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書︱《新越南史》:後殖民與後越戰時代的越南史書寫

2021-01-08 澎湃新聞
薦書︱《新越南史》:後殖民與後越戰時代的越南史書寫

殷晴飛(喬治·華盛頓大學)

2017-09-19 14:12 來源:澎湃新聞

幾十年來,越南史一直在國際學界的地區研究領域佔據著一個特殊的位置。歐美對前殖民地國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宗主國,但由於冷戰時期的印度支那衝突特別是對美國內政外交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的越南戰爭,法國和美國學界都擁有數量可觀的越南史研究者。與此同時,散布於美、歐、澳等地的越南裔移民(主要是印支難民及其後代)中也有一部分進入學界,為研究越南提供了一種本土視角。來自不同背景的學者為我們審視越南歷史提供了豐富卻又各自存在明顯缺陷的敘事方法。法國學者依託翔實的殖民時期法文史料提供了以「現代化」為核心的越南史敘事;其主要缺點是將殖民統治視為印度支那歷史的轉折點,強行往法國臉上貼金,認為法國為其東南亞殖民地帶來了現代化與現代性。美國的越南史學界則以越戰為核心,追溯共產主義在東南亞的興起與演進,其研究角度難以跳脫冷戰意識形態對抗的宏大敘事。而無論是本土越南學者還是海外越僑都將「抵抗外敵」作為越南歷史的主線,將越南描寫為一個從悠久的抗擊外族傳統中誕生的國家。這種民族主義歷史觀的明顯缺陷是突出越南與外部世界的衝突而輕視融合,強調越南的特性而忽略其與世界文明的共性。如何突破越南史既有敘事中同時存在的西方中心主義與越南民族中心主義?如何為越南社會從古代到當代的演進提供一種更平衡的解釋方法?

Vietnam: A New History

加拿大魁北克大學歷史系教授Christopher Goscha的新書

《新越南史》

Vietnam: A New History

)提供了一種可能性。Goscha獨特的學術背景為其闡釋越南歷史的複雜性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與其他越南史學者相比, Goscha的學術訓練可謂「不走尋常路」。他出生於美國堪薩斯州並從位於美國首都的喬治城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取得本科學位。隨後,他分別於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和巴黎狄德羅大學獲得碩士學位,最終於巴黎索邦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並赴位於加拿大法語區的魁北克大學任教。多元的教育背景使作者對美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國的越南史研究範式有著較為全面的理解,加拿大的法語區則在近年來成為越南研究的中心之一,為作者提供了理想的研究氛圍。

這部五百餘頁的通史著作涵蓋了越南從百越時期到當代的兩千餘年歷史,針對現有越南歷史研究中的若干問題提出了三個主要觀點。第一,人們熟悉的國土呈S形的越南的形成是相當晚近的,這意味著越南歷史絕不是一部簡單的「抵抗外敵史」而是一部向南、向西的擴張史。10世紀脫離「北屬」(即中國統治)的越南本質上是「紅河越南」,現在的越南中、南部在當時分別由受印度教、佛教影響的佔婆國和高棉帝國統治。1802年阮氏滅西山朝結束內戰狀態正式建立統治範圍接近當代越南的統一王朝,對仍由佔婆貴族土司管轄的地區進行改土歸流進而實現了直接統治。但是,這種統一與形式上的中央集權僅持續了50年,法國殖民統治下阮朝朝廷權力名存實亡,國土則被劃分為北部的東京、中部的安南和南部的交趾支那。其中交趾支那因其更加重要的經濟地位而成為法國直接統治的殖民地,東京和安南則是法國的保護國。Goscha認為,從世界史的視角來看,越南歷史上的長期分裂並不顯得特殊,而是與人們熟悉的近現代德國和義大利有許多相似之處。

加拿大魁北克大學歷史系教授Christopher Goscha

第二,法國殖民統治並不是越南進入現代的歷史拐點,法屬印度支那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本質是「嫁接」而不是「法國化」。具體來看,法國於1858年登陸越南並於1862年通過割讓獲得交趾支那,1884年阮朝與法國籤訂《順化條約》確認了法國對印度支那的宗主權。此後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在印度支那推動了一系列促進中央集權和殖民經濟的政策,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建立在既有制度上的,被Goscha稱為「嚙合現代性」(meshing modernity)。例如,越南早在李朝時期的1075年就引入了科舉制度,直至阮朝末期的1919年才予以廢除。長期的科舉制度為中央集權的官僚國家提供了基礎,使得法國殖民者可以將「現代」的政治制度嫁接其上。另一個例子是越南的對外貿易:殖民時期越南最重要的對外出口商品是大米,但越南與東南亞和中國南方的大米貿易古已有之,並非殖民經濟的產物。

