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叔同到弘一法師—一代宗師的傳奇,神秘,索解

2020-09-05 散文視界

那年,我終於買到了一本渴望已久的《李叔同詩文遺墨精選》!讀過之後,我對李叔同(弘一法師)的景仰之情更甚,同時心中似乎總有一種揮之不去的「神秘感」。

天才叔同。儘管「天才說」有過不少爭論,但若說李叔同先生是個天才,則不會有更多異議。為什麼這樣說呢?他的才學之廣、貢獻之多是一般的人們所無法比擬的,也是無法企及的。李叔同自幼聰穎過人,8歲攻讀《文選》,日誦五百,過目不忘;9歲熟讀《四書》、《孝經》、《詩經》等,15歲時即作「人生猶似西山月,富貴終如草上霜」,流傳一時。他是中國話劇的主要奠基人,早年創建「春柳社」,演出話劇《茶花女》,從而開中國話劇運動之先河。

李叔同是作曲家和詩人,歌曲《送別》是李叔同1915年在杭州第一師範學校任教期間創作的,借美國通俗歌曲作者約翰·P·奧德威的《夢見家和母親》原曲的旋律,改調並重新填詞而成,寄託他本人漂泊江南的思鄉之情。此歌至今傳唱不衰,我國的經典電影《早春二月》、《城南舊事》都使用了這首《送別》作為主題歌。近年來有研究者更是認為,李叔同的《送別》,其意境和氣勢可與唐人王維的詩《送元二使安西》、宋人柳永的詞《雨霖鈴》相媲美:

「自從有了王維,

唐人離別,便可唱: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自從有了柳永,

宋人離別,便可唱:

『執手相看淚眼,

竟無語凝噎。』

自從有了弘一,

今人離別,便可唱: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一曲《送別》,成為傾訴人間別離的千古絕唱,登峰造極,後無來者。

李叔同對佛學同樣造詣頗深,晚年講授《華嚴經》等篇,是著名的法師和律宗大師。

還不僅僅這些。李叔同精通西方文學史、美術史、繪畫、書法、禪學……有人說他是藝術家,有人說他是學者,有人說他是教育家,有人說他是社會活動家,有人說他是高僧。其實,這些都難以概括這位天才的一生成就。而對於一般的人來說,僅僅通曉其中之一二就相當了不起了!他是一個「多面手」,在很多領域都有重要建樹和研究,這絕非普通人所能做到的。

悲憫叔同。叔同先生遺留下來的詩詞和歌曲,充滿對人、對世間一切生命的愛心,流露出強烈的悲憫意識。這是儒家的仁性,抑或是佛家的悟性。

「甚西風吹醒惰堤衰柳,江山非舊,只風景依稀悽涼時候」;

「殘漏驚人夢裡,孤燈對影成雙。前塵渺渺幾思量,只道人歸是謊。誰說春宵苦短,算來竟比年長。海風吹起夜潮狂,怎把新愁吹漲?」

「日落西山,一片羅雲隱去。萬種情懷,安排何處?卻妝出嫦娥,玉宇瓊樓緩步」;

「長夜悽風眠不得,度眾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國,忍孤負!」

這些悽然之句,耐人咀嚼,窺出作者的無限柔情、傷感和對美好的憧憬,更有對家園、對祖國的一片赤誠。正是憑著一以貫之的「仁性」,叔同先生投入到「以美淑世,以德育人」的教育救國的行列,培養出像豐子愷、劉質平那樣的傑出人才,寫出了許許多多感人至深的不朽篇章。

神秘叔同。叔同先生是個奇才,成名很早,可謂人生路順。然而,就在他38歲那年,卻忽然「看破紅塵」,到杭州的虎跑寺了卻塵緣,剃度為僧,法號「弘一法師」,從此便「長伴孤燈黃卷」!正值盛年且藝術成就斐然的李叔同,為何放棄優越的物質生活,去過苦行僧的日子?這樣一個反差極大的人生選擇,使人感到茫然和困惑。我沒有研究過他更多的出家的環境和背景,只是在一篇根據弘一大師口述而整理的文章中看到了先生的一段話:「民國二年夏天,我曾在西湖的廣化寺裡住了好幾天……有一次,學校裡有一位名人來演講,我和夏丏尊居士卻出門躲避,到湖心亭上去吃茶!當時夏丏尊對我說:『像我們這種人,出家作和尚倒是很好的。』我聽到這句話,覺得很有意思。這可以說是我後來出家的一個遠因了。」看了這段話,我更迷惑了:是什麼演講使李叔同和夏丏尊「躲」了出去?只是覺得「有意思」便可以出家嗎?使李叔同出家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是他的性格使然?縱然叔同皈依佛門之後,在佛學領域裡刻苦修煉,攀上高峰,成了一代高僧、律宗祖師,我卻還是感到有一種悲涼的情緒,悲涼中充滿惋惜。我們做一個假設:假如李叔同不是遁入空門,而是一生從事文學藝術研究,他該有多少次的輝煌啊!別忘了,他出家那年,只有38歲!只是人生是不可以「假設」的,況且我們又如何理解當時環境中的李叔同呢!「惟願靈光普萬方,拔除痛苦散清涼」,這或許是先生不懈追求的一種境界。

