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生氣不如爭氣,求人不如求己

2021-01-13 瀟湘晨報

河馬夜讀

誦讀經典 品閱人生

朗讀者:耿琦

希臘神話中有個謎語問:「什麼東西,早晨用四條腿走路,中午用兩條腿走路,晚上用三條腿走路?」

答曰:「人。」

細細想來,的確如此。

人這一生就是從自己爬著,自己走著,再到自己扶著的過程,行走狀態是如此,生命歷程也是如此。

有人說,人到一定年紀,自己就得是頭頂上的那個屋簷,經受著風吹雨淋的洗鍊。

人生一世,怎麼來,如何去,終究是看自己怎麼走。

1

生氣不如爭氣

王堅2008年加入阿里,研發阿里雲,他每年拿到手的研發經費,高達10億。

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覺得他騙了馬雲。

不僅因為他學的是心理學,還因為那時的阿里雲,只是個憑空設想。

在最初幾年,因為技術上艱難,商業上也看不到可能性,阿里雲在阿里集團內部,成了一個笑話。

「王堅是個高學歷的騙子,只會溜須拍馬。」

「王堅就是在浪費資源,跟著他完全沒有前途。」

一時間,眾口鑠金,所有人都嘲諷他純是個忽悠。

但處在漩渦中心的王堅,面對著幾乎能將他掩埋的負面評論,臉上一直雲淡風輕。

他說:「我從來沒有偷偷地哭過,心裡想的從來只有,如何擴大自己的認知框架,把阿里雲做好。」

2012年,阿里雲的第一臺雲伺服器,正式上線。

2014年,阿里雲成為中國第一家,有能力提供海外雲計算服務的公司。

2015年,12306把車票查詢業務放到了阿里雲上。

在商業上,2015年,阿里雲收入為12.71億,到現在年度營收400億元,六年間增長31倍。

王堅,也被媒體盛讚為「中國近10年最成功的CTO」。

《德卡先生的信箱》裡寫道:

我對這個世界生氣,它也對我生氣,我對這個世界不滿,它也對我不滿,我發洩什麼出去,它就照樣把什麼送回來。

塵世間,沒有一種生氣憤怒,是有效的,它們往往除了讓事情變得更糟外,其他毫無用處。

我們不能阻攔別人的話語,但我們可以讓自己優秀到,讓別人無話可說。

成年人真正的勇敢,不是對現實生活的一腔悲憤,而是,既使成為無數人鞋下,踩踏而過的野草,也要靜默努力使自己成長為,無人可忽視的參天大樹。

生氣不如爭氣,當你單槍匹馬,也有挑戰荊棘前路的勇氣,那麼這個世界,最終也會為你鋪陳亮眼紅毯,引領你到舞臺中央。

2

求人不如求己

《論語·衛靈公》裡寫道:「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山會倒,水在流,山川易變。

在這個世間,最靠得住的,往往只有自己。

某人在屋簷下躲雨,看見觀世音菩薩撐著傘走過,這人說:「菩薩,普渡一下眾生吧,帶我一程如何?」

觀世音菩薩說:

我在雨裡,你在簷下,而簷下無雨,你何須我渡?

這人聞言立刻跳出屋簷下,站在雨中道:「現在我也在雨中,該救我了吧?」

觀世音菩薩說:

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雨,是因我有傘,你被雨淋是因你沒傘,所以不是我渡自己,是傘渡我,你想得渡,請找傘去!

