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適用】合同中「違約金」和「損失賠償」能否並用?(附民法典...

2021-01-08 澎湃新聞

違約金能否與損失賠償金一併適用,合同法雖然沒有明確規定,但根據《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百一十四條的規定,違約金是以實際損失為基礎,違約金不足以彌補實際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二者並不矛盾。

因此,我國合同法並未否定違約金與損失賠償金並用,違約金請求權和損失賠償請求權是兩個獨立的請求權。

推薦案例

當事人同時約定違約金和損失賠償條款的,可以確認該約定發生法律效力——山西三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山西數源華石化工能源有限公司企業租賃經營合同糾紛上訴案

案例要旨:合同中的違約金或約定損失賠償條款,不因雙方當事人均構成違約而不能適用;當事人同時約定違約金和損失賠償的,可以確認該約定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在違約金和約定損失賠償之外,再行主張損失賠償的,應當視當事人能否舉證證明其因違約造成的實際損失大於違約金及約定損失賠償的數額,確定是否支持其訴訟請求。

案號:(2012)民一終字第67號

審理法院:最高人民法院

來源:《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13年第4輯(總第56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14年版,第152-170頁。

評論

本案涉及違約金、約定損失賠償與其他損失賠償之間的關係及適用問題。

首先,違約金與約定損失賠償能否並用的問題。違約金和約定損失賠償,一般均是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預先約定的一方違約時應向對方支付一定金錢或支付金錢的計算方法。《合同法》第114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本案租賃合同屬於當事人既約定了任何一方違反合同約定或毀約時應支付違約金100萬元,又約定了違約方應當賠償對方經濟損失1000萬元,即同時約定了違約金和損失賠償數額。對此,有觀點認為,由於我國法律規定的違約金主要是補償性的,因此違約金是一種預定損害賠償,其與約定損失賠償性質並無不同,因此不應同時適用。也有觀點認為,合同法及相關法律並未禁止違約金與損失賠償的同時約定,因此應當允許。

本案二審判決採納了第二種觀點,這是因為,違約金與約定損失賠償之間雖然具有相似性,但也存在差異:違約金的約定具有擔保合同履行之價值,而約定損失賠償僅是為違約行為發生後方便計算損失賠償數額,不具有明確的擔保合同履行之意義;違約金的支付理論上僅需存在違約行為即可,而約定損失賠償由於其本質仍是一種損失賠償,因此應以存在損失為前提條件,雖然這個損失的具體大小和數額無需當事人證明。此外,根據《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28條規定,當事人依照《合同法》第114條第2款的規定,請求人民法院增加違約金的,增加後的違約金數額以不超過實際損失額為限。增加違約金以後,當事人又請求對方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應該這樣理解,如果當事人沒有請求增加違約金而違約金低於當事人遭受的實際損失時,當事人可以在違約金之外另行主張賠償損失,只要其所受賠償的總數不超過其實際損失即可,即法律確立的違約損失全部賠償原則,不必拘泥於賠償的名目,而僅需關注賠償是否彌補當事人的全部損失以及是否使其獲得額外利益即可。從這個角度上看,允許違約金與損失賠償並用,也就不應否定違約金與約定損失賠償的並用。

其次,雙方當事人違約時,違約金及約定損失賠償條款的適用問題。本案一審判決認為,由於雙方當事人均存在違約,故合同中違約金條款及約定損失賠償條款對雙方當事人均不再適用,雙方均無權向對方主張違約金及違約損失賠償。而二審判決認為,《合同法》第120條規定,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並未規定在雙方當事人均存在違約的情況下,合同約定的違約責任條款失效。因此,在雙方當事人均存在違約時,不應影響合同違約責任條款的法律效力。

