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投資科學領域 韓國民眾為獲諾貝爾獎著急

2020-12-19 央視網
重金投資科學領域 韓國民眾為獲諾貝爾獎著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5日 15:15 來源:新華網
     
    [內容速覽]中國人鍾情諾貝爾獎,韓國人似乎痴迷更甚

  「不要著急,欲速則不達」,韓裔科學家們曾用這句話告誡那些對諾貝爾獎充滿狂熱的韓國人。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韓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不斷高漲。很多人認為獲得諾貝爾獎是增加民族自豪感的一種方法。邀請海外專家談經驗、提高科學家研究經費、瘋狂搜集諾貝爾獎有關資料,韓國上下似乎已形成一股追逐諾貝爾獎的熱潮。雖然金大中曾獲得過諾貝爾和平獎,但韓國人還是希望越多越好。

  韓國人痴迷諾貝爾獎

  2005年7月,韓國邀請多位被認為有實力奪得諾貝爾獎的海外韓裔科學家訪韓,就韓國的基礎科學發展獻計獻策。雖然討論會的主題是基礎科學發展,但每次在這種會議上,主持人和與會者都不會漏掉一個問題——「韓國人能否在科學技術領域獲得諾貝爾獎?」

  韓國人對諾貝爾獎的痴迷已經達到令人吃驚的程度。從2004年10月到次年2月,韓聯社和韓國科學文化財團以「挑戰諾貝爾獎的韓國科學家」為主題,向全國436名科學家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最有希望獲諾貝爾獎的韓國科學家是黃禹錫。黃禹錫當時興奮地說:「很高興研究成果得到了科學家們的認可。我確信至少在10年內國內會出現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得主。」

  當韓國MBC電視臺揭露出這位「國寶」級人物造假真相後,很多民眾還聲稱「如果黃禹錫不能獲得諾貝爾獎,責任全部在於MBC」。現在,一些韓國科學家擔心,韓國國民對諾貝爾獎的過度關注將可能產生負面作用。

  人工培育諾貝爾獎得主

  雖然韓國科學家們一再告誡人們不要操之過急,但有些人還是非常焦急。去年12月,韓國教育人力資源部和韓國學術振興財團公布了「2006年國家級科學家支援項目」,並評選出10位基礎科學領域的科學家。這10名科研人員將連續5年每年獲得2億韓元的個人研究經費,必要時還可再延長5年。韓國負責教育的副總理金信一在大會上說:「拜託並希望大家都能成為諾貝爾獎得主,以提高韓國的地位。」

  韓國從2005年開始實施國家權威科學家支援項目,目的在於建立廣泛的國家優秀科研人員隊伍,培養科研人員具備獲得諾貝爾獎的能力。在提高國家地位的同時,為研究人員保障穩定的研究環境,為年輕的研究人員樹立挑戰的目標。除了政府層面的資助外,各研究機構也在動員力量挑戰諾貝爾獎。

  《東亞日報》12日報導說,首爾大學將從3月份開始實施「挑戰課題事業」。該事業不問研究最終能否成功,而對具有獨創性、冒險性的研究課題給予每年最多1億韓元,最長兩年的經費援助。此次當選的兩大挑戰課題分別是融合「物理學+生物學」和「地球科學+物理+化學」的綜合性課題,是從9:1的競爭率中選出來的。

  首爾大學希望通過打通學科間的壁壘,走一條迅速獲得諾貝爾獎的捷徑。首爾大學自然科學學院的有關人士表示:「這兩個研究課題都融合了不同學科知識。如果能成功的話,是足以獲得諾貝爾獎的世界性研究課題。」現在,韓國各主要大學都在走學科融合的道路,以此期待獲獎人士的出現。

  韓國的方法頗有爭議

  韓國前總統金大中因對韓朝兩國和解做了重大貢獻和為韓國民主及人權所作的努力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但是兩年後,美國《新聞周刊》公開的一份秘密文件稱,金大中總統獲諾貝爾和平獎是秘密策劃的結果。策劃的內容有,將諾貝爾和平獎5人評選委員會及挪威議會等作為主要攻關對象,至少向每個評選委員會投入3人進行面對面的接近,維持韓國企業的諾貝爾獎贊助商資格等。雖然韓國青瓦臺對此一直持否認態度,但一些韓國人還是認為此事讓和平獎蒙羞。

  韓國爭取諾貝爾獎的努力並未就此停止。2004年2月,韓國科學技術部決定推薦黃禹錫教授為諾貝爾獎候選人並成立了推進委員會。從當年開始,韓國政府還專門向諾貝爾獎委員會所在地的瑞典派駐科學官收集有關諾貝爾獎的資料,制定具體方案。2005年6月,韓國科學財團職員又被派往韓國駐瑞典使館常駐。當時,韓國大國家黨也專門組建科學技術特別委員會,整理黃禹錫的研究成果,在爭取國民的關心和支持的同時,向瑞典的諾貝爾獎組織提供黃禹錫的各種資料。

