對達爾文來說, 是生物進化的事實證據之一, 可是他在世時,古生物的材料很少, 曾使他感到困惑。
  • 達爾文進化論是不是被推翻了
    每個人眼中的進化論很多人在第一次見到進化論的時候,都會喜歡把這個理論泛化,尤其是政治人物,比如新文化運動領袖胡適,胡適原名是胡洪騂,在看到嚴復翻譯的《天演論》,其中一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之後,立刻把自己的名字更改為胡適,認為他能應對民國的亂局。但是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又豈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所能概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