說完就走了。

不久這人遇難事,去廟裡求拜,卻見在觀世音菩薩的眾多塑像裡,有一種形象叫「數珠觀音」。

於是他問廟裡的師父說:「師父,你讓我們平時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那菩薩拿著念珠,念的是什麼?」

師父回說:「念觀世音菩薩啊。」

年輕人問:「菩薩為何自己念自己?」

師父回答:「因為菩薩明白,求人不如求己。」

拿破崙曾說過:「人多不足以依賴,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雨傘壞了,得自己學會修;鞋跟斷了,就自己惦著腳走。

因為成年人的世界,大家往往都是「泥菩薩」,誰都沒有餘力,時時處處對他人伸手。

刀在石上磨,越磨越利;人在事上練,越練越強。

求人,只在一時,求己,方能長久,你若做了自己的太陽,又何需再向他人借光。

3

人最大的貴人,是自己

年輕時候的梅耶·馬斯克,是位營養諮詢師,以開工作室為人看病謀生,她的顧客主要來自與診所醫生的合作。

當她40多歲,帶著孩子搬去加拿大時,那裡沒有人了解她的專業水準,也沒有醫生願意和她合作。

沒有錢,寒冷冬日,她和孩子只能從親戚那借外套穿,買不起車,她經常一個人踩著三英尺厚的積雪,孤零零地走在空無一人的街道上,奔波著去做兼職。

賺錢成為她生活的第一要務,她明白要想接診,只有主動尋找機會,她挨個給醫生辦公室打電話,儘管大多數辦公室主管的回覆,都是醫生不想見她。

但在她持續不懈的努力下,最終,有四位醫生答應跟她合作看看。

她用三個月時間,成功地使一位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水平,恢復到正常。

這引起了醫生們的注意,她的病人從此越來越多,成功案例也越來越多。

許多營養學家會議,開始邀請她做演講,她的知名度由此愈來愈高。

在其後的幾年,她先後成為,安大略省營養協會主席,加拿大營養協會主席,經常被各大媒體邀請,對新聞中有關營養的問題發表評論,還被出版社邀請出書。

《風雨哈佛路》裡寫道:

沒有人可以和生活討價還價,所以只要活著,就一定要努力。

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這幅畫的執筆者,但人生,從來不是「揚手是春,落手是秋」的輕描淡寫,而是一筆一勒都得細細勾繪。

在這個浮沉人世中,一個人最大的貴人,往往是自己。

人立天地間,風雨撲面是常態,滿身泥巴亦是平常,要想乾爽舒適,只有努力奔跑,早日到達屋下。

在困難低谷時,得自己伸手攀登。

4

漫漫人生,做自己的擺渡人

三毛曾在書中寫到:

人之何如,有似萬丈迷津,遙亙千裡,其中並無舟子可渡,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

有人說,中年人每天一睜眼,四周就都是要依靠你的人,而自己卻無處可依。

人到中年,日子裡填的就是生存所需,子女教育,父母老去,職場艱辛,以及時不時身體出點小問題......

