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訓》解讀二:古人對家內事務的要求,今人從中學到了什麼

2020-12-19 高山碼字

大家好,我是@高山碼字,我們繼續研讀《朱子治家格言》。

昨天整理出了古人對生活習慣方面的要求,定時發布了《朱子家訓》解讀一:古人對生活習慣有哪些要求?今人該注意什麼以後,有一定數量的分享、收藏和轉發,你的分享、收藏和轉發會讓更多的朋友看到,在此先感謝各位網友的厚愛。

今天,我們再接再厲,整理一下家訓中古人對家內事務有什麼要求,現在的我們遺失了什麼?又該繼承哪些優良傳統,該摒棄什麼?

朱子家訓圖

該怎樣對待自己的另一半

原文及解析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奴僕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豔妝。

釋義:(需要遠離)很多不務正業的女人,她們會教導你姦淫和盜竊;婢女和小妾假如很嬌美,並不會給家庭帶來幸福。

不能使用俊美的家奴和僕從,髮妻和小妾喜歡豔麗的裝飾是很不好的忌諱。

知識拓展:

三姑:指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指牙婆(以介紹人口買賣為業從中取利的婦女)、媒婆、師婆(女巫)、虔婆(鴇母)、藥婆(給人治病的婦女)、穩婆(以接生為業的婦女)。

古時的三姑六婆往往借著這類身份幹壞事,因此通常用來比喻不務正業的婦女。

妻、妾、婢和奴僕:在古代,社會上有身份地位階層的男人,一般會有一位髮妻,若干小妾,還可以有婢女和奴僕,在階級分明的舊社會,窮人甚至連老婆都討不到。

古今對比很多男同胞是不是很羨慕古代有社會地位的男子?他們可以名正言順地擁有很多女人,可以有三妻四妾,有婢有僕,而自己怎麼就沒有呢?

現代社會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制,適齡青年在自由戀愛的條件下可以結為夫婦,當然不會有妾,在人人平等的社會裡,更不允許有婢女和僕人了。

這是人類的一大進步,所以毋須羨慕古人,說不定你在古時是一個討不起老婆的窮人呢?

關於三姑六婆,舊社會裡很多,但是新社會以後,就逐漸消失了,比如牙婆,早就在打擊販賣人口的政策下消失,再如穩婆,在醫療體系健全以後,隨著婦女生產都進醫院而消失了。

今人對另一半存在的錯誤認知找另一半的時候,很多人都有錯誤的認知。比如女方找老公,會不根據自己的實際去找高富帥,退而求其次的話會找家庭條件好一點的人,都沒有把男方品質方面放在首位。在婚姻中,對另一半的錯誤認知。比如在分工明確的家庭裡,男主外,女主內,有些男人也會在外沾染「三姑六婆」,有些女人會不珍惜家庭,特別喜歡打扮,甚至不喜歡父母留給自己的容顏而去整容,存在較大的虛榮心。該傳承什麼和摒棄什麼?古人的智慧,運用到男女平等的今天,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同樣需要遠離不務正業的人。不論是選老公,或是選妻子,對於成天不務正業,遊手好閒的人,我們都需要遠離,至少需要慎重考慮。需要注重內在美而不在外表。現在很多人談朋友,找老公或找老婆,都太注重看臉,而沒有注重內在的美。家訓中說妻妾不能裝飾華美是有一定道理的,另一半太過於愛打扮,說不定就會綠你。需要重視另一半好友的品質。引申來說,假如另一半務正業和注重內在美,但是在不務正業朋友的影響下可能會變壞,同樣需要提醒另一半與他們保持距離,不然家庭會出問題。摒棄什麼?

