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摔跤旗手"性感"引矚目 別多想!人家比賽可不這麼穿

2020-12-11 騰訊體育

撰文/CP3

套馬的漢子相當剽悍啊!

「套馬的漢子真剽悍,簡直是天秀,太『性感』了……」

無論是歷屆的奧運會還是亞運會,旗手都是開幕式的一大亮點,雅加達亞運會開幕式後,蒙古旗手穿著一條藍色三角褲和披肩上身的衣服一出場便引得全場矚目與廣泛的討論。

「可是這種比賽服飾看起來真的不會辣眼睛嗎?」網友也發出了不同的聲音。別逗了!人家比賽可不這麼穿,摔跤比賽服裝有啥規定?不同分類又何不同,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摔跤運動起源發展。

摔跤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競技體育,希臘、埃及、中國等國家的歷史中均有摔跤文字記載,公元前776年第一屆古代奧運會時摔跤就是當時的比賽項目,並一直延續至今。作為奧運會必不可少的項目,摔跤經過時間的推移和發展,現分為古典式摔跤和自由式摔跤兩個跤種,又稱國際式摔跤。

古典式摔跤

古典式摔跤

古典式摔跤起源於古希臘,以前被稱為希臘羅馬式摔跤。在公元2世紀末,羅馬帝國出徵古希臘,在佔領古希臘之後,將自身原有的摔跤技術結合希臘摔跤技術,經過創新和改革,產生了希臘羅馬式摔跤,因當時希臘在歷史上正處於希臘古典時期,所以稱之為古典式摔跤。

古典式摔跤在比賽時,只能用手臂抱對方的頭、頸、軀幹等上肢,將對手摔倒後時期雙肩著地為勝利。如在規定的時間內未出現這種情況,則按兩個回合中得分的多少判定名次。

自由式摔跤

自由式摔跤「想抓哪就抓哪」!

在古典式摔跤興起的時期,歐洲又出現了一種摔跤,這種摔跤「想抓哪就抓哪」,是古典式摔跤的延伸,二者不同的是可以用手臂抱對手的下肢,可以用腿部,靈活多變的技術更加豐富了比賽規則。19世紀英國人制定了比較明確的自由式摔跤規則,最後自由式摔跤定型於英國,所以這項運動當時在歐美國家比較盛行。

自由式摔跤比賽時可以手足並用,可以抱頭、頸、軀幹、纏腿、勾足、挑腿等,不許使用反關節技和窒息動作,同樣摔倒獨守使其雙肩著地為勝利,如在規定的時間內未出現這種情況,則按兩個回合中得分的多少判定名次

摔跤的技術分值有1分、2分、3分和5分。得分越高說明越有優勢。摔跤比賽分為三局,採用三局兩勝制,每一局比賽中比分多的選手將獲得局回合比賽的勝利。

摔跤發展至今也並不是只有這兩種,尤其是具有民族特點的摔跤形式,比如中國式摔跤、俄羅斯的桑搏、日本的柔道、相撲等等都是摔跤的一種。而中國式摔跤又分、北京摔跤、天津摔跤、保定摔跤、山西摔跤和極具民族特色的蒙古式摔跤。

蒙古族人進行博克

摔跤在蒙古語中念做「搏克」,它是蒙古族"男兒三藝"之一,屬蒙古族傳統的體育項目。草原上的人們把蒙古式摔跤稱作"搏克"(蒙語:攻不破、摔不爛、持久永恆的意思)。它是蒙族三大運動(摔跤、賽馬、射箭)之首,作為馬背上的民族,搏克可是蒙古人最喜愛的一種體育運動,也是每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上必不可少的一種比賽項目,穿著特殊的服裝,制定特殊的規則,用一種特殊的方式來慶祝自己的節日。

蒙古族摔跤服是蒙古族服飾工藝。摔跤比賽服裝包括坎肩、長褲、套褲、彩綢腰帶。坎肩袒露胸部。長褲寬大。套褲上圖案豐富,一般為雲朵紋、植物紋、壽紋等。圖案粗獷有力,色彩對比強烈。內褲肥大,用10米大布特製而成。利於散熱,避免汗溼貼於體表;也適應摔跤角力運動特點,使對手不易使用纏腿動作。套褲用堅韌結實的布或絨布縫製。膝蓋處用各色布塊拼接組合縫製圖案,紋樣大方莊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裝各部分配搭恰當,渾然一體。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的摔跤服飾

