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榮格和阿德勒。讀弗洛伊德的作品,你就會理解到在潛意識裡的因果聯繫。而阿德勒的著作則引導人們認識過去與未來之間的因果聯繫的假象。
1911年,阿德勒被迫離開了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同時帶走了幾位親密的同事,他們走進了附近的一家咖啡館,拍桌子決定要成立一個新的團體——自由精神分析協會。他們想要更多的自由,想要打破原來精神分析的框架與束縛。1913年,這個團體更名為「個體心理學學會」。阿德勒開始稱自己的理論為個體心理學。
此前《被討厭的勇氣》已多番推薦,此書雖非阿德勒所作,但對於理解阿德勒的心理學有很大的幫助。阿德勒本人著作不多,現推薦給大家。
01《心理與生活》
這本書是阿德勒以豐富的臨床經驗,縝密深入地分析、探索人類內心的世界。針對自卑情結、優越情結、失敗的形態、神經症、性變態、童年的早期回憶、白日夢、夜夢等,皆有生動、細膩地闡述。
作者剖析人生的任務、意義、積極參與的社會感,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心理分析大師的睿智。另外本書對於如何適應與自處,從而過一個正常、圓滿的生活方式,作者從自卑感的心理來分析並提出解決的辦法。有人因「自卑感」激勵奮發獲得人生的成功,也有人任由「自卑感」作祟而入歧途,毀滅自己。阿德勒以其豐富的學識、畢生的經驗,為因「自卑感」而迷惘的人們帶來希望的曙光,讓我們在面對生活困擾時,力求克服「自卑感」,重建健康的心理生活。
02《走出困境的十五堂心理課》
各種各樣化解心理壓力的招數,讓你儘快卸下包袱,走出困境。
03《讓生命超越平凡》
不管有無器官上的缺陷,兒童的自卑感總是一種普遍存在後實,這是因為他們常仰賴成年人生活,且一舉一動受到成年人的控制。當兒童利用這種自卑感作為逃避做事情的藉口時,他們便會展現出神經病的傾向。如果這種自卑感在以後的生活中繼續存在下去,它便會形成自卑情結。因此,自卑感不是變老的象徵,而是個人在追求優越地位時的一種正常發展過程。
04《超越自卑》
經典之作,這本書給我們一個如何定義人生的意義,又給我們一個尋找生命意義的路徑和答案。「自卑情結」是貫穿這本書的主線,分開闡述和自卑情結的關聯,以及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認識自卑,了解自卑,然後超越自卑,成為更好的個體,什麼是好的個體,就是能有合作能力的人,阿德勒著重講到合作,合作讓你更好地融入社會人群,更好的經營家庭。這本書從各個方面都有剖析人性的問題。
05《哲人咖啡廳—阿德勒人格哲學》
這是一次走近大師的心靈之旅,或許會改變你的一生。哲學是人生觀的學問、哲學是心靈的完善、哲學是生命的詩。這本書包括5個部分:個體心理學、自卑與生活、自卑與超越人性的理解、人類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