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自邊界行——自貢永勝村何氏節孝坊

2020-09-25 痛快旅遊

何氏節孝坊建於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距今已有226年,坐落於自貢市大安區鳳凰街永勝村8組雙河口大橋旁的釜溪河畔。現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何氏節孝坊為四柱三門石牌坊,牌坊寬5.8米,高5.4米,枋刻「旌表儒學王鴻儒之妻何氏節孝坊」,整個牌坊表現出清代牌坊建築繁複精細的基本特徵。

何氏節孝坊正面聖旨牌下的匾額刻有「坤維正氣」四個大字,兩側均有題刻。

落款題刻清晰可見「特授四川嘉定府正堂和乾隆五十九年」的字樣

牌坊的枋簷雕刻精美,石刻精美的瓦當和鬥拱,只是歷經200多年的滄桑,局部風化毀損較為嚴重。

石刻鬥拱下方均為一塊塊深度浮雕的「瑞獸、花草」圖案

何氏節孝坊背面牌聖旨牌清晰可見,兩旁雕刻了四幅「梅蘭竹菊」。不過比正面明顯風化毀損嚴重一些,多處已出現發黑現象。

匾額中間大字與正面相同,只是最下方正面為「雙龍」雕刻,背面是「雙鳳」雕刻。

背面落款題刻依稀可見「特授四川嘉定府威遠縣正堂」的字樣,看來在226年前這裡應該屬於威遠縣的管轄地界,也可以推斷出這裡原來也是自流井通往威遠的一條古道。

石刻鬥拱已經變黑,枋簷和鬥拱風化也嚴重。

傷痕累累的浮雕圖案

時過境遷,何氏節孝坊的底座已經被基本填平,夾杆抱鼓石底座只有四分之一左右露出地面。

何氏節孝坊是自貢地區現存少有的清代中期節孝坊,整個牌坊的繁複精細,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相信未來隨著雙鳳片區的建設發展,何氏節孝坊將「C道」出位成為釜溪河畔的一座文化景觀地標。

