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買房,一進去面對的就是四面水泥,連水電都沒有走的「毛坯房」!這種毛坯房的裝修,往往會破壞房屋的整體結構,產生噪聲及環境汙染,浪費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既不符合循環經濟的要求,也不利於住宅產業化的發展。
由於弊端明顯,近幾年來,各地政府紛紛出臺政策取消毛坯房,支持批量精裝修。「最後的毛坯房」將逝去、嶄新的「批量精裝時代」已然來臨逐漸成為業內的共識。
作為中天精裝的掌門人,喬榮健很早就有了「毛坯房終將退出歷史舞臺」的判斷。2003年左右,他便開始了批量精裝房業務的嘗試。砥礪前行十七載,他的遠見將中天精裝帶上了資本市場。
進入地產行業「黃埔軍校」
1992年的春風,吹醒了東方神州。
這個不平凡的年份,從年初開始,就展現出不同尋常的一面。這年1月份,南巡悄然啟動。沒人能預知,一場變革即將席捲全國。「膽子更大一點,步子更快一點」,成了無人不知的街頭標語,也讓深圳成為許多年輕人追逐的疆場。
這一年,22歲的喬榮健,從東南大學土木工程系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畢業,懷揣著500元來到深圳,加入了央企中海地產。
「我是分配到中海地產的。來深圳的第一天,恰逢深圳股票抽籤表發售,滿街都是20多歲排隊的年輕人,當時就感覺這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城市,很喜歡。」 喬榮健回憶稱。
眾所周知,中海地產是家巨無霸央企,它在工程、成本、營銷等很多方面,都是業界的「一代宗師」。1992年,中海地產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中海地產是中國房地產行業最盈利的企業,沒有之一,這麼多年來,中海地產的規模不是排第一陣營的,但中海地產的盈利能力從來都是第一,他做一單,別人要做兩單,他的淨利潤率是別人的兩倍。」 喬榮健稱。
在中海地產工作時的喬榮健
在當時,能夠進入中海地產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而且「不講關係規則,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穫」的中海文化,也深深的觸動了喬榮健。在中海的八年裡,他賣力工作,憑實力坐上了部門經理的位置。
「中海地產,它本身是一種香港的管理,很平等、很親和。評價你的標準就是工作成績,只要你願意幹,你就有收穫。這是一種簡單的文化,簡單的價值觀。在中海地產8年,我真的是拼命三郎,明明是一個打工者,卻把自己當成老闆。記得當年水產大廈的兩套樣板房,正常需要十多天的,但我花三天三夜就組織做出來了,這至今在行業圈子裡都是神話。」
除了有個公平的機制外,中海在行業內素有地產「黃埔軍校」之稱,擁有行業最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這對喬榮健來說,如飲甘飴,也為他日後創業打下了基礎。
「非常感謝中海的培養。在中海的八年裡,我拿到了很多資質,包括國家第一屆房地產估價師,國家第一屆造價工程師,國家第一屆監理工程師,國家第一屆一級項目經理,也就是一級註冊建造師。我離開的時候,整體能力比較綜合。」談及老東家中海地產,喬榮健言語間總會透出感激之情。
2000年左右,中海地產進行一次較大的轉型和變革。有人被辭退,有人跳槽,也有人出來單幹。「再不創業就沒有機會了!」 30歲那年,喬榮健決定順勢離開中海,走向狼煙四起的裝修戰場。
一次兼具天時地利人和的創業
創業路上,有人一飛沖天,有人卻鎩羽而歸。說到底,創業是一場天時地利人和的較量。對於喬榮健來說,在住宅精裝修行業創業,一開始就具備了天時、地利和人和。
「所謂天時地利,就是說從國家的角度來講,住宅精裝修具有節能環保的特點,替代毛坯房,是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各地都相繼出臺了很多促進精裝修發展的政策,所以說天時和地利都兼具了。人和就是這麼多年我在行業中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人脈和資源。」
2000年9月,喬榮健創辦了中天精裝。當時一臺貸款買的捷達車,一臺電腦和一臺印表機是喬榮健的移動辦公室。
「創業的初期,養不起人。我是多種崗位集於一身,採購什麼都做。在中海學的知識都成了我創業的資本,一手一腳打拼出來的這段歷史,有時候回顧還會熱淚盈眶。」
雖然看好住宅批量精裝修行業,但創業初期的喬榮健,並沒有把業務專注到一個方向。因為對他而言,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公司剛成立的時候,也是為了混口飯吃,什麼都做,做過寫字樓、做過銀行、做過好多中國移動的基站,總的來說業務比較雜,有什麼就做什麼,沒有特別清晰的定位。」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連續多年不知疲倦地奔波,喬榮健的公司終於迎來了重要的轉折點。2007年開始,房地產行業龍頭萬科開始推廣精裝房業務。在機緣巧合下,中天精裝成為了萬科精裝房的試點公司。
