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民俗花樣多:偷月亮菜 團圓飲酒吃新米飯

2020-12-21 中國新聞網

  【我的中秋我的節】中秋民俗花樣多:偷月亮菜 團圓飲酒吃新米飯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24日電(記者 上官雲)「十二度圓皆好看,其中圓極是中秋。」中秋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早在幾天前,大街小巷即已亮起彩燈,充滿歡樂氛圍。吃月餅、舞火龍……中秋習俗不可謂不豐富。它們都是怎麼來的呢? 

資料圖:美味傳統的「土月餅」深受民眾喜愛。 王將 攝

  節日別名多:都是咋來的?

  中秋節,又稱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拜月節或團圓節,名字之多,令人眼花繚亂。它為啥會有這麼多別稱?

  從時間上來說,古代帝王祭月的時間點是農曆八月十五,正好處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八月節等;在習俗上,又有各種祈求一家人團聚的活動,所以又名「團圓節」。

  當然,從古至今,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亮進行的,漸漸地,人們就賦予這個節日名稱更多美好寓意,比如「月節」、「月夕」、「追月節」等等。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據考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古籍《周禮》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資料圖:漢服愛好者演示古人祭拜中秋圓月的儀式。陳超 攝

  時間推移至唐朝初年,中秋節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拜月求福佑 燒寶塔燈 偷月亮菜

  早在魏晉時期,民間就出現了賞月活動,到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中秋與秋收時間剛好重合,這也為飲食習俗提供了豐富食材。月餅是一種很受歡迎的食物。據說吃月餅的習俗始於唐朝,北宋之時傳到民間,只不過那時的月餅叫做「小餅」或「月團」。

資料圖:大月餅引兒童圍觀。 董飛 攝

  民間流行「拜月」祈求福佑。每到八月十五,在院子裡擺上香案,再陳列好祭品,月餅和西瓜必不可少,手巧的人還會把西瓜切成蓮花狀,十分好看。全家人依次祭拜月亮後,當家主婦切開月餅,分給每個人,不能多切也不能少切。

  江南一些地方則有「卜狀元」的習俗。就是把月餅切成大中小三塊疊放,而後全家人擲骰子,按照點數大小分別取相應的月餅吃掉,其樂融融。在浙江一帶,觀潮也算得上是中秋時的一件盛事。

  「較為典型的民俗活動還有燒寶塔燈、放孔明燈,偷月亮菜等,一家人會在中秋當天團圓飲酒、吃新米飯。」民俗學專家蕭放說道。

  現在中秋節可以怎麼過?

  在古代社會,中秋節是民俗大節,也是重要的社會生活節點,那時,很多社會活動都是根據一年的幾個大節來確定的。而現代社會情況發生改變,中秋節可以怎麼過呢?在蕭放看來,此時是很好的文化教育、文化傳承的機會。

資料圖:中秋佳節將至,香港花燈應節熱賣。

中新社

記者 洪少葵 攝

  「現在月餅賣得好,月餅也是中秋節的一個標誌,大家分享月餅,其實意味著分享親情。」蕭放表示,中國人重視家庭,重視團圓,今天,還更重視「社區鄰裡」的橫向社會關係的調整或構建,「可以利用中秋節,加強社區關係」。

  蕭放認為,賞月時的情感表達,可以有更廣大的內涵,「讓鄰裡之間更和諧,讓社會基礎更穩定,這可能是今天中秋節要發展的一個趨勢」。

  「過中秋節,可以適當增加娛樂因素,讓傳統節日變成快樂的節日,年輕人也喜歡。」蕭放建議,這樣的話,傳統節日才能更久遠。(完)


