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的心理學著作

2020-12-04 知己者容

世界三大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榮格和阿德勒。讀弗洛伊德的作品,你就會理解到在潛意識裡的因果聯繫。而阿德勒的著作則引導人們認識過去與未來之間的因果聯繫的假象。

1911年,阿德勒被迫離開了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同時帶走了幾位親密的同事,他們走進了附近的一家咖啡館,拍桌子決定要成立一個新的團體——自由精神分析協會。他們想要更多的自由,想要打破原來精神分析的框架與束縛。1913年,這個團體更名為「個體心理學學會」。阿德勒開始稱自己的理論為個體心理學。

此前《被討厭的勇氣》已多番推薦,此書雖非阿德勒所作,但對於理解阿德勒的心理學有很大的幫助。阿德勒本人著作不多,現推薦給大家。

01《心理與生活》

這本書是阿德勒以豐富的臨床經驗,縝密深入地分析、探索人類內心的世界。針對自卑情結、優越情結、失敗的形態、神經症、性變態、童年的早期回憶、白日夢、夜夢等,皆有生動、細膩地闡述。

作者剖析人生的任務、意義、積極參與的社會感,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心理分析大師的睿智。另外本書對於如何適應與自處,從而過一個正常、圓滿的生活方式,作者從自卑感的心理來分析並提出解決的辦法。有人因「自卑感」激勵奮發獲得人生的成功,也有人任由「自卑感」作祟而入歧途,毀滅自己。阿德勒以其豐富的學識、畢生的經驗,為因「自卑感」而迷惘的人們帶來希望的曙光,讓我們在面對生活困擾時,力求克服「自卑感」,重建健康的心理生活。

02《走出困境的十五堂心理課》

各種各樣化解心理壓力的招數,讓你儘快卸下包袱,走出困境。

03《讓生命超越平凡》

不管有無器官上的缺陷,兒童的自卑感總是一種普遍存在後實,這是因為他們常仰賴成年人生活,且一舉一動受到成年人的控制。當兒童利用這種自卑感作為逃避做事情的藉口時,他們便會展現出神經病的傾向。如果這種自卑感在以後的生活中繼續存在下去,它便會形成自卑情結。因此,自卑感不是變老的象徵,而是個人在追求優越地位時的一種正常發展過程。

04《超越自卑》

經典之作,這本書給我們一個如何定義人生的意義,又給我們一個尋找生命意義的路徑和答案。「自卑情結」是貫穿這本書的主線,分開闡述和自卑情結的關聯,以及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認識自卑,了解自卑,然後超越自卑,成為更好的個體,什麼是好的個體,就是能有合作能力的人,阿德勒著重講到合作,合作讓你更好地融入社會人群,更好的經營家庭。這本書從各個方面都有剖析人性的問題。

05《哲人咖啡廳—阿德勒人格哲學》

這是一次走近大師的心靈之旅,或許會改變你的一生。哲學是人生觀的學問、哲學是心靈的完善、哲學是生命的詩。這本書包括5個部分:個體心理學、自卑與生活、自卑與超越人性的理解、人類面臨的挑戰。

