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在套路外

2020-10-03 古法練功

中國武術大都以套路來表現自己,各門各派的武術也多以套路多,套路奇來突顯自己的門派。許多武術愛好者練了多年武術始終在各種各樣的套路中打圈子,以為練武術就是練套路,當有人對套路武術產生疑問,聲稱:「不要迷信套路」時,大多數人的反應是驚愕,有的人還不以為然地反問:「不練套路練什麼?」,可見套路在中國武術中的地位是多麼根深蒂固。

我是沙國政老師的弟子,受教於沙師多年,先後學習過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臂拳,為了探討無套路武術我還到北京學過大成拳,經過多年的研練、體悟,由博反約,我的武術修習最終以太極拳為歸依,為了能將形意拳、八卦掌的精髓保留下來我選擇了融太極、形意、八卦合一爐的孫氏太極拳,但是,我還在自己的太極拳中融會進了通臂拳、大成拳的精髓,所以已經不是正宗的孫氏太極拳,只能是孫氏太極拳的一個支派。我對太極拳的理解與修練始終是以王宗嶽、武禹襄、李亦畲的理論為指導,所以我認為我的太極拳仍然是真正的太極拳。

有人要追求純而又純的太極拳,我以為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因為任何一家的太極拳都是從長拳與少林拳演變而來,都蘊含著某些長拳與少林拳的因素,陳氏太極拳有很濃的少林拳意味,楊氏太極拳的馬步、弓步及虛步就來自長拳與少林拳,太極拳要發展就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封閉系統,要虛心地汲取他家之長來發展自己,當然必須在王宗嶽等人的經典理論的指導下來發展,否則就可能使這種發展背離太極拳的精神。

我修習武功的過程中,也曾受師伯王之和先生的點撥,王之和先生常常說:「功夫在套路外」,這句話對我的影響極大,經過我多年的練功體會,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我是一名退休教師,雖然我很愛中國武術,但我不是武術界的人,因為我既不參加任何武術組織,也不參加任何武術的比賽、表演,我只是一名隱於民間的武術之道的探尋者。

學習過形意拳、通臂拳的人都知道,這兩種拳的功夫在於站樁和單式操練,只有在枯燥、單調的站樁和單式操練下過苦功的人才能練出形意拳與通臂拳的功夫,那些熱衷於練套路的人不可能練出真正的功夫,雖然能在表演、比賽中得高分,得到觀眾的青睞。不少練形意拳和通臂拳的人明知功夫出在站樁和單式操練,但他們受套路就是武術的觀念影響,仍然捨本逐末,不在站樁與單式操練的本上下功夫,而將工夫花在練套上,對於練真工夫的人來說是十分不智的事。

其實,中國也存在大成拳、截拳道等完全沒有套路的武術,著重的是站樁或基本體能的鍛鍊、少而精的單式操練和單式的運用訓練,不只是沒有套路而是根本反對套路。這類無套路的中國武術雖然也有不少的愛好者,但絲毫不能動搖套路在中國武術中的核心地位,大部分武術愛好者仍然迷信套路,以為練武術就是練套路。

縱觀國外的武術,我們熟知的泰拳、拳擊、柔道、駘拳道道、合氣道都是沒有套路的武術,著重的是基本體能的鍛鍊、少而精的單式操練與單式對練。由中國傳入日本的少林寺拳法與空手道,少林寺拳法本來也是中國的套路拳法,但日本的少林寺拳法在其後來的發展中逐漸捨棄了原來的套路,他們從套路中提取出基本技法,形成了一系列型法(型法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單式)和二人一組的型法對練,只有空手道道仍然有套路,但只是一些短小精悍的套路,並不是越來越複雜,越來越花巧的套路。

國外的武術除空手道外都沒有套路,重視技擊實用的中國武術——形意拳、通臂拳、心意拳、大成拳,截拳道也都沒有套路或不重視套路。這些事實難道還不足以告訴我們,武術的核心並不是套路而是體能、少而精的技法及反應的鍛鍊,將功夫放在套路上,對於真正的武功來說是一種低效率的練功方法。絕大部分中國武術,我們見到的就是各種各樣的套路,只就太極拳來講就有陳氏老架、新架、一路二路、陳氏洪架、趙堡各種拳架、楊氏各種拳架、吳氏各種拳架、武氏拳架、孫氏拳架、李氏拳架以及新編的24式、42式、48式、陳氏,楊氏,吳氏,武氏,孫氏的競賽套路等等,各種各樣的太極拳套路讓人眼花繚亂,大部分太極拳愛好者必然會掉進套路的迷魂陣中,將全部精力花在練各種套路上,不少人練了幾十年的套路成了套路的俘虜,但是練了幾十年也沒有練出什麼功夫。

