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影琴聲何處去——古曲梅花三弄誕生地,伊山寺荒野寂寥讓人沉思

2020-12-04 人民之聲報導

作者:流雲的雲

梅影琴聲何處去,寂寥空濛滿山谷。

這是我第二次來伊山寺,依然是無標識的山路、無人知的山谷。

與數年前第一次一路問路尋訪過來相比,雖然百度地圖已經可以導向那裡,但是我仍然是同行之中,唯一知道它的豐厚歷史與文化內涵的人。

伊山寺作為全國百大古寺之一的千年古寺,名僧慧持在湘南唯一創建、且據初步考證也是湘南最早的寺院,如今只空留一個門頭和一間小殿。

如果說寺廟易尋,但是作為東晉政治家桓伊幼時讀書習武和老來隱退之所,曾經與此相關聯的又鳳井、讀書臺、弄笛樓、翠穎閣等遺蹟,已經難以找尋。

很多人可能沒有聽說過桓伊,但歷史書上的淝水之戰總歸知道吧?正是東晉謝安、桓伊等幾位將軍率軍擊敗前秦符堅,創造了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的經典戰例。

據載,桓伊十歲時跟隨父親從譙國銍縣(今安徽宿縣西)千裡迢迢宦遊蒸湘,便寓居在雲錦庵(即伊山寺,伊山寺是因為衡陽人後來為了紀念桓伊,而改的名),讀書習武,觀梅吹笛。淝水之戰後,桓伊選擇了功成身退,回到這裡隱居,過著琴棋書畫的詩意生活。

而僅僅是隱居倒也罷了,從古到今這些名士隱居之後,都能在文化上創造新的高峰。陶淵明創造了《桃花源記》《歸園田居》,田園派詩人由此而生;王夫之著作更是驚人,創作了《黃書》《周易外傳》《尚書引義》《春秋世論》《噩夢》《讀通鑑論》《宋論》等等100多部、400餘卷、800餘萬字,將儒學與中國古典唯物主義哲學推向了高峰。

桓伊隱居又創作了什麼呢?雖為將軍,但他卻才學過人。在伊山寺,他創作了名列十大古曲之一的《梅花三弄》,以及眾多曲譜與詩文,只是年代實在太過久遠,很多早已遺失。

傳說《梅花三弄》的創作,源於一場雪。

桓伊看到了大雪,更看到了大雪中的梅花。素豔雪凝樹,清香風滿枝。梅與雪融為一體,梅中有雪,雪中有梅。似是故人來,又若往事缺。此時此刻,他並不是平靜的。隱居以來,他無時不刻關注著東晉每況愈下的局勢。這也是他之後仍然復出,最後官拜護軍將軍、死後追贈右將軍的緣故。

桓伊以笛見長,在當時被稱為「江左第一」,多次在宮廷進行過助興表演,讓人嘆為觀止。除了笛,桓伊還擅長古琴、作曲與唱歌。桓伊唱的輓歌與羊曇唱的樂歌、袁山松唱的《行路難》辭,時人稱為「三絕」。

此時此刻,桓伊不再是一位朝廷高官、前線將軍,而是一位天才音樂家。他靈感突襲,便譜就梅花一調。隨後笛聲清雅悠然,穿過梅林,直上雲霄。

恍惚間,他卻聽到不遠處有古箏和之。他為在這荒山上遇到知音而驚喜,於是循聲尋去,箏聲卻又停住。紅袖已遠,芳香空留。問起寺僧,寺僧說寺院本無會箏之人,更無此聲。

此時,夜色降臨,風雪再起,一種知音難覓之感襲上心頭。桓伊又寫下了梅花二調,曲調翻雲覆雨,惆悵萬千。

神奇的是,不遠處的禪房裡又飄出梅花二調的古箏聲。他循聲尋至窗下,箏聲又一次戛然而止。

莫非是天地有知音,人間難以尋?

第二天,雪後初晴,梅花更為絢爛。恢復平靜的桓伊又寫下梅花三調,雖然曲調轉向清新空靈,但仍然意境深邃。為將三調合為一曲,他將曲調在不同的徵位上重複三次,使之渾然一體。

桓伊逝世後,《梅花三調》廣為流傳,至唐代著名琴師顏師古,將《梅花三調》改為同名琴曲。明代朱權(也是一代音樂家,傳說在衡陽創作了《平沙落雁》)將《梅花三調》列入《神奇秘譜》輯中,並改曲名為《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斷人腸。

眼前的伊山寺,不但早已不見那白如瑞雪、紅似朝霞的梅花,也無桓伊隱居的古琴臺和寂寞小院,連關於他的一些簡介、一些古籍的陳列都沒有。

沒有人知道這裡來過誰,甚至逐漸沒有人知道這裡。

琴聲更已久遠,跟宋徽宗還御賜伊山寺「景德禪寺」的匾額,跟那些亭臺碑刻,跟桓伊、智凱等人一樣,都只存留在古籍中。

這方圓十裡鬱鬱蔥蔥,景色幽深,但很少有遊客前來拾起歷史與文化的碎片。而十公裡開外,正是滿城的繁華的喧囂。

也很少有誰知道,這小小的伊山寺,傳說還曾經是南朝陳後主的貴妃張麗華的隱居修行之地。而這同樣以《玉樹後庭花》而聞名的後宮佳麗,其中的故事更是頗有傳奇色彩與傳播效果。

