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伏羲氏告訴我們「求神不如求人,求人不如求己」!

2020-12-06 花花話人生

當我們聽到大哉中華,我們就會感謝很多很多我們的老祖宗。

伏羲氏

第一個應該感謝的是伏羲氏,伏羲氏他把我們帶到一個非常可貴的叫做人本位。

西方的文化是神本位,他們是神把人創造出來,我們是人把神創造出來。

你看中國所有的神,我們如果去查他的記載,都是姜子牙封出來的,一個一個封出來的。

最早最古老的神叫元始天尊,那分明就是後面人給他的名字。

姜子牙

伏羲氏他告訴我們,人要靠自己,求神不如求人,求人不如求己。

什麼事情靠自己是最可靠的,靠別人,他嘴巴上說好好好,那他什麼都不做,你也沒有辦法。

伏羲氏當時沒有文字,也沒有什麼語言,所以他只有一畫開天,就這麼畫一畫,沒有想到這一畫開天就奠定了我們中華文化整個的發展。

可是因為資料太少,所以我們只把它叫無字天書,很尊敬它,但是實在不太容易了解它。

周文王

然後出現一個周文王,他就開始把它帶出來,用當時的文字一共寫了四千多字,就叫做《易經》,現在人還是很難看得懂。

相關焦點

  • 議論文作文:求人不如求己
    求人不如求己落羽一次次被困難擊倒在地,一次次被磨難打得眼冒金星,一次次被挫折打磨得遍體鱗傷……是什麼讓你重新站了起來?是別人的幫助嗎?不。是自立的信念和毅力。求神拜佛?最後的結果是無休止的壓迫和剝削。當東方雄獅從噩夢中奮起時,它的人民便開始用自己的雙手拼搏,相信自己的能力,自立、自強,最終趕跑了帝國主義。貝多芬的信念使人變得強大。
  • 寓言故事:求人不如求己
    主題:命運 奮鬥 求人不如求己【似水菲兒】一個人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最根本的因素在於自身的努力,而不是依靠外力。故事大意:一名虔誠的佛教徒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裡求拜觀音,他走進廟裡發現觀音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的和觀音一模一樣,絲毫不差。經過詢問得知,那人正是觀音。佛教徒便問觀音:「你為何自己拜自己?」「因為我也遇到了難事。」觀音笑道,「可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 必讀: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學!
    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學現在的職場中有兩種現象:一種是職務越高、年齡越大、年齡越長,越懶於學習,憑經驗、憑感覺工作的越來越多;一種是讀書越多的人,總覺得自己懂得的太少;而讀書越少的人,反而覺得自己什麼都懂。
  • 做人做事,求人不如求己
    人想活得有底氣,就要強大自己,不靠別人得關係也能提升自己,不求別人得幫助一樣把事情做得很好。人最沒骨氣得時候,就是求人辦事,低聲下氣哈腰駝背,傻笑迎人,把自己委屈了,還不見得別人會幫你。做人,就應該做得頂天立地,求人辦事,不如求自己辦事,做人別想著求人,要想著靠自己來完成,求自己努力一點,上進一點,堅強一點,有本事一點。有事自己做,有活自己幹,累了咬咬牙,堅持一下,總會挺過去得,再苦也不去求人幫助,一切靠自己。
  • 《增廣賢文》:使口不如親為,求人不如求己
    引言: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這個世上沒有任何事情是可以永遠依靠下去的,而且一件事情依靠別人,永遠沒有自己親力而為的實在有效果,所以有這樣一句話叫「求人不如求己」。《增廣賢文》之中說:使口不如親為,求人不如求己。
  • 《增廣賢文》:使口不如親為,求人不如求己
    引言: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這個世上沒有任何事情是可以永遠依靠下去的,而且一件事情依靠別人,永遠沒有自己親力而為的實在有效果,所以有這樣一句話叫「求人不如求己」。,求人不如求己。佛印禪師立刻合掌禮拜觀音,蘇東坡看了之後就問他:「觀音本來是我們要拜的菩薩,為什麼他的手上和我們同樣掛著念珠而合掌念佛,那觀音到底念誰呢?」禪師就說:「這個要問你自己。」蘇東坡說:「我怎麼知道觀音手持念珠念誰呢?」禪師就說:「求人不如求己。」
  • 怨人不如自怨,求人不如求己
    曰:求人不如求已。」《論語·衛靈公》有云:「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文子·上德》亦有云:「怨人不如自怨,求諸人不如求之己。」仔細品讀這些先賢的智慧,字裡行間無不昭示著一種人生智慧的禪理,求人總是不及求己,求已是一種態度,是對自己人生價值觀的自我肯定;求己是一種超然,是自己勇於面對自身困境的體現;求己更是一種鞭策,能夠自知不勞而獲,或者一勞永逸是不現實的事情。
  • 料事不如問心,求人不如求己,度日不如隨緣!
    人這一生當中,有著太多太多的事情,要去感悟,要去經歷,要去琢磨和修整完善自己,大多數的時候,都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停歇和安歇……若還有太多事情,還看不明白的時候,這顆心,就忐忑不安,由不得自己做主,總是想著東來掛著西,牽著南又由著北,或求人辦事,或求神拜佛,或度日如年人生消極,左右都不是一個辦法!
  • 求人不如求己
