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這首冷門詩,意義深遠,是最應該入選小學語文課本的一首詩

2021-01-12 張赫赫的小宇宙

保護環境、保護動物是我們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準則。尤其是在這樣一個新時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家必然願意看到在山林中隨意飛翔的小鳥,在大海中任意遨遊的魚兒,在草原上肆意奔跑著的牛馬,大家也必然喜歡生活在一個生機勃勃、萬象更新的「地球村」中。

在古代的時候,其實已經有了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想,只是通過不同的形式去倡導而已。

比如蘇軾在其詞中就曾經提到過:

照日深紅暖見魚,連溪綠暗晚藏烏。

在我們經常哼唱的由詩通過作曲而來的一首歌中,也同樣表達了一種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問。

可以說,在古代的時候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思想已經在很多文人墨客、士農工商的先進人士生根發芽了。

今天小赫赫就要為大家介紹一首來自香山居士白居易的一首倡導人們愛護動物的詩《鳥》。

說到白居易大家都很熟悉,他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在唐朝中期與好朋友元稹共同倡導了改變唐詩詩風的文化運動——新樂府運動。兩人在文學創作中提倡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不主張辭藻華麗,而更加追求通俗、樸實的語言,但是由於他在唐詩中的突出貢獻令他得到一個比李白更加響亮的稱號——「詩魔」。

白居易成名時間特別早,早在自己17歲時就憑藉著一篇考場作文揚名天下: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賦得古原送別》

白居易少見的一首詞,很多人都理解錯了,詞的本意原來是這樣……

而那首《長恨歌》更是成為愛情詩詞中的經典。沒錯,這樣的經典就是出自於極富情趣以及閒適心情的詩人,也只有這樣的心態與生活情趣才能寫出在平常人眼中經常被忽略的事物。

比如今天要介紹的這首詩,不僅有保護動物的倡導,而且還夾雜著自己對於人生的認識與感慨。

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這首詩相對於白居易的其他聞名於世的詩詞作品而言,比較冷門,但是這只是從文學價值角度而確定的,但是若論韻味與意義、意境的高度以及其中所蘊含的對環保意識的倡導絕對屬於白居易詩詞中的上乘之作。

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究竟是誰說的小鳥的生命就是微小的,就是渺小的呢?可是現實就是,小鳥們也和我們人一樣,他們也是有生命有血有肉的呀!

開頭就用一個反問句將讀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了詩詞中,通過反問,將一個深刻的道理告訴了大家:小鳥也是生命,也是有血肉的,為什麼人類非要通過個體的大小來判斷是否是偉大與渺小的呢?白居易通過這樣的表述首先闡明了自己的觀點,為後面兩句的呼籲與倡導奠定了基礎。

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請大家不要去打那些在「枝頭」獨自站立的小鳥,他們可能只是在盼望著小鳥媽媽的歸來,為它們帶來溫暖與食物的;也可能是一位小鳥媽媽,在看著剛回飛翔的孩子練習飛行技能呢!萬一把它打了,豈不是破壞了整個小鳥家庭嗎?

這兩句充分表達了白居易熱愛環境、保護動物的思想與勸誡人們的那種急切的心情,充分體現出了白居易對小動物的憐憫與疼愛,多麼生動與形象啊,可見白居易是一位多麼善良並富有仁愛之心的人啊!

白居易的整首詩都是通過反覆的說明,在生動形象地告訴大家,不僅要愛護鳥兒,更要愛護每一個小動物,因為它們都是有生命的。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高妙的寫法,有的只是對動物、對環境的熱愛。按小編看來,這首詩時最應該該入選小學語文課本的,它可以讓小學生們從小就樹立其保護動物、愛護環境的觀念和意識。

尊敬大自然,敬畏大自然,我們人類才可以更好地利用大自然。發展至今天,我們受到大自然的報復已經足夠多了。所以就應該從白居易的這首簡單的小詩開始,讓我們真正從小樹立起愛護動物、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相關焦點