相關焦點

  • 民俗專家談中秋節俗:吃新米飯 未來女婿上門送禮
    中新網北京9月8日電 (上官雲)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每逢此時,世界各地會舉辦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以示慶祝,韓國會舉行祭祖儀式,日本則喜吃「月見糰子」。民俗專家蕭放表示,豐富的中秋節日習俗主要圍繞月亮形成,較為常見的是賞月、拜月、吃月餅等,中國民間也存有未來女婿上門送禮之習和吃新米飯等風俗。但他同時指出,就目前情況來講,中國各地節俗保留並不均衡。
  • 湖南中秋獨特習俗你知道多少:偷月亮菜傳情/圖
    已號中庭淨掃地,旋呼動舍高拓牆……」這是清代詩人錢灃記錄湖南長沙民間過中秋的情景,皓月當空,闔家團聚,品餅賞月,其熱鬧場面躍然紙上,至今歷歷在目。  中國人對中秋節的重視,不亞於春節。沒有人逢中秋還不思親的,不僅僅是吃兩個月餅那麼簡單,中秋在湖南還有一些獨特的民俗。  ●團圓  中秋節,俗稱團圓節。
  • 中秋習俗有幾多,賞月、祭月、鬧月,都有神話、傳說、民俗背景
    人們將中秋之夜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看得十分珍貴,故而有「花好月圓人團聚」的稱謂,也有「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遺憾。在中秋之夜,月亮升起之時,各家各戶設置香案,焚香拜月,氣氛十分融洽。中秋祭月中,分食月餅是重要的習俗之一,月餅本身就是中秋祭拜月神的貢品,人們賦予了月餅許多美好的內涵,又稱為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分食月餅跟中秋祭月的傳統結合在一起,也是因其形似中秋圓月,寓意家人團圓。
  • 中秋節你只能想到月餅和團圓?快來見識一下別人是怎麼過中秋的
    提到中秋節,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月餅,什麼廣式、蘇式、滇式、京式等等,還有五仁、蛋黃、冰皮、蓮蓉、雲腿、鮮花餅,花樣是挺多的,但是從小吃到大,真吃夠了,花樣再多,都會吃膩。除了月餅,就是團圓了,和家人在一起吃飯。
  • 罵中秋吃粽子?各地中秋「奇葩」習俗大不同,有你的家鄉嗎?
    罵中秋—廣西壯族地區中秋這麼美好的團圓時刻,怎麼會跟媽扯上關係呢?有個青年人在中秋之夜,當眾痛罵偷了姑娘甘蔗的人,而被姑娘愛上。姑娘嫁給了他。當地人認為啊,中秋之夜被罵得越多,就越長壽,是不是有點像潑水節誰被潑得多,得到的祝福就越多呢?
  • 天上月圓,人間團圓,中秋除了賞月、吃月餅還有什麼習俗
    天上月圓,人間團圓,中秋節除了吃月餅還有什麼習俗文/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一個團圓的節日。它歷史悠久、文化濃厚,有著很多美麗的傳說故事,全國各地的風俗習慣更是豐富多彩。,還有與玩樂有關、與男女愛情有關和與美食有關的眾多地方民俗。
  • 偷瓜、煮飯餵狗、叫魂……盤點雲南那些你還不知道的中秋習俗!
    花腰傣——叫魂 中秋這天,雲南新平出遠門的花腰傣人都要回家團圓。 侗族——偷月亮菜 相傳古時候,中秋晚上,月宮裡的仙女們要下凡,把甘露灑向人間。因此,這一夜人們可以共同享受灑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家給這種風俗取名為「偷月亮菜」。
  • 賞月拜月,祈盼團圓,是每一個中國人的中秋習俗
