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希望的路——那些年,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中不懈努力

2020-12-09 中國象道藝術

迷人的遠方空寂我剛從一個黑黝幽暗的森林中走出來,來到一個相當大的山崗上。可愛的城市坐落在我面前的山谷裡,被果實纍纍的丘陵所包圍,使我感到十分愉快。新鋪上石板的塔樓在晚霞中閃閃發光,可愛的喜鵲飛過繁茂的開滿鮮花的草地。在丘陵後面山脈蜿蜒,山脈後面巖石突起;一塊巖石接一塊巖石一直排到遠方的空寂。我滿懷著喜悅長時間地站在那裡,一直注視著遠方的空寂……——【德】弗裡德裡希

《源》

【黑龍江·訥河·老萊青山咀子】

寫生 布面油畫

1979.5

李帥林作

充滿希望的路

那是七九年的春天,李帥林、何樹海一起去鎮北的一座山上試著進行他們的第一次油畫寫生。最後李帥林用近四個小時的時間成功地完成了他的第一幅油畫寫生作品。

畫面以青山冰泉為背景,襯託著兩棵潔白的、亭亭玉立且充滿生機的白樺樹。遠處,灰綠色的火燒楊,象一道初春含絮欲發的樹牆圍攏著山腳。近前是一條潺潺流淌著的小溪,繞過山腳,一直朝嚕哩河的方向流去。整個畫面被一種寧靜、向上的氣氛所籠罩著,使人仿佛聽到了那百靈鳥的叫聲,預示著美好春天的來臨。這幅畫後來取名《源》,成了他們這個小圈子裡的油畫處女作,也為他們添了一個新名字「北疆畫派」,以激勵他們奮進。由此,李帥林取名「北疆冰泉」,何樹海名為「北疆白樺」。他們二人自那日起,在繪畫的探索道路上,相互切磋,相互勉勵,為覓求藝術的真諦,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1981年9月23日與李帥林在五大連池

一九八一年深秋,他們為進一步陶冶藝術情操,領略北疆風光,不辭辛勞地騎自行車,經往返計五百餘裡的路程來到了小興安嶺北麓,德都縣(今改為五大連池市)境內的五大連池。在那裡,他們第一次飽覽了火山群的壯觀景象,幾十年裡,神秘的傳說給這素有火山博物館之稱的地方,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他們親身經歷了那傳說中的可怖場面:那驟變的陰雲,遮蓋著整個天空,剛剛還是夕陽無限的燦爛景色,頓時變成一片漆黑的夜色,翻卷咆哮的池水擰著巨浪向岸邊撲來,還有那撕裂夜空的驚雷,在十二架火山的上空盤旋、滾動,仿佛在追尋落魄的人們,不禁讓人聯想起那條無尾黑龍的猙獰與威嚴……他們二人拖著畫具,狂奔在漆黑的山路上,當年的二池與三池中間是沒有橋梁的,只有一條石塊鋪成的路。池水在洶湧的波濤下把兩個池連在了一起,看不見回到岸邊的路。畫具被崎嶇的石塊鋪就的路顛簸著,不知從自行車上翻落了多少次。那種驚人的情景無不深深地烙在他們的記憶中,後來冰泉的《五大連池》一畫,就充分的再現了當時大連池水洶湧奔騰的場面。畫面以暗綠色並透著橘黃色邊緣的怒雲,蓋住池水與火山。那跳動的筆法與薄厚相間的肌理,恰當地烘託出恐怖的氣氛,使人如聞如見那池水翻騰咆哮、巖漿奔湧的火山爆發景象。白樺的寫生沒能最後完成,但後來每每見到未完成的作品,仍能讓人感覺到那種可怖的場面(《五大連池》1981-15-034)。