一審判決的上述認定,屬於適用法律錯誤。根據租賃合同的約定,違約責任條款的適用條件有二:一是雙方當事人中的任何一方中途毀約或違反合同約定;二是給對方造成影響及損失。由於數源公司生產的電石產品是三維公司的主要生產原料,數源公司的停產行為必然給三維公司帶來一定影響及損失,因此違約責任條款對數源公司適用條件成就。三維公司提前要求解除合同的行為,使得數源公司繼續承租經營以獲得未來利潤的希望落空,租賃經營期間的資產投入回報機會喪失,該損失數額雖然難以確定,但對數源公司亦必然構成一定影響及損失。因此違約責任條款對三維公司適用條件亦成就。在此情況下,應當按照各自責任確定違約金和約定損失賠償的承擔數額。雖然根據雙方在違約責任中所負責任的比例,本案最終處理結果是雙方互相不負違約金及違約損失賠償的給付責任,但這僅是因為雙方互負同等違約責任的結果,與一審判決的結果雖然相同,但思路和依據是明顯不同的。換言之,如果能夠確認任何一方當事人需負更重的違約責任時,該方當事人仍應向對方當事人承擔違約金或違約損害賠償的給付義務。

再次,違約金、約定損失賠償與其他損失賠償之間的關係。在本案已經確定租賃合同約定的違約責任條款適用的情況下,是否還應支持當事人提出的違約金與約定損失賠償之外的其他損失賠償請求,是本案合同解除後,損失賠償問題面臨的又一個法律適用問題。對此,有觀點認為,違約金與損失賠償之間並無排斥關係,當違約金低於實際損失時,當事人可以在違約金之外請求賠償。但約定損失賠償系當事人對違約後造成損失的預約,其目的就是為了避免違約後再行計算實際損失,因此,在適用約定損失賠償的情況下,不應再支持當事人提出的其他損失賠償請求。按照這一思路,本案雙方提出的關於經營利潤損失、直接經濟損失和間接經濟損失等,均不應再予支持。也有觀點認為,既然我國法律確定的違約損害賠償是全部賠償原則,在當事人有證據證明其實際損失大於約定的損失賠償額時,不應排除當事人該項權利的行使。約定賠償數額免除了權利人的舉證責任,權利人可以自行放棄該權利,選擇舉證證明自己的損失。換言之,在當事人有證據證明其損失大於約定損害賠償的數額時,仍應支持其約定損害賠償之外的賠償請求。

因此,二審判決從全面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出發,按照第二種思路,進一步對當事人提出的其他損失賠償請求,從違約責任構成的角度進行了分析。本案最終未支持當事人提出的其他損失賠償請求,原因是當事人未能舉證證明其存在其他損失,或者未能證明其所主張的損失與對方當事人的違約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因而不符合合同法違約損害賠償的構成要件。按照這一處理思路雖然與按照第一種處理思路的結論是一致的,但是更全面考慮了當事人提出的訴訟請求可能存在的合理性,從保護當事人訴訟權利的角度看,應當是更為可取的。

(沈丹丹:《雙方當事人均構成違約,違約金、約定損失賠償條款的適用及其與其他損失賠償之間的關係——山西三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山西數源華石化工能源有限公司企業租賃經營合同糾紛上訴案》,載《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13年第4輯(總第56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14年版,第152-170頁。)

裁判規則

1.如果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是補償性違約金,在預期利益和可得利益範圍內可以與賠償損失並用——鄒蒙蒙訴吳增欣、劉軒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

案例要旨:違約金請求權與損失賠償請求權各自獨立,其中一個請求權發生效力時,並不排斥另一個請求權的效力。如果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是懲罰性違約金,債務人一旦違約,債權人不僅可要求債務人支付違約金,而且還可要求繼續履行債務與賠償損失。如果是補償性違約金,在預期利益和可得利益範圍內可以與賠償損失並用。

案號:(2018)京01民終179號

審理法院: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來源:《人民司法·案例》2018年第20期(總第823期)

2.支付違約金、賠償損失是符合法律規定的違約責任承擔方式,二者可以並用——上海虹房置業有限公司與經緯置地有限公司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

案例要旨:守約方基於雙方當事人有關遲延違約金的約定,主張違約方承擔逾期交房的違約責任,繼續履行合同約定的交房義務,在違約方不能完成履行交付房屋義務時,賠償其損失,是符合法律規定的違約責任承擔方式。故違約金與損失賠償可以並用。