伊山寺內還有一株古樹,參天筆直,氣場震撼,只是連「身份牌」也沒有。

至於寺前的溪水與田園,也是有著一定的內蘊與姿色。

不遠處,還有岣嶁峰、白石園、紅燦園等自然與人文勝跡。

我想再過數年,此間應該風景一新了吧。

早幾年曾提過建議,最近也在公眾號那篇《我們又該怎樣打造植樹基地?》也提過,山間可栽梅花,讓梅花三弄的意境再回來。

正是——

梅開萬點香,雲隱六朝山。

伊山空無人,卻在心裡藏。

相關焦點

  • 衡陽伊山寺:東晉名士桓伊與《梅花三弄》的故事
    被列為中國古代十大名曲之一的《梅花三弄》,最初是桓伊所作的笛曲,後被唐代琴師顏師古改編為琴曲。該曲以表現梅花潔白芬芳和傲雪凌霜的氣質,來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樂曲曲調優美,旋律優雅,格調清新,似有寒香沁人肺腑,因而千百年來深受人們喜愛。
  • 衡陽伊山寺:東晉名士桓伊與《梅花三弄》的故事
    兩晉時期,隨著佛教傳入湖南,湖湘地區陸續興起了八座寺廟,衡陽伊山寺即為其一。伊山寺原名雲錦庵,背靠的伊山原名雲錦峰,系南嶽七十二峰之岣嶁峰的餘脈。因東晉名士桓伊曾在雲錦庵生活過,後來人們將雲錦峰更名為伊山,將雲錦庵更名為伊山寺,以示紀念。桓伊,字叔夏,譙國銍縣(今安徽濉溪縣臨渙鎮)人,東晉將領。
  • 《梅花三弄》,東晉桓伊與當代著名作家瓊瑤在衡陽的千年守望
    《梅花三弄》是我國十大古琴名曲之一。二、《梅花三弄》原創地在哪裡?在湖南衡陽縣伊山寺。衡陽,是《滕王閣序》裡「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名句所提到的衡陽。伊山寺始建於東晉,是全國百大古寺之一。地處衡陽市衡陽縣杉橋鎮伊山村。
  • 音樂漫筆:《梅花三弄》梅花的情韻與精神
    所以,她創作的《梅花三弄》也能夠體現梅花的精神的。「紅塵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談人間多少故事,最銷魂是梅花三弄。」後面還有梅花一弄二弄三弄的,記不清歌詞了。也許有人會因為我談論古琴曲《梅花三弄》時聯想到瓊瑤的《梅花三弄》說我淺薄。可是我本來也不深刻。
  • 梅花三弄的「弄」是什麼意思?
    南方的寒梅綻放了,我想起來梅花三弄。這個「弄」字作什麼講呢?弄有兩個讀音,除去作「裡弄」,其餘的意思都是動詞。有擺弄、玩弄、獲取等意思。放在這裡都不合適。那麼,梅花三弄的弄是什麼意思呢?梅花三弄是一首古曲。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調反覆演奏三次。
  • 青年古琴家劉靂獨奏會將舉行,演繹《廣陵散》《梅花三弄》等經典古曲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古琴自古被稱為「華夏正聲」、「上古之音」,近年來也越來越為大眾熟悉,廣受歡迎。9月22日晚,「古樂三篇之劉靂古琴獨奏音樂會」將亮相施光南大劇院,重慶青年古琴家劉靂將帶來古琴傳統大曲、名作的經典演繹。
  • 琴曲《梅花三弄》的三弄是什麼意思
    不管是哪個版本的《梅花三弄》,這個「三弄」音樂結構都有傳承了下來。此前沒有正式命名為《梅花三弄》,但曲調為三調。《世說新語·任誕 》: 「王子酞出都, 尚在諸下。舊聞桓子野善吹笛, 而不相識。遇桓於岸 上過 , 王在船中, 客有識之者, 雲是桓子野。王便令人與相 聞, 雲聞君善吹笛, 試為我一奏。桓 時已貴顯 , 素聞王名 , 即便回下車, 踞胡床, 為作三調。弄畢, 便上車去, 客主不交一言。」
  • 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是老木最喜歡唱的一首歌,雖然五音不全,在過去的二三十年裡,也經常在給人獻歌的時候哼哼幾嗓子,忘記了歌詞就吹口哨,以掩飾醜態百出的尷尬。「紅塵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撲鼻香。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許,看人間多少故事 最消魂梅花三弄。」 其中,最喜歡這兩句:「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撲鼻香。」每每唱到這兩句歌詞,眼前便浮現梅花不畏凌寒厲雪,迎風開放,發出清雅的芳香的鏡像。詞中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獨放的性格,勉勵人克服困難,立志成就事業。
  • 中國十大古典名曲,除了高山流水、梅花三弄與廣陵散,還有哪些呢
    中國十大古典名曲分別是《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又名《夕陽簫鼓》、《漢宮秋月》、《陽春白雪》、《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廣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聽這些名字就讓人神魂顛倒,再加上傳統樂器演奏優雅,盡現中國韻味之美。
  • 琴曲筆記·梅花三弄
    【小標題】 一、溪山夜月 二、一弄叫月,聲入太霞 三、二弄穿雲,聲入雲中 四、青鳥啼魂 五、三弄橫江,隔江長嘆聲 六、玉簫聲
