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樓夢》這部小說裡,有幾個非常重要的載體,比如賈寶玉的通靈寶玉,薛寶釵的金鎖,史湘雲的金麒麟,還有跛足道人拿給賈瑞的風月寶鑑。
每一個都是打開《紅樓夢》思想內核的一把鑰匙,搞不懂這些東西的深意,不容易真正理解《紅樓夢》,更難理解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真意了。
《紅樓夢》本名《石頭記》,曹雪芹用一塊石頭來承載自己的血淚之作。
《紅樓夢》,是每一個受過中華文化教育的人都知道的名字,這部小說在成書之初和相當的時間裡,它的名字都叫做《石頭記》。我們古人的書都是用毛筆書寫的,一部書的傳播許多也都是人工抄寫的,《紅樓夢》傳承下來的古本有十幾種之多,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它們除了內容多寡、個別內容,還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這個抄本是什麼時間抄錄的,現在紅學界公認甲戌本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1754年)和庚辰本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1760年)成書最早,脂硯齋的評語也最多,這兩個本子成書時,曹雪芹( 1715.5.28—1763.2.12,或1764.2.1)還在世,所以,可信度極高,是公認最有價值的兩個本子。
甲戌本和庚辰本都成書於曹雪芹的晚年,基本可以證明,曹雪芹終其一生他對這部書的命名一直都是用的《石頭記》。
小說一開篇通過一段神話故事交代了個中緣由:說女蝸鍊石補天,剩了一塊沒有用,被棄在了青埂峰上,這塊石頭因為被女蝸練過,通了靈性,覺得自己有補天之才卻不得補天,天天發牢騷。一天,一僧一道(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兩個神仙路過這塊大石頭所在的青埂峰,聽見它的抱怨,就將它幻化成一塊扇墜兒大小的鮮明瑩潔的美玉,刻上字跡,作為將要下凡造歷幻緣的神瑛侍者的夾帶,跟著下凡去了。這就是賈寶玉含玉而誕的前因了。
也就是說,賈寶玉落草時口中所含的通靈玉,就是兩個神仙用幻術縮變的、那塊沒有機會補天的、被女蝸棄置青埂峰的頑石。
這塊變成了一塊美玉的石頭,上面有癩頭和尚寫下的文字:
莫失莫忘,仙壽恆昌。一除邪祟;二療冤疾;三知禍福
於是,曹雪芹筆下的賈寶玉和這塊玉很自然的就蒙上了一層神話色彩。這在不可能用科學解釋的封建社會,賈寶玉這個人物就自帶上天或者賦予的某種神祗。《石頭記》就成了建立在這樣一個神話傳說基礎上的故事,就政治風險而言,大大地降低了。
神瑛侍者攜著通靈寶玉下凡,造幻歷劫,經完了這一遭,重回太虛幻境的赤霞宮仍舊做他的神仙,而這塊也遊歷了人間悲歡離合的通靈玉也重返青埂峰,恢復了他石頭的本身。因為覺得在人間的一番經歷很有意思,於是將這一段故事就刻在了這塊大石頭上。也就是石頭的回憶錄,這就是《石頭記》的由來了。
這樣的故事我們要相信嗎?自然是不可能的。小說第一回很明確地寫到:曹雪芹在悼紅軒裡增刪五次、批閱十載、纂成目錄、分出章回。一虛一實,一明一暗,這是曹雪芹獨具匠心的天才設置。
不過,用石頭言,是有著深厚的中華文化傳統的,石頭,在我們的文化體系中,從最初作為工具和武器開始,石頭就是中華文明重要的文化載體。女蝸煉的是石頭,精衛填海也是用的石頭,歷代帝王最大的願望是封禪泰山,孫猴子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這些本質上就是一種石頭崇拜。再後來,石頭被賦予更多精神、品質等方面的意義。臺基、地基、甬道、彰顯階級和地位的石獅、石鼓等等。還有勒石、石碑、石牌坊等石作不光有它的實用性,更多承載的是精神層面的東西。這些都不勝枚舉。
玉,是另一形式的石頭,是石頭的最高級形態。古人一說玉,立刻就和靈聯繫起來。在中華文明史上,玉絕大多數時間裡成為了上層階級的專屬,甚至是帝王權力的法理象徵。人們賦予玉仁、義、智、勇、潔五德的內涵。論獲得的讚美,再也找不到其它能與玉相提並論的事物。癩頭和尚在通靈玉上刻的字,其實就是玉之五德的另一種文化體現。
曹雪芹創作《石頭記》,從石到玉,從玉再到石,從文化內涵上,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都是對中華文化的一種繼承、發揚和升華。
我是屏山,歡迎點評、關注。為您研讀《紅樓夢》裡的真故事。
參考原著:甲戌本、庚辰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人民文學出版社120回通行本《紅樓夢》
圖片來源:清 孫溫《繪全本<紅樓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