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越南歷代王朝,一部活生生的王朝更替史

2020-12-12 歷史的皇宮

在漫長的歷史上,從秦朝開始,一直到公元十世紀,越南一直受中國直接管轄,公元968年開始,越南脫離中國管轄,走向獨立的道路,後越南歷經多個封建王朝,但歷朝歷代均為中國的藩屬國,現在來看越南歷代王朝更替史。

丁朝(968年—980年),越南從中國獨立後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公元968年,丁部領擊敗越南境內的割據勢力,統一全國,同年稱帝,史稱「丁先皇」,國號「大瞿越」,建元「太平」,丁朝開國後,對內確立制度,實行一系列政治、經濟等措施,國家初具規模,對外與中國宋朝交好,確立宗藩關係,公元980年,黎桓篡位,廢丁廢帝丁璇,建立前黎朝,歷時13年的丁朝滅亡。後世視丁朝為越南建國的創始階段,史學家黎嵩稱「我越正統之君,實自此始」。

丁朝開國皇帝丁部領像

前黎朝(980年—1009年),公元980年,丁朝十道將軍黎桓篡位,廢丁廢帝丁璇,建立前黎朝,是為前黎太祖,公元1005年,黎桓去世,太子黎龍鉞繼位,是為前黎中宗,同年被弟弟黎龍鋌所殺,黎龍鋌繼位,公元1009年,黎龍鋌去世後,兒子尚幼,權臣李公蘊篡位,建立李朝,歷時30年的前黎朝滅亡。

前黎朝開國皇帝黎桓像

李朝(1009年—1225年),越南歷史上繼前黎朝之後強盛的大一統王朝,歷九帝,享國216年。公元 1009年,前黎朝權臣李公蘊篡位,建立李朝,是為李太祖,後經歷李太祖、李太宗、李聖宗、李仁宗四代君主的努力,越南國力空前強大,公元1127年,李仁宗去世,李朝開始衰落,國內軍閥混戰,朝廷外戚專權,公元1225年,權臣陳守度篡位,建立陳朝,由侄子陳日煚當皇帝,歷時216年的李朝滅亡。

影視劇中的李朝開國皇帝李公蘊

陳朝(1225年—1400年),公元1225年,李朝末代皇帝李昭皇將皇位禪讓給陳日煚,是為陳太宗,陳朝建立後,在權臣陳守度、陳太宗、陳聖宗、陳仁宗幾代君主的統治下,國力進一步加強,曾經三次成功擊退蒙古軍的入侵,後陳英宗、陳明宗、陳憲宗皆能守成,到了陳裕宗開始衰落,公元1400年,權臣黎季犛廢陳少帝,建立胡朝,歷時175年的陳朝滅亡。

影視劇中的陳朝開國皇帝陳日煚

胡朝(1400年—1407年),公元1400年,權臣胡季犛廢陳少帝,建立胡朝,改元「聖元」,同年讓位給次子胡漢蒼,以太上皇身份掌握實權,公元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兵護送逃亡到明朝的陳藝宗之孫陳天平回越南光復陳朝,胡朝伏兵擊殺陳天平,明朝出兵攻打胡朝,公元1407年,胡季犛、胡漢蒼父子被明軍擒獲,歷時短短7年的胡朝滅亡,越南重入中國版圖。

胡朝開國皇帝胡季犛

後陳朝(1407年—1413年),公元1407年,明朝滅亡胡朝,吞併越南,陳藝宗的次子陳頠(wěi)起兵,建立後陳朝,與明朝對抗,企圖光復越南,後多次打敗越南境內的明軍,公元1409年,後陳朝內亂,明軍趁機擊潰後陳朝軍,公元1413年,後陳朝末代皇帝陳季擴兵敗自殺,後陳朝滅亡,越南仍受中國直接統治。