  • 古琴《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表現梅花的佳作。據《神奇秘譜》記載,此曲最早是東晉桓伊所奏的笛曲。此曲借物詠懷,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讚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主旋律在不同的徽位上出現了三遍,所以稱為「三弄」。「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高妙絕倫,後人入於琴。」
  • 山能新華醫療:一曲《梅花三弄》獻禮建黨99周年
    「梅花一弄滌初心,一大會址來瞻仰。梅花二弄尋根旅,紅色新華誕生地。梅花三弄情意長,銘記先輩蔡錦章。」梅花,是高潔與堅強的象徵,在七一來臨之際,紅色企業山東能源新華醫療公司以紅梅詮釋初心,用心彈奏一曲盪氣迴腸的《梅花三弄》,隆重獻禮建黨99周年。
  • 姜育恆的經典歌曲《梅花三弄》,為什麼會加入一段獨白?
    比如《梅花三弄》中的「梅花一弄,斷人腸;梅花二弄,費思量」。歌曲與朗誦同屬文學形式,而「獨白」則要更向朗誦靠近一些。姜育恆的這首《梅花三弄》中,加入的這一段獨白有何深意呢?姜育恆詞語「梅花三弄」的本意有二:一是古曲《梅花三弄》在演奏中,有一個音位需要反覆彈奏三次;另一個意思則是比喻梅花的三個開放階段
  • 宋代一首動人的梅花詩,結尾用《梅花三弄》的典故,意蘊悠悠
    梅花高潔清香,在寒冷的冬天,料峭的春寒時節傲然綻放,有多少人喜愛它 ,愛它的美麗芳香,愛它的堅強的品性,愛他的不屈品格。梅花朵朵開放,帶給大自然不只是驚豔的美,更是一片詩意。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宋代愛國詩人寫下的一首動人的梅花詩,陳亮的《梅花》。
  • 中國古代的十大古曲分別是什麼
    既然是十大古曲,演奏他們的樂器肯定也是中國傳統樂器了,在這些古曲中,最多的是通過古琴來演奏的,也有一部分是通過琵琶、二胡、古箏、絲竹等傳統樂器來演奏的,今天就在這裡簡要的介紹下中國古代的十大古曲分別是那些。
  • 用琴聲向可愛的勞動者致敬,二胡與交響樂再現古曲《梅花三弄》
    《逝去的時光》以古琴名曲《梅花三弄》的主題貫穿始終,將中國傳統曲調與西方現代音樂中的多調性與無調性手法巧妙結合作品以古琴名曲《梅花三弄》的主題貫穿始終,將中國傳統曲調與西方現代音樂中的多調性與無調性手法巧妙結合,既描繪了「個人的童年、愛情、事業、人生」的「逝去的時光」,因為「逝去了的總是美好的」,也抒發了對現代文明影響下人與自然漸行漸遠的感傷。
  • 看人間多少故事,最銷魂是「梅花三弄」
    在所有描寫梅花的詩詞中,本人最喜愛是南宋林逋的詠梅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當然了,毛主席筆下的「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燦漫時,她在叢中笑」也有另一番風味。 梅花,不僅存於詩詞中,還化身在悠揚音樂聲中傳唱,姜育恆獻唱的《梅花三弄》婉轉動聽,影響了一代人,傳唱至今不衰。
  • 桓伊:《梅花三弄》原創者還是位大將軍
    說到古曲《梅花三弄》,大家都不陌生,那麼你知道嗎,當年這支「仙曲」的第一次亮相,正是在南京秦淮河畔,從此,淮青橋邊就有了一處名勝——「邀笛步」。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曲的原創者桓伊,他不僅是東晉頭號音樂家,還是位善於帶兵打仗的大將軍呢。
  • 《梅花三弄》是什麼?其中的「三弄」又是什麼意思呢?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據《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所載,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後來改編為古琴曲。琴曲的樂譜最早見於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譜》。《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採用循環再現手法,後四段為第二部分,描寫梅花靜與動兩種形象。樂曲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借物抒懷,來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一首琴曲《梅花三弄》覺別具風情。《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採用循環再現手法,後四段為第二部分,描寫梅花靜與動兩種形象。
  • 陽關三疊,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一斷人腸,二費思量,三嘆情長。 陽關三疊,一曲難終,二更難從,三秋淚湧。知君回程語,獨去他鄉夢難酣。 短暫重逢卻淚眼,徵途旖旎怎如前,柔腸千百轉,唯恐夜深再無眠。縱翹楚,群芳妒,雙龍追伴誰人負? 有似無,天意助,把酒吟詩待日暮。霜雪舞,天涯路,新歡笑語舊恨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