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蒙古搏克比賽,想到日本相撲,翻閱歷史或許兩者源於同一個地域

2020-12-07 剛行路上

這是在西烏珠穆沁旗的冰雪那達慕中,分會場裡,來自內蒙和外蒙古的搏克手們,紛紛做好準備,穿著專門的摔跤服:上身著牛皮或帆布製成的緊身短袖背心,後背中央還有代表著"吉祥"類的字樣,背罩紅、黃、藍三色做成的"布條披肩"。下身穿肥大的摔跤褲,外面在套一條繡有動物和花卉圖案的套褲,腳蹬蒙古靴。

搏克比賽在悠揚激情的"烏日亞"讚歌聲中開始,比賽場地冬季選擇了在室內的體育場館,選手們揮舞著壯實的雙臂,跳著模仿獅子、鹿、鷹等姿態的舞步入場。

搏克比賽在蒙古歷史上已經長達千年歷史,從最初為了生存和動物搏鬥,到後來成為戰爭中力量的比對,到如今成為體育運動競技,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這也是很多現代體育運動所無法比擬的厚重感。

在比賽中,搏克手雙方看似靜止互推的狀態,有一種打太極拳的感覺,實際上暗藏玄機,這裡不僅關係每一個步驟,也是力量,智慧和技巧的考驗,單單依靠強壯身體,高達的身材是無法辦到的。

大多數的蒙古搏克手脖子上還要套上五色綢條做成的項圈似的"章嘎","章嘎"標誌取得的名次,得勝次數越多,彩條越多。搏克比賽講究分寸,以快準狠將對方放倒分勝負。

根據考古資料,最早的赤身相撲格鬥術,可能來自鄂爾多斯草原騎馬民族的胡人。自從到了西晉時代,五胡大量南遷農耕平原之後,漢人開始有了相撲的名稱,據《相撲之始》一書說,日本的相撲來自於唐朝時期的中國。日本體育百科全書記載:「日本的相撲起源於唐代的中國。

如此看來,結合歷史資料,我們不難發現,日本的相撲和蒙古的搏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難讓人猜測或許曾經就是在某一個朝代流傳到日本延續至今的,只是各自有了不同的發展。