第三,以法國殖民統治或印度支戰爭為核心的斷裂式歷史書寫無法使人們認識越南的複雜性,必須從「長時段」(longue durée)視角考察越南國家的演進,特別是要對歷史上越南與中華帝國以及越南與周邊政權的關係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作者認為,為了滿足民族主義需要,越南本土的歷史敘述誇張了其在歷史上對中華帝國的反抗。一方面,中國的中原王朝幹預印度支那主要是為了更有效地參與環印度洋貿易,而不是出於擴張野心。另一方面,無論是在北屬時期還是獨立時期,越南精英階層都在根據自身需要引入中國的制度與文化以促成他們期望的社會變革。而二十世紀下半葉越南對寮國和柬埔寨的幹涉與其說是冷戰意識形態對抗的產物不如說是阮朝對外擴張的延續。研究阮朝的擴張史也有助於我們認識當今越南與寮國、柬埔寨(特別是與其掌權者)的特殊關係。作者的這一觀點挑戰了殖民研究領域長期存在的「殖民-被殖民」的簡單化敘事,指出越南在受到西方殖民浪潮影響的同時本身也具有殖民擴張的傾向。

由於二十世紀的動蕩歷史,越南史的書寫是高度政治化的。法國在越南的統治以一場失敗的戰爭落幕,稱得上是一次「不體面」的撤退,因此法國學者或有意或下意識地強調法國殖民統治為印度支那帶來的「進步」,以粉飾一段並不光彩的歷史。而美國學界對越南特別是越戰的研究則體現出明顯的左右之分,左派自由主義學者批判美國決策者對胡志明及其政權所高舉的革命民族主義缺乏準確認識進而草率幹預印度支那衝突,認為越戰是一場本可以避免的戰爭;而右派保守主義史學家則批判華盛頓軍事策略的低效,認為越戰是一場本可以贏得的戰爭。現在的越南政府則需要通過將歷史上的戰爭神聖化、維護「抵抗外敵」的歷史敘事並將自身標榜為民族獨立的捍衛者來維持合法性。因此,採取了全球史和「長時段」視角的《新越南史》稱得上是一次將越南史書寫「去政治化」的有益嘗試。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越南史,冷戰,歷史書寫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殖民時代的越南社會與後殖民時代史觀
    俠客行 海外東南亞研究  殖民時代的越南社會  由於長時間以來戰爭與革命的纏繞,國內外學界對越南的歷史研究往往集中於「抗法」與「抗美」的研究。英文學界對殖民時代的越南一直保有利用殖民檔案進行研究的傳統,近年來也有一些論著湧現。
  • 越戰結束後,越南為什麼入侵柬埔寨?
    大家都知道,越南打了30年的戰爭,才趕跑了法國殖民者和美國侵略軍,實現國家的統一。連綿不斷的戰爭讓越南百業凋敝,民眾貧困至極,按說這個時候,越南最應該幹的事情就是安心發展生產,恢復國家經濟。但是越南卻在1975年越戰結束後,揮兵入侵自己的紅色鄰邦柬埔寨,令人費解不已。
  • 美大兵越戰後首乘航母到訪,越南人淡忘戰爭冰釋前嫌了嗎?
    川普上臺後,越南對美好感度上升河內的90後青年黎春燕3月6日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自己並不關心政治,甚至在當天下午接受採訪之前還沒有聽說過美國航母已經抵達越南峴港的消息,「上中學時在歷史課本中了解到越戰的知識,但家裡人從未討論過此事。」
  • 美航母將在越戰後首訪越南 專家:越國防政策未變
    越南國防部1月25日正式宣布,美國航母將於3月訪問越南峴港。這是1975年越戰結束後美國航母首次訪越。  馬蒂斯在訪越過程中突出展現美國對於越南海洋主張的支持,稱得益於海岸線和地理位置,越南將成為亞太地區「任何一種繁榮的基礎」之一,這也是美越發展更緊密防務關係的原因之一。「我們認為一個強大、繁榮和獨立的越南符合美國的最佳利益,我們希望未來成為合作夥伴。」馬蒂斯強調。  對於美國曾入侵越南一事,馬蒂斯則回答:「那都是歷史了。」
  • 越南反華情結:教科書寫越南史就是中國侵略史