「我們當年在中海地產幹過,深深地知道毛坯房是一個過渡化的產品,未來精裝房才是主流。當時以萬科為代表的主流地產商都明白這一點。但當時很多大的公司不願意參與精裝房業務,因為他們覺得跟房地產公司打交道,要求比較高,價格壓得比較低。但是我們認為,別人越是不重視,越有可能彎道超車。」
憑藉著專業化和高質量標準的出品,中天精裝很快贏得了萬科的認可,成為了萬科的戰略合作夥伴。公司業務也隨著萬科的布局走向了全國各地。這讓喬榮健更加確信自己要心無旁騖,紮根於住宅批量精裝修領域。2007年開始,中天精裝便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住宅批量精裝房業務了。
「住宅批量精裝修最本質的是它能省錢,只要這個本質存在,這個市場就一定能擴大。目前精裝修市場的整體滲透率只有10%左右,提升的空間還很大。從城鎮化角度來看,中國用三四十年的時間將城鎮化率提升到60%。未來跟發達國家比,還有20%以上的提升空間,這大概需要二三十年。所以我對這個行業充滿了信心,住宅批量精裝修是未來的趨勢。」
有了萬科的認可,保利、融創、旭輝、雅居樂,美的置業等知名企業也接連成為了中天精裝的客戶。在這些大客戶的推動下,2017-2019年,中天精裝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39億元、13.63億元和23.4億元,淨利潤分別為0.8億元、1億元和1.83億元。
擇其善者而從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除了抓住行業發展的機遇外,創業以來,中天精裝的不斷發展,離不開喬榮健不斷吸納、融匯和貫通其他優秀公司的文化。
「中海地產嚴謹、苛求的文化讓它的工程質量非常紮實、萬科最讓我信服的是有質量的增長、建設銀行讓我意識到標準化的重要性、中國人壽給我的啟發是:付款越快,別人對你的依附性越強、美的置業有製造業的基因,善於成本控制。」談及其他客戶的優點,喬榮健如數家珍。
學以致用,方得始終。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天精裝也形成了比較成熟的「1+N」矩陣式經營管理模式。所謂「1+N」,「1」是指公司級的包含若干部門的經營管理平臺,「N」是指若干區域中心。通過總部職能部門和區域中心實現對項目執行過程和項目團隊的直接管理和雙向監督。
喬榮健表示,「1+N」平臺經營管理模式,能夠加快項目管理團隊的培養速度,降低項目對個別人員能力的依賴,使公司的業務擴張成為可能。同時,專業化和集約化的管理方式對提升效率、控制成本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除了形成獨特的經營管理模式外,「既要高質量發展,又要繃緊防風險這根弦」也是喬榮健對各個項目一貫的要求,而這也讓中天精裝發展的更加穩健。
「房地產行業很容易就產生一個爆炸性的質量事故,上媒體頭條。所以永遠要一隻眼睛看機會,還有一隻眼睛看風險。」
從天人合一到順其自然
「創業是一條孤獨的路,一個人走,也許走得快,但和同伴一起走,才能走得遠。」於喬榮健而言,創業以來最大的幸事之一便是有了總經理張安這樣一位合伙人一路相隨。
「我與張安是畢業後一起分配到中海地產。創業一年之後,我覺得很有信心了,就請張安加盟了。我們在一起創業差不多二十年,始終同心協力地經營著這家公司,從未發生過爭議,比夫妻還默契。當然,形成這樣的默契,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互相信任,優勢互補,工作風格也完全合拍,隨時可以成為對方的補胎,AB角可以替換。」
招股說明書顯示:中天精裝的控股股東中天健是喬榮健的一人持股有限公司,另一股東中天安則是張安的一人持股有限公司。
「我叫喬榮健,就叫中天健。他叫張安,就取名中天安。蘊意是保佑著中天精裝平安穩健。我覺得我們公司跟同行的一個差別可能就在「精」字上,中天精裝這個「精字」上面,精細化管理,這裡面下的功夫比較深。」
除了要與合伙人一起走,喬榮健還想著與員工也一起走。2007年開始,喬榮健便開始有意識的培植工程管理團隊,恰如當年中海地產培養他們一樣。
「我覺得腰一定要硬,腰就是公司的中層,培養了這麼多年之後,現在中層已經逐漸成熟,能獨當一面了。」
6月10日,喬榮健和張安一同敲響了上市寶鍾,宣告中天精裝成為了資本市場的一員。在喬榮健看來,與員工分享成功果實便是對他們最好的回饋。2011年和2017年,在喬榮健的推動下,中天精裝分別成立了「天人合一」和「順其自然」兩大員工持股計劃。
「2011年,我們成立了天人合一這個員工持股平臺。目的是想把公司近50個骨幹員工都集聚在這個平臺上,共同發展,分享成果。很遺憾,等了這麼多年,2017年公司上市被否了。順其自然這個平臺是在2017年公司第一次IPO被否之後成立的,那時想著心態要放平和一點,順其自然,船到橋頭它自然直,功夫下到了,總有我們回歸資本市場的那一天。現在回頭來看,順其自然真的挺好的,很多時候我們自己要努力,但是也要靠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