後陳朝末代皇帝陳季擴

後黎朝(1428年—1527年),明朝對越南進行直接管轄後,明軍在越南多有擾民,加上越南越來越強的獨立民族意識,不斷發生反明起義,公元1417年,黎利率眾反明,經過多年的鬥爭,公元1427年,將明軍逐出越南,明朝放棄直接管轄越南,公元1428年,黎利稱帝,建立後黎朝,定都河內,是為後黎太祖,明朝妥協,封黎利為安南國王,越南復國成功,後又經歷後黎太宗、後黎聖宗、後黎仁宗、後黎憲宗等有作為的君主,越南國力強盛,公元1505年,後黎肅宗去世,後黎朝開始走下坡路,公元1527年,後黎朝權臣莫登庸篡奪帝位,廢后黎恭皇,建立莫朝,後黎朝滅亡,公元1531年,後黎朝遺臣擁立後黎昭宗之子黎維寧為帝,是為後黎莊宗,宣布光復後黎朝,與莫朝對抗,至此,形成越南歷史上的南北朝時代。

後黎朝開國皇帝黎利像

莫朝(1527年—1592年),後黎朝光復後,莫朝和後黎朝之間進行了多次無休止的攻防,雙方互有勝負,最終在公元1592年,莫朝大勢已去,被後黎朝擊潰,歷時65年的莫朝滅亡,後黎朝重新統治越南。

越南南北朝形勢圖

後黎朝(1531年—1789年),後黎朝滅亡莫朝後,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和平期,但此時的後黎朝皇帝並無多大實權,由大將鄭松掌權,並世襲,後政局逐漸不穩,國內爆發由阮惠領導西山起義,對外又有早期西方列強的入侵,公元1778年,阮惠建立西山朝,公元1789年,西山朝擊潰後黎朝,後黎朝末代皇帝黎維祁逃入中國,後黎朝滅亡。

西山朝開國皇帝阮惠像

西山朝(1778年—1802年),西山朝滅亡後黎朝後,由於內部不團結,很快出現了統治危機,公元1802年,阮福映建立了越南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阮朝,是為阮世祖,同年派兵攻佔西山朝都城富春,西山朝末代皇帝阮光纘被殺,歷時25年的西山朝滅亡。

阮朝開國皇帝阮福映

阮朝(1802年—1945年),越南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公元1802年,阮世祖阮福映滅亡西山朝,後經歷阮聖祖,阮憲祖等明君,越南再一次發展到鼎盛時期,後逐漸衰落,國內宮廷政變和農民起義湧現,對外有西方列強的入侵,公元1945年,阮朝末代皇帝阮福晪(即保大皇帝)退位,阮朝滅亡。

