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三弄》,東晉桓伊與當代著名作家瓊瑤在衡陽的千年守望

2020-12-06 飛鷹資訊

一、古琴名曲《梅花三弄》的江湖地位?

中國有十大古琴名曲:《瀟湘水雲》《高山流水》《廣陵散》《漁樵問答》《平沙落雁》《陽春白雪》《胡笳十八拍》《陽關三疊》《梅花三弄》《醉漁唱晚》。《梅花三弄》是我國十大古琴名曲之一

二、《梅花三弄》原創地在哪裡?

在湖南衡陽縣伊山寺。衡陽,是《滕王閣序》裡「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名句所提到的衡陽。伊山寺始建於東晉,是全國百大古寺之一。地處衡陽市衡陽縣杉橋鎮伊山村。因古琴名曲《梅花三弄》在此創作而名揚天下。

三、《梅花三弄》是誰創作的

東晉桓伊。桓伊很牛逼,此人是魏晉時期著名軍事家,音樂家。歷史上有名的以區區8萬大敗100萬敵軍,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淝水之戰」,即是由他和謝玄共同指揮。憑此戰足以千古留名的桓伊,偏偏又創作出千古名曲《梅花三弄》,音樂上的成就讓他再次震古爍今。

桓伊與伊山寺很有緣分。幼時桓伊隨父親桓景宦遊江南,寓居衡陽縣伊山寺,在此讀書、習武長達十餘年,後「淝水之戰」一戰成名。功成身退的桓伊又回到了兒時生活的地方,隱居伊山。伊山不甚高,但林木滴翠,流水潺潺,伊山梅花,聞名江南。桓伊一生愛梅善笛,享伊山之梅韻而作笛曲《梅花三調》,一時傳奏大江南北。唐代著名琴師顏師古改笛曲為琴曲,收入明朝《神奇秘譜》,更名《梅花三弄》。

四、《梅花三弄》與當代臺灣著名作家瓊瑤有什麼關係?

瓊瑤:當代享譽世界華人圈的著名言情小說作家,代表作《窗外》《一簾幽夢》《還珠格格》系列等等,她的其中一部改編為電視劇的著名小說集與千古名曲《梅花三弄》同名。

五、為什麼瓊瑤會以古琴名曲《梅花三弄》給自己小說命名?

原來,瓊瑤祖籍也在湖南衡陽縣。

1949年瓊瑤隨父親定居臺灣後,一灣海峽隔斷了這個多愁善感的奇女子與故鄉衡陽三湖的音信,同時孕育了她內心真摯的家鄉情結、民族情懷。

1989年,離開家鄉40年的瓊瑤,回到了她闊別已久的故鄉湖南衡陽縣渣江蘭芝堂,「無盡的懷念,無盡的鄉愁,期盼不久的將來一起勾銷」。鄉愁盡情釋放之後的瓊瑤,一口氣與湖南經視臺合作了十多部電視劇,這既是對故鄉文化事業的支持,也是個人情感的投入。在這些電視劇中,《梅花三弄》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

瓊瑤祖籍衡陽縣三湖鎮與東晉桓伊創作名曲《梅花三弄》的衡陽縣杉橋伊山寺相隔不過幾十裡。瓊瑤是回鄉探親之後才獲知了在這個千年以前發生在故鄉衡陽的故事。

正是瓊瑤回歸故鄉的赤子情結,和東晉桓伊功成名就後歸隱年少生活的故地伊山寺的那份情愫的千年守望的共鳴,瓊瑤的小說與桓伊創作的名曲《梅花三弄》才共用了同一個深沉的名字。飛鷹堡傳媒

