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崖造像山佛合一乃樂山大佛,傳世典範深藏山中是大足石刻

2020-11-25 生活中的汽車知識

大佛始於唐開元初年(713年),歷時90年,工程浩大,氣魄雄偉,佛像的比例是平衡的,體態莊嚴,頭頂的每個包子都可以放置一個大圓桌,大佛的腳背寬度為8.5米,可以容納100多人,樂山大佛具有設計巧妙、看不見的排水系統,大佛曆經千年風霜,依然屹立在青衣河邊。

1985年,廣東一名遊客在樂山大佛郊外發現了由牛奶山、靈雲山、龜城山組成的「巨瓦火」,這座臥佛全長4000多米,身材勻稱,面容秀美,表情安詳地躺在青衣河邊,巨佛的頭部由整個牛傘組成,不信任由凌雲山組成,山九峰像巨大的佛寬胸、圓腰和美麗的腿一樣連接在一起,佛陀由龜城山的一部分組成。

巨佛的整個身材非常真實、自然、和諧,著名的樂山大佛一定坐在巨佛的心臟部位,正好符合佛教所謂的「心中有佛」「心中有佛」的成語,兩個巨大的佛坐在一起,佛裡有佛,真是天下奇觀,樂山大佛左邊最高的地方是拍攝樂山大佛半身像的最佳位置,乘船在河上漂流可以拍攝樂山大佛的全貌。

沿著大佛寺右邊的凌雲棧道可以直接到達華麗的牆壁鎮樓,全長500米,達到徐魯安、丹霞、祝融三峰,棧道沿著峭壁鑿出奇異陡峭,其間有彎曲的黑暗洞穴,有懸空的危險道路,懸崖上刻著名人的詩,在這裡也可以俯瞰三江,遠眺阿美,另外,觀看臥佛寺的最佳地點是樂山市濱江路「福天門」。

大足石刻郡共有石刻祖先70餘處,共10萬餘處,佛教祖先為主,儒、道祖先、晉,是中國古代石窟祖先藝術的典範,其規模巨大,藝術精巧,內容豐富,可以與中國四大石窟齊名: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大足石刻中以保定山和北山馬愛石刻最有名。

人生就像是一場旅行,你是時候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這個美麗的地方呢?歡迎在下方評論。