相關焦點

  • 蒙古相撲選手橫綱朝青龍改寫日本相撲賽歷史
    新華網烏蘭巴託1月23日電(記者阿斯鋼)23日,日本相撲新年第一場賽事進入第14天。蒙古國籍大力士、日本相撲史上第68位橫綱朝青龍以完美的倒扣技巧戰勝總能給他帶來「麻煩」的同鄉、大關日馬富士,提前一天奪冠。日本相撲賽的歷史由此被這位蒙古國選手改寫。
  • 原滋原味的蒙古民間搏克,只屬於草原勇士的遊戲
    雖然歷史上蒙古人鮮有下馬戰鬥的記錄,但蒙古摔跤卻是以戰場徒步搏殺為目的量身打造,蒙古摔跤手的衣服就頗有幾份古戰場士兵鎧甲的模樣。在西烏珠穆沁大草原,我們在一戶牧民家遊玩時,正好遇上當地的幾名搏克愛好者相約在草原上一試身手,以期在未來的那達慕等比賽中取得好的成績,因此我們也有幸在草原上看到了一場原滋原味的蒙古搏克,而不是在電視上或舞臺上。
  • 去錫林郭勒,看蒙古男兒「捉對搏克」
    而「搏克」這項格鬥技能的興起,則源於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據十三世紀蒙古族自身的歷史傳記——《元朝秘史》卷四第一百四十節中記載:成吉思汗的弟弟孛兒只斤·別勒古臺與主兒乞部的不裡孛闊都以雄武有力而文明草原,但別勒古臺曾被不裡孛闊擊敗,並在斡難河畔宴會時,被其砍傷。
  • 相撲VS蒙古跤!"拳星時代"打出亞洲最強力士
    當日本大相撲遇到摔跤,又是否會像街頭霸王遊戲中那樣碰撞出異樣火花?中國原創頂級職業搏擊賽事「拳星時代」第四戰將於2016年7月2日走進深圳市寶安區體育館,在這場匯聚了眾多世界格鬥豪強的對決中,「拳星時代極限戰」將帶來相撲與蒙古跤將首次激情碰撞,帶來一場前所未有的「異種格鬥」決出亞洲最強力士!
  • 蒙古搏克女選手:挑戰「純爺們」比賽的「女漢子」
    中新網錫林郭勒7月11日電 題:蒙古搏克女選手:挑戰「純爺們」比賽的「女漢子」  作者:烏瑤烏婭娜於立平  「儘管很多人不理解,但是我很坦然,當我取得好成績的時候,了解我的人不會再說什麼,反而對我很崇拜。」已經是四歲孩子母親的女搏克手莎日娜自豪地說。
  • 蒙古相撲手稱霸日本卻被迫退役 或有損兩國關係
    日本相撲第70代、蒙古國籍第3名橫綱選手日馬富士·賓巴道爾吉因鬥毆上周被迫宣布退役,引起蒙古國內廣泛關注。這名8次奪取日本相撲冠軍杯、有廣泛粉絲的相撲選手今年剛33歲,無論年齡還是身體狀況正是出成績的好時候。因警方尚未公布調查結果,日本相撲協會並未對日馬富士處罰,但有蒙古網友表示,日本相撲協會不願看到蒙古運動員在該項目上繼續領跑,有意採取打壓措施。
  • 搏克:蒙古族的傳統體育活動,也是一種娛樂活動
    摔跤,蒙古語稱為"搏克",蒙古族的傳統體育活動。摔跤手為搏克·巴依勒德呼。早在十三世紀時已經盛行於北方草原。既是體育活動,也是一種娛樂活動。所屬在祭敖包和那達慕大會時進行。蒙古語稱昭達格。下身穿一條繡有各種動物和花卉圖案的肥大套褲,用十五六尺長的白綢子和各色綢料做成,腰間系紅、藍、黃三色綢子做的短裙,蒙古語稱希力布格,腰上還扎有花皮帶,庫掏錢面雙膝部為繡有別致的圖案。有孔雀羽形、火形等吉祥圖案。腳登蒙古靴和馬靴,頭纏紅、藍、黃三色頭巾,脖子上掛著五彩飄帶。蒙古族的摔跤,既不同於中國式摔跤,也不同於日本的相撲。它在規則、方法、服裝、場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
  • 蒙古摔跤旗手"性感"引矚目 別多想!人家比賽可不這麼穿
    摔跤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競技體育,希臘、埃及、中國等國家的歷史中均有摔跤文字記載,公元前776年第一屆古代奧運會時摔跤就是當時的比賽項目,並一直延續至今。作為奧運會必不可少的項目,摔跤經過時間的推移和發展,現分為古典式摔跤和自由式摔跤兩個跤種,又稱國際式摔跤。
  • 日本相撲迎蒙古三橫綱時代 華人選手復出創最佳
    相撲迎蒙古選手戰國時代  橫綱是被日本人稱為「國技」的大相撲運動員資格的最高級別,成為橫綱級的選手會得到人們極大的敬仰。在鶴龍之前,共有5名外國出身的選手晉升橫綱,其中有三人來自蒙古。日本相撲界迎來史上首次的蒙古人3橫綱時代:白鵬、日馬富士和鶴龍。
  • 蒙古相撲巨星正式加入日本國籍,日本還希望在中國挖掘培養相撲手
    蒙古相撲巨星白鵬表示,他已經放棄了蒙古國籍,獲得了日本國籍,為今後經營自己的相撲俱樂部掃清了道路。據悉,這些年很多蒙古相撲運動員在日本獲得成功,而日本希望更多優秀選手湧現,比如在中國挖掘培養相撲手。34歲的白鵬的父親是蒙古摔跤冠軍、奧運會摔跤銀牌得主,出生在摔跤世家,娶了日本的白富美紗代子為妻,有了4個孩子。他15歲時來到日本,進入相撲界。白鵬年輕時並不胖,當時身高1米75,體重70公斤:「我周圍的人可能認為我很特別,但我15歲的時候一點都不特別。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之後,我變得強壯起來。在過去的18年裡,我一直全心全意地追求相撲。」
