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都聽過敦煌壁畫,但未必了解敦煌。敦煌位於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一座充滿神秘色彩的小城,可能提到敦煌,更多人會想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蒼涼景象。只有真正了解敦煌的人才知道,它不僅僅是700多個石窟,4萬多平方米的壁畫,它更是歷史的記錄者、文明的保護者、輝煌盛世的見證者。
「就像19世紀的上海,不過它面向的是戈壁沙海。是阻斷,也是通途。自東向西去,當時這裡是華夏文明的最後一座城,從西而來,這裡是他們遇到的第一座城。」梁思成先生曾這樣描繪敦煌,的確,敦煌打通了人類文明的任督二脈,它是佛教傳入中國生根落地的第一站,也是古代長安與羅馬的中轉站,無數的旅人曾在這裡歇腳,中西文化也在此交匯。
如果來到敦煌,那你一定要去莫高窟,莫高窟又稱千佛洞,由數字展示中心和石窟兩部分組成,擁有大量的壁畫、石窟、文物等。莫高窟在我國的佛教歷史方面有著獨一無二的地位,莫高窟內有一尊依山崖而塑的巨型彌勒佛像,在唐代時被稱為「北大像」,是室內泥塑大佛之冠,是唐代前期國家強盛,社會穩定和經濟繁榮的象徵。莫高窟內,不管是壁畫,還是佛像,都反映了當時的人們對美好、安定生活的嚮往。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除了莫高窟,能讓大詩人王之渙寫出如此絕句的玉門關,你也不應該錯過。玉門關,俗稱小方盤城,是漢長城的重要關隘,也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雖然經過兩千年的風雨剝蝕,但仍然屹立在戈壁荒漠中,仿佛向人們訴說著大漠雄關曾經的壯麗與繁華。不管如何,久經風雨、見慣滄桑的玉門關,應該不會怪春風不度,它的蒼涼大氣就是它獨特的魅力。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既然遊覽了玉門關,傳說中的陽關肯定也要見上一見。與玉門關一樣,陽關也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關卡,昔日的陽關城如今早已蕩然無存,僅存一座漢代烽燧遺址,聳立在墩墩山上。放眼望去,茫茫流沙,隨意散落的古遺物碎片也仿佛在向我們訴說這裡曾經歷過怎樣的戰鬥與廝殺。
最後不得不去的便是天下沙漠第一泉——月牙泉,沙漠與泉水共處的奇妙景象,讓人感到驚嘆。月牙泉形如一輪彎月,幾千年來常常受到狂風兇沙的襲擊,卻依舊清涼澄明,它不因乾旱而枯竭,也不被流沙所淹沒,作為滿目荒涼中的一點綠意,令人神醉情馳,稱讚不已。
「敦煌是中國的,但敦煌學是世界的。」敦煌的奇妙吸引力讓不少學者心馳神往,也讓不少遊客念念不忘,來敦煌,看文化藝術的沉澱,賞關隘昔日的雄渾,品歷史變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