相關焦點

  • 《超越自卑》:心理學大師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
    《超越自卑》中譯本偉大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最著名的弟子為榮格與阿德勒,但兩人都因為和弗洛伊德的觀點不合而分道揚鑣,先後自立門戶。不少學者認為,榮格的成就已然超越了弗洛伊德。而阿德勒的聲望,則似乎相對而言要稍遜一些。這部阿德勒所著的《超越自卑》看上去較為通俗易懂,讓人感覺不像是一本專門的學術性著作。書中有些觀點是比較有趣而又不無道理的。例如,阿德勒認為:「在生命的最初四五年間,個人一般會開始構造心靈的整體性,並在他的肉體和心靈間建立起關係。」這個論調是他反覆強調的。
  • 阿德勒對心理學大眾化的強調至今仍具有強大的影響力
    雖然阿德勒在1936年和1937年所做的兩次巡迴演講引起了相當大的轟動,但回頭看去,這主要還得歸功於他的個性與國際聲譽。阿德勒去世後,個體心理學在不列顛群島的發展相當有限。阿德勒生命的最後10年大部分在美國度過,那裡的情況也沒什麼不同。阿德勒去世後沒幾個月,芝加哥的《個體心理學雜誌》就停止了出版,他的很多著作也很快絕版。
  •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曾被老師建議當一名鞋匠
    你怎樣看待你自己,世界就怎樣看待你--壹--宅在家裡的這麼多天,把弗洛伊德的理論學完,今天開始進入阿德勒的理論世界,做為弗洛伊德曾經的得意弟子,阿德勒的一生也是輝煌的一生,雖然從小身體受到幾次大的摧殘,但這並不能阻擋他在心理學中所取得的成就。
  • 知識 | 什麼是阿德勒心理學?
    本文摘錄《阿德勒理論導讀》中概述部分,向大家介紹阿德勒心理學的概要,可能會比較晦澀難讀,需要細細品讀,不能全然解釋阿德勒心理學,但也許可以幫助大家,打開阿德勒心理學大門。19世紀末20世紀初時,阿德勒是個全科醫生。那時許多醫生和大部分公眾對於身體和思想、理智與情感,都持二元論觀點。然而,阿德勒在20世紀的最初幾年就認識到,身體器官的缺陷在很多情況下是有心理學意義的。
  • 《理解人性》:跟著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洞悉人性
    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是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創始人,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與弗洛伊德、榮格並稱為20世紀精神分析學派三大奠基人。主要著作有《自卑與超越》《生活的科學》《個體心理學的實踐與理論》等。
  • 《被討厭的勇氣》與阿德勒心理學
    最近有幸拜讀了 岸見一郎 的《被討厭的勇氣》,岸見一郎致力於研究阿德勒心理學。阿德勒作為心理學的三巨頭之一,而為大眾所熟知。阿德勒心理學,與佛洛依德和榮格心理學的區別就是,阿德勒心理學從目的論而不是從原因論的角度出發,來討論的人類的行為。
  •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1)自卑與超越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作為一名的確有著突出貢獻的心理學家,阿德勒並不為我國大眾所熟知,在書市上也鮮有他的書籍。《自卑與超越》當然除外,很早就得以引進,但非心理學專業的讀者對這本書並不感冒。但在一本書的出版之後,這一切都發生了改變,這本書就是《被討厭的勇氣》。
  • 破除心理學迷信,從了解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開始
    談及心理學,繞不開的一個人物就是弗洛伊德,但他的名氣太大,理論也被解讀的非常豐富,反而我們得不到太多的建設性內容了。沿著弗洛伊德,我們可以找到榮格、弗洛姆,而今天我們就說說那個曾經跟拜在弗洛伊德門下,而後又旗幟鮮明的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的阿德勒。
  • 《正面管教》前餐:阿德勒心理學
    健文老師健文老師思維導圖學習法今天《正面管教》理論基礎是阿德勒心理學,於是了解一下阿德勒心理學是神馬東東說起心理學,三個牛逼的大人物是我們必須了解的:弗洛伊德、榮格、阿德勒。因為他的實用性比較強,所以到了後期他的名聲大噪,大家越來越重視阿德勒心理教育的作用了。《正面管教》就是基於阿德勒心理學理論的。三位大咖我們已經介紹完了,關於三位大咖們的心理學我們可以這樣簡單理解,治療性問題找弗洛伊德,文化和性格問題交給榮格,家庭關係可以找阿德勒。
  • 如何擺脫焦慮、抑鬱「阿德勒心理學」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阿德勒-目的論實用心理學,阿德勒心理學和弗洛伊德、榮格並稱為心理學三大巨頭,但是阿德勒心理學獨立於弗洛伊德和榮格心理學體系,創立了一個新的心理學觀點就是目的論心理學,它否認了我們通常了解的因果論心理學,並且否認心理創傷的存在,提出了以目的判斷行為的觀點,個體的表現皆是不斷重複自我肯定的「決心」而造成的結果,此學說更有利於個體心理平衡的恢復,並有助於快速擺脫以往心理陰影造成的惡性循環
  • 初步涉獵| 阿德勒心理學值得研究探討