  • 相撲源於我國,曾因傷風敗俗被取締,如今卻成了日本的國粹
    說到相撲這項運動,很多同學心中的第一印象,肯定會把它跟日本聯繫起來。作為日本如今的國粹,相撲對於日本人來說意義重大。這些年來,為了讓相撲進入到奧運會中,日本人也更是做出了不少努力。但大家知道嗎?作為日本的國粹,相撲實際上其實是源自我國。
  • 蒙古籍相撲橫綱今歸化日本 父親是蒙古奧運英雄生前曾竭力反對
    白鵬1985年3月出生於蒙古,2001年春進入日本相撲界。2004年「入幕」(中高級力士),2007年成為第69代橫綱。迄今,他創造了日本相撲史上最多勝績(42勝)。 「我還沒有太多的切實感受。一直以來,我一心撲在相撲事業上,這才有了今天。」歸化後的白鵬,發出了這樣的第一聲。
  • 錫盟搏克排位賽,256名選手一較高下
    在草原上,看一場扣人心弦的搏克比賽,是一件激動人心的事。8月27日,作為第十一屆元上都皇家察幹伊德文化節系列活動,錫林郭勒盟第十五屆搏克排位賽在正藍旗舉行。8月27日8時許,正藍旗忽必烈廣場人聲鼎沸,人們圍在搏克賽場周邊,或是席地而坐,或是拿出自帶的摺疊凳,期待草原勇士們的爭鋒時刻。本屆賽事由錫林郭勒盟文化旅遊廣電局、正藍旗政府主辦,正藍旗文體旅遊廣電局、錫林郭勒草原搏克協會承辦,共有來自錫林郭勒盟的256名運動員參賽。排位賽前兩輪抽籤決定比賽位次。
  • 日本傳統節日相撲選手比賽惹嬰孩哭
    在日本傳統的Nakizumo節日裡,一場匪夷所思的相撲惹娃哭比賽正在東京的淺草寺上演。今年約有120個出生於2013年的嬰孩參加。比賽中,這些嬰孩身著迷你和服或傳統肚兜,頭戴惡魔角。比賽中最快放聲大哭的嬰孩最健康,即是冠軍。這個擁有400年歷史的慶典源於一個諺語——「哭泣的嬰兒長得最快」。日本人認為這會給孩子帶來健康,孩子的尖叫聲還能闢邪。  對初次為人父母的夫婦來說,哄孩子不哭可以說是一項嚴峻的考驗,但是對於日本東京的媽媽們來說,情況卻不同,她們把孩子交給學習相撲的運動員,讓他們互相競爭著讓自己孩子嚎啕大哭。
  • 內蒙古非遺影像雲展播——蒙古族搏克
    據考古發掘認定,蒙古族搏克起源於公元2200年前,而烏珠穆沁搏克是蒙古族搏克的組成部分之一,在悠久的歷史發展中烏珠穆沁搏克,源於烏珠穆沁部落形成之時,烏珠穆沁搏克的名稱,是由各部落跤手間的比賽成績而來的。當時,烏珠穆沁部落跤手是各部落跤手中的佼佼者,後來形成為烏珠穆沁搏克,一代一代傳承至今,成為那達慕中不可缺少的項目。西烏珠穆沁旗有著蒙古搏克「健將搖籃」的美譽。
  • 去日本旅遊去兩國國技館看一場相撲比賽,順便了解下相撲文化
    兩國國技館兩國國技館位於日本東京都墨田區兩國,是東京著名的運動場館,這裡的面積很大,一次性可以容納上萬人同時觀看比賽。2013年日本東京申辦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成功,兩國國技館將成為2020年奧運會拳擊比賽的場地。
  • 小人物的總統夢:蒙古相撲狠人朝青龍,除了摔跤還有遠方
    談起相撲,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日本,但在蒙古卻很陌生。事實上蒙古相撲早在清代就已流行。在日本相撲後繼無人的情況下,蒙古人被日本選為後備種子選手。一個蒙古相撲選手,名叫朝青龍,他以摔跤技術在日本相撲界「搏擊」得風生水起。在世界人眼裡,四肢發達的他,對生活充滿幻想,他還想重新當上大總統。蒙古相撲是一項深受皇帝喜愛的日本國動作,它是一項起源於中國的運動。
  • 你一無所知的蒙古,有個相撲狠人想當大總統
    說到相撲,也許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日本,卻對蒙古很陌生。其實蒙古相撲早在清代就流行起來了。日本相撲後繼無人時,蒙古人被日本選為後備的種子選手大力培養。一位名叫朝青龍的蒙古相撲手,憑藉摔跤技能在日本相撲界「打」得風生水起。世人眼中四肢發達的他,對人生充滿了想像,他還想當回大總統。
  • 搏克草原男兒展雄姿
    每當熱烈激情的草原音樂響起,兩名健壯的搏克手上肢相接,下肢相切,欲將對方摔倒,這些總會引起觀眾陣陣喝彩。   起 源   由軍事訓練轉為體育競技   搏克(蒙古語音譯,意為「結實」「持久」),即蒙古式摔跤,是草原「男兒三藝」(騎馬、射箭、摔跤)之一。搏克歷史悠久,最早是北方遊牧民族應對惡劣氣候、部落戰爭、野獸襲擊而進行的訓練內容。
  • 搏克 草原男兒展雄姿
    搏克歷史悠久,最早是北方遊牧民族應對惡劣氣候、部落戰爭、野獸襲擊而進行的訓練內容。考古學家在挖掘出的匈奴墓中的器皿和大型巖畫上,就曾發現雙人赤裸上身,下穿緊腿長褲,互相彎腰扭抱、摔跤的場景。 13世紀,蒙古諸部興起,周邊戰事不斷。各部落崇尚武力,均以摔跤作為主要軍事訓練手段,甚至當時選舉部落首領和選拔將領也以摔跤作為重要選拔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