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十九首》:一本號稱五言之冠冕,漢末文人的思想日記!

2020-12-15 90秒文史說

東漢末年,社會動蕩,英雄輩出。但同時,這又是一個百姓流離失所的年代,在每一座村莊的長亭裡,在每一個小家的門房前,離別與思念日復一日的上演。《古詩十九首》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出來的。

據記載,《古詩十九首》是南朝蕭統從漢代無名氏詩作中選入《昭明文選》的古詩精華。這十九首詩歌的內容,無外乎遊子思婦的離愁別怨,並沒有像後來的建安詩人一樣在詩中抒發豪情壯志,但卻飽含真情,讀之令人落淚。

梁代文學評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認為《古詩十九首》舉世無二,當為五言之冠冕。之所以可以得到如此高的評價,並不在於它的辭藻與精妙的結構,而在於它以短短幾句描繪出了漢末文人的痛苦與掙扎,抒發出了人生最基本的情感,在其情景交融的詩境中,無數人為之傾心、共鳴。

《涉江採芙蓉》是其中一首感人的小詩,「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所思在遠道。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在連年的戰亂中,女子的丈夫已經失去了音信,思念日復一日,無法傳達的愛戀,渡過江岸採下一株芙蓉,想送給的人卻在遠方的某處,無法相見,視角轉換,在另一邊,他也應該朝著故鄉的方向思念著我吧,在緩緩江流下逐漸沉澱的思緒,終於在心底醞釀成了詩。正是因為在亂世之中,真情才尤為可貴,尤為珍惜。兩個人的真情,無論是否在一個地方,都依然如花般綻放思念。

對於《古詩十九首》,大家所欣賞的是它以那簡單質樸的詞彙所表達出來的自然情感,如「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一句真誠的叮囑,飽含深情,即將天各一方,臨行前無數話語化為一句在家好好吃飯,實在是勝過無數挽留與不舍的眼淚。其實真情的表述,往往不需要如何堆砌華美的辭藻,只需要準確地表達出內心的想法就好。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拋棄形式與做作的表達往往更能打動人的心弦。

面對時光流逝,大多數詩人感慨的是年華易老,世事無常,並在詩作中勉勵人們珍惜時間。同樣的命題,《古詩十九首》卻以一種唯美的方式抒發出來,「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苦短夜長,何不秉燭遊。」從此,秉燭夜遊成為了一種文人的雅事,一種對於時間流逝的抗拒。在寂靜的夜晚,難以入眠,與三兩好友秉燭遊園,或是如蘇軾一般,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燒高燭照紅妝,在花與燭的陪伴下靜靜思考人生乃至宇宙的意義。詩歌既在人痛苦時給人安慰,也在人困惑時給人哲理的出路與解脫。

《古詩十九首》是文人詩歌與北方民歌在戰火中的熔煉之作,既無漢初的率尚質實,也無後來的永明章法一樣,講究聲律,清靡綺麗而文過其實,它兼有前者的篤實真純與後者的溫厚多愁,在它誕生以後的千年歷史長河中,無數遊子思婦與宦遊之人被其中的真情流露所打動,而更加珍惜身邊的美好。

