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字元暉,南宋理學家。他既是理學大師,也是儒家道統的繼承人。他在這美麗的春天來到泗水之濱,也就是當年孔夫子講學的地方,尋春踏景,是別有一番感受的。他把孔夫子的學說比作春風,是博大精深的,孕育萬物、澤被後代的。
春日【南宋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這首詩是朱熹的遊春踏青之作。他的詩語言簡潔明白,意風格清新、活躍明朗、富有哲理著稱。
此詩表面上看似是一首寫景詩,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致;而實際上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於亂世中追求聖人之道的美好願望。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在那碧空萬裡、陽光燦爛的日子裡,詩人和幾個朋友到泗水邊踏青遊春。他們所到之處,春光明媚,烏語花香,楊柳輕款,景色宜人。
詩人覺得這無限風光景物,煥然一新。這「新」,在詩人看來,既是春回大地、萬象更新的新,也是出郊遊賞、耳目一新的新。因此,詩人倍感賞心悅目,心曠神怡。他們盡情地感受春的嫵媚,隨處都可以看到春光點染,隨處都可以領略到春風蕩漾。真是萬紫千紅,處處皆是春。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這正是那色彩繽紛、生意盎然的鮮花,使風景煥然一新。而春風卻將百花吹得爛漫多姿,讓詩人從萬紫千紅之中,認識了春風;又正是百花給春日帶來了蓬勃的生氣,讓詩人又從萬紫千紅之中,感受到了春天不一樣的氣息。
詩的前兩句交代了尋春的時間和地點,點明春日大地煥然一新。而後兩句著重點明此時尋是春毫不費力的,「等閒」便可「識得東風面」,只是因為現在正是百花盛開,無論何處何風景,總是洋溢著融融春光。
「萬紫千紅總是春」一句,更是寫出了春的濃豔熱烈,這句還常被人們引用,還被改造和補充,寫出「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總是春」之類的句子,廣為流傳,頗有教育意義。此詩按照「勝日尋芳」作為主題和線索,抓住春天「新」的景色特點,讀來使人感到色彩繽紛、春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