相關焦點

  • 隱藏在自貢鳳凰壩的何氏節孝坊
    何氏節孝坊位於自貢市大安區鳳凰鄉永勝村2007年何氏節孝坊被列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從正面看牌坊氣勢依舊栩栩如生的龍雕石刻>右斜側面欣賞牌坊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石碑歷經二百多年的何氏節孝坊對於研究清中晚期自貢風土文化
  • 暢遊自貢之光大街李倪氏節孝坊
    在鹽都自貢現存的三十多座牌坊中,有些是處於高樓的包圍之中而面臨著極大風險的牌坊。其中頗具代表性的為同一年(1887年)修建的位於自流井光大街的李倪氏節孝坊和匯東丹桂社區的宋氏節孝坊。今天筆者就給大家說說李倪氏節孝坊。
  • 探訪自貢歷史建築之舒平劉氏節孝坊
    舒平劉氏節孝坊原位於自流井區舒平鎮金魚村4組,坐東南向西北,建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立面面積約為32平方米。為旌表四大鹽業世家之一「李四友堂」族人李宗芹之妻劉氏節孝而立。2012年4月,為配合全省重點工程——大西洋焊接產業園區建設,經專家論證和相關部門批准,舒平劉氏節孝坊由原址搬遷至自流井區新街張家沱古鹽道口處異地保護。2009年2月,劉氏節孝坊被自貢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7月,該牌坊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暢遊自貢之匯東丹桂宋氏節孝坊
    在鹽都自貢現存的32座古牌坊中 ,有一些是由於處於高樓包圍之中而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牌坊,今天筆者就給大家說說位於匯東丹桂的宋氏節孝坊。從位於自貢市自流井區毛家壩路102號的國家電網公司左邊的巷道進去,大約200米左右就可以看到坐落於丹桂時代家園內的宋氏節孝坊。宋氏節孝坊修建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
  • 暢遊自貢之富全陳氏節孝坊
    在千年鹽都自貢現存的三十多座牌坊中,有的是由於年代久遠而風化、破損嚴重,今天筆者就給大家說說其中的典型代表——富全陳氏節孝坊。陳氏節孝坊位於自貢市自流井區富全鎮新房村二組牌坊壩。由於年代久遠,記載陳氏節孝坊的相關資料較少,牌坊主人陳氏的經歷也無法了解,所以,在此,筆者只能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不便之處,敬請諒解!陳氏節孝坊為自貢傳統的四柱三門三樓石牌坊,牌坊整體基本完整。但由於年代久遠,石牌坊風化、脫落嚴重,著實讓人痛心不已。
  • 暢遊自貢舒坪磨刀嶺之李氏、吳氏節孝坊
    在鹽都自貢的古牌坊群中,除了較為知名的涼高山牌坊群外,另外一個就是就是相對偏遠一些的舒坪牌坊群。舒坪牌坊群包括位於金魚村的劉氏牌坊和磨刀嶺村的李氏、吳氏牌坊。由於金魚村的劉氏牌坊已於2009年搬遷至自流井張家沱釜溪河邊,所以今天筆者就給大家說說還獨自留在磨刀嶺的李氏、吳氏節孝坊。
  • 探訪自貢歷史建築之宋氏節孝坊
    宋氏節孝坊建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座落於今自貢匯東新區丹桂社區內,但其具體位置並不好,在丹桂麗景小區大門對面的左邊。 宋氏節孝坊被新開發的居民小區包圍,淪為孤島,樓頂飛簷距離小區居民樓不足五米,保護情況不容樂觀。牌坊是門洞式、紀念性的古近代建築物,保護好它們才能使千年鹽都的歷史連綿不絕,才能使自貢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散發出歷史的魅力和時代的光彩。
  • 自貢涼高山張氏節孝坊的夾杆抱鼓石
    涼高山張氏節孝坊建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位於自貢市大安區涼高山牌坊壩燊海井路旁。牌坊為石結構,五滴水四柱三門,牌坊通高12.5米,通寬10.5米,石坊通體雕刻精美,花鳥人物、龍獅松鶴均鏤刻得栩栩如生。現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 探訪自貢歷史建築之涼高山張氏節孝坊
    張氏節孝坊與涼高山老街內的王氏節孝坊一道被稱為雙牌坊,是大安地區重要的古建築之一,也是涼高山牌坊群的核心牌坊。張氏節孝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紀念碑張氏節孝坊是三多寨第一任寨長李春霖(鹽業世家「李陶淑堂」創始人李振亨之長子,約去世於1863年)的繼室張氏節孝死後,由其子李新墀、新展、新柏報請朝廷準建。