為什麼中國武術會鍾情於套路,幾乎都以套路的形式出現?我想可能有下面這些原因:

第一,由於熱兵器的出現,作為冷兵器時代的的武術的搏擊功能逐漸淡化,而武術的表演功能逐漸成為武術的重要方面,從而出現了編創各種美觀套路的需要。

第二,套路是武術招式的組合,既便於教徒弟又不致於讓徒弟較快領會本門武術的精髓,因為武術的精髓雖然蘊藏在套路中,只有師傅認可的徒弟才會給予點撥,幫助徒弟領會本門武術的精髓,否則徒弟是很難領會到的,只有悟性高的徒弟才能在套路的習練中逐漸悟到什麼是本門武術的精髓。

第三,也許還有一個深層的文化原因。西方文化對事物的態度是分析、解剖,將一個事物進行解剖,找出其最基本的部分,表現在武術上就是將本門武術分解為最基本的技法,並以此最基本的技法為核心進行學習和訓練,而中國傳統文化對事物的態度是綜合,是整體地把握,套路就是整體把握武術的表現。

套路在中國武術中確有一定的作用,所以我並不完全反對套路,我只是反對迷信套路。適當地練練套路,可以將所學的武術技法串連起來練習,套路還具有健身和表演的功能,對於修練太極拳的人還可以通過套路練習動中之靜以及可以修練太極拳的綿綿不絕的氣勢。我主張可以適當地練練套路,但不要迷信套路,不要以為功夫是從套路中苦練出來的,不要相信拳打千遍自然熟,拳打萬遍神理現的說教,更不要以為存在什麼天下第一的套路,找到了這個套路,練好了這個套路就得到真工夫了,就萬事大吉了。

從中外的強調技擊實用的武術來看,它們的共同特點都是不重視套路,強調的是基本體能與基本技法的訓練,也就是說,對於重視技擊實用的武術來說,它們共同的特點是,功夫不在套路中而在套路外。

對於愛好太極拳,修練太極拳的人來說,我以為套路可以練,可以選一種同你的稟性相近的太極拳來練,但主要的的工夫要花在套路外,要在站樁、單式操練、如何化開對方的勁、如何發勁方面下大功夫,還要經常找拳友練習推手,並將推手中的體悟到的東西用來不斷地改進站樁、單式操練、化勁發勁及套路練習,這是一個反覆默識揣摩的過程,在整個修練太極拳的過程中還必須要反覆閱讀體會王宗嶽、武禹襄、李亦畲等人所創立的太極拳經典理論,用他們的理論思想來指導自己的修練,按理論要求反覆改進自己太極拳的站樁、單式操練等各個環節,才可能使自己的太極拳逐漸趨近「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的目標,否則就會背離這個目標,使你的太極拳走向以力勝人,以快勝人方向,當然,要使自己的太極拳完全達到「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的境界是很困難的,但這是太極拳技擊追求的理想境界,真正的太極拳愛好者一定要努力去逐漸趨近它。