搏克運動的比賽形式古樸而莊重。比賽採用單淘汰制,無時間限制,也不受地區、年齡和體重的限制。 每次賽前,按傳統習俗須先推一長者對參賽者進行編排與配對, 兼負責裁判。比賽時,摔跤手要穿好摔跤服:上身著牛皮或帆布製成的緊身短袖背心,蒙古族口護召格德,上邊釘滿銅釘或銀 釘,後背中間多有圓形銀鏡或"吉樣"之類宇樣。腰系紅、藍、黃三 色綢子做的"希力布格"(圍裙)。下身穿肥大摔跤褲,多為白色, 外面再套一條繡有各種動物和花卉圖案的套褲。腳蹬蒙古靴。雙方均有歌手高唱挑戰歌,三唱之後,雙方摔跤手跳著獅舞或鷹舞步出場。裁判員發令後,雙方握手致敬,然後互相抱摔,爭鬥相撲,盤旋相持,腿膝互擊,各施展撲、拉、甩、絆等技巧以制勝;比賽時不得抱腿。除腳掌外,只要膝蓋以上任何部位著地即為失敗,一跤定勝負。負者不許再上場。優勝者受獎, 並被譽為"賽音布和"(英雄摔跤手)。

此次雅加達亞運會,摔跤將產生18枚金牌,絕對是金牌大戶。中國摔跤隊將派出6女12男共計18人隊員出戰。其中女運動員為孫亞楠、周鳳、周倩、龐倩玉、徐蕊、裴星茹;男運動員為葉爾蘭別克·卡泰、鄧志偉、肖棣、劉明瑚、楊超強、武偉、畢勝峰、楊斌、彭飛、孟令哲、瓦裡汗·賽裡克、張高泉。

中國男子摔跤隊訓練

四年前的仁川亞運會,中國摔跤隊收穫了1金3銀5銅,伊朗隊以6金成為這個項目的絕對霸主,日本隊4金緊隨其後,韓國隊和烏茲別克斯坦都收穫3金。中國隊要想在摔跤項目有所收穫有所突破,需要從這些傳統的強國手中搶奪獎牌甚至是金牌。本屆亞運會,中國摔跤隊力求突破,超越上一屆取得的成績。

雅加達亞運會摔跤項目比賽時間為8月22日-9月1日。讓我們一起為中國摔跤健兒加油!