《五大連池》

【黑龍江·德都·五大連池】

寫生 布面·油彩37.6*27.5cm

1981.9.21

1981-15-034

出於對鄉土的眷戀和對繪畫興趣日漸深厚,他們懷著一顆虔誠的心,經常在家鄉周圍作近百裡的旅行寫生,以求得對生活的真正理解和對繪畫技巧的充實與提高。

白樺的《嫩江》一畫就是他們在旅行嫩江時作的寫生創作。當時的情景,勾起了他兒時的記憶,白樺的幼年正是在江邊長大,那達斡爾人的大軲轆車,是他童年時最感新奇的東西,達斡爾人散居的遊牧生活使他神往。這特定的環境,從生活之初便為他拉開了一道田園生活的帷幕,在他幼年的腦海裡,深深地刻下了鄉村的印記。就是這種印記,在後來的繪畫探索中,為他提供了取之不竭的靈感。也正是憑藉這種印記與靈感,在這條既熟悉又陌生的江邊,用快捷的筆法,流暢的線條,成功地再現了當年那達斡爾人遊牧的生活場面。畫面上那熱烈的土紅色調,使人們對那牧歌式的生活充滿了嚮往。

一九八二年春,他們自費乘車去八百裡外的省城哈爾濱,參觀了由東北三省的油畫研究會、美協聯合舉辦的《啊,東北》油畫風景作品展覽,使他深受啟發。感召之下,他們擠出時間,在春寒料峭的松花江上作畫,直到手腳凍得僵硬,仍未放下畫筆。

這次參觀旅行,為他們增添了信心。回來後,就去他們繪畫中最能喚起創作靈感的源地——青山咀子。冰泉以他畫樹畫天的熟練技巧,採用松節油直接調色大面積平塗的方法,成功的完成了第一幅讓他感到滿意的寫生創作《青山腳下的牧羊女》。也正是這幅畫的成功,進一步堅定了他們朝這條路走下去的信念。

就像康斯太勃爾格外看重自己的出生地,米勒離不開和他一起耕作的農民一樣,冰泉和白樺誰也不願離開家鄉的土地、他們的青山咀子。他們每年要有三分之二的繪畫時間在這山上度過。他們與這山上的一草一木同呼吸,與這山上的一鳥一雀共相處。在這塊不到兩平方公裡卻充滿了誘人色彩的山林草地裡,不知開發出了多少令人欣喜並引以為傲的東西。他們堅信總會有一天,這些令人欣喜的畫作將走出這塊土地、這座山林,讓更多的熱愛著大自然的人們得以分享,從而喚起人們對自然、對生活更深的愛。因此,他們把這座美麗的、帶有傳奇色彩的山林看作是「中國的楓丹柏露」、「中國的巴比松」。

昆蟲的生活要講究氣候條件,畫的成敗也同樣取決於氣候環境。一九八一年深秋,冰泉和白樺來到了嚕哩河畔,要為那喀迷尼喀的紐帶——嚕哩河大橋造像。時值秋高氣爽的季節,空氣異常地明澈,一切景象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白樺趁興疾塗,用三小時的時間便成功地完成了這件寫生作品,這幅畫以暖綠色為主調,暗藍色的天空漂浮著朵朵白雲,堤岸和橋上閃動著忙碌的人影,岸邊那秋霜後的沼澤泛起的暖玫瑰色烘託著潔白的橋身,使得那高大雄偉的大橋越發顯得典雅與莊嚴。整個畫面充溢著一種熱情向上的氣氛。這幅畫在他們喀迷尼喀風情系列中,被稱為佳作(《老萊大橋(嚕哩河上的橋)1981-14-033》)。

《嚕哩河上的橋》

【黑龍江·訥河·老萊】

布面·油彩34.5*46cm

1981.9.12

1981-14-033

幾年來,他們以西方繪畫大師們的作品為典範,嘗試著研究與借鑑大師們的繪畫理論和技巧,從中體味著大師們的藝術真諦,以求能使自己的作品成為有價值的東西。他們在不斷地實踐中,逐漸地選擇了同他們的個人特質相吻合併被視為偶像的畫家。如冰泉特別喜歡德拉克洛瓦那熱烈並富有陽剛氣的繪畫,庫爾貝的剛正豪放;籍裡科那嚴謹的繪畫氣質與風格,而在技法上他卻偏重於後來的印象派。白樺則十分迷戀於提香的古典美;格裡高列斯庫的簡約、率真的美,柯羅那神秘的溪光林影;蘇裡柯夫的色彩和諧;列維坦那孤寂、嚴肅的繪畫觀,以及凡高那種對繪畫、對生活的熱愛與真誠……然而,在偏愛之中又存有共性,他們幾乎同時選擇了康斯太勃爾、倫勃朗和柯羅的繪畫方式和生活宗旨,他們要在對大自然的愛與求中,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塞岡提尼式的畫家。

