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九:歸妹以娣,跛能履,徵吉。
象曰:歸妹以娣,以恆也;跛能履吉,相承也。
(一)釋字
娣
《公羊傳》曰:「媵者何?諸侯娶一國、二國往媵之,以侄娣從。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諸侯一聘九女。諸侯不再娶。」《詩·大雅·韓奕》:「諸娣從之,祁祁如雲,韓侯顧之,爛其盈門。」(韓侯是西周時期的人,這是他一聘九女而親迎時的場面,諸娣如雲,絢爛盈門。)
「媵」為隨嫁之女,包括侄與娣。也有以僕隸為媵的情況,也不限男女,而泛指隨嫡陪嫁的人。《呂氏春秋·本味》說:「湯娶於有莘氏。」有莘氏喜,以伊尹為媵送女。《羋月傳》中的羋月就是隨姐姐由楚國嫁往秦國的媵妾。
劉熙《釋名》:「侄娣曰媵,媵,承也,承事嫡也。」
侄娣與嫡妻間有血緣關係,侄娣既與嫡妻同事一夫,原則上與嫡妻同時出嫁,假如侄娣年少,即不滿十五歲,得待到年足始往夫國(或夫家)。
「娣」,泛指陪嫁的女子。
跛
《說文》:「跛,行不正也。從足皮聲。一曰足排之。」《篇海》:「跛,足偏發。」
承
《說文》:「承,奉也。愛也,從手從卪從_。」這裡指幫襯。
(二)釋象
《歸妹卦》是由《否卦》變化而來的。《否卦》先變為《噬嗑卦》,然後再變為《歸妹卦》。《歸妹》初九原為《否卦》九五。卦變後,初九出於尊而入於卑,出於中而行於偏,歸為側室,故曰「歸妹以娣」。「娣」者,陪嫁之女弟也。
古代天子、諸侯一聘九女,正妻之外,以侄娣從而陪嫁。《王度記》:「天子,一娶九女」。《春秋·公羊傳》:「諸侯娶一國,則二國往媵之,以侄娣從之。」天子、諸侯一娶九女者何?《白虎通義》曰:「重國廣繼嗣也。適也者何,法地有九州,承天之施,無所不生也。娶九女,亦足以成君施也。九而無子,百亦無益也。」必一娶何?《白虎通義》曰:必一娶何?防淫也。為其棄德嗜色,故一娶而已,人君無再娶之義也。備侄娣從者何?《白虎通義》曰:「備侄娣從者,為其必不相嫉妒也。一人有子,三人共之,若己生之。不娶兩娣何?博異氣也。娶三國女何?廣異類也。恐一國血脈相似,俱無子也。侄娣年雖少,猶從適人者,明人者。明人君無再娶之義也。還待年於父母之國,未任答君子也。」天子、諸侯一聘九女,從之以侄娣,後無再娶,以為永恆,故《象傳》釋曰:「歸妹以娣,以恆也。」
《歸妹卦》是由《否卦》變化而來。《否卦》先變為《噬嗑卦》,然後再變為《歸妹卦》。《否卦》變《噬嗑卦》時,《否卦》九五下行,而成為《噬嗑卦》初九,而《噬嗑卦》初九為震體主爻,「震為足」,足行也。《否卦》九五居上卦中位,下行時卻未至下卦中位,而是偏於初位,出於中而行偏,故曰「跛」。《歸妹卦》初九的動作在《噬嗑卦》中就完成了,故其像在《噬嗑卦》中。《噬嗑卦》再變為《歸妹卦》時,原《否卦》上九下行而最終成為《歸妹卦》九二,九二雖不當位,卻得中位,為正妻。《歸妹卦》九二為初九的姐姐,《歸妹卦》初九歸而為「娣」,承於九二之下以成諸侯婚嫁之禮,故曰「歸妹以娣」。《歸妹卦》初九雖「跛」,「歸妹以娣」而成禮,故曰「跛能履」。履者,禮也。「娣」是正妻的妹妹,與姐姐同事一夫,必不相嫉妒,而能相互幫襯,同心同德,故「吉」。《象傳》因而釋曰:「跛能履吉,相承也。」承者,相幫襯也。
(三)義理
本爻辭反映了我國古老的媵制婚姻。媵是隨嫁、陪嫁的意思。陪嫁的對象包括娣與侄。娣,按《說文》講為「同夫之女弟也。」古籍《戶子》說:「妻之以皇,媵之以英。」這就是說堯嫁二女於舜,以大女兒皇為妻,以其妹英為媵娣。這是媵制婚姻的初型。媵制婚姻盛於周代,《詩經·大雅·韓奕》中就描述了這種婚姻。
媵制婚姻,歸根到底是一種政治聯姻,是一種政治交易。而不是以男女之間的愛情為基礎的婚姻,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這種婚姻關係,而這種婚姻關係也同樣深刻影響著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婚姻與政治維繫在一起,君子當知其「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