讀者們,關於古詩十九首,大家還有怎樣的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積極轉發收藏哦~

相關焦點

  • 五言之冠冕:「古詩十九首」簡要說明
    古詩十九首之前我們系統學習了【文心雕龍】的五十篇章。那麼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學習【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的創作年代是在漢末。在正式學習它的內容之前,很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它的基本概況。作者:無名氏。它由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每首詩均以開篇第一句作為詩名。
  • 傷感悲愴的《古詩十九首》,憑什麼成為五言之冠冕,後世之典範?
    其中漢末文人的五言詩《古詩十九首》,沒有作者的名字,署名均為「無名氏」。這十九首古詩都以首句為標題,依次為:《》、《》、《》、《》、《》、《》、《》、《》、《》、《》、《回車駕言邁》、《》、《》、《》、《》、《凜凜歲雲暮》、《》、《》和《》。
  • 傷感悲愴的《古詩十九首》,憑什麼成為五言之冠冕,後世之典範?
    其中漢末文人的五言詩《古詩十九首》,沒有作者的名字,署名均為「無名氏」。 《古詩十九首》的字裡行間,充滿了文人們失意的悲哀、離別的懷思,無常的感慨......可是,傷感悲愴的《古詩十九首》,憑什麼成為五言之冠冕,後世之典範?
  • 被譽為「五言之冠冕」的古詩十九首魅力何在?
    《古詩十九首》被大文學評論家劉勰譽為「五言之冠冕」,這十九首詩的魅力到底在什麼地方?熟悉詩詞的朋友主要熟悉的是唐宋詩詞,也會了解一些先秦的《詩經》。當想到漢代文學的時候,想到最多的大概是漢賦。漢賦因為距離現在時間太久遠,加上大部的漢賦擅長堆垛詞藻和好用生詞僻字,以及多寫皇家,所以不太容易一下子抓住普通讀者的眼球。
  • 《古詩十九首》:五言之冠冕,無名氏其實並不簡單
    但他更重要的是編撰了《昭明文選》現存的最早一部詩文總集,讓許多人的作品得以保留,其中最獨特的是一組無名氏創作的古詩,一共十九首,故謂之《古詩十九首》。最妙的一點是,雖然沒有找到古詩的作者,但後世的名家給予這組詩非常的高的評價,比如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就盛讚:「五言之冠冕」。這果然是非同凡響之詩。
  • 《古詩十九首》:五言之冠冕,無名氏其實並不簡單
    但他更重要的是編撰了《昭明文選》現存的最早一部詩文總集,讓許多人的作品得以保留,其中最獨特的是一組無名氏創作的古詩,一共十九首,故謂之《古詩十九首》。,比如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就盛讚:「五言之冠冕」。古詩的作者已經不可考了,為何又要問作者是誰呢?很簡單,這不是我想知道的,而是歷代的文人都在尋找的答案。他們不是為了爭辯作者是誰,只是為了顯擺自己的文化水平有多高而已。訓詁學的本質就是掉書袋。
  • 書單 | 古詩十九首 專題閱讀,從入門到專業書目6種
    》是中國古代文人五言詩選輯,由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古詩十九首》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誌,深刻地再現了文人在漢末社會思想大轉變時期,追求的幻滅與沉淪、心靈的覺醒與痛苦,抒發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幾種情感和思緒。
  • 世間悲苦,皆訴筆端,從《古詩十九首》看漢末下層文人之悲情
    《古詩十九首》最早見於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所編的《文選》,作者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冠以此名,列在「雜詩」類之首,後世隨做組詩看待。《古詩十九首》的作者至今無法確定,後世一般認為它並非一時一人之作,產生的年代應該在東漢順帝末到獻帝前,即公元140——190年大約50年的時間。
  • 著名的19首無名詩,作者都找不到是誰,卻被譽為「五言之冠冕」
    南朝昭明太子梁蕭統編有一本詩集名為《文選》,其中收錄有十九首古詩,是他收集的無名氏作品。由於這19首詩既無作者,又無題目,所以便以每首詩的第一句作為詩題,而將它們統一稱為《古詩十九首》。東漢末年,時局動蕩,文人士子的日子很不好過,他們將情感傾訴於筆端,寫下了這些作品。
  • 《古詩十九首》的思想和藝術
    從東漢五言詩誕生以來,因為五言詩的優點明顯,也引起文人的重視,不斷有文人創作五言詩,但在當時代表五言詩最高藝術成就的,還當屬於《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的名稱最早見於梁代蕭統的《文選》,是將無作者的十九首五言詩選編在一起,題作《古詩十九首》,以後就成為這組詩的專有名稱。《古詩十九首》的內容主要反映的是當時中下層知識分子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概括地說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寫遊子思婦的離別相思之苦;二是寫求官不遂、仕途失意的苦悶和悲哀。
  • 盈盈一水間 周記日記說情詩之《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這首《迢迢牽牛星》是出自於《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是由南北朝時南朝蕭統編纂,他從傳世的無名氏古詩中選錄了19首編入文選,是中國東漢魏晉時期五言詩的選輯。如上面所說,這19首基本上都是一些無名氏所做,作者不可考,雖有人認為可能是曹植王粲之類的出名文人,但沒有實證,且稍加考證就知道,應該不是他們,年代內容不符。
