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諾貝爾獎不是衝擊出來的!
據新華社、《人民日報》報導,該計劃將用10年左右時間遴選支持1萬名高層次人才,包括100名「具有衝擊諾貝爾獎、成長為世界級科學家潛力」的傑出人才。(10月31日京華時報) 看了這個報導,筆者認為,「遴選百人衝擊諾獎」的計劃是國人諾貝爾獎情結的急功近利式爆發,因為諾貝爾獎不是衝擊出來的! 翻看新華詞典上「衝擊」的解釋:快速向前闖。
-
日本28人獲得諾貝爾獎韓國一個都沒獲得成反面教材,值得中國警惕
與日本28人獲得過諾貝爾獎相比,韓國迄今為止一個諾貝爾獎都沒獲得過,已成反面教材,值得中國警惕。1、在亞洲,韓國是響噹噹的一個國家,2018年,韓國人均GDP突破3萬美元,已經達到了日本人均的80%,這讓韓國人非常自豪,但是,韓國人心中一直有個隱隱的痛,那就是韓國迄今沒有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
-
日本拿諾貝爾獎拿到手軟,韓國獲得過多少個?答案可能讓你很意外
咱們中國的老鄰居日本,最近幾十年可謂在諾貝爾獎方面大出風頭。以一年一個的速度瘋狂的獲獎。十九年獲得了十九個諾貝爾獎。這個數量不但在亞洲國家遙遙領先,就算在歐洲國家,也排名靠前。但是大家有沒有留意,咱們中國的另外一個鄰居,同樣是發達國家的韓國的獲獎情況。
-
日本諾獎拿到手軟,同為發達國家,韓國為什麼沒人獲得諾貝爾獎
全世界的智力排行榜上,東亞幾個國家,中國、朝鮮、韓國、日本屬於世界第一梯隊。 在這幾個國家中,日本獲得諾貝爾獎是最多的,但是中國有一個問題:很多基礎研究可能處於保密狀態,所以沒有公布,這也造成了中國國內只有莫言和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獎。
-
日本諾貝爾獎現在多於中國很正常,但未來屬於中國-虎嗅網
在這9人當中,在中國國內完成獲獎研究的只有屠呦呦一人,其他8人都是在其他國家做出獲獎成果的。從中可以得到什麼結論?非常明顯的就有兩點。一,中國人的智力水平,完全可以做出最傑出的科學研究。二,在很長時間內,中國的科研條件太有限,嚴重地阻礙了中國科學家的努力。下面我們來看日本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情況。
-
日本專家:科學家紛紛「逃」往中國,日本可能再難得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作為一個世界性質的獎項,就算是中國的小學生也能夠感受到其中的含金量,畢竟在我們的教材上發明各種定理公式的大佬們,動不動就是拿著諾貝爾獎做背書,很多現在改革性的技術,也都能夠拿到諾貝爾獎,因此認可度非常的高。
-
重金投資科學領域 韓國民眾為獲諾貝爾獎著急
很多人認為獲得諾貝爾獎是增加民族自豪感的一種方法。邀請海外專家談經驗、提高科學家研究經費、瘋狂搜集諾貝爾獎有關資料,韓國上下似乎已形成一股追逐諾貝爾獎的熱潮。雖然金大中曾獲得過諾貝爾和平獎,但韓國人還是希望越多越好。 韓國人痴迷諾貝爾獎 2005年7月,韓國邀請多位被認為有實力奪得諾貝爾獎的海外韓裔科學家訪韓,就韓國的基礎科學發展獻計獻策。
-
諾貝爾獎2019提名的大幕已經拉開
距離2019頒布諾貝爾獎還有幾個月,但幕後的激烈競爭已經悄然開始。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和諾貝爾獎獲得的數量很不匹配。很多人把目光都注意到獲獎的數量上,而對諾貝爾獎的另外一個重要數據卻忽視了。這就是諾貝爾獎的提名。如果沒有人提名,即使有再高的水準,諾貝爾獎委員會也無法頒獎。
-
日本的諾貝爾獎神話及對中國的警示
日本的諾獎獲得者無一例外出自國立大學,集中於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等名校。圖為東京大學校園一景。資料圖新世紀以來,已有19名日本學者獲得諾貝爾獎的自然科學類獎項,其中以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居多,令日本成為歐美國家之外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國家。
-
諾貝爾獎得主數量前十的國家有哪些?中國排名要努力
然而加拿大的人口只有3000多萬,加拿大同樣有26人拿過諾貝爾獎,瑞士,俄羅斯,加拿大並列第七。排名第六的國家是亞洲的第一個發達國家。日本,日本是唯一一個得獎數量前十的亞洲國家。日本有28人拿過諾貝爾獎,日本在醫學,材料學,機械,電子汽車方面非常發達。
-
為什麼日本人總能獲得諾貝爾獎?