  然而,韓國人認為韓國最有可能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黃禹錫最終卻因論文造假風波黯然失色。儘管如此,很多韓國人表示依然不會放棄對諾貝爾獎的不斷追逐。

責編:潘雷傑

相關焦點

  • 日本28人獲得諾貝爾獎韓國一個都沒獲得成反面教材,值得中國警惕
    與日本28人獲得過諾貝爾獎相比,韓國迄今為止一個諾貝爾獎都沒獲得過,已成反面教材,值得中國警惕。1、在亞洲,韓國是響噹噹的一個國家,2018年,韓國人均GDP突破3萬美元,已經達到了日本人均的80%,這讓韓國人非常自豪,但是,韓國人心中一直有個隱隱的痛,那就是韓國迄今沒有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
  • 日本諾獎拿到手軟,同為發達國家,韓國為什麼沒人獲得諾貝爾獎
    韓國(韓國裔)只有金大中在2000年獲諾貝爾和平獎。 這是一個不代表學術和文化水平的獎,所以也可以認為韓國(韓國裔)沒有人獲得諾貝爾獎。 如果我們把諾貝爾獎看成一個金字塔的塔尖,它下面有一個龐大的底座,這個底座就是數學。
  • 嫉妒中國、日本 韓國抓狂:努力衝擊諾貝爾獎
    韓國總統樸槿惠近日強調,韓國要努力培養能夠挑戰諾貝爾獎的世界頂尖研究學者,並以強勢領域為中心,確保韓國在世界的優勢地位。同時政府應加強對科研領域的戰略性支持,促進官民合作。樸槿惠昨天參加了「材料技術發展方案報告會」,會上她指出,韓國目前的基礎科學水平與諾貝爾科學獎項的要求仍舊存在差距,如果持續對基礎性研究進行投資並致力於創造性研究,相信不久韓國就可以成為「科學研究大國」。樸槿惠提出建議:「應該把科學基礎性研究作為核心的源泉,使之成為體系,並應用於產業當中。
  • 諾貝爾獎,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大致來看,我國這方面的書籍有三類:第一類是邀請一些科學名家對每年的諾貝爾獎獲獎成果進行點評,並彙編成書;第二類是國外諾貝爾獎得主的作品,針對中國科學的發展狀況而做,能增強民眾對科學的關注;第三類是一些諾貝爾獎得主的辭典,譬如生平事跡、成果介紹等。
  • 構建科學為仁 李嘉誠先生獲兩諾貝爾獎得主送贈複製版獎牌
    李嘉誠基金會日前上載李嘉誠先生、維港投資周凱旋與Houghton、Doudna教授的Zoom 會面內容。兩位諾貝爾得獎人同時宣布會將各自收到的三面複製版諾貝爾獎獎牌的其中一面,送予李嘉誠先生,令他一口氣獲得兩枚「諾貝爾獎獎牌」。據悉,每名諾貝爾獎得主會額外收到三面複製版獎牌作紀念,李嘉誠先生對於獲贈諾貝爾獎牌感到光榮。
  • 韓國在一領域投資10萬億韓元 韓商:真心不夠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22日訊(記者賈瑋)今年年中,韓聯社報導稱,為經濟體制和生態系統創新搭建平臺經濟,加速創新增長,韓國正在制定計劃,預計到2023年,在人工智慧和氫經濟方面戰略性地投資10萬億韓元,爭取到2023年韓國能夠成為世界數據產業的領頭羊。
  • 科學也有謬誤:諾貝爾獎的紕漏
    然而,諾貝爾獎委員會居然說不知道。這本身也成了轟動世界的新聞,許多國家把它登在報紙頭版頭條。無緣諾貝爾獎的大家早在諾貝爾獎首次頒獎之前32年,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的周期排列規律。從此以後,世界上所有科學課堂都講授這個內容,這是多麼巨大的科學發現。可是,諾貝爾獎委員會始終並沒有授予他任何榮譽。
  • 日本拿諾貝爾獎拿到手軟,韓國獲得過多少個?答案可能讓你很意外
    又到了一年一次的諾貝爾獎季,幾乎所有的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會關注有哪些人獲得,哪些國家的人獲得,哪個大學或者研究所獲得諾貝爾獎。和平獎和文學獎有太多的政治因素,但是自然科學領域的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還是認為比較權威的,所以特別受到關注。
  • 一生中兩獲諾貝爾獎,全世界只有這四個人!
    迄今為止,全世界兩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只有四位,包括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各一次的波蘭裔法國科學家瑪麗·居裡,兩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美國物理學家約翰·巴丁,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和和平獎各一次的美國化學家萊納斯·鮑林,以及兩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英國科學家弗雷德裡克·
  • 袁隆平等7位科學家獲未來科學大獎 有人稱之「中國的諾貝爾獎」
    記者:蔡文清未來科學大獎成立於2016年,是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共設置了「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每個單項獎獎金為100萬美元,大獎評審體系主要參考諾貝爾獎等國際著名獎項,因此也有人將它比作「中國的諾貝爾獎」。