對於男人而言,當然是切不可羨慕古時人三妻四妾了,也不可大男子主義,對待另一半,需要平視而不是俯視,尊重對方,理解對方。

對於女人而言,也不需要仰視對方,而是做好自己,不能存在著全靠容顏拴著男人的心理,青春易老,而是應該在相濡以沫中達到天地長久。

詮釋了什麼是孝順這個問題

原文及解析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

釋義:祖宗雖然離開我們很久遠了,但是祭祀的時候還是要十分虔誠;子孫雖然很愚笨,但是還是需要認真研讀經書。

自己生活節儉,以做人的正道來教育子孫。

知識拓展:經書不是佛道的經卷,而是指儒家經典四書五經。

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

古今對比1.祭祀方面

古人對祭祀祖先是很重視的。

皇家有太廟,專設有禮部,禮部的職責之一就是對配享太廟的祖先進行祭祀。

就是一般人家,都會設有祠堂。每年除夕辭年、月半照燈、清明掃墓和中元燒紙錢等等。

但是在新社會的今天,普通人家也就是在忌日和清明對祖宗進行懷念。

2.教育子女方面

古人很重視對子女的教育

在農耕時代,「耕讀傳家久,詩書濟世長」一直是人們懸掛在廳堂的座右銘,是激勵兒子們發奮讀書的格言。對於女兒而言,需要學做針線活,需要學會孝敬公婆等等。

在當今社會,激勵孩子的方式更多,但是讀書還是主流,對子女教育在全球範圍內是首屈一指的。

與古人相比,今人在教育方面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更加開明,注重男女平等。

不論是數量上還是教育方式方法上,古人都無法企及。

3.做好榜樣方面

古人能夠嚴於律己,為下一代做好榜樣,主要受兩千多年的儒家文化影響。

而今人似乎沒人提到這方面內容,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愛家的父母都會做好父母角色,不愛家父母也不會做出好的榜樣。

今人對於孝順存在哪些錯誤的認知?家訓裡提到祭祀和教育後代,很多人不會理解為什麼歸類到孝順上來,主要存在以下錯誤的認識。

為什麼沒有孝敬父母的內容。在整個家訓中,在後面談到處理對外關係時才提到了父母,即"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也許在古人的眼中,孝敬父母是天順地義的,是不需要贅述的。關於孝順的範疇問題。很多人看了上面的標題,認為我是亂寫,孝順應該只是針對父母。其實這是很狹隘的認知。孝順中的「孝」是孝敬父母,祭祀祖宗,「順」則包含了下一代的飛黃騰達,光宗耀祖,順父母,順家庭,順家門的意思。關於做好榜樣的問題。現在討論得最多的,就是極個別父母,在年輕時對子女是不管不顧,離家出走,但是老了以後想要子女養老,甚至不惜打官司,撕破臉,這是典型是沒有做好榜樣的例子。傳承什麼,摒棄什麼?家訓中說到需要虔誠地祭祀自己的祖宗,需要認真對待孩子的教育。

我認為在新時代需要選擇性地繼承。

1、祭祀方面

比如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假如按古人一年多次進行祭祀的話,那是很不可取的,定時定點進行祭祀,會浪費太多的人力物力,如果只是為了完成心願而去祭祀祖先的話,這就是形式主義。

所以祭祀祖先,重在誠心,而該什麼時候祭祀,可靈活行動。

2、教育子女

對待孩子的教育,我認為也需要與時俱進。

家訓中的「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就是不論聰明孩子和愚笨的孩子,都要認真讀四書五經,這就太過於機械。

再就是現在男女平等,兒子女兒都是接班人,當然不會回歸到古時只讓兒子讀書,只教女兒習針線活的舊社會了。

在現在社會中,父母的選擇會很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有些孩子會讀書,大可讓他好好讀書,有些孩子不是讀書的料,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比如孩子有很好的動手能力,或有音樂天賦,或有繪畫天賦,大可根據實際情況對照培養。

3、以身作則

在古代,假如受到父母的遺棄,主流價值觀會認為子女需要放下仇恨,承擔贍養父母的義務。

但是在現在法治社會,我認為不可效仿,不可愚忠。

播什麼因,結什麼果。

需要對不能以身作則的行為予以警示,不能縱容具有遺棄性質的惡劣行為,不能助長了不負責的社會風氣。

忠孝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明天,我們繼續解讀《朱子家訓》——家外的一些事務應該如何正確對待,歡迎到時不吝指教!

我是七零尾的@高山碼字,平時喜歡讀書和寫作。

喜歡我的朋友請加關注吧,我會及時為您碼出更好的文字。

你們有什麼想說的,請在下面留言討論吧。

您的點讚、推薦、收藏和轉發也很重要哦!

拓展閱讀

《朱子家訓》作者:朱柏廬(1617-1688),江蘇崑山人,生於明代萬曆四十五年,自幼致力於讀書曾考取秀才志於仕途,清朝入主中原以後不再求取功名。

《朱子家訓》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達出來,在清至民國時期是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童蒙必讀課本之一,多被很多官宦、士紳和書香門第寫成對聯條幅掛在大門、廳堂或居室。