  • 秦漢詩歌之漢樂府的集大成者——古詩十九首
    序:本期推出的古詩十九首,私以為是漢樂府的集大成者。我們在上期文章中介紹了漢樂府詩歌,也捎帶著看了一首愛情詩歌——上邪。而本期,我們重點說說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私以為,在樂府詩歌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這《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是中國古代文人五言詩選輯,由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
  • 《古詩十九首》,漢代文人五言詩的最高成就
    「在本文下方留言,獲得置頂的讀者,贈送本文推薦的「大家小書」一本;轉發文章並截圖發送後臺的讀者,隨機贈送「大家小書」一本,趕快參與活動吧!」《古詩十九首》經歷了不知多少時間的淘洗,今天讀之,依然清純,動人,這些詩,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文人五言詩,由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
  • 《古詩十九首》的人生主題
    「五言之冠冕」。近代以來,朱自清、馬茂元等學者對《古詩十九首》做了大量的解釋工作,糾正了前人的許多錯誤看法,對詩歌的藝術性研究進行了有益探索。 關鍵詞: 作者簡介:   《古詩十九首》最早收錄於南朝蕭統《文選》,被劉勰譽為「五言之冠冕」。
  • 《古詩十九首》:五言之冠冕,不遜於唐詩
    《古詩十九首》最早見於《文選》,作者和名稱已不可考,所以,每首詩歌都以句首為標題。這十九首詩歌內容多寫離愁別恨和彷徨失意,情調低沉,這是因為東漢末年,社會動蕩,政治混亂,下層文士漂泊蹉跎,仕宦無門,《古詩十九首》就產生於這樣的時代。
  • 詩詞賞析 [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
    關於作品《古詩十九首》是中國古代文人五言詩選輯,由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古詩十九首》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誌,深刻地再現了文人在漢末社會思想大轉變時期,追求的幻滅與沉淪、心靈的覺醒與痛苦,抒發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幾種情感和思緒。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具有天然渾成的藝術風格,處處表現了道家與儒家的哲學意境,被劉勰稱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龍》)。
  • 十九首古詩:道盡魏晉風流
    詩十九首》,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誌,劉勰稱其為「五言之冠冕」,鍾嶸更是評價「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漢末,社會動亂,文人失意,思想也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一時期的作品主要涉及夫婦朋友間的離愁別緒、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無常之感,有些作品更是表現出追求富貴和及時行樂的思想。
  • 古詩十九首,才是手把手教文人作詩的親師傅
    他主持當時的文人精選了從先秦到他們那個時候七八百年的時間、130多位著名作家的700多篇作品,匯集成一本《文選》。因為他死後諡號昭明,稱為昭明太子,這本文選也被後世稱為《昭明文選》。《昭明文選》厲害了!它可是李白他們的教科書,後世無數文人的書桌上不能沒有它!是人手一本的必備教材。
  • 古詩並不難懂,古詩十九首裡就有「努力加飯餐」的通俗句子
    他正在召集京都的文人們和他一起合編一部文學總集,過了沒多久,他將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他的詩文總集中。而這十九首古詩,後來被寫下《文心雕龍》的劉勰稱之為「五言之冠冕」。而這古詩十九首深刻得昭示了漢末文人在思想大轉變時期,追求的幻滅與沉淪、心靈的覺醒與痛苦,抒發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幾種情感和思緒。
  • 「詩歌賞析」「古詩十九首」《涉江採芙蓉》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是《古詩十九首》中的第六首作品──《涉江採芙蓉》。關於作品  《古詩十九首》是我國古代文人五言詩選輯,由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  《古詩十九首》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誌,深刻地再現了文人在漢末社會思想大轉變時期,追求的幻滅與沉淪、心靈的覺醒與痛苦,抒發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幾種情感和思緒。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具有天然渾成的藝術風格,處處表現了道家與儒家的哲學意境,被劉勰稱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