相關焦點

  • 摩崖造像山佛合一乃樂山大佛,傳世典範深藏山中是大足石刻!
    樂山大佛為彌勒坐像,依凌雲山棲霞峰臨江峭璧鑿造而成,又名凌雲大佛,有「山是一座佛, 佛是一座山」 之稱,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摩崖造像。大佛始鑿於唐開元初年(713年),歷時90年,工程浩大,氣魄雄偉。位於重慶市的大足石刻,主要展現的是中國唐宋時期的摩崖造像的石刻藝術。因處中國內陸山區,交通不便,倖免被歷代戰爭和人為破壞。
  • 世界遺產——大足石刻
    其中以寶頂山摩崖造像規模最大,造像最精美。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龕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佔比例最大。1999年12月4日,大足石刻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內102處摩崖造像的總稱。
  • 世界八大石窟之一,重慶大足石刻,擁有102處摩崖造像
    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龕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佔比例最大。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是人類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豐碑。它從不同側面展示了唐、宋時期中國石窟藝術風格的重大發展和變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並以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保存完好而著稱於世。
  • 大足石刻——穿越千年的藝術瑰寶
    大足石刻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景區,內容以佛教為主,道教次之,其他為佛道合一,儒釋道三教合一,歷史人物,供養人等造像,而大足石刻也是石窟藝術中少有能夠將道教和儒教以及其他人物同時融合於其中的石窟群藝術。目前現存的大足石刻作品中,最早的開鑿於公元650年,也就是初唐永徽元年的尖山子摩崖造像,後來的200多年時間,僅新開鑿聖水寺摩崖造像一處。
  • 按圖索驥 探尋巴蜀石刻大佛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樂山大佛」以體量之大聞名中外,而巴蜀地區「大佛」數量之多、形態之豐富,也可謂冠絕中外。除了「樂山大佛」之外,坐、立、臥式「大佛」比比皆是,藏身於巴蜀山林寺廟之中,僅次於「樂山大佛」,體量從10-50米以內的古代石刻大佛,至今尚存十餘座。
  • 遊中國古代石窟藝術瑰寶-重慶大足石刻
    高速行駛大約一個小時即可到達大足出口。   遊覽大足石刻寶頂山石窟   大足石刻群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是中國晚期石窟造像藝術的典範,與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等中國四大石窟齊名。
  • 大足石刻:中國石窟藝術建設史上最後的一座豐碑
    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以大足區、潼南縣、銅梁縣、璧山縣為範圍,在此地可賞到代表中國唐、宋時期的石刻造像藝術。大足石刻是重慶市大足區境內主要表現為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大足區是重慶市市轄區,始建於唐乾元元年(758年),以「大豐大足」而得名,是馳名中外的「石刻之鄉」、「五金之鄉」,全國首批甲級開放區,國家確定的長江三峽旅遊縣的起點,全國生態農業先進區,重慶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大足區歷史悠久,人文景觀、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區境內石刻造像星羅棋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餘身,銘文10萬餘字,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
  • 重慶大足石刻: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卻逐漸被世人淡忘
    說起石刻,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敦煌莫高窟,可還有一個地方,不論是藝術還是文化價值,都不輸莫高窟,它就是大足石刻。大足石刻是位於重慶大足區的大型摩崖石刻群,最早為初唐永徽元年間開鑿,明、清兩代也續有開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 千年石刻大道:石刻瑰寶在懸崖峭壁上一路綻放
    到了資中,東巖羅漢洞以及重龍山等多處摩崖造像同樣別具特色。資中文物保護中心文史股長王兵介紹,重龍山石窟最早開鑿於唐建中4年(公元783年),至今保留中唐龕窟27龕。至宋代,重龍山崖壁已經密如蜂巢。在重龍山景區,可見88米長的山體下部凹腹崖壁上,造像多達1700餘尊。千年的時光模糊了它們的面容,卻難掩造像的千姿百態和風韻別致。
  • 千年石刻大道:石刻瑰寶在懸崖峭壁上一路綻放
    到了資中,東巖羅漢洞以及重龍山等多處摩崖造像同樣別具特色。資中文物保護中心文史股長王兵介紹,重龍山石窟最早開鑿於唐建中4年(公元783年),至今保留中唐龕窟27龕。至宋代,重龍山崖壁已經密如蜂巢。在重龍山景區,可見88米長的山體下部凹腹崖壁上,造像多達1700餘尊。千年的時光模糊了它們的面容,卻難掩造像的千姿百態和風韻別致。