根據@高山碼字總結,全文包括題目一起共522字,分為日常習慣、對內家務、對外家務、處世態度、處事態度和家風門風六大部分。

在以後幾天裡,我會一一為大家帶來更精彩的文章。

相關焦點

  • 《朱子家訓》解讀一:古人對生活習慣有哪些要求?今人該注意什麼
    大家好,我是@高山碼字,接下來幾天,我們一起來研讀一下經典的《朱子治家格言》,也叫《朱柏廬治家格言》。為什麼要解讀一本流傳了三百多年的家訓呢?因為這篇家訓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很多優秀特點,從現在社會的一些現狀來看,很多優秀內容正在慢慢地遺失。
  • 《朱子家訓》解讀三:古人教你如何對待身外之物,有哪些現實意義
    大家好,我是@高山碼字,我們繼續研讀《朱子治家格言》。前面兩天發布了兩篇解讀文章(文尾有連結),得到了一些網友的分享、收藏、轉發和推薦,在此感謝各位的厚愛和頭條君的大力推薦。今天,我們再接再厲,整理一下家訓中如何正確對待身外之物的一些問題,詳細為大家講解古今有什麼區別,今人有什麼不當之處,以及我們該傳承什麼和摒棄什麼等等一系列問題。
  • 《朱子家訓》告誡子孫:好色的人會遭到報應,結尾處盡顯家訓主旨
    大家好,我是@高山碼字,我們繼續研讀《朱子家訓》的最後一篇。前面幾天發布了五篇解讀(文尾有連結),得到了一些網友的分享、收藏、轉發和推薦,在此感謝各位的厚愛和頭條君的大力推薦。今天,我們再接再厲,整理一下家訓中的最後幾句。原文及解析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 《朱子家訓》解讀四:古人教你如何善待家人親人,古今有哪些變化
    大家好,我是@高山碼字,我們繼續研讀《朱子家訓》。前面幾天發布了三篇解讀(文尾有連結),得到了一些網友的分享、收藏、轉發和推薦,在此感謝各位的厚愛和頭條君的大力推薦。今天,我們再接再厲,整理一下家訓中如何善待家人親人的問題。詳細為大家講解古今有什麼變化,今人有什麼不當之處,以及我們該傳承什麼和摒棄什麼等等一系列問題。
  • 《朱子家訓》解讀五:為人處世的十句格言,今天有哪些借鑑的意義
    大家好,我是@高山碼字,我們繼續研讀《朱子家訓》。前面幾天發布了四篇解讀(文尾有連結),得到了一些網友的分享、收藏、轉發和推薦,在此感謝各位的厚愛和頭條君的大力推薦。今天,我們再接再厲,整理一下家訓中告誡後人如何為人處世的十個方面。詳細為大家講解古今有什麼變化,今人有什麼不當之處,以及我們該傳承什麼和摒棄什麼等等一系列問題。
  • 朱熹與《朱子家訓》
    老一代讀書人,幾乎都會背誦這篇524字《朱子家訓》。從清代到民國,這《朱子家訓》一度是孩童啟蒙讀物,和《三字經》、《百家姓》一樣令人耳熟能詳。甚至有清代教育家自己掏腰包刊印這本《朱子家訓》萬餘本,贈送給學校裡的孩子們。可見這本「家訓」的巨大影響力了。   《朱子家訓》又名《朱子治家格言》和《朱子治家規範》。由於書名有「朱子」兩字,有人附會是朱熹(1130—1200)所著。其實,此「朱子」非彼「朱子」。
  • 治家經典《朱子家訓》導讀
    這句名言便出自著名的治家經典《朱子家訓》。你不要以為這個影響巨大、內容豐富的治家格言的作者朱子就是宋代大理學家朱熹,其實他是清代學者朱用純(字致一,自號伯廬)。吳昌碩題寫的朱伯廬先生治家格言也許你會以為這篇以儒家「修身」、「齊家」為核心思想、集萃人生處世處事經驗的治家經典是一部鴻篇巨製,其實這個廣為傳誦的《家訓》全文只有506個字。
  • 《朱子家訓》——灑掃庭除的解讀
    《朱子家訓》全文524文字通俗易懂,內容簡明賅備 ,對仗工整,朗朗上口,問世以來,不脛而走,成為有清一代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經典家訓。很多時候我們都在苦苦尋求教育好孩子的方法和方式,往往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些側重孩子的學習,成績,班級名次,卻忽略了一些本質問題。
  • 深刻而雋永的《朱子家訓》-光明日報-光明網
    我認為,如果沒有朱子,孔子的思想可能就不會這樣被傳承下來。     作為我國古代繼孔子以後最偉大和最重要的思想家、哲學家、史學家、文學家和學問家,朱熹是唯一一位非孔門弟子而被配祀孔廟的古代聖賢,被人們尊稱為朱子。他的著述多達2500餘萬字,是古代學者中著述最勤奮、最多產的作者。
  • 《朱子家訓》的永續魅力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朱子家訓》有二,一為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所作,二為明末清初教育家朱用純所作。朱熹所作《朱子家訓》原題為《紫陽朱子家訓》,紫陽是朱熹的別號;朱用純所作《朱子家訓》原名為《治家格言》。朱熹的《朱子家訓》和朱用純的《治家格言》是在不同時代由不同的朱家先賢所撰寫出來的不同傳世巨作。可惜世人多把他們的文章搞混了,通常人們多以《朱子家訓》來稱呼朱用純的《治家格言》,反而朱熹老夫子真正的《朱子家訓》一般人多不了解。