生活就像一個被塞得過滿的口袋,缺口日日有,破洞處處是,補著這裡,惦記著那裡。

世事千千萬,件件都難辦,歷經千帆,我們也終將明白,這世上所有的果實,都不是等來的,而是自己拼來的。

漫漫人生路,學會不動聲色地做自己的擺渡人吧。

朗讀者

耿 琦

耿琦

就職於國網保定供電公司工會

誦讀專輯《青春》《堅強》《悟》《伴您入眠詩歌誦讀》《樂誦經典1-2年級》《樂誦經典3-4年級》

均已發表在喜馬拉雅個人主頁 並擁有大量粉絲

■編輯:董潔

■責編:王書軍

■監製:李建輝

【來源:河北工人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求人不如求己,生氣不如爭氣的三個星座,活得清醒透徹,不露鋒芒
    人立足在世,最重要的感悟之一就是需要認清現實:求人不如求己,生氣不如爭氣。所以,一些活得透徹且明白的人,他們始終不會高估在別人心中的位置,也始終不會事事都指望別人,而是凡事都靠自己,堅定著唯有做好自己,才能擁有自己所想要的,才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那麼,都有哪幾個星座能夠做到活得清醒透徹,且獨立自主,甚至哪怕取得成就再大,也依舊不露鋒芒,低調從容向上生長的呢?
  • 生氣不如爭氣,抱怨不如改變,求人不如求己(美文)
    與其把自己至於悲痛的環境裡,壓抑著,不如樂觀地面對一切,減輕自己的壓力和負擔。你可能會因為朋友的一句話,也可能會因為身邊人的某個性格不滿,而跟對方生氣;但卻不知道生氣的是你,被氣到的也是你。別為難自己,不如嘗試著讓自己爭氣一點,不說讓別人羨慕,起碼不要讓別人認為你太柔弱。0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 求人不如求己,佛不渡人人自渡
    求人不如求己,靠誰不如靠己,與其放下臉面,討好別人,不如努力改變,活好自己,當你成功了,就無懼風雨,當你強大了,就不怕人欺。無論精神,還是物質,都不要太依賴別人,別人能給你的,就一定能拿走,只有自己的,才真的是自己的。
  • 必讀: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學!
    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學現在的職場中有兩種現象:一種是職務越高、年齡越大、年齡越長,越懶於學習,憑經驗、憑感覺工作的越來越多;一種是讀書越多的人,總覺得自己懂得的太少;而讀書越少的人,反而覺得自己什麼都懂。
  • 寓言故事:求人不如求己
    主題:命運 奮鬥 求人不如求己【似水菲兒】一個人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最根本的因素在於自身的努力,而不是依靠外力。故事大意:一名虔誠的佛教徒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裡求拜觀音,他走進廟裡發現觀音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的和觀音一模一樣,絲毫不差。經過詢問得知,那人正是觀音。佛教徒便問觀音:「你為何自己拜自己?」「因為我也遇到了難事。」觀音笑道,「可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 議論文作文:求人不如求己
    求人不如求己落羽一次次被困難擊倒在地,一次次被磨難打得眼冒金星,一次次被挫折打磨得遍體鱗傷……是什麼讓你重新站了起來?是別人的幫助嗎?不。是自立的信念和毅力。求神拜佛?最後的結果是無休止的壓迫和剝削。當東方雄獅從噩夢中奮起時,它的人民便開始用自己的雙手拼搏,相信自己的能力,自立、自強,最終趕跑了帝國主義。貝多芬的信念使人變得強大。
  • 《增廣賢文》:使口不如親為,求人不如求己
    引言: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這個世上沒有任何事情是可以永遠依靠下去的,而且一件事情依靠別人,永遠沒有自己親力而為的實在有效果,所以有這樣一句話叫「求人不如求己」。《增廣賢文》之中說:使口不如親為,求人不如求己。
  • 《增廣賢文》:使口不如親為,求人不如求己
    引言: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這個世上沒有任何事情是可以永遠依靠下去的,而且一件事情依靠別人,永遠沒有自己親力而為的實在有效果,所以有這樣一句話叫「求人不如求己」。,求人不如求己。而第2層意思,就是求人也不是讓人感覺舒服的事情,你求人的時候不僅要給予相應的回報,還要放下自己的面子,讓自己特別卑微的去處理這個事情。而且也需要自己承受極大的心理壓力,與其這樣,不如自己努力一點,儘可能的自己做事,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選擇事必躬親。
  • 與其生氣,不如振作起來,與其抱怨,不如改變,求人不如求己