相關焦點

  • 真正的功夫在套路外?
    我修習武功的過程中,也曾受師伯王之和先生的點撥,王之和先生常常說:「功夫在套路外」,這句話對我的影響極大,經過我多年的練功體會,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我是一名退休教師,雖然我很愛中國武術,但我不是武術界的人,因為我既不參加任何武術組織,也不參加任何武術的比賽、表演,我只是一名隱於民間的武術之道的探尋者。
  • 好文共賞 | 功夫在套路外
    我修習武功的過程中,也曾受師伯王之和先生的點撥,王之和先生常常說:「功夫在套路外不少練形意拳和通臂拳的人明知功夫出在站樁和單式操練,但他們受套路就是武術的觀念影響,仍然捨本逐末,不在站樁與單式操練的本上下功夫,而將工夫花在練套上,對於練真工夫的人來說是十分不智的事。
  • 淺談中華武學中的套路散打和功夫
    上個世紀在中國大陸除中國式摔跤外,基本上沒有肢體對抗性武術賽事。雖然武術運動有很深的群眾基礎,但能展現的多是武術套路。所以對練武術套路能不能實戰一直爭論不休。從散打層面看武術套路,首先要統一認識,要明確傳統套路是冷兵器時期通過搏殺技能編纂的套路。傳統武術套路是搏殺動作的集錦,每一套拳腳都可以說是獨具特色的搏擊工具書。
  • 實戰對抗 中華功夫能不能打?武術套路是花架子嗎?客觀分析
    ,中國功夫現在的情況是怎樣的(當然作為晚輩目前的水平也解釋不清楚,但是我所知的可以為大家解開一些迷一樣的問題和科普)本文客觀評價中國武術和武術套路以及中國功夫的實戰性看慣了中國傳統武俠小說和古裝武俠電影中招式的我們,對於目前的中國功夫本來在網絡不發達和武術比賽還沒有在電視普及的時代是充滿自信的,尤其是在1982年1月21日上映《少林寺》之後,全國興起了武術功夫熱
  • 實戰對抗 中華功夫能不能打? 武術套路是花架子嗎? 客觀分析搏擊比賽
    (當然作為晚輩目前的水平也解釋不清楚,但是我所知的可以為大家解開一些迷一樣的問題和科普)本文客觀評價中國武術和武術套路以及中國功夫的實戰性 看慣了中國傳統武俠小說和古裝武俠電影中招式的我們,對於目前的中國功夫本來在網絡不發達和武術比賽還沒有在電視普及的時代是充滿自信的,尤其是在1982年1月21日上映《少林寺》之後,全國興起了武術功夫熱,大家都想當下一個李連杰。
  • 成都青少年武術套路冠軍賽開賽 萌娃秀中國功夫
    董欲曉 攝 萌娃大秀中國功夫。 董欲曉 攝 成都青少年武術套路冠軍賽參賽隊。 董欲曉 攝 萌娃大秀中國功夫。 董欲曉 攝 「運動成都」2017年成都市青少年武術套路冠軍賽16日在成都大邑縣體育中心開賽。 本屆比賽由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體育局主辦。
  • 練武是學套路以自娛,還是練真功夫?取決於自己
    比如說現在的太極拳比賽套路多是挺胸、撅臀、蹲低著練。這樣的練法是什麼呢?是長拳慢練,我們國內的一個很出名的太極流派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這種長拳慢練的源頭出在哪呢?出在那些專家教授。這些掌管著各大體育院校、各專業隊的專家教授、七八九段們, 他們不是真正的武術家,他們只是在當年國家挖掘傳統武術的過程中,才開始認識這些珍貴的傳統文化。
  • 河南省少林功夫外譯研究中心揭牌
    11月29日下午,由中共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與河南工業大學共建的「河南省少林功夫外譯研究中心」,在河南工業大學外語學院揭牌。今後,將充分發揮高校人才優勢,為少林功夫外譯工作提供支持,助力講好河南故事,向世界傳播中原文化。翻譯少林功夫有哪些難點?少林絕技和招數又會如何翻譯?
  • 修煉「詩外功夫」
    84歲時,陸遊在《示子遹》一詩中回顧自己一生的詩歌創作,在詩的結尾處告誡兒子:「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後來人們一般把謀篇布局、遣詞造句、寫作技法等能力稱為「詩內功夫」,而把閱歷、學養、識悟、操守、精神境界等的修煉稱為「詩外功夫」。陸遊用一生的作詩經驗告訴人們,「詩內功夫」是進行文藝創作的基礎,但若想創作出精品力作,非修煉「詩外功夫」不可。
  • 功夫在事外
    佛光禪師仍用詩偈回答:「直須打出雲霄外,免見龍門點頭人。」 清淨的寺院道場之所以敲打木魚,撞擊皮鼓,是別有深意。因魚在水中,卻從不閉眼;敲打木魚,以示出家人的修行精進不懈。打鼓,只為消業增福。魚鼓之聲上達雲霄,何必還受輪迴之苦? 信徒又問:「在家既能學佛道,何必出家著僧裝?」 佛光禪師還是用詩偈答道:「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鵠能遠飛。」
  • 龍形拳除了基本功外,主要有12套拳術套路