李叔同先生生長於天津,在津門接受了啟蒙教育和「新學」,文才嶄露頭角。雖然他從19歲開始即長期活動於上海、浙江、福建及日本等地,卻是地道的天津人。天津人為自己的家鄉在近代史上擁有這樣的文化名宿而驕傲。李叔同的作品是一筆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他那充滿神秘色彩的人生經歷同樣發人深思,誘人索解。

(作者 李錫文於天津)

相關焦點

  • 弘一法師李叔同悲欣交集的傳奇人生
    弘一法師弘一法師(1880年10月——1942年10月),原名叫做李叔同,字息霜,別號漱筒、演音等,祖籍是浙江省平湖。不久,李叔同到浙江省立兩級師範學校任教。期間,他在中國的美術教育中首次使用了真正的人體,引起了社會中不小的轟動。李叔同雖然素懷理想和抱負,但眼見中國軍閥混戰,生靈塗炭,而自己又無力改變。加之,母親過世後,李叔同的悲觀厭世情緒一直沒有得到消除。
  • 《送別》——弘一法師(李叔同)
    《送別》詞:李叔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想起《送別》,就會想起李叔同,想起這位弘一大師。李叔同在出家前創作了許多音樂作品,在他創作的歌曲中,影響最為廣泛的就是《送別》,同時他也是一名著名書法家,他把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至,魯迅、郭沫若等現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一幅字為無尚榮耀。
  • 從風流才子到絕代高僧,弘一法師李叔同的前世今生
    從風流才子到絕代高僧,弘一法師李叔同的前世今生1918年8月,風流倜儻、上海名士李叔同悄然遁入空門化名弘一大師。李叔同後半生青燈古佛成為一代宗師,前半生卻是出入情場的富家浪子。但是就算看慣了風月,他心裡也住進了一個最愛的人——伶人楊翠喜。年少的愛總是衝動純粹的,愛戀起來簡單濃烈,花前月下,賞月談心,李叔同對楊翠喜一見鍾情。只是造化弄人,這段初戀最終以楊翠喜無奈嫁作商人婦的悲劇結束。
  • 「弘一法師」李叔同:從天才少年到傳奇僧人
    創作這首歌的人,叫做李叔同。「他是一座文化大山。」杭州師範大學「弘一法師」研究中心主任陳星對李叔同的第一句評價是這樣的,「作為研究者,開始時想往上攀登,以探究其風光美景,然而越往上攀,越覺得山峰的奇妙、雋美,以為不是凡人所能攀得上去的。所以,我常常是存有一種仰望的心態。弘一法師絕對是近現代中國文化史的一位絕世偉人。」
  • 漫畫說弘一法師李叔同
    他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虛大師曾為贈偈: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淨,菩提之因。趙樸初先生評價大師的一生為:「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關於弘一法師,林語堂說「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裡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
  • 弘一法師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你知道他就是李叔同嗎?
    弘一法師紀念館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開元寺內尊勝院,陳列有我國新文化運動先驅之一、近代高僧弘一法師(李叔同)一生中的最後14年在泉州生活的史料、照片、著作和墨寶。弘一法師圓寂後遺骨葬於泉州清源山和杭州虎跑寺。
  • 從衣食無憂的「富二代」到一代得道高僧,弘一法師傳奇的一生
    弘一法師是一個非常有傳奇經歷色彩的一個人,早年他其實和我們一樣,也是一個紅塵中人,甚至還過著富貴繁華的生活,但突然有一天他卻拋棄了所有選擇了出家,為何他會做出這樣一個常人無法理解的選擇呢?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弘一法師還是一個大藝術家。
  • 62載文化先行者李叔同,一代佛學大師弘一法師,波瀾壯闊的人生
    在杭州居住的日子我曾無數次循著這歌聲,躊躇在李叔同落髮剃度之地杭州虎跑寺,站在寺廟之外,百思不解,內心充滿了謙卑和敬仰。多少年來,我一直想探究一代文化先行者李叔同,一代佛學大師弘一法師的人生軌跡,追問他生命的真諦。
  • 河北區舉辦海河之子 一代宗師紀念李叔同——弘一大師誕辰140周年詩文朗誦會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在李叔同誕辰140周年之際,天津市河北區,海河北岸伴隨弘一大師成長的這片土壤歌聲悠揚。10月30日,「海河之子 一代宗師」紀念李叔同——弘一大師誕辰140周年詩文朗誦會在河北區融媒體中心演播廳舉行。