  • 探訪自貢歷史建築之李倪氏節孝坊
    新中國成立之初,自貢有上百座牌坊,由於自然和人為因素破壞,目前僅存33座,其中13座因製作精美、保存完好,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李倪氏節孝坊位於自流井區光大街光大福院小區內,建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坐東北向西南。
  • 內自邊界行——威遠河觀音灘峽谷風光
    對岸的幾塊大巖石是自貢一側最具特色的造型峽谷盡頭遠眺自貢地標建築——自貢廣播電視塔威遠河觀音灘峽谷是一個自然與歷史完美融合的地方,走進峽谷一路傾聽河水的濤聲,欣賞威遠河的怪石嶙峋,感受兩岸的峻秀風光和歲月悠長,呈現給我們一幅幅內自邊界的美麗自然畫卷。
  • 內自邊界行——內江凌家鎮宋家大院
    凌家鎮距內江市25公裡,南距自貢市22公裡,內樂公路橫穿場鎮,與自貢市三多寨鎮接壤,是內江至自貢的中心場鎮和物資集散地。從凌家場鎮穿越內昆鐵路,在一個岔路口旁邊即是宋家大院。只是未能入內親見磚心水磨石摸面簷柱及精美的木雕裝飾。
  • 探訪自貢歷史建築之富全陳氏節孝坊
    富全陳氏節孝坊位於自貢市沿灘區富全鎮新房村2組(小地名牌坊壩),富全鎮到聯絡鎮鄉道的路邊。據資料記載陳氏節孝坊為道光四年(1824年)當地望族王家王德輝後人修建的,距今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陳氏節孝坊系仿木構四柱三間五樓兩側有抱鼓,雙面石牌坊,寬12.8米,高13.8米。主樓匾刻「聖旨」,邊樓刻有陳情表等四幅戲劇性故事,枋上刻有「可風」和「節孝」,明間寬大,以利車馬通行;盡間窄小,供行人出入。
  • 大安區廟壩鎮:扎牢自貢內江邊界「死角」 嚴防死守抗擊「疫魔」
    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7日電 (吳平華 趙超 程明)記者7日從自貢市大安區委宣傳部獲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保衛戰」打響後,針對自貢內江兩市交界邊界地段容易出現防控「死角」的問題
  • 自貢發現清代古墓 墓主族人中有鹽商望族
    自貢三位收藏愛好者在大安區鳳凰鄉永勝村的建築工地發現一處清代墓葬。  4月初,自貢三位收藏愛好者在大安區鳳凰鄉永勝村的建築工地發現一處清代家族墓葬,遂向自貢市文物部門上報。4月中旬,經過自貢市文廣新局文物科、市鹽業歷史博物館、大安區文物管理所等單位考古專家,連續幾日的搶救性發掘工作後,墓葬情況已基本清晰。據了解,墓葬主人之一的黃敦基的族人中,曾有自貢當地顯赫的鹽商家族。
  • 房山曉幼營翟宜人節孝坊
    村裡一條向北的街道,路邊可以見到村內新建的樓房。幾位老人在大槐樹下閒聊,停車再問得到熱情的指點。沿路上行不遠左側便見到一座磚砌的牌坊,詢問時一直打聽石牌坊,至此多少有點失望。牌坊現在成為了一條胡同的大門,左側種植一簇開花的青藤。牌坊看起來有些簡陋,條石坊腳磚砌拱圈。拱圈高寬各約三米,兩側坊壁鑲尺寬楹聯。
  • 內自邊界行——內江雲霞古剎牌坊
    據史料記載,雲霞寺因地處雲霞山而得名,也稱水口寺,始建於明,清嘉慶修葺,因地處龍門古鎮要道,連接著自貢、瀘州、內江等地的水路要道,八方商賈來朝,名噪一時,香火鼎盛。而作為其山門的雲霞古剎牌坊,修建於清道光年間,造型威儀,體量龐大,用紅砂石打造的坊體在霞光中隱隱泛出紅光,造就了此地「雲霞映佛」的奇異景觀,而當暮鼓晨鐘,香菸縈繞時更給這座古寺添加了幽深的神秘感。
  • 雨過天晴的自貢釜溪山水圖,你見過嗎?
    釜溪河是自貢的母親河,她不僅瀉出了今日自貢的繁榮,也流淌著許多優美動人的故事。釜溪河城市核心區段——從張家沱到王爺廟,展現著自貢「半城青山半城樓,一條碧水繞城流」的城市特色,呈現的是繁華的都市景象,雨過天晴後的釜溪山水美如畫。
  • 初冬的自貢釜溪河畔,別有一番美麗!
    釜溪河城市核心區段——從張家沱到王爺廟,展現著自貢「半城青山半城樓,一條碧水繞城流」的城市特色,呈現的是繁華的都市景象,特別是今年燈光節建設的釜溪河歷史文化長廊讓釜溪河重新煥發容光。初冬時節,行走在這段釜溪河畔別有韻味。
  • 混堂巷沈氏節孝坊
    清理後的混堂巷沈氏節孝坊沈氏節孝坊位於姑蘇區混堂巷平江路口,已經被砌入牆內,尋常較難發現。曾有網友和平江歷史街區的圖書以「丁氏節孝坊」或「齊顧氏節孝坊」稱之,因牌坊文字已被紙筋塗抹,一切都是猜測。2016年3月,筆者與同好一起,對牌坊的花枋部分進行了清理,發現雙鉤題刻的文字為「旌表故民錢應禧妻沈氏貞孝之門」,可見此坊屬貞節牌坊,同時也打破了過去坊名的流訛。歸來遍查各方志「坊表」著錄,也未見其名,可見這是又一處未被史乘記載的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