《清明時節》

【黑龍江·訥河·老萊】

寫生·紙·水粉 26.8*26.3cm

1988.4.10

1988-14-114

幾年中,他們一直堅持業餘繪畫,辛勤探索。在生活上節衣縮食,餘出錢來買繪畫用品。大部分的繪畫用具都由自己來做。他們在一起繃制畫布,籌備旅行,布置展覽,一起克服各種難題,共同抵禦生活帶給繪畫事業的衝擊。多少個黎明、多少個夜晚他們都在一起度過,一起談論繪畫,談論人生,談論事業與前程,雖然年齡相差十幾歲,但在繪畫事業上他們卻情同手足,是難得的知音。

《翻過的麥田》

【黑龍江·訥河·老萊西山】

寫生·紙·水粉 38*15.3cm

1988.8

1988-29-122

為了開闊視野,提高藝術素養,直接向西方大師們取經問髓,冰泉曾用近半個月的時間乘車船,經往返七八千裡的路程,先後到上海、北京,「搶看」《法國250年繪畫展覽》,由於經濟窘迫,使得這次旅行歷盡了艱辛,去時勉強湊集了一百元錢的食宿旅費,回到家時,僅剩下了兩角錢。自帶的乾糧,直吃到發了黴,才把最後的一張餅,拋到了海裡,探索的道路充滿了艱難。然而他們卻深信這確是一條充滿著快樂與希望的路,他們要沿著這條路堅定地走下去。他們在不斷地探索與追求中逐漸地悟出了這樣的一個生活道理:不要追求名利和暫時的快樂,對待事業要勤懇,對生活要誠摯,含辛茹苦無怨無悔地工作,最終會使願望變為現實。

《獻給生活》何樹海藝術旅程第一輯

1974-2012(電子版)

何樹海 著

更多相關精彩內容:

美妙的大自然——迷戀描繪生活真情的繪畫

美麗的鴨綠江畔一一中國象道藝術同盟2015吉林集安寫生作品展

追尋遠去的記憶——用文字與畫作記錄美好的童年

童年的美好時光,在他鄉思念故土而創作的圖畫

迎著大興安嶺的春風,我們來到中國最北端,畫畫探秘兩不誤!上集

相關焦點

  • 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艱難前行的道路上才會充滿希望與成功
    成功的道路,並非一條充滿鳥語花香的康莊大道,而是充滿荊棘與陷阱的坎坷徵途。漫漫人生路,有誰能說自己是踏著一路鮮花,一路陽光走過來的?又有誰能夠放言自己以後不會再遭到挫折和打擊,我們沒有看到成功的背後往往布滿了荊棘和激流險灘!
  • 藝術中的現代性,不是只追求形式變化
    同樣的情況見於20世紀80年代,「85新潮」推進西方現代藝術觀念而喧囂一時,但因其形式過分激進受到人們懷疑,油畫中的新古典畫風和水墨畫中的新文人畫思潮便應運而生。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復歸」思潮本身也在新潮藝術的衝擊之下受到洗禮,它在強調自身固有特質的同時,也在某些方面悄悄地吸收了新藝術的某些成果。
  • 解讀屈原的著名詩篇《離騷》中的「路曼曼其修遠兮」
    「路曼曼其修遠兮」,這句詩是屈原的著名的浪漫主義詩篇《離騷》中的一句詩,「曼曼」即漫漫,比喻遙遠的意思,全句意思是人生道路遙遠啊,太遙遠啦!這句詩是屈原用來抒寫感慨人生道路艱辛磨難的「曼曼其修遠」,太長太遠了。
  • 玉雕大師徐忠明:承載使命,追求卓越
    來自中國玉雕大師藝術網徐忠明,藝名為境平,漢族,1981年出生於素有中國木雕之鄉美譽的福建省1997年,畢業後的徐忠明開始學習木雕技藝。通過木雕學習,為他後來進行玉石雕刻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和功底;同時,也培養了他吃苦耐勞的良好品質,懂得了要想取得進步必須付出不懈努力。經過刻苦磨練,三年以後,徐忠明毅然地離開家鄉,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求學之路。2002年,因為對玉石情有獨鍾,對中國悠久的玉雕文化充滿敬意,他開始苦心琢玉,將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玉雕創作與玉雕研究之中。
  • 教師特輯三:在追求教學藝術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師說·王薩薩大家好,我的名字叫王薩薩,畢業於台州椒江職業技術學院,今年是我進入幼兒教育行業的第二個年頭,很榮幸能在這裡於大家相遇~在校期間,我認真學習了專業知識,並在這些年的工作中,不斷的將理論知識,
  • 新時代好少年|她以理想追求為筆 創作充滿希望的畫
    迎難而上勇敢面對 一肩擔起家庭重擔在困難面前孔碩沒有逃避而是勇敢面對,年僅11歲的她承擔起了家裡的大多數勞動:照顧爸爸媽媽、照看弟弟……她相信困難只是暫時的、未來定會充滿陽光。帶著對未來的期望,老師的言傳身教、父母的悉心薰陶,她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一粒粒健康、樂觀、向上的種子,讓她一天天茁壯成長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2017年樂於助人、關心集體,勤奮學習、成績優秀,全面發展的她被評為曲阜市三好學生。
  • 追求藝術而忘我的——韓天衡
    今天,老師提出一個「變」字激發了自己心中多年思考的問題,應該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求變,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審美所需,一定要推陳出新,一定要在自己的刻印道路上打出一片新天地,韓先生在探索的過程中,也不斷努力學習,請先生指教,使自己的篆刻在求變的過程中攀登一個新高峰。
  • 那些年,為了藝術而作的努力,成就了一生的精神財富
    老萊青山咀子】寫生 布面油畫1979.5李帥林作充滿希望的路他們二人自那日起,在繪畫的探索道路上,相互切磋,相互勉勵,為覓求藝術的真諦,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在那裡,他們第一次飽覽了火山群的壯觀景象,幾十年裡,神秘的傳說給這素有火山博物館之稱的地方,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 充滿希望的舞臺 藝術交流的盛會!記五路絲弦優秀劇目展演