  • 6位各自開創新領域的天才科學家,卻都未獲得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化學家兼工程師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的名字命名的。1895年,他籤署了他的最後遺囑,並捐贈了他的大部分財富建立了諾貝爾獎。這些獎(物理、科學、化學、文學和醫學等領域)每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頒發。而和平獎是在挪威奧斯陸頒發的。除了聲望之外,諾貝爾獎同樣具有欺騙性和誤導性。
  • 屠呦呦青蒿素能得諾貝爾獎,以錢學森的科學成就,為什麼沒得獎?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絕對是中國科學界的一件大事,可能各位有聽到各種傳聞,但我們認為屠呦呦以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獎是當之無愧的,尤其是對全球醫學界的貢獻與深受瘧疾肆虐影響的人們,都應該感謝當年為之付出努力的「屠呦呦們」。錢學森有哪些舉世矚目的成就?
  • 諾貝爾獎2019提名的大幕已經拉開
    沒有大量的提名人,才能有被提名人,否則就可以視為沒有參加諾貝爾獎的角逐。如果中國不為自己的科研人員努力,那麼中國人的成績再好別人看不到。相比之下,美國和其他工業國家幾乎年年不落,不斷地為自己的科學家提名。在亞洲做得最好的是印度,雖然印度並非可以和發達國家相比,但被提名者139次,提名人有121人。其次是日本,提名人有214,被提名人有192人次,而獲獎者為26人。有意思的是韓國。
  • 2019諾貝爾獎從明日起陸續揭曉 今年很有看頭
    關於科學類獎項,每一年的獲獎成果都會激發人們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情,並帶動相關領域的投資。   在今年第一個諾獎頒發之前,一睹獎項看點。   文學獎:「中國卡夫卡」上熱門榜   今年文學獎史無前例地揭曉2位得主,因為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停止評選,頒獎順延到了今年。
  • 盤點那些中國近年來獲得的水處理領域「諾貝爾獎」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日前,一則新聞吸引了業界的注意,中國環保企業首奪水處理領域「諾貝爾獎」:從國際水協會(IWA)在澳大利亞布裡斯班舉辦第十屆世界水大會上傳來消息:本年度全球水領域創新大獎的得主是一家中國本土的民營創新科技企業——浙江開創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讓我們盤點一下近年來我國獲得的水處理領域「諾貝爾獎」都有哪些。
  • 位居亞洲發達國家三強,韓國能培育出三星,卻拿不下一個諾貝爾獎
    近日,日本對韓國的出口限制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韓國與日本隔海相望,經濟往來密切,兩國都是經濟發達國家。在亞洲能稱得上發達國家的寥寥無幾,除了日本,韓國之外,以色列,新加坡也都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標準,而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姑且不論,因此亞洲真正的發達國家也就日本,以色列,韓國而已。
  • 潘建偉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為啥與諾貝爾獎無緣呢?
    潘建偉院士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成就,被一些網友冠之為「量子力學之父」,那麼他有可能在近期獲得諾貝爾獎嗎?這是不少網友關心的問題,現在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可能性。潘建偉院士如果一直從事的是目前這類研究課題,他永遠也得不到諾貝爾獎。因為這類研究不是諾貝爾獎的鼓勵對象。
  • 中國版「諾貝爾獎」發布 張亭棟等4人獲2020未來科學大獎
    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6日在京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院士獲「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院士獲「物質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院士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華創資本熊偉銘:生命科學領域需要更包容長周期的投資體系丨專訪
    「國內生命科學投資領域最大的不足,我認為就是人民幣基金的期限問題。在投資端,我們還是需要一套可以去包容長周期行業的投資體系,來支撐生命科學的創新。」華創資本是中國領先的天使投資機構之一,自 2006 年成立伊始,華創資本一直專注於軟體與服務、科技與前沿、產業與消費等領域的早期投資。
  • 給諾貝爾獎得主臉上貼金的藝術家
    每年10月,諾貝爾獎各類獎項先後揭曉。通常,瑞典皇家科學院或諾貝爾委員會第一時間在諾貝爾獎官網公布各大獎項獲得者的身份、得獎原因及他們的肖像畫。許多人不知道的是,為諾貝爾獎獲得者畫彩色肖像畫的是瑞典藝術家尼克拉斯·埃爾海蒙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