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為彌勒坐像,依凌雲山棲霞峰臨江峭璧鑿造而成,又名凌雲大佛,有「山是一座佛, 佛是一座山」 之稱,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摩崖造像。
大佛始鑿於唐開元初年(713年),歷時90年,工程浩大,氣魄雄偉。佛像比例勻稱,體態莊嚴,頭頂上每一個螺髻都可以放上一一張大圓桌。大佛的腳背寬8.5米,可以圍坐100多人。樂山大佛還具有一套設計巧妙、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使得大佛經歷了千年風霜仍屹立在青衣江畔。
1985年,廣東一名遊客在樂山大佛外圍,發現了由烏尤山、凌雲山和龜城山襟連而成的「巨型臥佛」。這尊臥佛全長4000餘米, 體態勻稱,面目清秀,神態安詳地仰臥在青衣江畔。巨佛的頭由整個烏尤山構成;佛身由凌雲山構成,山上九峰相連,猶如巨佛寬廣的胸膛、渾圓的腰和健美的腿;佛足由龜城山的一部分組成。
巨佛的整個體態十分逼真、自然、和諧。著名的樂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佛心臟部位,正合佛教所謂「心中有佛」、「心即是佛」 的禪語。兩尊巨佛一坐一臥,佛中有佛,實為天下奇觀。
樂山大佛左側的最高處,是拍攝樂山大佛半身像的最佳位置。如果乘船漂泊在江上,則可以拍攝到樂山大佛的全貌。
沿大佛腳右側的凌雲棧道可直接到達富麗幽雅的壁津樓,全長500米,途經棲鸞、丹霞、祝融三峰。棧道沿絕壁開鑿而成,奇陡無比,其間有彎曲昏暗的洞穴,有懸空的險徑,峭壁上刻著名人的詩詞。在這裡還可以俯視三江,遠眺峨眉。此外,觀看臥佛的最佳位置在樂山市濱江路「福泉門」。
位於重慶市的大足石刻,主要展現的是中國唐宋時期的摩崖造像的石刻藝術。因處中國內陸山區,交通不便,倖免被歷代戰爭和人為破壞。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群共有石刻造像70多處,總計10萬多軀, 以佛教造像為主,儒、道教造像並陳,是中國古代石窟造像藝術的典範。其規模之宏大、藝術之精湛、內容之豐富,使之可與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這中國四大石窟齊名。大足石刻中以寶頂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為著名。
1999年12月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在摩洛哥馬拉喀什舉行的第23屆會議.上表決通過,將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五處摩崖造像正式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寶頂山石刻造像以大佛灣為中心,主要造像有「 護法神像」、「六道輪迴圖」 、「廣大寶樓閣」、「華嚴三聖像」、 「千 手觀音」、「釋迦涅 聖跡圖」、「父 母恩重經變相」、「地獄變相」 、「牧牛圖」 等。北山石刻以佛灣的造像最為集中,分南北兩個區域,南區大多是晚唐、五代作品,北區大多為兩宋時期作品
重慶市,橫跨大足區、潼南縣、銅梁縣和璧山縣
最佳觀賞時間為每年的4~10月
重慶朝天門客運站和菜園壩汽車站都有前往大足的班車。 從菜園壩汽車站至大足,班車全天發車,車程2小時,從大足回重慶,末班車時間為18:00。
如果人不夠多,也許最後班車會被取消,所以要保證在17:00之前回到大足汽車站。在大足汽車站有小公共汽車開往寶頂,票價5元,車程約30分鐘。從寶頂回到大足縣汽車站, 可再搭計程車去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