  • 白居易入選小學課本的一首詩,很多人只知其二,不知其一
    #白居易,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有詩王、詩魔之稱,他也是唐代詩歌改革運動的倡議者。今天再向大家介紹一首白居易的小詩,這首詩僅僅20個字,因頗有童趣而被選入小學課本中,幾乎人人會背。但很多人只知其二,不知其一。且來欣賞白居易的這首《池上》:池上·其二唐·白居易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這首《池上》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小學課本中的必背詩之一,想必大家都能倒背如流了。
  • 白居易一首詩歌雖然不知名,但是很有道理,應該入選小學語文課本
    白居易有很多的詩歌都是寫生活的情趣,他說自己是一個「閒」人。正是由於這種「閒適」心情的存在,才會讓他有更多的時間去關注自然界當中的一切,寫出許多精美的詩篇。這些詩篇當中還注入了一些人生感慨,甚至在那個時代,就已經有了環保保護動物的概念,在這一首不太知名的唐詩當中寫得最為清楚。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 寫冬至的詩很多,卻被一首民謠碾壓千古,還入選了小學課本
    筆者專門查閱了有關資料,冬至節的詩還真不少,不少著名詩人都寫了關於冬至節的詩。比如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宋代大文豪蘇軾和他弟弟蘇轍、著名詩人範成大、陸遊等都有關於冬至日的詩流傳下來。但是,比起中秋除夕寒食等節日,冬至節的詩流傳並不廣,名篇稀罕,我們很多人並不知曉。
  • 入選課本多年的杜甫《石壕吏》,被白居易的這首詩取代,憑什麼?
    不過不少眼尖的網友發現,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詩還是被刪了,它就是杜甫的《石壕吏》,取而代之的是白居易的妙詩《賣炭翁》。說起這首《賣炭翁》或許很多年輕的朋友不太熟悉, 但曾經這篇文章也是躺在課本中多年的作品。
  • 白居易憑此詩少年成名,該詩曾選入小學課本,後四句知道的人很少
    無論是《長恨歌》、《賣炭翁》,還是《琵琶行》都是名傳千古的好詩,但是小水今天說的這首詩大部分人都知道,而且是白居易少年時代的成名作,也曾入選小學課本,你知道是哪首詩嗎?為躲避戰亂,白居易移居宿州符離,十六歲的他寫下了成名作!
  • 乾隆一生作詩4萬餘首,只有一首選入小學語文課本,值了
    乾隆皇帝25歲即位,估計在此之前,他寫的詩是很少的,在詩詞上的愛好,應該是在做皇帝的時候培養的,如果算從25歲開始寫,一生寫了60餘年,要每天寫兩首詩才能達到一生四萬餘首這個數量。平均每天寫兩首詩,想想也能知道詩的質量如何,這裡並不是質疑乾隆皇帝的文學水平,而是詩歌這種東西,每一個字都需要細細推敲、打磨的,只有這樣才可能打磨出一首好詩,當然李白那樣的天才不在此列。
  • 賀知章最快樂的一首詩,年年入選小學課本,老師強調必背古詩
    在大唐的詩人中,賀知章應該算是最幸福的一個,他沒有李白的鬱郁不得志,也沒有杜甫為生計困擾,他不像其他詩人一樣遭貶謫,他是武則天時期的狀元,也是浙江歷史上記載的第一個狀元,從他考中狀元後,仕途就一直順順利利,連後來的唐玄宗也很優待他,在他86歲致仕後,還讓太子率百官送行,更親自為他兒子取名,可見賀知章多麼簡在帝心。
  • 語文課本中白居易的詩《草》,為什麼只有前四句?問題出在後四句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一個疑問,小學語文課本中白居易的古詩《草》,為什麼只有前四句?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公元786年,也就是唐德宗貞元二年,16歲的白居易,在一場科場考試中,寫下了這首應考習作。
  • 史上最好背的一首詩,入選一年級課本,為何有人對其嗤之以鼻?
    從剛剛入學開始,詩詞作為國學最重要的一部分,已經走進每個人的視野。作者記得,應該是一年級開始,語文課本裡就會編排古詩。作者記得當時入學時學的第一篇古詩是清朝高鼎的《畫》: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 唐伯虎有一首詩,非常俗氣,看似沒水平卻年年入選小學課本
    ,其中就有這首《畫雞》,這首詩初讀的時候會覺得很俗氣,整首詩就像是一首沒有水平的打油詩,但是通俗易懂,讀來也是朗朗上口,為此也是年年入選了小學課本,成為了大家最熟悉的一首詩: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
  • 乾隆這輩子寫了41863首詩,為啥只有一首入選課本?原因很簡單
    乾隆這輩子寫了41863首詩,為啥只有一首入選課本?原因很簡單!據後人統計,乾隆皇帝這一輩子做的詩竟然高達41863首,如果他一天寫一首詩歌,那麼也需要寫上100多年,但他一輩子只活到了89歲,這折算一下平均每天要寫出好幾首來,在顧及帝業的同時還要天天寫這麼多首,也是不容易。