本文系騰訊體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蒙古旗手碾壓湯加小哥 身著傳統服裝入場
    在各國代表團入場儀式上,蒙古國旗手佐爾布的著裝引爆了現場,因為他穿著蒙古傳統服裝入場!火爆程度超過了在奧運會走紅的湯加小哥陶法託福阿。這位蒙古旗手是一名摔跤運動員,身高180cm,體重更是達到了125公斤。2014年亞洲摔跤錦標賽上,他幫助蒙古國代表團拿到一枚銀牌。他高舉蒙古國旗入場,身上的傳統蒙古摔跤服飾引起了現場陣陣歡呼。
  • 蒙古摔跤的彪悍歷史
    這 種摔跤因為可以任意制服對方,易發生死亡現象,統治者常藉以作為殺人的工具,如《蒙古秘史》記載,成吉思汗之弟別勒古臺與主兒乞部的不裡孛闊均以力士著 稱,而別勒古臺曾敗於不裡孛闊,並在宴會時被其砍傷。一日,成吉思汗叫別勒古臺與不裡孛闊比賽摔跤,不裡孛闊故意倒下,別勒古臺壓不住他,就抓住他的肩 膀、騎上他的臀部,並回頭看成吉思汗。
  • 鐵木真也是摔跤愛好者,淺談鐵木真對蒙古摔跤運動的影響和推動
    正因摔跤被大眾接受,在前776年開始的古代奧運會,就將摔跤列為比賽項目。現代奧運會上,摔跤也是正式比賽項目之一。在眾多的摔跤運動中,蒙古式摔跤具有鮮明的地域民族特點從蒙古摔跤形式與表現上,傳統風俗氣息濃鬱、勇猛彪悍之風給人極其深刻的印象。蒙古式摔跤運動,追根溯源可上至秦漢時期的匈奴時代,在寧夏發掘的秦漢時代匈奴墓穴中,就出土了雕刻有摔跤圖案的長方形銅塑。
  • 楊過戲耍達爾巴,蒙古摔跤真的只靠蠻力?帶你了解真正的蒙古摔跤
    楊過戲耍達爾巴,蒙古摔跤真的只靠蠻力?帶你了解真正的蒙古摔跤在看射鵰英雄傳的時候,有楊過戲耍摔跤手達爾巴的情節,身材健壯力量極大的達爾巴,被身形比自己小巧很多的楊過玩弄於股掌之間的情節,令人忍俊不禁。但是實際上,生活中蒙古人民的摔跤術,也就是蒙古族同胞所說的「搏克」,是一種非常講究技巧的運動,那麼蒙古人的「搏克」,到底是怎樣一種運動呢?蒙古族同胞每年舉辦的最盛大的「搏克」比賽,就是在那達慕大會上了,區別於我們現在奧運會的自由式摔跤,「搏克」一般被稱為蒙古式摔跤。
  • 蒙古摔跤不只是力的韜略 跤王除了領到讚譽和獎賞 還有姑娘的青睞
    遼闊的草原是摔跤手的搖籃,這裡摔跤的傳統源遠流長,盛名至今不衰。來到草原上,你一定會看到無處不在的摔跤比賽,因為這是草原上非常重要的一個比賽。早在西漢初期,我國北方的匈奴人中就盛行摔跤活動。另據考證,當時匈奴人的摔跤架勢和套數完全與今天的蒙古跤相同。蒙古摔跤既是體育活動,也是一種娛樂活動。早在十三世紀時蒙古摔跤已經盛行於北方草原,不僅成吉思汗喜歡這項運動,他的長子朮赤與他同時代的戰將布裡孛闊都是國之著名摔跤手。
  • 小人物的總統夢:蒙古相撲狠人朝青龍,除了摔跤還有遠方
    成功的人生之路有萬千條,親手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商業帝國才能實現人生價值,成為一個優秀的摔跤選手也是如此。談起相撲,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日本,但在蒙古卻很陌生。事實上蒙古相撲早在清代就已流行。在日本相撲後繼無人的情況下,蒙古人被日本選為後備種子選手。一個蒙古相撲選手,名叫朝青龍,他以摔跤技術在日本相撲界「搏擊」得風生水起。
  • 雅加達亞運會再曝興奮劑醜聞:蒙古摔跤選手金牌被剝奪
    北京時間9月7日消息,英國著名體育網站《insidethegames》報導稱,雖然雅加達亞運會結束了,但第二起興奮劑事件曝光,蒙古摔跤選手Orkhon Purevdorj的金牌被正式剝奪。Orkhon Purevdorj只有24歲,她獲得了女子62公斤級別的摔跤金牌,但在尿檢中,這位蒙古選手被發現服用興奮劑,尿檢呈陽性。據悉,她的興奮劑是在亞運會結束前被查出來的。
  • 蒙古族文化男人三藝——蒙古式摔跤
    蒙古摔跤,蒙古語稱為「博克」,蒙古族的傳統體育項目。摔跤手稱為「博克﹒巴依勒德呼」。最早是在十三世紀時已經盛行在於北方草原。蒙古式摔跤既是一種體育活動,也是日常的一種娛樂的活動,但是蒙古式摔跤是在祭敖包和那達慕大會上進行的。這也是蒙古族人們稱男人三藝中的其中一個。
  • 讓孩子們贏得摔跤比賽
    他母親離家後,他父親不得不工作兩次還債,他經常只有祖母陪伴,他不小心把撿到的面具穿上,發出一聲巨響,當櫥櫃到達時,他用一個手指和另一個奇怪的表現拿起櫥櫃。同時,摔跤也改變了裡約熱內盧的身體,經過詢問,我們知道這是一場神奇的摔跤,你可以選擇自己的玩家給他超能力,經過瘋狂的翻滾,你會發現你可以踢一棵樹。
  • 蒙族女摔跤手二十分鐘鏖戰不分勝負,張張圖片都扎心,她倆都贏了