案號:(2013)民提字第123號

審理法院:最高人民法院

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

發布日期:2016-09-18

3.違約造成的實際損失遠遠大於合同約定的違約金時,違約金和損失賠償可以考慮並用——黃芹訴天津信裕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商品房銷售合同糾紛案

案例要旨:合同約定的違約金只是對違約可能造成的損失賠償總額進行的預定,有時可能兼具一定的懲罰功能,當因違約造成的實際損失遠遠大於合同中約定的違約金時,違約金和損失賠償可以考慮並用。在認定違約損失賠償額時,應正確適用可預見規則,從預見主體、預見時間、預見內容、預見標準等方面加以綜合考量。

案號:(2013)西民一初字第1386號

審理法院:天津市河西區人民法院

來源:《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公報》2014年第2輯(總第11輯)

4.違約方承擔的責任應當能夠完全彌補守約方的實際損失。計算方法主要包括兩種,一是直接增加違約金;二是違約金與賠償損失並用——新疆天恒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與鄢軍梅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案

案例要旨:無論違約金還是賠償損失,都應當以完全賠償受害人的損失為原則。違約方承擔的責任應當能夠完全彌補守約方的實際損失。計算方法主要包括兩種,一是直接增加違約金;二是違約金與賠償損失並用。兩種計算方法均符合法律規定,且最終增加後的違約金數額與違約金和賠償損失並用後的數額一致,兩種計算方法當事人可以自由選擇。

案號:(2014)兵十二民一終字第60號

審理法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中級人民法院

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

發布日期:2014-10-15

_

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百零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一百一十二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在履行義務或者採取補救措施後,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第一百一十三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補充:《民法典》第584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造成對方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過違約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約可能造成的損失

本條是在《合同法》第113條基礎上進行的修改,除對該條第1款進行文字修改外,刪除第2款。刪除第2款的主要理由:《合同法》第113條第2款規定的內容屬懲罰性賠償問題,對此,《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已經有明確規定,且《民法典》第179條第2款也有相關規定。為邏輯體系嚴謹,刪除了重複部分。

本條是關於損失賠償範圍和確認規則的規定。本條規定的賠償損失僅指違約賠償損失,範圍可由法律直接規定或當事人約定。若無規定或約定,應按完全賠償原則賠償全部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

第一百一十四條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補充:《民法典》第585條: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適當減少。