  • 楊萬裡的這首小詩,年年都入選小學課本,那麼它到底好在哪裡呢?
    南宋時期的「中興四大家」,對於後世也是起到了非常深遠的影響,而且他們的詩作都清新脫俗,不僅極為抒情,同時有的還充滿了哲理,這也正是他們詩作最獨特的一個地方,另外他們的也是當時最愛國的一批詩人。楊萬裡是江西吉水縣人,少時家境貧窮,但是他通過自身的努力,最終成為了一代偉大的詩人,寫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名篇,其中他有一首小詩,也是就是大家最為熟悉的《小池》,更是年年入選小學課本,這首小詩寫得清新優美,雖然這首詩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才二十八個字,但是卻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
  • 這首入選課本的詩,小學時認為在歌頌老師,看到完整版後卻變情詩
    為了能夠將這些它們傳承下去,我們從小學開始就學習詩詞。詩詞不僅能從中感受到詩人創作時的情感,還能讓我們學到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不過,在對詩詞的理解方面,由於年齡、詩詞的完整度等的原因,我們對一首詩的理解可能有很大的偏差,甚至有時候我們對一首詩的認知,會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看法。
  • 蘇軾最有哲理的一首詩,入選小學課本,百讀不厭
    ; …… 許多詩人都寫過哲理詩,對於詩詞君而言,印象最深的哲理詩,是小學課本上蘇軾的《題西林壁》。 在語文課本上,《題西林壁》背後有四個大字:背誦全文。從此這首詩就印在我的腦海中。 鮮為人知的是,《題西林壁》是蘇軾遊廬山時所作。 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蘇軾從黃州被調到汝州,路過九江時,與友人參寥子遊覽了廬山。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寫盡了繁華與落寞,還年年入選小學課本
    一首詩是否有生命力,是否能夠打動讀者,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要有情感,如果文字沒有力量,沒有那種旺盛的生命力,即使是寫再多,那也是無濟於事,不可能流傳於世,這就好像是乾隆皇帝寫了四萬多首詩,差不多每一天都寫一首,可是後世的讀者沒有記住他一首詩,所以說好的作品,只要一首就夠了,如果有幸還入選了課本的話,那麼足以流芳百世。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詩,每年都入選小學課本,成為唐詩裡的千古名篇
    王維的很多詩也都是膾炙人口,一些比較經典的作品,更是還時常會入選我們小學的課本,譬如他的這首《畫》,便是一首極為難得的佳作,整首詩寫得很是簡練,也很是直白,只不過是描寫了一幅畫,卻是同樣的充滿了詩情畫意,同樣沒有高超表現手法,但是那一份深厚的情感,以及對於事物的細膩的觀察,則是令人讚嘆不已。
  • 歷史上最「懶」的詩人,一生只寫了一首詩,卻環環相扣千古流傳!
    我國唐詩一共有四萬多首之多,而且這四萬首隻是流傳下來的,失傳的那些還不在計算之內。在這麼多浩如煙海的唐詩中,想要找出一首千古名句也不是那麼十分容易的。我國選編的《唐詩三百首》,就是從這四萬首詩挑選出三百多首,而這百首詩到入選語文課本的時候,就剩下幾十首了。
  • 乾隆詞作4萬多首,僅一首被收錄小學課本,大部分平淡無奇
    他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收集名畫名帖,詩興大發的時候再創作幾首詩詞,根據歷史上的記載,乾隆的撒肥一生就寫出了41863首古詩,這樣的詩歌產量是什麼概念呢?唐詩是中國詩歌的一個巔峰時期,從初唐詩歌開始蓬勃發展,一直到唐末依舊有詩歌存在。全唐詩中收錄了2000多位唐朝詩人的作品,把所有唐朝詩人寫的詩歌加在一起,也沒有乾隆一個人寫的多。可見乾隆是多麼高產的一位詩人了。
  • 朱熹最經典的一首詩,通篇描寫的如詩如畫,更是時常入選課本!
    朱熹是南宋時期最著名的理學家,同時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偉大的詩人、文學家、思想家,相信只要稍稍了解一點中國傳統文化的人都知道,朱熹的思想對於明清兩朝可謂是起到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以至於當時的科舉考試,那都是以他的答案為準。
  • 王維很經典的一首詩,短短20字意味盎然,小學課本的第一首!
    大家還記得,自己在上小學語文課的時候,或者翻語文課本的時候,讀到的第一首詩是哪一首嗎?懵懵懂懂的少年時代,走進陌生的校園,見陌生的小朋友,學習世界上早已存在的陌生的知識和規則。第一次接觸到詩歌這種東西,應該是會在心中留下很深很深的印象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