    「怎樣才能不生氣?」成雲大師微笑著說。「生氣意味著有力量,所以解氣的最好方法是振作起來。」路邊不起眼的石頭時,誰也不會放在眼裡,你要做展廳裡昂貴的鑽石才能受到人們的景仰翻臉不如翻身振作起來,生氣不如爭氣做好自己只有能力強的人,才能有實力反擊的所有不公平力量人一輩子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挫折或不公平的待遇
  • 怨人不如自怨,求人不如求己
    曰:求人不如求已。」《論語·衛靈公》有云:「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文子·上德》亦有云:「怨人不如自怨,求諸人不如求之己。」仔細品讀這些先賢的智慧,字裡行間無不昭示著一種人生智慧的禪理,求人總是不及求己,求已是一種態度,是對自己人生價值觀的自我肯定;求己是一種超然,是自己勇於面對自身困境的體現;求己更是一種鞭策,能夠自知不勞而獲,或者一勞永逸是不現實的事情。
  • 做人做事,求人不如求己
    人想活得有底氣,就要強大自己,不靠別人得關係也能提升自己,不求別人得幫助一樣把事情做得很好。人最沒骨氣得時候,就是求人辦事,低聲下氣哈腰駝背,傻笑迎人,把自己委屈了,還不見得別人會幫你。做人,就應該做得頂天立地,求人辦事,不如求自己辦事,做人別想著求人,要想著靠自己來完成,求自己努力一點,上進一點,堅強一點,有本事一點。有事自己做,有活自己幹,累了咬咬牙,堅持一下,總會挺過去得,再苦也不去求人幫助,一切靠自己。
  • 求人不如求己
    說完就走了這天,這人遇到了難事,就去寺廟裡求菩薩。走進廟裡,才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跟觀音長得一模一樣,絲毫不差,這人問:「你是觀音嗎?」那人答到:「我正是觀音」。這人又問:「那你為何要拜自己?」觀音笑到:「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 曾仕強:伏羲氏告訴我們「求神不如求人,求人不如求己」!
    姜子牙伏羲氏他告訴我們,人要靠自己,求神不如求人,求人不如求己。
  • 料事不如問心,求人不如求己,度日不如隨緣!
    人這一生當中,有著太多太多的事情,要去感悟,要去經歷,要去琢磨和修整完善自己,大多數的時候,都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停歇和安歇……若還有太多事情,還看不明白的時候,這顆心,就忐忑不安,由不得自己做主,總是想著東來掛著西,牽著南又由著北,或求人辦事,或求神拜佛,或度日如年人生消極,左右都不是一個辦法!
  • 求人不如求己,你該靠的還是你自己
    人活於世,必定不會一帆風順,但求人不如求己!得靠自己。前兩天新來了一個同事,是個小夥子,因為家離公司很遠,於是就打算租房子住。但租房子也要一個過程,再加上他剛來工作,身上也沒有多少錢,只好寄宿在朋友那裡,後來我們聊天時,聽見他跟我這樣說。
  • 一人去寺廟參拜觀音菩薩,求人不如求己
    觀音菩薩答:因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感悟:求人不如求己,這是每個人知道的一句俗語,唯有掌握一些生活技能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不用羨慕別人,別人風光的背後有你沒有看到的心血和汗水。相信自己,每個人都會成功。人生中最能幫助你的還是你自己。
  • 求人不如求己:你比你自己想像的還要強大
    因此,《論語》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東坡曾與佛印禪師同遊靈隱寺。」佛印禪師答:「求人不如求己。」人們拜觀音菩薩,是求諸於外;而觀音菩薩念觀音菩薩,是求諸於內。求人一般具有通俗性的社會學意義,求己則具有更為深刻的人文內涵。
  • 佛與牛糞 求人不如求己
    佛印說:「你知道,求人難,求人不如求己呀!」他倆又看見佛桌上有一本禱告用的佛經。蘇東坡看見有一條禱告文句:咒咀諸毒藥,願借觀音力,存心害人者,自己遭毒斃。蘇東坡說:「這荒唐!
  • 正能量小故事《求人不如求己》
    第二天,這人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裡求觀音。走進廟裡,才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壹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壹模壹樣,絲毫不差。這人問:「妳是觀音嗎?」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這人又問:「那妳為何還拜自己?」
  • 情商培養求人不如求己
    對於這種情況從事教育行業的蘇女士曾表示,0-3歲的孩子每個月的變化都很大,可能前一天還不會爬,睡醒一覺就會了,之前一直教說話,孩子一直不開口,突然有一天就喊媽媽了」(2013-05-14山東商報),如果將這種現象歸功於早教,就真的是貪天功為己有而譁眾取寵了。情商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學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