    到現在為止,10 餘部劇目已經亮相,各具特色與亮點的演出為熱愛絲弦的石家莊戲迷送上接連不斷的藝術享受。與此同時,參與其中的各個基層劇團也收穫頗豐,對五路絲弦優秀劇目展演、對石家莊絲弦劇院充滿了新認識和深厚感情。滿懷興奮與期待 勇於接受藝術檢驗12 月 29 日下午,石家莊市鹿泉區絲弦劇團的三十餘位演職員齊聚絲弦劇院,為當晚即將演出的《文王訪賢》做最後一次排練。
  • 紫砂藝術追求"大巧若拙"
    老子說:"大巧若拙",這也是紫砂匠人幾百年來追求的一種理論核心。近六百年紫砂藝術史,留下來的經典作品中人們發現全是古拙的藝術品,可紫砂藝術進入近代以來,特別是最近四十年的發展,人們可以發現處處都是在一唯地追求技術和技術職稱。
  • 新十大二胡演奏家陸軼文 追求光榮夢想綻放精彩
    我希望通過這樣一個平臺,讓更多的觀眾能夠關注民族音樂,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這場音樂會看到民族器樂繼承了前輩們的傳統與精髓,並在未來能夠展現出更多的力量!在這個活動中,我們相互學習、展示才華,從頭到尾都是充滿興奮和動力的體驗。」
  • 那些充滿艱難險阻的上學路
    是我們曾經背過的書,而在荒僻偏遠地區,卻是孩子腳下的路。由於地理環境的險要、校舍布局不合理、區域經濟的落後,導致很多孩子的上學路充滿了艱難險阻。他們需要攀援峭壁懸崖、越過激流險灘才能到達學校、打開課本聆聽老師講課。一條好走的上學路,是他們每個人的夢想。 編輯:財新網 圖/視覺中國
  • 一個充滿藝術氣息和生活氣息的ZAN BAR贊吧
    這是一個充滿藝術氣息和生活氣息的地方,一個城市的文化應該是他過去走到今天的濃縮物,像日月星辰一樣,映照在本地人的靈魂深處,不會被清洗。贊吧,在這樣一個城市裡,它的存在是一個既具有詩一樣的底蘊,有擁有畫一樣的美感的世外桃源。時光的過渡,延伸出生命的輒印無垠的荒蕪,斑駁的青石巷路,逶迤著季節深處淡漠的塵途,亂花飛舞,隨風沉浮,恰如那些不被記起的音符,找不到命輪的歸宿。
  • 喬託:為新的藝術開闢新的道路,將人從古典神學畫中解放了出來!
    在藝術方面有三個突出成就,一是繪畫,二是雕塑,三是建築。他的家庭環境不好,但是小時候喜歡畫畫,長大點就被美麗自然風景感染,喜歡出去寫生畫畫,被當時出名的畫家看中並收為學徒,跟隨師傅到處學習,為新的藝術開闢了新的道路。在這裡他學會感受大自然中的質樸,並且超越了自己的老師。
  • 《藝術的力量》:美好的藝術來源於生活,給普通人帶來生活的希望
    摘要:《藝術的力量》作者是西蒙·沙馬,他對藝術史研究頗深,在這部作品中,他選出了從1600年到1970年這個時間段,在西方具有代表性的八位藝術家,他們分別是:倫勃朗、貝尼尼、大衛、凡·高、透納、卡拉瓦喬、畢卡索和羅斯科。
  • 澄淨內心的藝術——劉建國那一年的那些畫
    那些全神貫注於不懈追求的藝術家,總是在生活鍛造的認知中提升自己,在內心澄靜的忘我中超越自己。青年畫家劉建國就是這樣一位藝術家。心源澄靜自然而然2017年對劉建國的繪畫藝術註定是一個厚積薄發的質變年。毋容置疑,沒有對格桑花蘊含的文化了解,就讀不懂《格桑花》的藝術表達,也讀不懂畫家的心源心境。繪畫藝術的世界更奇妙藝術道路的回望常常讓人忐忑不安。當把鏡頭拉回到2015年劉建國的繪畫創作,會感受到一種多姿多彩的表達凝重。
  • 《時間都知道》正在熱播,這位演員的藝術道路,兼具實力與態度
    近日,由竇驍、唐嫣領銜主演的電視劇《時間都知道》正在熱播中,而除去主角的光環外,還有一位演員也備受大家關注,那就是劇中飾演劉雯雯的藍盈瑩。藍盈瑩作為一名90後演員,在演戲的道路上其實還並不長,但在同齡的演員圈中,她對於表演藝術卻有著超乎年齡界限的認知,同時也有著不一樣的獨到見解。
  • 視介觀|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樂此不疲——趙煊專訪
    憑藉電視劇《楊貴妃秘史》中的大反派「李靜忠」被觀眾熟知,參演過《大清寶典》、《南國有佳人》等電視劇,《春色撩人》、《三人行》、《生旦淨末醜》等電影,《我們結婚吧》、《風把我帶到這個地方》、《笑面人》等話劇。今日「破冰」而來,他將帶來怎樣的視介觀?追求藝術、熱愛表演、樂在其中,他就是演員趙煊。
  • 在沙畫創作中追求藝術的極致
    現在,我專業從事沙畫創作已經5年了。我的作品以影視經典為主,有時也會結合時事,創作一些貼近熱點的畫作。在創作中,我追求雅俗共賞,不僅要融入我的藝術理念,更要讓觀眾看得懂、有共鳴。    創作沙畫是個艱難的過程。不久前,我用沙畫還原了1987年版《紅樓夢》中的最後一幅群像,用了整整兩天時間。看著這些經典人物在我手中「重獲新生」,我的內心感受到喜悅與振奮。
  • 深沉的愛,勇敢的藝術追求
    19歲時,穆索爾斯基受巴拉基列夫和達爾戈梅日斯基等音樂家的激勵,退出禁衛軍團,離開了父母安排的人生道路,轉而投身藝術。在音樂理論家斯塔索夫稱作「強力集團」的音樂小組裡,包括穆索爾斯基的5位年輕人立志繼承格林卡的民族化道路,發揚俄羅斯音樂傳統,力求創作出具有鮮明民族性、深刻思想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