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過戲耍達爾巴,蒙古摔跤真的只靠蠻力?帶你了解真正的蒙古摔跤
在看射鵰英雄傳的時候,有楊過戲耍摔跤手達爾巴的情節,身材健壯力量極大的達爾巴,被身形比自己小巧很多的楊過玩弄於股掌之間的情節,令人忍俊不禁。但是實際上,生活中蒙古人民的摔跤術,也就是蒙古族同胞所說的「搏克」,是一種非常講究技巧的運動,那麼蒙古人的「搏克」,到底是怎樣一種運動呢?
蒙古族同胞每年舉辦的最盛大的「搏克」比賽,就是在那達慕大會上了,區別於我們現在奧運會的自由式摔跤,「搏克」一般被稱為蒙古式摔跤。參加「搏克」的人一般都是自由報名,但是最終確立的參賽選手一定要是偶數,不能是奇數,這是因為「搏克」採取的是淘汰賽制,淘汰賽中勝出的人可以繼續比賽,直到決出冠軍,而這種比賽是沒有明確的重量分級等限制的,參賽者會一視同仁。
所以這就註定了一個優秀的摔跤手,只有體型上的優勢是不夠的,因為隨時可能會面臨比自己強大的對手,戰勝這樣的對手,就需要豐富的經驗累積了。「搏克」起源於大約十三世紀,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在這樣長達百年的比賽中,形成了十三種最基本的套路,包括捉、拉、推等等,而這些基本技巧疊加變化靈活使用,可以形成上百個動作套路,絕對不像小說裡達爾巴那樣依靠蠻力。
而且蒙古摔跤有自己獨特的規則,不允許攻擊臉部、尤其是眼睛和耳朵,碰到就算失敗,不允許用腳踢肚子這種脆弱的部位,也不允許抱住對方的腿部,整個比賽的過程都十分講究點到為止。不僅如此,蒙古摔跤還十分講究光明磊落,尤為禁忌從背後突然襲擊對手,誰要是從背後對對手發起攻擊,會被認為是十分下作的行為,是會受到人們的恥笑的。
在摔跤場上一決高下的雙方,講究一摔定乾坤,只要身體有一個部位接觸到地面則就被判為失敗。取勝者可以得到事先準備好的奶製品、果品等等豐厚的獎勵,可以在比賽場地的周圍拋灑,以此分享自己勝利的喜悅,和場外的觀眾們共同慶祝。在過去,那達慕大會上取勝的,往往都是出自王公貴族豢養的摔跤手,如今平民公平競技,更為摔跤增添了一份眾民同樂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