  • 朱子家訓(附解)
    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做事要從身邊小事做起。日出而作、聞雞起舞,都有一個「勤」字在。日落而息,要親自檢點門戶,這樣能做到處事「謹慎」。 從禮子開始,儒家對勤儉治家和謹言慎行都有很高的要求。 【解讀】 美麗的婢子漂亮的妾,這並不是家內的福氣。童子和僕人不要選面貌俊美的,妻妾一定不要濃裝豔抹這一條道出傳統中國人的思想:作什麼事情都不要招搖,低調一些,實用就很好。
  • 傳承好家風,弘揚正能量 【線上講座】王家安:《朱子家訓》系列解讀
    傳承好家風,弘揚正能量 【線上講座】王家安:《朱子家訓》系列解讀 2020-06-06 02: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日報創作談:從《朱子家訓》說起
    人人都有個家,都希望家庭幸福和睦。如何治家,歷來是人們議論甚多的一個話題。   近日,讀到一篇前人關於治家的格言,頗受啟發。原題為《治家格言》,流傳後通稱《朱子家訓》,作者是朱柏廬。這是一篇廣傳數百年而不衰的名作,它宣揚家庭的基本道德,主張要嚴格治家,在民間產生過廣泛影響。
  • [學習時報]降瑞峰:《朱子家訓》中的修身齊家思想
    《朱子家訓》是思想家朱熹晚年寫給族內同人的一篇短文。全文只有300多字,簡潔明快,力透紙背。朱熹將其一生總結提煉的理學精華融入其中,並用通俗的語言作了闡釋和說明。從家族的世代興旺和國家的長期繁榮著眼,就家國、言行、情理等提出了明確的倫理規範。可以說,《朱子家訓》講清了人與族群、人與國家、人與自我的辯證關係。
  • 《朱子家訓》十三句,句句哲理,受益一生
    《朱子家訓》十三句,句句哲理,受益一生一、施惠勿念,受恩莫忘。給了別人一點便利與好處,不要老是記得。另一方面,受了別人的幫忙或方便,也要放在心裡。八個字,道出的是最樸素的做人道理。然而生活中卻經常不是這樣。施惠常念者有之,受恩多忘者有之。施惠常念,會給人壓迫感,造成人心理負擔。受恩多忘,則人顯得寡情,缺乏感恩的心。
  • 《朱子家訓》走入英語世界
    > 作者簡介:   《朱子家訓》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或《朱柏廬治家格言》,乃明末清初朱用純所寫。近年來,家風建設成為新時代構建社會和諧的關鍵,是新時代家國情懷的表徵,《朱子家訓》也迎來了出版史上的高峰。據有關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出版的《朱子家訓》(包括《朱子治家格言》)有80多部,足見《朱子家訓》傳播之廣。
  • 《朱子家訓》中的朱子不是朱熹而是他?3個特點使它廣為流傳
    《朱子家訓》中的朱子不是朱熹而是他?3個特點使它廣為流傳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家訓,所謂的家訓是一個家庭文化底蘊的體現,這個訓不是訓斥的意思,而是訓導。《朱子家訓》現在我們流行的認知有兩個,一個是宋朝朱熹的《朱子家訓》,他的本名就叫做《朱子家訓》;另外一個大家都不知道的就是清朝朱柏廬先生的《朱子治家格言》。大家說《朱子家訓》一般就是指朱柏廬先生的《朱子治家格言》。
  • 朱子後人村裡講朱子家訓
    近年來,該村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繼承和發揚朱子家風家訓傳統文化精華,全力打造和諧文明社區,榮獲「廣東省文明村」「廣東省家庭文明建設示範點」等榮譽。 在朱子後人聚居的文明村開展家風家訓課,讓這場「不忘初心公開課」暨家風家訓專題實境課堂有了更豐富的內涵。
  • ...朱熹第26代嫡孫朱高正為您帶來《中國歷代家訓精華—朱子家訓》
    提到《朱子家訓》,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清代學者朱用純的《治家格言》;其實《朱子家訓》是指南宋大儒朱熹所作的家訓。朱熹《朱子家訓》原載於紫陽朱氏族譜,產生於民族危機深重、社會道德淪喪的南宋中期,大儒朱熹感嘆綱常不振,於是作家訓警醒後代,希冀以文載道,教化世人。
  • 傳承好家風,弘揚正能量--【線上講座】王家安:《朱子家訓》系列解讀
    傳承好家風,弘揚正能量--【線上講座】王家安:《朱子家訓》系列解讀 2020-05-29 02: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