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寫詩最喜歡用誇張的手法,其中,名句迭出: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裡。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每每讀來,不得不佩服李白的想像力,感慨他的豪邁之筆。
說起誇張,李白有一首小詩,20個字,句句驚人,讀來令人嘆服,入選小學課本,小學生都會背。
這首詩就是李白的《夜宿山寺》。
《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全詩明白如話,可以說不用翻譯,讀完就知道是什麼意思。
山上寺院的高樓真高呀,好像有一百尺的樣子,人站在樓上,好像可以摘到天上的星辰。
站在這裡,我都不敢大聲說話,生怕驚動了天上的仙人。
李白此詩極度誇張的寫山寺樓之高。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首句正面描繪寺樓的峻峭挺拔、高聳入雲。
發端一個「 危 」字,倍顯突兀醒目,與「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組合,就確切、生動、形象地將山寺屹立山巔、雄視寰宇的非凡氣勢淋漓盡致地描摹了出來。
次句以極其誇張的技法來烘託山寺之高聳雲霄。字字將讀者的審美視線引向星漢燦爛的夜空,非但沒有「高處不勝寒」的感慨,反給人曠闊感,以星夜的美麗引起人們對高聳入雲的「危樓」的嚮往。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不敢」寫出了作者夜臨「危樓」時的心理狀態,從詩人「不敢」與深「怕」的心理中,讀者完全可以想像到「山寺」與「天上人」的相距之近,這樣,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詩人站在樓頂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這兒都不敢大聲說話,唯恐驚動了天上的仙人。
李白非常善於抓住事情的某一個特點,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加以大膽的想像誇張。誇張得那麼自然,不露痕跡;那麼大膽,又真實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強化感情的作用。
例如李白《贈汪倫》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的深厚感情。
汪倫來送別,李白將送別之地桃花潭來作比,顯得親切自然,誠摯動人。
而在《望廬山瀑布》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將瀑布比作落入塵世的銀河,誇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
如果說李白的《贈汪倫》和《望廬山瀑布》中誇張的是其中的某一句或某兩句詩,那麼這首《夜宿山寺》是句句皆驚人。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樓高百尺,已經讓人十分驚嘆了,更讓人叫絕的是,伸出手,可以夠到天上的星辰。這麼高,必生恐懼,話都不敢大聲說了,生怕驚動了天上的仙人。
全詩無一生僻字,卻字字驚人,堪稱「平字見奇」的絕世佳作。
這首詩入選小學課本,成為小學生必背的詩作。
讀這首詩,小七佩服李白想像力,他藉助大膽想像,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聳和夜晚的恐懼寫的很逼真,從而將一座幾乎不可想像的宏偉建築展現在讀者面前,讀這首詩,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摘星辰、驚天人,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詩人信手拈來,用入詩中,讓人頓感情趣盎然,有返璞歸真之妙。
上學時,有一年暑假,小七回到老家過暑假,和小夥伴一起玩耍,夥伴一邊玩一邊念了這首詩: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全詩明白如話,卻又朗朗上口,讀完後,還能啟發我們的想像力,這個世界,是多麼奇妙呀!
感謝詩詞,啟迪我們的想像,帶給我們超出生活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