    龍形拳,健身氣功龍形拳除了基本功外,主要有12套拳術套路,其中包括十六動、三通過橋、龍形鷹爪、龍形摩橋、碎橋、五馬歸槽、花拳小馬等。其中以「龍形摩橋」拳最為著名,以上乘功夫「花拳小馬」(包括畫眉跳澗、梅花拳七路等拳路)最厲害。如今佛山龍形拳弟子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形成了「新派龍形拳法」。
  • 胡貫濤:楊式太極拳推手功夫淺議
    胡貫濤著作楊式太極拳,拳架功夫有成後,當進入推手練習。推手是習練太極拳不可逾越的功夫階段,也是對拳架功夫的驗證。有人把推手當成太極拳的技擊,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推手的練習需師傅在旁指導,推手功夫既是師兄弟互相「餵勁」階段,更需師傅給徒弟「餵勁」,同時也是師傅對徒弟拳架功夫的驗證。楊式太極拳把推手功夫和拳架、套路及內功相結合,並細劃為三個階段。一、拳架套路中的外三合階段:拳架套路練習熟練後,但無內功。推手主要表現為聽勁及化勁,表現形式為引進落空。因沒有內力,談不上發力,只能引對方失重後借力推。
  • 從舞臺劇《功夫傳奇》看懂中國功夫文化
    《功夫傳奇》海報網易娛樂10月21日報導 因為李小龍,世界知道了中國功夫;因為李連杰,世界認識了中國武術,而舞臺劇《功夫傳奇》則引領世界上更多人深入了解中華博大精深的功夫以及所蘊含禪意哲理該劇通過駐演與巡演等形式多管齊下,讓人們看懂中國功夫的涵義。大型功夫舞臺劇《功夫傳奇》由天創國際演藝製作交流有限公司製作。從2004年12月3日正式首演至今,該劇上演將滿10周年。為什麼這部功夫題材舞臺劇可以能走過10年,長演不衰?
  • 字外功夫是啥?如何修鍊字外功?
    有人問我,字外功夫是啥?如何修鍊字外功?首先,必須要說明的一點是,字外功,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不是一個人在書法之外,所有的成就和他的才能,比方說一個學習書法的人,他做飯做得很好,但這個和他的書法有直接關係嗎?關係會很大嗎?
  • 讀懂招行,功夫在表外
    作 者:價投穀子地 編 輯:小市妹  「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當然,他所說的「詩外功夫」,也不僅僅是這些,其才智,其學養,其操守,其精神等等形而上的東西,同樣也是詩人要想寫出好詩的「功夫」。  筆者引用這句詩主要是想告訴投資者,如果你想理解招行,讀懂招行,那麼你需要更多地關注招行在財務報表外的成績,而不是僅僅盯住招行的報表。誠然,企業需要短期的報表業績證明自己的優秀,但是大家需要知道報表只是企業經營的結果,而不是企業優秀的原因。
  • 煙雨夜讀|須知功夫在詩外
    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有人甚至稱這首詩為文學遺囑。其實並不盡然,這是人生最後的領悟,也是他對生命的暗喻。其實,萬事萬物,終其一生,我們都會慢慢明白這個過程,明白最後的道路,也只是這樣,無法超越。初學寫詩時,只知道追求辭藻華美,在字詞上下功夫。繼而到了中年,始有一些領悟,逐漸窺見宏大高遠的意境,偶爾也會有好的詩句。就如被湍流衝洗的頑石,奇特不俗。
  • 煙雨夜讀 | 須知功夫在詩外
    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 初學寫詩時,只知道追求辭藻華美,在字詞上下功夫。繼而到了中年,始有一些領悟,逐漸窺見宏大高遠的意境,偶爾也會有好的詩句。就如被湍流衝洗的頑石,奇特不俗。 一個作家也好,一個官員也罷,作品的好壞高下,吏治的清明與否,都與其經歷、實踐、見識、體悟、操守等等密切相關,只有做足了「詩外功夫」,才能寫出更好的作品,才能更好地治理天下。陸遊的詩詞之所以流傳久遠、感人至深,與詩外功夫做得足關係密切。
  • 學寫古詩詞,功夫在詩外
    近體詩有平仄之講究,古詩卻沒這麼多套路,不能講學古詩必講平仄、無平仄就不格律。我們知道宋詞之韻律大概半依民調、半採詩意,那唐詩之韻律又從何而來?唐前有古詩、賦文、民歌,秦漢更有樂府之設,唐詩之律是從古詩之韻、駢文之律、民歌之風、樂曲之音,又有科舉之導向、時風之影響,大概這幾方面演化而來。
  • 書法不僅要有字內功夫,還需字外功夫
    要使書法打動人心,使觀賞者產生思想共鳴,則作者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字內功夫,二是字外功夫。字內功夫,即筆墨功夫。就是指駕駛筆墨的本領、能力、造詣。3、文字功夫,要熟練掌握漢字的八個筆畫及其變化,漢字的結構及其變化,尤其是草書符號及其變化。
  • 大型功夫舞臺劇《功夫傳奇》的傳奇功夫
    原標題:大型功夫舞臺劇《功夫傳奇》的傳奇功夫什麼樣的舞臺劇能有如此功夫?到底是什麼造就了這個演出傳奇?   題材選擇適合旅遊市場   因為李小龍,世界知道了中國功夫;因為李連杰,世界認識了中國武術;而舞臺劇《功夫傳奇》則意在引領世界上更多人深入了解中華博大精深的功夫及其所蘊含的禪意哲理,希望能讓人們看懂中國功夫的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