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兩會|心澄法師議案:挖掘申請保護佛教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0-12-17 佛教在線

 

佛教在線訊  3月3日至3月20日,全國兩會於北京隆重召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心澄法師出席兩會,並提交《挖掘申請保護佛教非物質文化遺產》議案。以下為心澄法師議案全文:

案由:

關於挖掘申請保護佛教非物質文化遺產

 


會議現場(圖:交匯點) 

內容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傳的智慧結晶,是全人類的寶貴文化財富。十九大報告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 

一、佛教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挖掘、申請、保護存在問題 

近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和重視,不少佛教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列入了各級保護名錄,得到較好的保護和傳承。然至今尚沒有專門的佛教條目立項,很多佛教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能以佛教的名義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是列入到了其他類別中,其保護傳承的純正性受到一定影響。以江蘇省為例,我省佛教界申請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天寧寺梵唄唱誦、金山寺水陸法會儀式音樂,都是以傳統音樂申請的;蘇州佛教的吳地寶卷、泰州佛教的靖江寶卷,都是以民間文學申請的。 

佛教界還有很多符合併且需要我們挖掘、申請、列入非物質遺產名錄的寶貴財富,以便得到更好的保護,但由於某些具體因素制約,尚未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未能得到很好的傳承。 

二、建議 

1、為了更好地傳承和保護佛教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建議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主辦召開專題研討會,就佛教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申請和保護相關主題進行研討,佛教界向申遺專家尋求良方,以便寺院向居住地所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提出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申請。促進佛教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申請、保護工作更好開展。 

2、各地文化部門切實關注佛教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和保護,從實際出發,對符合申請條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寺院申請,調動、保護佛教界申遺積極性。建議文化部對佛教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能以佛教的名義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進行調研,可否根據申請五類(口頭傳統和表述、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禮儀與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範圍為佛教條目立項,更好地保護佛教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3、禪宗寺院依規約舉辦的禪七、淨土宗寺依儀規舉辦的佛七、律宗寺院依《傳戒正範》舉辦的傳戒法會、華嚴宗寺院依科儀舉辦華嚴期唱華嚴字母以及十方叢林眾多法務活動中,口頭傳統的表述、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禮儀、節慶、唱誦、文疏、回向偈等都需要繼承光大,由於教界新老交替,大批項目面臨傳承危機。另外佛教的鐘鼓傳遞著和平佳音,鑑真精神推動了中日民間友好往來,歷代文人與佛教高僧公案、典故與實物,無不展示非遺特色。建議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申請,讓社會大眾真切感受佛教厚重的文化底蘊,彰顯中華傳統文化的軟實力。 

總結過去,需要傳承;反思現在,重在保護;期待未來,貴在堅持。面對中華民族全面復興、中國佛教更要繼往開來、銳意進取,承傳古老智慧之結晶,探索自身發展之新路。使更多優秀的佛教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更好的得到足夠的重視、保護和傳承。為凝聚民族文化力量、推動中華文化世界性傳播而貢獻更多更大的力量。

 