阮朝末代皇帝阮福晪

至此,歷時977年的越南封建王朝正式結束,與中國相似,同樣是一部活生生的王朝更替史。

相關焦點

  • 王朝更替的主要原因
    王朝更替的最主要原因;首先看中國王朝朝代更替史;夏商和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王朝至此完。幾千年得歷史內出現了這麼多的王朝更替的現象,這些王朝長的有三百多年,短的有幾年,甚至更短的!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中國古代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是社會生產的主要活動,同時中國也是一個階級社會。它有兩個基本要點:農民和階級。1.古代主要是農耕社會,農民是社會生產活動的主體。
  • 古代中國與歐洲的王朝更替的區別
    這使得中國的王朝更替概念與歐洲有所不同,歐洲則顯得非常多元化。因此這個時期羅馬的王朝更替(元首家族變更)並不具有一個國家滅亡,一個國家建立的性質,而只是一個國家裡面的最高職位變動。中國的漢王朝、唐王朝同時也可以稱之為漢帝國、唐帝國,當羅馬的克勞狄王朝、安敦尼王朝則肯定不能夠稱之為克勞狄帝國、安敦尼帝國。
  • 越南末代王朝歷代帝王金冊全是漢字 比滿清還更中國
    對於冊書的使用,歷代史書多有記載,《新唐書.百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冊書,立皇后、皇太子、封諸王,臨軒冊命則用之。」岑參 《送許子擢第因寄王大昌齡》詩:「皇帝受玉冊,群臣羅天庭。」《宋史·輿服志六》:「冊制,用珉玉簡,長一尺二寸,闊一寸二分。」冊文最早產生與西周時期,是周天子封賞諸侯的文書。後來成為歷代皇帝冊封皇室成員與大臣的詔書名稱,是皇權的象徵。
  • 中國歷代王朝更替,你知道多少?
    中國歷史悠久,從盤古、女媧、后羿等神話時代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500年,自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算起,也約有近4000年,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歷經多個王朝更迭,除了熟知的大一統王朝,還存在過相當多的小國和政權。夏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前2029-前1559年,由禹建立,之後其子啟繼位,一改原始社會的禪讓制,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世襲制。
  • 魯西奇:中國歷代王朝的命脈在哪裡?
    認為中國各地區均走過相同或相似歷史道路、從而形成中國歷史與文化一致性的第二種闡釋體系,則以「朝代更替」為核心線索,認為中國各地區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各方面的變動,均與王朝的更替緊密聯繫在一起。它假定各地區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發展是與王朝的興衰更替同步的,因而也就是相對一致的。
  • 歷代王朝亡國的七大定律
    1、外戚專權中國歷史上被外戚篡權的王朝有很多,比如西漢、北周。其中漢代外戚專權最為嚴重。西漢初年有呂氏亂政,末年則有王莽篡漢。東漢則出現了竇憲、梁冀、竇武、何進等外戚權臣。漢武帝為了防止自己死後外戚坐大,不惜殺死了太子之母鉤弋夫人。
  • 王朝更替問題,儒家與道家的爭論。
    ​其實關於王朝的穩定問題不僅僅是儒家有這個主張,道家也有這樣的思想。在漢景帝時期,竇太后崇尚"黃老之學",老子的學說一度佔據統治地位,可是儒家思想開始抬頭,這就有了探討的機會。黃生與轅固生的激烈辯論黃生曰:「湯武非受命,乃弒也。」轅固生曰:「不然。
  • 《越南古代史》說道:「越南歷史就是一部中國侵略史」
    「越南」的意思是百越之南,是清朝嘉慶皇帝冊封的國號。在越南歷史博物館中大多展示的是越南人民反抗「中國侵略者」的英勇事跡。越南政府出版社推出的《越南古代史》說:「越南歷史就是一部中國侵略史」。徵氏姐妹古代中越之間究竟有怎樣的恩怨衝突,以致越南如此耿耿於懷?
  • 它是越南歷代王朝中的超強朝代,曾經有過南徵北伐輝煌戰果
    1054年,越南李朝統治者定「大越」為國號,要求周邊的佔城國、哀牢國(今寮國)、真臘國(今柬埔寨)稱臣,並向「大越國」納貢。越南的來往外交文書,都自稱「天朝」、「上國」,而且確實達到了目標,周邊諸國都攝於其「威德」,向其臣服。
  • 為何歷代大一統王朝,都是自太祖太宗而漸趨衰落?
    我國雖歷史悠久,朝代更替頻繁,但大一統王朝卻也寥寥無幾。而在這些大一統王朝中,不乏極為短命的,如秦隋等。而那些壽命相對較長一些的大一統王朝,通常也都是自「太祖太宗」之後而漸趨衰落,很難有真正意義上的「中興」之說。
  • 法國波旁王朝的開國君主——亨利四世的戲劇性上位史