    意味深長的是,1974年1月入侵中國海域的「李常傑號」「陳慶瑜號」「陳平重號」都是以越南歷史上抗華英雄命名的,其中第一艘進犯的「李常傑號」,名字來源於1075年主動入侵北宋邕州的李朝將領李常傑。西沙海戰後,越南政府出版社推出的《越南古代史》說:「越南歷史就是一部中國侵略史」。古代中越之間究竟有怎樣的恩怨衝突,以致越南如此耿耿於懷?
  • 《越南古代史》說道:「越南歷史就是一部中國侵略史」
    「越南」的意思是百越之南,是清朝嘉慶皇帝冊封的國號。在越南歷史博物館中大多展示的是越南人民反抗「中國侵略者」的英勇事跡。越南政府出版社推出的《越南古代史》說:「越南歷史就是一部中國侵略史」。徵氏姐妹古代中越之間究竟有怎樣的恩怨衝突,以致越南如此耿耿於懷?
  • 語言學家欲復興越南古「喃語」
    不久前,一批國際語言學家齊聚越南,吸引他們的是越南的一種古文字———「喃字」。他們希望復興這種形似漢字的古文字,並將其與英語建立翻譯聯繫。越戰期間被迫來到越南的美國詩人JohnBala-ban介紹說,已有四位年輕的越南刻字匠正在著手將喃字數位化,而他本人則致力於越南古詩的翻譯,並已編輯了一本字典,其中收錄了2萬個喃字。
  • 細說越南歷代王朝,一部活生生的王朝更替史
    在漫長的歷史上,從秦朝開始,一直到公元十世紀,越南一直受中國直接管轄,公元968年開始,越南脫離中國管轄,走向獨立的道路,後越南歷經多個封建王朝,但歷朝歷代均為中國的藩屬國,現在來看越南歷代王朝更替史。
  • 東南亞文化史:越南民族解放鬥爭
    法國佔領印度支那後,即將它作為工業原料供應地及法國輸出商品和資本的市場。為此,法國首先在越南大力發展採礦業,掠奪越南的煤、鋅、錫等礦產,組建了鴻基煤礦公司等。1903年,越南的煤產量約28.6萬噸,到1913年增長為50萬噸。越南生產的煤除運往法國以外,也出口到日本和中國等地。
  • 越戰後,越南用什麼樣的方法恢復人口的?可苦了越南女性了
    在新中國成立那一年,越南前皇帝保大結束了漂流的生涯,重新回到了越南,並且建立了南越,同時與北越政府正式開戰。經過多年的戰鬥,法國軍隊最終被越南軍隊包圍宣告投降,最終法國只能從越南撤軍。
  • 法國對越南的影響為什麼這麼大?
    從17世紀開始,法國的文化便開始逐漸侵襲越南社會。經過數百年的努力,現在的越南社會已經被打上了深刻的法國文化烙印。一、西方宗教的侵略16世紀開始,隨著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到來,殖民掠奪成為西方大國的基本國策,而傳教便是殖民掠奪的一個重要手段。法國為了擴大自己在遠東地區的影響,也加入了傳教陣營。法國對越南的滲透最早是以傳教的名義進行的。
  • 越南獨立後的第一件大事:廢除漢字,原因之一:漢字很難學
    一、法國殖民統治使越南出現漢文化斷層 前面說到,在宋朝以前越南還是中國的郡縣在1885年,清政府作為中法戰爭中的戰敗國與法國籤訂了《天津條約》,越南從此不再是中國的藩屬國,而法國則開始了對越南的殖民統治。自此越南人民開始學習法語,沿用了千年的漢語從此被擱置,漢文化出現了嚴重的斷層,漢語不再是越南人民的主要溝通語言。
  • 越南去中國化:重新構建了民族主義,卻造成了越南文化的斷層
    法屬殖民,推行法語  近代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清政府自身難保,1895年經過中法戰爭後清政府與法國籤訂了《中法新約》,  將越南拱手相讓給法國  ,法國由此開始了對越南的殖民。  法國為了更好地控制越南,鞏固自己的殖民統治,開始大力滲透以法國文化為代表的西方文化,法國統治時期的越南河內,也留下了大量風格各異的法式建築,至今也可以看到。
  • 「錢」進越南四.從茶文化說起 「小中華」演變之路