飛鷹堡傳媒

相關焦點

  • 衡陽伊山寺:東晉名士桓伊與《梅花三弄》的故事
    在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中,桓伊與東晉名將謝玄、謝石、謝琰、桓衝等率8萬晉軍,大破前秦天王苻堅統率的80萬大軍,立下了赫赫戰功。戰後受封永修縣侯、右軍將軍。此外,桓伊還是當時一流的音樂家,吹笛子號稱「江左第一」,有「笛聖」之美譽。被列為中國古代十大名曲之一的《梅花三弄》,最初是桓伊所作的笛曲,後被唐代琴師顏師古改編為琴曲。該曲以表現梅花潔白芬芳和傲雪凌霜的氣質,來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
  • 衡陽伊山寺:東晉名士桓伊與《梅花三弄》的故事
    兩晉時期,隨著佛教傳入湖南,湖湘地區陸續興起了八座寺廟,衡陽伊山寺即為其一。伊山寺原名雲錦庵,背靠的伊山原名雲錦峰,系南嶽七十二峰之岣嶁峰的餘脈。因東晉名士桓伊曾在雲錦庵生活過,後來人們將雲錦峰更名為伊山,將雲錦庵更名為伊山寺,以示紀念。桓伊,字叔夏,譙國銍縣(今安徽濉溪縣臨渙鎮)人,東晉將領。
  • 名曲系列——月明若是桓伊在,梅花三弄哪堪摘?
    這個男孩就是桓伊,東晉名將,有著名戰績——淝水之戰。《梅花三弄》便是這個男孩的傑作。東晉桓伊梅花一開,想到一個故事。戰後,桓伊功成身退,帶著心愛的笛管又一次旅居衡陽雲錦庵。雲錦禪房桓伊愛雲錦的梅香,如痴如醉。
  • 桓伊:《梅花三弄》原創者還是位大將軍
    說到古曲《梅花三弄》,大家都不陌生,那麼你知道嗎,當年這支「仙曲」的第一次亮相,正是在南京秦淮河畔,從此,淮青橋邊就有了一處名勝——「邀笛步」。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曲的原創者桓伊,他不僅是東晉頭號音樂家,還是位善於帶兵打仗的大將軍呢。
  • 《梅花三弄》與江西
    關於《梅花三弄》的起源,歷史上較為一致的觀點是,該曲源於東晉桓伊所作笛曲。桓伊是江西在東晉時期的一位歷史文化名人。桓伊初為官,正值前秦苻堅勢力強盛之時,東晉北方邊境堪憂。桓伊先是被任命為淮南太守,治理有方而進督豫州十二郡、揚州江西五郡軍事,因徵戰有功,又進都督豫州諸軍事、西中郎將、豫州刺史。公元383年,苻堅調集90萬大軍,分三路南下,意圖一舉蕩平東晉,統一南北。
  • 音樂漫筆:《梅花三弄》梅花的情韻與精神
    不過,話說回來,這首《梅花三弄》能夠受到關注,與言情小說家瓊瑤分不開。她創作了一部以清末民初為背景的系列言情小說《梅花三弄》風靡海峽兩岸。而兩岸的電視工作者把它們拍攝成電視連續劇。劇中的主題歌《梅花三弄》由姜育恆演唱。瓊瑤有很深的中國古典文學修養,也善於把中國古典詩詞融進她的作品中,她的許多小說名字也用古典詩詞起名。
  • 一場桓伊與王徽之的邂逅,造就了經典的《梅花三弄》
    一場桓伊與王徽之的邂逅,造就了經典的《梅花三弄》。梅花,品性高潔,獨自傲然佇立於冬雪漫天之際,為無數文人騷客所稱讚。三弄,指的是一個樂章在同一個曲子中重複三遍。《梅花三弄》是桓伊在與王徽之見面時橫笛即興而作,後被世人改編成古箏曲。
  • 梅影琴聲何處去——古曲梅花三弄誕生地,伊山寺荒野寂寥讓人沉思
    伊山寺作為全國百大古寺之一的千年古寺,名僧慧持在湘南唯一創建、且據初步考證也是湘南最早的寺院,如今只空留一個門頭和一間小殿。如果說寺廟易尋,但是作為東晉政治家桓伊幼時讀書習武和老來隱退之所,曾經與此相關聯的又鳳井、讀書臺、弄笛樓、翠穎閣等遺蹟,已經難以找尋。
  • 看人間多少故事,最銷魂是「梅花三弄」
    然而,這首歌只是取寓於古曲,是化身,它的本尊更了不得了,這就是中國十大古琴曲的《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據《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所載,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後經唐代名琴家顏師古移植為琴曲。琴曲的樂譜最早見於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譜》。「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調反覆演奏三次。
  • 琴曲《梅花三弄》的三弄是什麼意思
    不管是哪個版本的《梅花三弄》,這個「三弄」音樂結構都有傳承了下來。01起源很多琴譜都認為《梅花三弄》是由琴家從東晉桓伊所作的笛曲轉移過來的。此前沒有正式命名為《梅花三弄》,但曲調為三調。《世說新語·任誕 》: 「王子酞出都, 尚在諸下。舊聞桓子野善吹笛, 而不相識。遇桓於岸 上過 , 王在船中, 客有識之者, 雲是桓子野。王便令人與相 聞, 雲聞君善吹笛, 試為我一奏。桓 時已貴顯 , 素聞王名 , 即便回下車, 踞胡床, 為作三調。弄畢, 便上車去, 客主不交一言。」
  • 《梅花三弄》是什麼?其中的「三弄」又是什麼意思呢?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據《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所載,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後來改編為古琴曲。琴曲的樂譜最早見於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譜》。《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採用循環再現手法,後四段為第二部分,描寫梅花靜與動兩種形象。樂曲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借物抒懷,來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一首琴曲《梅花三弄》覺別具風情。《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採用循環再現手法,後四段為第二部分,描寫梅花靜與動兩種形象。