    說完就走了這天,這人遇到了難事,就去寺廟裡求菩薩。走進廟裡,才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跟觀音長得一模一樣,絲毫不差,這人問:「你是觀音嗎?」那人答到:「我正是觀音」。這人又問:「那你為何要拜自己?」觀音笑到:「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 求人不如求己,佛不渡人人自渡
    求人不如求己,靠誰不如靠己,與其放下臉面,討好別人,不如努力改變,活好自己,當你成功了,就無懼風雨,當你強大了,就不怕人欺。無論精神,還是物質,都不要太依賴別人,別人能給你的,就一定能拿走,只有自己的,才真的是自己的。
  • 求人不如求己,你該靠的還是你自己
    人活於世,必定不會一帆風順,但求人不如求己!得靠自己。前兩天新來了一個同事,是個小夥子,因為家離公司很遠,於是就打算租房子住。但租房子也要一個過程,再加上他剛來工作,身上也沒有多少錢,只好寄宿在朋友那裡,後來我們聊天時,聽見他跟我這樣說。
  • 求人不如求己,你拜過觀音菩薩嗎?
    觀音菩薩回答說: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難的事,但我卻知道,求人不如求己。這個故事雖然是編造的,但所要表達的意思確實真實的,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早就告訴過我們這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靠自己才行,佛陀在世時經常告誡自己的比丘,你們要皈依自己,以自己為島嶼,不要依賴他人或他物,這樣才不會被煩惱的巨浪淹沒,你們要皈依正法,以正法為你們的海島。
  • 求人不如求己:你比你自己想像的還要強大
    當我們習慣於藉助外力支持,依賴於藉助他人支撐,以至惰於、懈怠於主動積極地迎接挑戰,這種過度依賴性就會變成我們前進的阻力、問題的擋箭牌、消極孱弱的藉口,或者走捷徑、走錯路的契機。因此,《論語》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東坡曾與佛印禪師同遊靈隱寺。
  • 夜讀|生氣不如爭氣,求人不如求己
    我們不能阻攔別人的話語,但我們可以讓自己優秀到,讓別人無話可說。成年人真正的勇敢,不是對現實生活的一腔悲憤,而是,既使成為無數人鞋下,踩踏而過的野草,也要靜默努力使自己成長為,無人可忽視的參天大樹。生氣不如爭氣,當你單槍匹馬,也有挑戰荊棘前路的勇氣,那麼這個世界,最終也會為你鋪陳亮眼紅毯,引領你到舞臺中央。
  • 一人去寺廟參拜觀音菩薩,求人不如求己
    觀音菩薩答:因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感悟:求人不如求己,這是每個人知道的一句俗語,唯有掌握一些生活技能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不用羨慕別人,別人風光的背後有你沒有看到的心血和汗水。相信自己,每個人都會成功。人生中最能幫助你的還是你自己。
  • 「論語的啟示之8」求人不如求己
    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論語·八佾》譯文: (古代祭祀之禮,天子祭天地,諸侯祭山川。)魯國大夫季孫氏去祭祀泰山。 孔子對(擔任季氏總管的學生)冉有說:「你難道不能勸阻他嗎?」 冉有回答說:「不能。(他不會聽從我的勸告。)」 孔子說:「唉!
  • 佛與牛糞 求人不如求己
    佛印說:「你知道,求人難,求人不如求己呀!」他倆又看見佛桌上有一本禱告用的佛經。蘇東坡看見有一條禱告文句:咒咀諸毒藥,願借觀音力,存心害人者,自己遭毒斃。蘇東坡說:「這荒唐!
  • 正能量小故事《求人不如求己》
    第二天,這人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裡求觀音。走進廟裡,才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壹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壹模壹樣,絲毫不差。這人問:「妳是觀音嗎?」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這人又問:「那妳為何還拜自己?」
  • 求人如吞三尺劍!曾仕強:我們怎麼才能不求人呢?
    1不求人,格自高。那麼怎麼才能不求人呢?我看曾仕強說過一番話挺有道理,他說我們人生在世,要不斷做出合理的階段性調整。這句話的意思是大家不要一根筋,要懂得靈活變通,隨機應變,因為這個世界一直在變化。所以我們也不能原地踏步,不撞南牆不回頭有什麼好,非得撞到頭破血流才舒服,才自我感動?撞牆覺得疼,那是告訴你此路不通。要知道,在錯誤的道路上堅持到底是沒有意義的。2要想不求人,根源還是在自己。
  • 情商培養求人不如求己
    對於這種情況從事教育行業的蘇女士曾表示,0-3歲的孩子每個月的變化都很大,可能前一天還不會爬,睡醒一覺就會了,之前一直教說話,孩子一直不開口,突然有一天就喊媽媽了」(2013-05-14山東商報),如果將這種現象歸功於早教,就真的是貪天功為己有而譁眾取寵了。情商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學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