    從越南茶文化說起,不難發現越南如何由深受中國文化影響並自稱」小中華」,到法國殖民時代與西方文化碰撞發展出多元風貌,再到如今在多元文化中找到自己的獨有韻味。十七世紀初,在鄭氏與阮氏軍閥兵戎相向而分裂後,越南進入北鄭、南阮兩個政權對立的局面,一直維持到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中,越南受到法國殖民,1945年二戰結束前後,越南再分為由胡志明領導的北越,以及由法國挾持保大皇帝的南越。1976年,南北越才正式統一,成為今天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 戰爭的餘燼:法蘭西殖民帝國的滅亡及美國對越南的幹預
    圖片來自網絡在當代史中,甚少有題材受到研究、分析和探討的程度超過了越南戰爭。可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至今沒有一部作品完整且全面地介紹這個故事如何開始;沒有一本書帶我們從一戰尾聲——此時歐洲殖民帝國的未來貌似仍然確定無比——一直跨越二戰,然後到法國-越盟戰爭和它戲劇化的高潮,再到美國災難性地決定建立並捍衛南越。本書是對這部分歷史的一次嘗試。
  • 一段老故事的新講述:「被遺忘」的越南戰爭
    得益於此,美國觀眾方才能夠從電視上了解越南人的戰爭經歷。對不少北越支持者而言,越南戰爭與其說是一場孤立的戰爭,不如說是之前反抗法國與日本殖民統治鬥爭的延續,這表明北越的核心是民族主義而非共產主義,當初美國決策者在這一問題上的認識偏差為日後美國對越南問題的介入埋下了伏筆。
  • 越南:華夏文化中的「白眼狼」,百萬華人之喪
    從大秦帝國之後的千餘年間都是中國直屬領土,直到中國進入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後,越南才以單獨國家的形式分裂而出。19世紀中期,隨著清朝的衰弱、鴉片戰爭爆發,西方列強加大了在亞洲的殖民掠奪。法國入侵越南,清政府在對藩屬國的保衛中戰敗,導致越南易主。易主的只有土地,列強無法改變越南的中國心。
  • 法國入侵後越南進行文化變革,廢除漢字使用西方文字
    法國深諳文化同化對殖民統治的重要性,故在其入侵越南之後,便意識到「只徵服國土還不夠,還須徵服其靈魂」,由此法殖民統治者開始橫加幹預越南的文化思想領域,力圖對其進行全面徵服,其殖民「鷹爪」之長,手段之多,可謂給越南語言文字、文學、教育、思想體系等方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 越戰後,越南政府快速恢復人口的方法,讓女性至今抬不起頭
    導語:越戰後,越南政府快速恢復人口的方法,讓女性至今抬不起頭通常我們都知道,戰爭過後最嚴重的後遺症就是男性人口缺失,因為戰爭中途犧牲嚴重,且多數都是以男兵居多,故而很容易出現男女比例失衡的情況。越南戰爭時期,越南也是如此,為抵禦美軍的攻勢,源源不斷地輸送兵力,導致幾十萬人犧牲,不得已之下開始讓女兵上前線。20年時間裡,女兵給予美國大兵的打擊也是很大的,她們很懂得利用自身的優勢來迷惑敵人,從而實施暗殺,可以說在越南戰爭中後期,女兵是越軍的主要戰鬥力。
  • 剛跟美國打了20年越戰,一窮二白的越南,為何敢把槍口對準我國?
    最終在越南人民和中蘇的幫助下,痛擊美國軍隊把美國趕出越南,耗時20年的越戰取得勝利,越南並實現統一越南。越南戰爭是二戰之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的戰役,越戰的勝利對亞洲的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可以說越南能取得獨立,中國功不可沒。但是在越南獨立之後不久,越南不感激我們就算了,還把槍口指向我們,故意挑起中越邊境的矛盾,在1979年對中國發起自衛反擊措施,捍衛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