    心理學三大巨頭:弗洛伊德、榮格、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其中阿德勒是「另一種哲學」的創立者、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個體心理學是所有人的心理學」,阿德勒說,重要的不是過去,而是你怎麼看待過去,而我們對過去的看法,是可以改變的。在阿德勒的學說裡,所謂的心理症狀,並不是過去經歷的產物,而是為現在的「目的」服務。
  • 從阿德勒心理學的角度學習如何與父母重建良好的關係
    本書從照護者的角度出發,運用我多年研究的阿德勒心理學原理,探討如何減輕照護工作的負擔、如何與我們要守護的父母構建良好的關係。阿德勒並未著書立說談及如何守護父母,此書是我在親身照護父親的過程中運用阿德勒心理學思維實踐得出的結論。讀懂阿德勒心理學思維的原則、原理,能讓我們釐清各種問題的頭緒,找到可行的解決方案。
  • 《理解人性》: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從表象窺到人性本質以理解人生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是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他與弗洛伊德、榮格並稱為20世紀精神分析學派三大奠基人。主要著作有《自卑與超越》《生活的科學》《神經症問題:病例史手冊》《個體心理學的實踐與理論》等。
  • 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為何我們存在著自卑情結
    (感謝大家喜歡小編的文章,喜歡的朋友可以轉發,也可以點擊上方關注一下,往後的日子,讓我們一起學習心理學,探索更多關於人類心理的奧秘)前面小編介紹過弗洛伊德、榮格這兩位心理學家,現在小編和大家介紹一下與他們兩位並稱為心理學三大巨人之一的阿德勒以及他的個體心理學
  • 使用心理學——阿德勒心理學
    阿德勒提倡,任何經歷都是絕對客觀的,而人是活在自己營造的主觀世界裡。在主觀世界裡,經曆本身無法決定它的意義,而是你自己在經歷的基礎之上,給了它一個意義。而用阿德勒心理學來解釋,則是她潛意識裡給接濟家裡這件事賦予了非同一般的意義,她需要完成這件事才能實現她自己賦予的意義。兩種解釋,其實都不是關鍵。關鍵在於哪一種能夠讓樊勝美得到自由。第一種永遠也不可能,因為樊勝美無法決定她的家庭成員的行為,而她的家庭成員顯然不會中斷接受她的接濟!
  • 《被討厭的勇氣》:完全顛覆日常認知的阿德勒心理學
    實際上,他是運用了阿德勒的心理學知識,以一種與人們日常認知大多相反的思維解決了青年的困惱。阿德勒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被稱為「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注重對於人本身心理的探討,很多人也許會對他的《自卑與超越》一書感到耳熟,他的一些觀點和弗洛伊德不同甚至完全相反。
  • 俞敏洪:自卑比狂妄更糟糕,心理學大師阿德勒告訴你如何自信成長
    阿德勒創建了個體心理學,被後世稱為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他與佛洛依德 、榮格並稱為「心理學三大巨頭」 ,成為心理學界最有影響力的大師之一。阿德勒的著作裡,最出名的就是這本《自卑與超越》,這本書我很早就看過, 但之前並沒什麼感覺。
  • 「心理學必讀清單」10本經典著作
    阿德勒《自卑與超越》阿爾弗雷·阿德勒,是早期著名的心理學家、也是弗洛伊德的學生,跟著弗洛伊德學習了九年。與榮格、弗洛伊德並稱為心理學家中的三巨頭,但後來他與老師意見相左分道揚鑣,成立了自己的派別——個體心理學。
  • 阿德勒勇氣之書《人,做得到任何事》出版
    推薦語個體心理學創始人、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阿德勒的十三堂生活自修課,《自卑與超越》姊妹篇,更適合普通人閱讀,更具指導意義。阿德勒勇氣之書,送給焦慮迷茫中對自己仍有期待的你。這種堅強的信念造就了阿德勒一生的成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著作頗豐,主要著作有:《自卑與超越》《人類面臨的挑戰》《神經症的性格》《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補償的研究》《神經症問題》《理解人性》等。譯者簡介吳書榆臺灣大學經濟學學士、英國倫敦大學UCL經濟學碩士。曾擔任研究、企劃與行銷有關工作,目前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 阿德勒積極心理學:如何重新認識自我、創造自我
    阿德勒積極心理學:如何重新認識自我、創造自我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是奧地利精神病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認為:人是有意識的個體,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參與決定自己的命運,即自我可以按照自己獨特的生活風格決定自己的行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