2018年兩會|心澄法師議案:關於依法治理佛教商業化 

2018年兩會篇|心澄法師議案: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佛教團體工作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專家認為保護和傳承佛教非物質文化遺產意義重大
    新華社北京3月29日電(記者譚浩、王茜)「佛教文化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部分,對其保護和傳承應給予足夠的重視。」中國藝術研究院宗教藝術研究中心主任田青等專家在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上表示,佛教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信仰追求、文化藝術及生活習俗等方面都產生了極其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 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亟待加強_佛教_鳳凰網
    西藏自治區文化廳社文處處長、非物質遺產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彭措朗傑說「西藏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富集地,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世界文化融合的今天,藏區特有的人類文明正以超乎常人想像的速度在消退、流失,尤其是隨著交通通訊的迅速發展,外來現代文明的入侵給西藏古老的文化帶來新的威脅。」
  •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心澄法師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心澄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心澄法師,男,漢族,1963年4月出生,1983年7月出家,江蘇東臺人。現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蘇省佛教協會會長、江蘇鎮江金山寺、焦山定慧寺方丈。1983年7月,在金山江天禪寺出家;1986年5月,在南京棲霞古寺受具足戒;1986年至1992年,在中國佛學院學習;1992年至2002年,在金山佛學院任教;1994年7月,任江蘇省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潤州區政協委員;1997年8月,任鎮江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2002年9月,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
  • 兩會聲音|聚焦2020年兩會佛教界代表委員議案提案
    聖輝法師在建議中指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將濫捕濫食和非法交易野生動物的安全隱患問題帶入公眾的視野中。因濫食濫用野生動物引發的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進程的重大風險因素之一。對於生態文明建設,佛教認為,人類社會與自然萬物是相互依存,是「正報」與「依報」的關係,依報隨著正報而轉移。
  • 實用英語:「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實用英語:「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7-03-08 20:03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作者:
  • 李輝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夢
    李輝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夢2005年,李輝繼從事汝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從此,便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結下了姻緣,做起了挖掘整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夢。當時汝陽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項目沒有一個,要想在短時期內將民間頻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挖掘整理出來,工作量巨大。
  • 了文法師榮膺高明講寺方丈:中佛協演覺道慈明生心澄四副會長出席
    了文法師榮膺高明講寺方丈:中佛協演覺道慈明生心澄四副會長出席2018年11月19日,天台宗第三十代祖師幽溪傳燈大師文化研討會暨了文法師升任方丈慶典在浙江省天台山的高明講寺隆重舉行,慶典活動由浙江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允觀法師主持
  •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佛教文化遺產保護委員會在京成立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徐堯駐會副會長發表講話,代表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恭賀「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佛教文化遺產保護委員會」成立大會圓滿成功。福建省佛協副會長兼秘書長、福州開元寺方丈、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佛教文化遺產保護委員會會長釋本性法師作了講話並強調了短中期工作思路與計劃。
  •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以下簡稱教科文組織)大會於2003年9月29日至10月17日在巴黎舉行的第32屆會議,  參照現有的國際人權文書,尤其是1948年的《世界人權宣言》以及1966年的《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 關於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我們有話說……
    中醫藥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我國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05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中醫藥進行「打包」申遺,組織了多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中醫藥是其中的一大類別。自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至今,共有83項中醫藥類項目進入國家級保護名錄,300多項進入省級保護名錄,進入市、縣保護名錄的中醫藥項目數量更多。
  • 心澄法師寶陀講寺作佛學講座 普陀山全山僧眾聆聽
    心澄法師作《佛教禮儀》佛學專題講座(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 講座圓滿結束全體起立回向(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 鳳凰網佛教通訊員寂戒法師普陀山訊:2018年5月27日下午,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概況 2018年,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織開展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與教育活動363場(次),全年活動受益人數100萬餘人次。在省文化和旅遊廳「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指數評估」中,溫州市市本級的發展指標位居全省首位,全市的發展指標居全省前茅。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被省文化廳公布為全省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藍夾纈技藝研究創新團隊被省文化廳公布為浙江省文化創新團隊(入圍團隊),「非遺體驗基地」建設工程被省文化廳命名為「傳承發展浙江優秀文化行動計劃之非遺體驗點建設試點」。
  • 第九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魚山梵唄傳承日浴佛法會活動圓滿舉行
    2018年5月22日,農曆四月初八,適逢佛誕節,又一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魚山梵唄傳承日來臨,山東省東阿縣佛教協會、魚山梵唄寺如期舉辦了第九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魚山梵唄佛誕節傳承系日,暨三皈、五戒、居家菩薩戒與傳承系列活動。
  • 心澄法師:佛教自創生起 就組織了一個命運共同體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心澄法師代表中國佛教代表團做補充發言時表示,「佛教有著25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的佛教主體,自創生起就組織了一個共同體」,「可以說,在現存的世界共同體中,佛教命運共同體是歷史最長的一個。」鳳凰網佛教摘錄心澄法師致辭如下:
  • 韓國佛教燃燈會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觀察者網訊)12月16日,繼江陵端午祭、阿里郎、醃製越冬泡菜文化等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後,韓國佛教慶典活動「燃燈會」(Lantern Lighting Festival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保護:難!
    在這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蘇州論壇」上,記者在與一些專家探討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問題時,發現專家們討論最多的就是活態保護,但都想不出好的辦法。為此,記者專門採訪了長期從事田野普查、整理工作的兩位專家,也許他們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更有代表性。
  • 惠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成立
    惠東漁歌、元宵舞龍、客家山歌...這些獨具惠東特色的文化瑰寶,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娓娓道來,日前,惠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成立後「非遺中心」將加快挖掘和保護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助推我縣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
  • 中佛協副會長心澄法師:佛教古籍保護不容樂觀
    中佛協副會長、江蘇省佛協會長心澄法師(圖片來源:鳳凰佛教)按照我國圖書館界目前通行的定義,書寫或印刷於清朝末年,亦即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的書籍,統稱為「古籍」。如今,宗教古籍的保護與整理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2007年,國家正式啟動「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決定對全國古籍及其保護情況進行全面的普查、建立珍貴古籍名錄、加強古籍書庫標準化建設、加強古籍修復、培養高水平古籍工作人才,使我國的古籍得到全面保護。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任重而道遠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表現形式。持續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是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內容。各級各部門要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擺在更加突出重要位置,切實增強「非遺」保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才能讓古老的「非遺」文化代代傳承,充滿活力,經久不息。
  • 建立紡織文化遺產的分類保護體系
    記者:一年一度的「兩會」又召開了。這次會議是在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們所遇到最為嚴重的經濟形勢下召開的,您如何看待保增長保民生主題下的文化遺產保護事業?趙豐:雖然目前遇到金融危機,製造業困難重重,但對於文化來說,說不定也是一個機遇。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美國經濟蕭條,文化產業卻有很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