    整個社會從上到下,就連社會底層人士都對遙不可及的權勢中心有所渴望,因此這種在古今中外都是司空見慣的追求和野心,也就決定了王朝更迭的必然性。縱觀中國歷史上的王朝更迭,"舊人哭新人笑"的基本步驟都是訴諸武力和陰謀,這種勝者王敗者寇的"規律"似乎也成為歷代史書的濃墨重彩和後人的津津樂道。
  • 「千年一系」:「正史」排列的中國王朝
    今天要講的,不是一部史書,而是一大套史書;它也許是史上最有名的一部「叢書」,由歷代王朝續修而成,它的名字,叫作「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24部歷代「正史」的集合。如果我們從「什麼是中國」的角度來重新審視它,會發現,這24部「正史」,正好串起一部中國人的完整家譜,構成一部「千年一系」的中國王朝譜系。(一)正史的概念,是修於初唐的《隋書·經籍志》最早提出來的,特指以司馬遷《史記》和班固《漢書》為代表(二人往往合稱「班、馬」)的紀傳體史書。
  • 最古老的王朝,歷經千年血統未變,而中國卻經歷了10個朝代更替!
    而其他保留王室的國家,大都經歷過王朝更替。在這一千多年時間裡,我國王朝就從五代十國到清朝經歷了10個朝代更替。所以一千年跨度太大,變化也太大,但丹麥王室卻並沒有變化。從史料記載看,丹麥最早國王是高姆,這是丹麥第一位君主,中間雖然經歷了奧倫堡王朝和格呂克斯堡王朝,這兩個王朝並不是政變或者篡權奪位建立的新朝,只是王室第一繼承人出現空缺,也就是國王后繼無人,就從父系近親和母系近親尋找繼續人,這些王位繼承人大都是以前國王的後裔。因為他們沒有了王位繼承權,就到居住地享受爵位。
  • 中國歷史上歷代統一王朝疆域,1820年的清朝疆域最為完美
    中國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其後歷代皇帝都以統一為念,由此產生了俗稱的秦、漢、晉、隋、唐、元、明、清等大一統王朝,其中強漢盛唐讓人熱血澎湃,而清朝雖然在近代飽受屈辱,但從疆域來看,本人還是認為在1820年的清朝疆域最為完美。
  • 英國第一王朝「諾曼第王朝」的建立
    作為中國人,我們對於我們歷史上的朝代更替順序還是比較了解的,之前我們也寫過文章去介紹一些朝代的著名人物。但是對於整個歐洲史,我們總感覺是混亂的,一個統治者可能兼任好幾個國家的國王頭銜,大家整天打來打去,相互結盟,又馬上說話不算數,去聯手別的國家。所以從今天開始,我們會從英國入手,為大家把整個歐洲的歷史梳理清晰。
  • 實拍記載越南歷代王朝國號文物:對內使用大越大南,對中國用安南
    此次展覽是越南國家歷史博物館與國家檔案局及升龍 河內文物保護中心,河內博物館、寧平省博物館、清化省博物館聯合合作辦展。圖為該展展出的越南第一王朝丁朝時期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上面記有越南第一位皇帝丁先皇的帝號大勝明皇帝。宋太祖開寶元年,安南土豪丁部領正式建國大瞿越,稱帝建元太平,都城為華閭。
  • 古代王朝更替都遵循一種奇怪的規律,難道這都是天意?
    這種說法當然只是一種迷信,但回顧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歷史,每當王朝興衰的時候,總會出現一種奇怪的規律,每一個朝代,不論長短,基本上都逃不過這一怪象,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難道王朝興衰真的是上天的旨意嗎?中國古代講究君權天授王朝興衰的奇特規律我國古代是一個典型的皇權社會,一般來說,人們都認為王朝的興衰與帝王的品行和決策有關,像唐太宗李世民這樣的明君就可以造就貞觀之治的盛世
  • 短命王朝是盛世王朝的奠基者
    華夏歷史源遠流長,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少不了王朝的興衰更替。歷代王朝大致可以編成一首兒歌,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國,一統秦兩漢,魏蜀吳三分,兩晉前後延,南朝和北朝,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再無皇室存。其中有的王朝存在的時間不長但是其歷史影響力卻不小。
  • 元朝人修前朝史時,唯獨不給這個王朝修史
    自漢唐以來留下一個修史的傳統,那就是「國亡史作」。也就是說新統一天下的王朝一般都要編寫滅亡的王朝的歷史,其實也是宣布對前朝「蓋棺論定」。元朝雖然是從草原入主中原,但也編纂了《宋史》、《遼史》和《金史》,唯獨沒有為一個王朝單獨撰寫一部史書。
  • 王朝更替對古代人有什麼影響?是好是壞?問問那些普通人
    其實說起來這些問題和那些百姓並沒有太大的關係,除了換了幾個王朝,換了幾個皇帝,他們要做的事情都不會改變,大部分人也沒有機遇參與到那些更朝換代之中。所以如果不是真的影響到他們的生活,這些普通的人是不會去管一個國家的興衰的,他們參與不到其中,也給他們帶來不了多大的利益,但是總會有一些危害。一個國家的滅亡和新王朝的建立是一件影響很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