    這是內蒙古赤峰市舉辦的一次大中學校摔跤比賽,上午八點鐘開始比賽,兩位女選手都分別淘汰了兩位各自的對手,在上午十點五十分這兩位選手開始交手的,小編跟蹤拍攝了二十多分鐘。兩位選手別看體重差別挺大的,因為實力相當。於是展開了二十分鐘的鏖戰。上午十一點,她們已經摔了十分鐘,還是不分勝負,但是兩個人都已經汗流浹背了。
  • 遊記:摔跤是蒙古族的傳統體育活動
    摔跤是蒙古族的傳統體育活動,摔跤手為搏克·巴依勒德呼,早在十三世紀時已經盛行於北方草原。摔跤既是體育活動,也是一種娛樂活動。隨著時代的發展,摔跤已經不是男人的專利了,在比較隆重那達慕大會上,還可以看到女子摔跤手的精彩表演。
  • 夏天到了,別錯過草原上的那達慕,去看看蒙古大漢的角力遊戲
    遠在成吉思汗初為蒙古大汗之時,召集各部落首領歡聚一堂,檢閱蒙古鐵騎,分配草場歸屬,為了彰顯部落的團結和祈祝草原的興旺,開始舉辦「那達慕」大會。後來規模和影響越來越大,各片草原便開始自發組織自己的「那達慕」。在約定俗成的夏日裡,方圓百裡的牧民們穿起盛裝,騎著駿馬,趕著勒勒車,馱著蒙古包來參加歡樂的「那達慕」。
  • 蒙古族摔跤文化有哪些特色?
    蒙古族當地有很多歷史上摔跤的物品,一些漢代初、匈奴的遺物。在歷史上蒙古族的摔跤有分為很多種,在元代初蒙古族摔跤成為了鍛鍊身體的一種方式。蒙古式摔跤是草原牧民最喜愛的運動項目,蒙語叫搏克。摔跤運動在蒙古草原有悠久的歷史。銅牌的造型和藝術,屬於漢初匈奴遺物,而從摔跤的圖象所呈現的架式上看,大至與今天的蒙古式跤摔法同源。
  • 原滋原味的蒙古民間搏克,只屬於草原勇士的遊戲
    雖然歷史上蒙古人鮮有下馬戰鬥的記錄,但蒙古摔跤卻是以戰場徒步搏殺為目的量身打造,蒙古摔跤手的衣服就頗有幾份古戰場士兵鎧甲的模樣。在西烏珠穆沁大草原,我們在一戶牧民家遊玩時,正好遇上當地的幾名搏克愛好者相約在草原上一試身手,以期在未來的那達慕等比賽中取得好的成績,因此我們也有幸在草原上看到了一場原滋原味的蒙古搏克,而不是在電視上或舞臺上。
  • 摔跤是蒙古族特別喜愛的一種體育活動,也是那達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賽...
    摔跤是蒙古族特別喜愛的一種體育活動,也是那達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賽項目。蒙古語稱摔跤為「博克o巴依勒德呼」,稱摔跤手為「博克慶」。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獨特的服裝、規則和方法,因此也叫蒙古式摔跤。   摔跤手要身著摔跤服「昭德格」。
  • 俄羅斯摔跤VS蒙古博克!銳力搏即將上演「戰鬥民族」跤王對決
    9月7日,銳力搏MMA冠軍賽上海站(REBEL FC 9)—"勇士歸來"的比賽,就將在上海虹口精武體育館震撼上演。在本場比賽中,有一場堪稱東、西方"戰鬥民族"大對撞的經典之戰十分值得拳迷關注,那就是俄羅斯"大力哥"阿力VS蒙古族"雄鷹"伊布格勒的這場焦點對決。
  • 看蒙古搏克比賽,想到日本相撲,翻閱歷史或許兩者源於同一個地域
    這是在西烏珠穆沁旗的冰雪那達慕中,分會場裡,來自內蒙和外蒙古的搏克手們,紛紛做好準備,穿著專門的摔跤服:上身著牛皮或帆布製成的緊身短袖背心,後背中央還有代表著"吉祥"類的字樣,背罩紅、黃、藍三色做成的"布條披肩"。下身穿肥大的摔跤褲,外面在套一條繡有動物和花卉圖案的套褲,腳蹬蒙古靴。
  • 送羊的蒙古總統是個狠角色:摔跤手、奧運冠軍、霸道總裁
    值得一提的是,送羊的蒙古國總統可是個狠角色,摔跤手、奧運冠軍、霸道總裁都是他身上的標籤,他把人生活成了傳奇。1963年,哈·巴特圖勒嘎出生在烏蘭,父親是一名摔跤教練。哈·巴特圖勒嘎從小受到父親的薰陶,再加上自己天賦驚人,很快就脫穎而出,成功加入了蒙古摔跤國家隊。
  • 《高能少年團》王俊凱張一山變身摔跤手
    但五位少年仍然活力滿滿參與到節目中,不僅入鄉隨俗地穿起了漂亮的蒙古族服飾唱起了蒙語歌,喝起了馬奶酒,還挑戰起了蒙古族傳統運動——摔跤!高能少年隊王俊凱、董子健、楊紫、張一山、王大陸更是和蒙古族少年們共同出戰,與俄羅斯、蒙古國少年在那達慕大會上一展身手!
  • 蒙古摔跤手的日常
    這是參與攝影師Ken Hermann和藝術總監Gem Fletcher的Bökh項目中一位摔跤手說的話,這個項目記錄了蒙古摔跤手。這個項目是在內蒙古草原拍攝的,該項目的肖像和短篇是為了向這個古老的傳統致敬。這個傳統在遊牧民族的社區中仍然非常活躍,又30%的人口經常參與。「當一個內蒙古男孩降生時,他的父母將祈禱,希望他成為一名摔跤手」,Hermann和Fletcher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