  • 烏石山、於山摩崖石刻及造像:書法和石刻藝術的寶庫
    一些石刻還記載了重大歷史事件,如霹靂巖石刻記錄了宋紹興二年李綱因抗金被罷相,參政知事孟庚與李綱等11人聚於烏山瑞雲庵議事等。烏石山造像有3處8尊。烏石山望潮峰南麓高浮雕佛像3尊,鐫於北宋初,內鐫一佛兩菩薩坐像。烏石山東南麓彌陀寺下方淺浮雕佛像4尊,鑿於五代末,造型端莊,剔地淺浮雕,細線陰刻衣褶線條,形態稚拙。烏石山北麓大士殿內雷劈觀音1尊,鐫於明代。
  • 烏石山、於山摩崖石刻及造像:書法和石刻藝術的寶庫
    當人們徜徉在烏石山、於山時,就會發現從唐代至今的各種石刻,數量眾多,種類齊全。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俱臻其妙。難得的是大部分石刻紀年明晰、書法遒勁、雕刻精湛,是不可多得的書法藝術寶庫,也是研究摩崖石刻、石雕造像以及福州歷史人物事件重要的實物資料。
  • 重慶大足石刻,中國石窟藝術的瑰寶
    較集中的有寶頂山、北山等19處,其中以寶頂山摩崖造像規模最大、造像最精美,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還有儒、佛、道同在一龕窟中的三教造像,十分罕見。而大足石刻是唐、五代、宋開鑿的。具體地講,大足石刻的作品中,最早的是公元650年的初唐時期,其後在200多年間僅新開鑿出聖山寺摩崖造像一處,這兩處初、中唐的造像總共不過20龕。直到公元885年古昌州遷至大足後,摩崖造像才方漸大興。公元892年至1252年,晚唐至南宋年間,大足先後建成了佛教、道教和「三教」造像區34處,造像數量佔大足石刻的80%左右,前後歷時360年。
  • 重慶大足石刻,精湛石刻造詣體現古人的工匠精神和高超的藝術水平
    重慶大足石刻,精湛石刻造詣體現古人的工匠精神和高超的藝術水平從古至今,巴蜀地區的人們好像都熱衷於摩崖石刻造像!比較出名的就有世界之最的樂山大佛石刻,大足石刻等等!石刻似乎往大了造,石窟似乎往精品路線走!精美就看莫高窟!高大到海納百川就看樂山大佛!大足石刻摩崖造像群非常龐大,從唐代至今這裡雕刻了五萬多尊大大小小栩栩如生的塑像!
  • 邱承彬淺談傳統文化之重慶大足寶頂山石刻奇觀
    邱承彬對記者說:「重慶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處,造像多達幾萬軀,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為著名,以佛教造像為主,儒家和道家造像並陳,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等中國四大石窟齊名。大足石刻群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距重慶主城區167公裡。大足石刻群是一處教化眾生積德行善的釋儒道傳統文化場所。」
  • 大足造像——刻在石頭上的信仰
    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是唐末、宋初時期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題材為主,儒、道教造像並陳,是著名的藝術瑰寶、歷史寶庫和佛教聖地,有「東方藝術明珠」之稱。大足石刻群有75處,5萬餘尊宗教石刻造像,總計10萬多軀,銘文10萬餘字,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為主,是中國晚期石窟造像藝術的典範。
  • 重慶大足石刻,景點介紹,旅遊攻略
    大家好,歡迎來到高雅愛旅遊,大足石刻在重慶,始建於唐朝末年,在宋代興盛,佛教造像為主兼有儒,規模宏大,雕刻精美,完整與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齊名。大足時間整個區域的大足石刻,統稱,分為50,000,分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和石篆山,每個地方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品格。
  • 看完「天下大足」特展,四川還有這些精美石窟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巴蜀地區石窟造像浩瀚,是中國石窟造像延續時間最長、分布最廣的地區之一。目前,「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正在金沙遺址博物館展出。展廳之外,「四川地區石窟與摩崖造像圖片展」同時展開。
  • 「四川日報」重走成渝古驛道:千年石刻大道 石刻瑰寶在懸崖峭壁上...
    直到公元1131年(宋高宗紹興元年),大佛才真正竣工。到了資中,東巖羅漢洞以及重龍山等多處摩崖造像同樣別具特色。資中文物保護中心文史股長王兵介紹,重龍山石窟最早開鑿於唐建中四年(公元783年),至今保留中唐龕窟27龕。至宋代,重龍山崖壁已經密如蜂巢。在重龍山景區,可見88米長的山體下部凹腹崖壁上,造像多達1700餘尊。
  • 本期撒糖:大足石刻&樂山大佛 門票免費搶!
    點擊海報,進入抽獎頁面 本期特別推出樂山大佛&大足石刻景區,100張免費門票等你來搶! 樂山大佛是唐代摩巖造像中的藝術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大佛的建造,前後經歷了三代人共計90年的漫長過程。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世界歷史文化的寶貴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