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民法典》第585條與《合同法》第114條規定內容基本相同,但相關表述發生改變。《合同法》第114條第2款允許對約定的違約金數額進行調整,調整參照當事人的實際損失數額—所受損害與所失利益之和,意味著承認了違約金和損害賠償在個案中可以相互置換。原則上,在出現違約的情況下,違約金請求權與損害賠償請求權是可能同時發生效力的。在此前提下,依據兩個請求權指向利益是否同一來判斷債權人是否得同時主張:若指向利益並非同一,債權人自得同時主張;若指向利益是同一的,則不能同時主張。在二者指向利益同一的情況下,即會產生債權人是否自由選擇行使這兩個請求權的問題,對此,原則應予允許。但在債權人選擇了違約金請求權的情況下,基於不當得利的原理,違約金得計入損害賠償,作為最低損害賠償額。損害小於違約金數額的,也不能縮減違約金請求權。損害賠償請求權並不因債權人選擇了違約金而喪失,對於超出違約金的損害,債權人仍得主張賠償,只是必須對損害賠償構成進行證明。相反,在債權人首先要求損害賠償的情況下,違約金的數額超過損害賠償數額的,債權人仍得請求超出損害賠償部分的違約金數額。基於契約自由,當事人可以約定違約金僅具有履約擔保功能,不作為最低損害賠償額計入損害賠償請求範圍,此時當事人既可以主張支付違約金,也可以主張損害賠償,但違約金請求權應受制於違約金酌減條款。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二十八條 當事人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請求人民法院增加違約金的,增加後的違約金數額以不超過實際損失額為限。增加違約金以後,當事人又請求對方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註:補充內容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理解與適用(二)》,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法律適用】合同中「違約金」和「損失賠償」能否並用?(附民法典新規解讀)》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合同中「違約金」和「損失賠償」能否並用?(附民法典新規解讀)
    推薦案例當事人同時約定違約金和損失賠償條款的,可以確認該約定發生法律效力——山西三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山西數源華石化工能源有限公司企業租賃經營合同糾紛上訴案案例要旨:合同中的違約金或約定損失賠償條款,不因雙方當事人均構成違約而不能適用;當事人同時約定違約金和損失賠償的,可以確認該約定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在違約金和約定損失賠償之外
  • 合同的違約金應該怎麼算,合同的違約金是怎麼規定的?
    違約金具有擔保債務履行的功效,又具有懲罰違約人和補償無過錯一方當事人所受損失的效果,其也是違反合同的責任承擔方式。那麼合同的違約金應該怎麼算,合同的違約金是怎麼規定的?【法律依據】根據《民法典》第585條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 【學習民法典專欄】民法典預約合同的理解
    預約合同在社會生活中大量存在,但對預約合同的認識和預約合同糾紛的處理,實務中存在不少爭論,審判思路亦未臻一致,有討論的必要。筆者擬結合民法典和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將自己的學習心得略述如下,以供批評。 一、預約合同的沿革 預約合同,指約定於將來一定期限內訂立本約合同的合同。我國民法理論上雖一直承認預約合同,但合同法並未予以規定。
  • 違約金補償性功能與懲罰性功能的區別適用
    對於違約方具有違約故意的情形,人民法院應當發揮違約金懲罰性功能,督促違約方早日履約。而對於違約方非因其自身等客觀原因導致違約的,不應過分強調違約金的懲罰性,違約金的適用應當以填補守約方損失為主。在現有證據不能反映守約方存在實際損失,違約方系因客觀原因無法履約,且其一直在能力範圍內積極履行其他合同義務的情況下,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可不再判決其支付違約金。
  • 【民法典普法】定金、訂金、押金、保證金和違約金,別再分不清!
    但定金與違約金是不同的,其主要區別有以下幾項:1、根本目的不同:定金是以確保債權的實現為根本目的,因此定金屬於擔保的一種形式,而違約金根本目的是制裁違約行為,是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是約束雙方履行合同的一種賠償損失。2、交付的時間不同:定金是籤訂合同時或之前預先支付的,作為籤訂合同或履行合同的擔保,具有雙倍返還的懲罰性。
  • 關於民法典合同編中若干問題的思考
    從立法層面看,由於我國一直以來只有合同法,而沒有債法,民法典不設債法總則編,也是考慮到法律適用的簡便,避免疊床架屋,同時也考慮到法官找法的便利程度。另外也考慮到了保持合同法總則體系的完整性。因此,在民法典編纂過程中,我們應當儘量保持合同法總則體系的完整性,使其發揮債法總則的功能,而不是把目光過度集中在債編。
  • 民法典下《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的對比性討論|法典研習
    法律是一種不斷完善的實踐——羅納德·德沃金為貫徹實施民法典,自2020年6月份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對現行共計591件司法解釋及相關規範性文件進行了全面清理,修改制定了一批與民法典配套的司法解釋和規範性文件,於2021年1月1日與民法典同步施行。
  • 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解釋徵意見
    中新網11月8日電 據最高人民法院網站消息,為了保障人民法院在民商事審判工作中正確適用合同法第九章關於買賣合同的相關規定,提高買賣合同法則的可操作性,最高人民法院今日公布了《關於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讀典互動|違約金的上限應如何確定?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法典的重要講話精神,7月初,全國政協社法委開通「學習民法典」讀書群,組織委員在群內學習、討論、交流。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通常都會約定違約金。因為違約金既可以督促當事人履行合同,又可以補償一方違約給對方造成的損失,還可以制裁違約方,對於合同雙方都是一種約束,可以有效保障交易安全。