  • 《梅花三弄》作者:一往情深的江左桓郎
    杜牧《潤州》詩中有"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聞吹出塞愁"之句;蘇軾在詞《昭君怨-送別》有"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春夢。"之句。杜牧與蘇軾所共同提到的桓伊是東晉著名的大音樂家,據說他曾經得到了東漢末年蔡邕親手製作的"柯亭笛"。 伏滔《長笛賦序》:"餘同僚桓子野(桓伊字子野)有故長笛名柯亭"。桓伊本人對音樂造詣極深,又有如此寶物相配,故而他所演奏的笛曲號稱「江左第一」,當時人們都稱他為「江左桓郎」。
  • 古琴《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表現梅花的佳作。據《神奇秘譜》記載,此曲最早是東晉桓伊所奏的笛曲。此曲借物詠懷,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讚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主旋律在不同的徽位上出現了三遍,所以稱為「三弄」。「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高妙絕倫,後人入於琴。」
  • 梅邊吹笛成三弄-光明日報-光明網
    「梅花一弄斷人腸,梅花二弄費思量,梅花三弄風波起,雲煙深處水茫茫」,瓊瑤的言情小說三部曲《梅花三弄》,其標題取自古琴名曲。這首曲子的作者,便是東晉時期的音樂家桓伊。    桓伊出身士族大家,《晉書》稱其「善音樂,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
  • 梅花三弄裡的中國式雅致(外一篇)
    竊以為,梅花三弄的笛子曲似乎更正宗更硬朗一些,更能詮釋梅花凌霜傲寒的高潔氣質,更能抒發那種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高境界中國式友情。 笛簫曲,是梅花三弄原本的表現形式。 曾記否,一千六百多年前一個煙雨濛濛的日子。
  • 東晉狂士王徽之邀請桓伊吹笛 造就南京名勝「邀笛步」
    /作中國嘉德提供「梅花一弄斷人腸,梅花二弄費思量,梅花三弄風波起,雲煙深處水茫茫」,瓊瑤的言情小說三部曲《梅花三弄》,其標題取自古琴名曲。這首曲子的作者,便是東晉時期的音樂家桓伊。桓伊出身士族大家,《晉書》稱其「善音樂,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桓伊擅長聲樂,他唱輓歌與羊曇唱樂歌、袁山松唱《行路難》辭,被時人稱為「三絕」。他的樂器演奏水平也堪稱一絕,善吹笛,能彈箏,據說曾得到東漢蔡邕製作的「柯亭笛」(用柯亭的竹子製成的笛子,聲音清越嘹亮)。桓伊苦心鑽研吹笛技法,盡得其妙,名聞天下。
  • 聽見傳統·分享經典丨《孔學堂傳統音樂時間》之《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相傳《梅花三弄》是東晉大將桓伊所作,源於《晉書》。桓伊吹笛在當時很有名氣,王徽之慕名已久,但一直沒有機會聽其演奏。一次,徽之乘船赴京師,中途泊舟,巧遇桓伊從岸上走來,於是請桓伊吹奏,桓伊也久仰徽之之名,便欣然下車,吹了一曲《梅花三弄》,笛聲悠揚悅耳,奏罷上車揚長而別,客主不交一言。1982年由南派笛子大師陸春齡先生根據古琴曲整理為笛子獨奏曲, 如今有古箏、琵琶、鋼琴等樂器的移植改編,成為中國音樂藝術形象的經典。
  • 《梅花三弄》劇曲異,誰先入主我辯清
    人們只知道,《梅花三弄》是一部電視劇的片名,其片中有些插曲,都視為梅花三弄中的配樂,這樣一來,好象《梅花三弄》的曲子不曾單獨存在過,是因為有了《梅花三弄》的電影,才配曲而新作的。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顛倒了先後,混淆了主次。《梅花三弄》的曲調是在晉朝的時候就有了,最先是由晉人桓伊作曲並用笛吹奏完成的,後來改編為古琴曲。
  • 《梅花三弄》——萬花紛謝,暗香忽來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表現梅花的佳作。中國人對「梅花」有著特殊的尊敬和喜愛,它已成為中國人某種人格的化身。人們寄情於梅花,以詩、畫、樂來表現梅花潔白、芬芳、耐寒的特點以及傲霜高潔、情趣高雅等具有高尚人格美的品質。
  • 漫談琴曲《梅花三弄》:君當如梅 清致三弄
    相傳這位「不可居無竹」的「偽名士」,當年進京時,泊舟於清溪側(現南京有一景點,為「邀笛步」),遇上擅長音樂的大將軍桓伊,二人素不相識,卻相互欽慕。桓伊應王徽之所求,下車吹奏一曲,曲終,逕自而去,二人不交一言。之後,有人將桓伊所奏笛曲翻入古琴,便成了現在廣為流傳的《梅花三弄》。   桓伊究竟為王徽之吹奏何曲?該曲是當時流傳的曲目還是桓伊創作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