在中國學界有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有兩個徐靜波,都是中日問題專家,都住上海,祖籍都是浙江,一個是復旦大學教授,主編有知名的「巖波新書」·日本近現代史(全十卷)。但是,德國、法國尤其是韓國近年來的研發費用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也相當高,但卻沒有像日本一樣培育出眾多諾貝爾獎得主。
-
中國給韓國送出厚禮,這回日本眼紅了
作者:書南/編輯:弘文 全文902字,閱讀約需2分鐘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讓中國的國力日益強盛,大國崛起的趨勢已經不可阻擋,這不僅讓部分西方國家開始擔憂自身的霸權地位是否會受到挑戰,同時也讓部分鄰國心生嫉妒
-
日本讀博人數銳減,專家推斷:日本人可能再也不會得諾貝爾獎了
日本讀博人數銳減,專家推斷:日本人可能再也不會得諾貝爾獎了諾貝爾獎相信大家都曾聽說過,比如莫言、屠呦呦等就是我國知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雖然我國是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家,但是論代表科學研究最高水平諾獎獲得者來說,我國還是比較劣勢的。
-
為什麼韓國和越南想要恢復漢字教育?其實原因讓他們很抓狂!
為什麼韓國和越南想要恢復漢字教育?其實原因讓他們很抓狂!文/夢追歷史我們都知道越南人說越南語,韓國人說韓語。這兩種語言的誕生相對較晚,它們都是在中國漢字的基礎上創立的。近年來,越南和韓國的許多學者開始呼籲社會恢復漢字的使用和學習,強調從小學習的必要性。那麼是什麼導致越南和韓國想要恢復漢字教育?其實原因讓他們很抓狂,因為他們不懂漢字,他們不了解自己的歷史書籍和古代文獻。不要看越南和韓國都是獨立的國家,但它們都有著不能與中國隔絕的文化根源。
-
19年19個諾貝爾獎,日本憑什麼?
吉野彰是日本第二十七位諾貝爾獎得主,也是日本第8名化學獎得主。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是2000年之後,日本獲得的第19個諾貝爾獎,幾乎是一年一個的節奏。 計劃一經發布,首先在日本國內掀起軒然大波,基本上一邊倒,認為「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不太可能。 其中就包括了當年剛拿諾貝爾化學獎的野依良治。他毫不客氣地評價政府的這種計劃「很傻」,畢竟之前的100年日本只出了9位諾貝爾獎得主。
-
位居亞洲發達國家三強,韓國能培育出三星,卻拿不下一個諾貝爾獎
近日,日本對韓國的出口限制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韓國與日本隔海相望,經濟往來密切,兩國都是經濟發達國家。在亞洲能稱得上發達國家的寥寥無幾,除了日本,韓國之外,以色列,新加坡也都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標準,而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姑且不論,因此亞洲真正的發達國家也就日本,以色列,韓國而已。
-
美國第一,日本井噴!中國離諾貝爾獎,到底還有多遠?
即便如此,中國獲得諾獎還是少之又少。那麼諾貝諾獎級別的科學家是如何產生的呢?獲得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對於中國的科研發展到底有著怎樣的意義呢?這些問題還應該被回答。1、萬年不變的美國第一1901年第一次頒發的諾獎至今已經過去了一百一十多年了。在一百多年的諾獎頒發歷程中,不到1000人被授予這個獎項。
-
「日本人可能再也不會得諾貝爾獎了!」
諾貝爾獎,代表著現在科學研究的最高水準。 日本一直表現非常搶眼:從1901年以來,日本是歐美之外,獲獎最多的國家。 到了21世紀,日本獲獎人數更是高居世界第2(僅次於美國)。 直到2019年,日本人平均每年拿下一個諾貝爾獎。 原本日本國內對於今年拿諾獎,呼聲很高。但最終,卻在榜單上掛零。
-
「日本人可能再也不會得諾貝爾獎了」
文|正解局諾貝爾獎,代表著現在科學研究的最高水準。日本一直表現非常搶眼:從1901年以來,日本是歐美之外,獲獎最多的國家。到了21世紀,日本獲獎人數更是高居世界第2(僅次於美國)。直到2019年,日本人平均每年拿下一個諾貝爾獎。
-
2:18,中國獲諾貝爾獎人數被日本碾壓,但我們也不應妄自菲薄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點擊關注北京時間10月3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和他的美國同行,這也是日本進入21世紀之後獲得諾貝爾獎的第18人,而如果將時間拉長,日本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已經達到了26人,而日本對於這個結果顯然還是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