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首古詩詞#
白居易,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有詩王、詩魔之稱,他也是唐代詩歌改革運動的倡議者。白居易力倡新樂府運動,倡導作詩論時事、關注民生疾苦,講究詩歌語言通俗。
在很多人印象中,白居易的詩大多是樂府詩,篇幅長而多敘事,語言通俗易懂又很優美,能準確傳達主題。比如我們中學曾學過的《觀刈麥》、《賣炭翁》、《琵琶行》、《長恨歌》等等都是中長篇樂府。
其實白居易所擅長的詩歌體裁很多,五言七言都能信手拈來,絕句律詩也是律工韻諧。其五言絕句如「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驢」、七言絕句如「半江瑟瑟半江紅」、律詩如「試玉要燒七日滿,辯才須待七年期」等等都是傳唱千古的名作。
今天再向大家介紹一首白居易的小詩,這首詩僅僅20個字,因頗有童趣而被選入小學課本中,幾乎人人會背。但很多人只知其二,不知其一。且來欣賞白居易的這首《池上》:
池上·其二
唐·白居易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這首《池上》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小學課本中的必背詩之一,想必大家都能倒背如流了。
白居易最擅長敘事詩,不僅僅能長篇敘事,且能以短小篇幅描繪一些生活趣事,此詩便是描繪兒童生活的敘事小詩。
短短4句詩20個字,在白居易筆下就如同一組鏡頭,拍下兒童偷採白蓮的情景。撐船、採蓮、悄離、浮萍開等等描繪,既有動作描寫,又有兒童的心理描寫,細緻逼真,富有情趣。將一個偷採白蓮的孩童描繪得天真活潑,淘氣可愛!
這首詩能入選小學課本一方面是其題材為兒童趣事,很貼近小學生生活,另一方面也是語言通俗易懂,易於小學生理解接受。
但其實,這首詩只是白居易《池上二首》中的第二首,再來看看第一首如何:
池上·其一
唐·白居易山僧對棋坐,局上竹陰清。映竹無人見,時聞下子聲。
這第一首寫的詩山僧對弈的場景,相比第二首的童趣,這首詩更顯清淨,山僧、棋局、竹陰、落子聲,環境和人物都安寧和諧,反映出一種一塵不染的心境。尤其結尾一句「時聞下子聲」,以動襯靜,更顯真正的幽靜。
兩首小詩,一者清幽、一者諧趣,足見白居易作詩風格多樣,各種題材風格信手拈來,天然不須雕飾,詩王之稱確實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