  • 62載文化先行者李叔同,一代佛學大師弘一法師,波瀾壯闊的人生
    在杭州居住的日子我曾無數次循著這歌聲,躊躇在李叔同落髮剃度之地杭州虎跑寺,站在寺廟之外,百思不解,內心充滿了謙卑和敬仰。多少年來,我一直想探究一代文化先行者李叔同,一代佛學大師弘一法師的人生軌跡,追問他生命的真諦。
  • 我不是李叔同,請叫我弘一
    法號弘一 為南山律宗一代宗師 半世瀟灑 半世為僧 他曾是天津巨富李家的三公子 後是杭州虎跑寺了卻紅塵的僧人 他俗名李叔同,法號弘一法師 他的一生都在「求真、求善、求美」 一生都在進行心靈和精神的探險
  • 弘一法師李叔同為何出家?
    《送別》的詞作者是近代有名的弘一法師,真名李叔同。李叔同是近代一個很特殊的人,他出生在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受到良好教育,年輕時有家室,也曾到日本留學,在文化圈是個有名的人,但在39歲那年突然出家,拋棄紅塵糾纏,之後成為一代大德高僧:弘一法師。至於其原因是什麼?很多年後人們才能大概看出來。
  • 弘一法師李叔同書法:長亭外古道邊,別後入空門,悲欣交集無人解
    弘一法師李叔同,是中國近現代文化史上的傳奇人物,詩詞書畫,樣樣精通,尤其是一首《送別》詩,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被無數人吟誦傳唱。不過本文不講李叔同詩詞成就,本文與大家一起欣賞弘一法師李叔同的書法。李叔同的才華可以用他自己的一句詩來形容:「二十文章驚海內」!
  • 弘一法師李叔同書法:長亭外古道邊,別後入空門,悲欣交集無人解
    弘一法師李叔同,是中國近現代文化史上的傳奇人物,詩詞書畫,樣樣精通,尤其是一首《送別》詩,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被無數人吟誦傳唱。不過本文不講李叔同詩詞成就,本文與大家一起欣賞弘一法師李叔同的書法。
  • 李叔同|弘一法師:半生繁華,半生空門
    從風流才子李叔同到佛門高僧弘一法師,從風花雪月,到清修苦行,他抵達了常人所無法抵達的境界。一言一行,都值得我們肅然虔敬,領悟一生。他的前半生,繁華旖旎,是風流富貴的翩翩公子,是無所不精的留洋才子,是戲劇演員、是藝術家……萬眾矚目、享盡風光。
  • 弘一法師(李叔同)的傳記《一輪明月》
    一輪明月 弘一法師(李叔同)1921年到溫州慶福寺,拜見寂山長老一輪明月 弘一法師(李叔同)1916年在杭州虎跑寺斷食一輪明月 弘一法師(李叔同)與馬一浮談佛論道:一聲入耳裡 萬事心中空一輪明月 弘一法師(李叔同)填詞做的《滿江紅》:一輪明月……有人長嘯
  • 李叔同的書法被贊為國之至寶!書法與人生同樣傳奇的弘一法師
    這就是我國著名的音樂家、美術家、書法家與戲劇家的李叔同。1918年,39歲的李叔同正式出家,取名演音,號弘一,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弘一法師。弘一法師以其淡薄的人生態度、純粹的精神追求與超凡脫俗的書法技藝令人稱讚,要知道在遁入空門前,弘一法師涉獵極廣,也頗有所成,但是在皈依佛門後,唯有書法技藝是他一直所追求的。
  • 虎跑•紀念李叔同弘一法師系列活動預告
    今年是李叔同誕辰140周年,為了紀念大師,傳承他「以美淑世、以學育人」的美育理想,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錢江管理處從9月29日起,將在虎跑公園陸續舉辦紀念李叔同弘一法師的系列活動。活動安排時間活動地點9月29日10:00-10:30紀念李叔同弘一法師誕辰140周年系列活動開幕式李叔同弘一法師
  • 《送別》我們的弘一法師——李叔同
    弘一法師那個時候年紀很小,從來沒關注過詞曲作者是誰,只是覺得好聽,詞好、曲好、童聲演唱的好。當時看覺得李叔同好有才,這詞寫得太好了,甚至比徐志摩的詩寫得還好。後來又知道了弘一法師,再後來我才發現原來是同一個人,再看李叔同傳記的時候,才知道弘一法師原來就是李叔同出家以後起的號。李叔同是一個極少見的全才,他曾經留學日本,精通繪畫,通曉音律,文學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水平都極高,在杭州的時候,李叔同為中國的教育事業也做了很多貢獻。
  • 李叔同(弘一法師)的一首《送別》,離愁別緒,草木有心
    提起李叔同這個名字,可能有的人不是很熟悉,那麼如果說起弘一法師,相信很多人,可能還是不熟悉,氣氛突然好尷尬,來個圖片緩和它。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師圓寂於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