  • 對合同法中違約損害賠償問題分析
    研究和正確把握損害賠償這一違約責任形式,可以有效地維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制裁違約行為,鼓勵交易和維護市場交易秩序,進而充分發揮合同法在調整市場經濟關係中的重要作用,促進市場經濟的繁榮和發展。違約損害賠償是最重要和最具廣泛適用性的違約責任形式,是整個合同法律制度的核心內容之一。研究違約損害賠償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 聊民法典24:連帶責任,須有法律規定或約定;民法典21項連帶責任
    合夥指南| 作者:李立律師這是李立律師博客和合夥指南公眾號第421篇文字聊民法典24:連帶責任,須有法律規定或約定;民法典21項連帶責任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這個如何具體界定?
  • 崔建遠:民法典合同解除的制度革新
    約定解除就是在合同中約定解除權產生的條件,約定解除比協議解除更有價值,因為當事人往往不容易達成合意。民法典563條第一款規定了法定解除的條件,這些條件大體上與合同法94條相當。這次民法典比合同法多了第二款,就是持續履行的障礙物的不定期合同,只要發出解除的意思表示就可以解除。這個要跟境外法律制度相比,相當於德國、臺灣的中止,日本的詞叫終了。
  • 李永軍:論民法典合同編中「合同」的功能定位
    因此,必須闡明法律行為規則與合同規則的解釋和適用問題、合同編中的「合同」僅僅被定義為「產生債的效果」的危害性問題、「物權合同」能否適用合同編的規則問題、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的後果之請求權基礎如何能夠有機地與物權編、侵權責任編契合的問題。這將有利於對民法典體系化的理解和適用。
  • 東鷹原創|王建東:民法典時代施工合同法律適用的若干問題
    2、對違約方主張違約責任的障礙雖然違約方主張解除合同不影響其違約責任的承擔,但是實務中如果違約方是處在合同優勢地位的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在要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時存在許多現實困境:(1)合同文本由發包方提供,合同條款中施加給施工單位較為苛刻的義務以及違約責任,而發包方的違約責任則畸輕,甚至沒有約定,導致違約金無法彌補施工單位損失;(2)施工單位想要主張賠償損失,在一些被發包方強制清場的項目中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買賣合同沒有約定逾期付款違約金或者該違約金的計算方法,出賣人以買受人違約為由主張賠償逾期付款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為基礎,參照逾期罰息利率標準計算。一審法院認為免責抗辯成立且未予釋明,二審法院認為應當判決支付違約金的,可以直接釋明並改判。第二十八條 買賣合同約定的定金不足以彌補一方違約造成的損失,對方請求賠償超過定金部分的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並處,但定金和損失賠償的數額總和不應高於因違約造成的損失。
  • 合同洩露的賠償規則是什麼,合同洩露有哪些賠償規則?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要籤訂合同的情況。在籤訂合同的時候,裡面是有違約條款,一旦籤約之後其中一方有違約的行為,另一方就可以要求對方賠償自己違約金,在合同中也可以標明違約金的比例或是金額。那麼合同洩露的賠償規則是什麼,合同洩露有哪些賠償規則?
  • 王利民:如何理解民法典中的總則、物權、合同等重大疑難問題
    對於該條的理解要注意幾點:一是,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由於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常常居於優勢地位,而相對人在訂約中居於附從地位,為了保障交易的公平,法律要求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在格式條款的制定中,不得利用其優勢地位損害另一方的權益,更不得利用對方的無經驗或者是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從而導致民事主體之間利益關係失衡。
  • 民法典視角下的承攬合同總結
    依據上述兩項法律規定,加工承攬合同糾紛應由合同約定的履行地(比如約定安裝地)或實際履行地(加工定作所在地)法院所在地管轄。在沒有約定的情況下也可適用一般原告就被告的規定。《民法典》第777條,定作人中途變更承攬工作的要求,造成承攬人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如變更標的內容、改變定作物數量、質量、規格等,典型的如設計變更。定作人的中途變更實質上是一種違約行為,應向承攬人承擔違約責任,支付違約金;如果對承攬人造成的損失超過違約金,還應賠償損失。
  • 【法律知識】收藏!關於合同的33個法律要點(新舊規定對照)
    《合同法》《民法典》備註第97條 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第98條 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不影響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
  • 買賣合同司法解釋修訂:逾期付款損失的計算標準
    1 左中括號 法律依據 左中括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2020年修正) 第十八條 買賣合同對付款期限作出的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