    中秋佳節中秋賞月,是自古以來就有的習俗。唐宋兩代賞月的習俗深入民間。《東京夢華錄》中寫道:「中秋夜……民間爭佔酒樓玩月。」中秋賞月中秋節這一天,無論南北,大家都有一個相同的習俗——吃月餅。吃月餅的習俗起源於南宋,有祈求團圓的含義。月餅源於南宋的菱花餅,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成了中秋節的固定習俗。
  • 賞月飲酒慶團圓,中秋就該這樣過
    國人愛喝酒,到了中秋更甚。闔家團圓的中秋節,喝酒助興更是少不了的。那麼為什麼中秋要喝酒呢? 中秋節,又稱仲秋、團圓。農曆八月十五日,一家人團圓賞月秋高氣爽,月明星稀。瓜果飄香,開宴飲酒。,是賞月習俗的延展中秋飲酒的習俗可以追溯到漢代漢朝複雜的「酎」酒工藝唐代的登臺賞月、飲酒對月
  • 古老的中秋節歷久彌新,你所不知道的中秋習俗,快來看一看吧
    提到中秋節的節日民俗活動,大家腦海裡最先出現的: 一是祭月拜月, 二是賞月玩月。這兩種基本形式應該說是比較普遍地存在著的。今天我再為大家介紹一些地方性的民俗活動, 它們雖然也大致離不開祭月和賞月這樣兩個主旨, 不過在具體的行為方式上, 則往往有著許多與眾不同的民族情愫和地方色彩, 從保護文化多樣性的視角考察, 尤其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走月亮走月亮, 又稱踏月, 遊月, 玩月, 全國各地幾乎都有。
  • 中秋團圓賞月何時成為民俗?
    上一個黃金周七天長假還是2020年初農曆新年,當時新冠疫情爆發態勢下,很多人取消了回家過年的計劃,春運期間旅客發送人次減少到上一年的五成。8個月後,當長假再度「回歸」,恰好與象徵思鄉、團圓的中秋相遇,許多人選擇與家人相聚,「回歸」中秋最傳統的慶祝方式。
  • 盤點全國各地奇特有趣的中秋習俗!愛你就偷你的菜
    你知道廣西人為何要「罵中秋」嗎?臺灣小姐姐為什麼要「聽香求佳偶」?在湖南侗鄉,愛你就要偷你的菜?這都是些什麼奇奇怪怪的中秋民俗?!今天點動君搜羅了各地比較有意思的中秋民俗,帶大家大開眼界!每到中秋這天,山民們吃罷晚飯,便三三兩兩,踏著月光,循著香氣,或上山、或下地「摸秋」。山坡、河谷、叢林、草莽、田間、地頭不是果就是瓜,還有花生、田薯。摸著什麼,就吃個痛快,點動君尋思著這天色烏漆墨黑的,萬一摸到軟綿綿的「農家肥」呢?
  • 【我們的節日】情滿中秋 喜迎國慶
    民俗專家指出,青藏高原的中秋民俗呈現一些地方化的特點,反映出特殊的文化觀念。按傳統民俗,中秋節要吃月餅、賞月、走親訪友等。在青海,尤其是漢文化影響較濃的河湟地區同樣傳承了這些民俗。當地農村的各族百姓家家都要蒸一種五顏六色、布滿盤蛇、仙桃或葡萄圖案且半徑大約1尺的圓形大饃當做月餅,把它與各色水果共同擺放在西方的屋簷下,在東方月出至月亮升起的時候,由家中女性完成拜月儀式。
  • 中秋節古代習俗與現在的習俗的變化
    據公開資料顯示,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於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裡,嬉戲連坐至曉」,可見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 情滿中秋 喜迎國慶
    青海人過中秋在地處青藏高原的青海省,風俗習慣和文化背景各異的藏、回、土、蒙等各少數民族長期共同居住和生活,隨著漢民族傳統節日中秋節來臨,這裡的各族群眾也以不同的方式歡度佳節。民俗專家指出,青藏高原的中秋民俗呈現一些地方化的特點,反映出特殊的文化觀念。按傳統民俗,中秋節要吃月餅、賞月、走親訪友等。
  • 中秋起源於何時,團圓賞月何時成為民俗節日?
    中秋起源於何時,團圓賞月何時成為民俗節日?上一個黃金周七天長假還是2020年初農曆新年,當時新冠疫情爆發態勢下,很多人取消了回家過年的計劃,春運期間旅客發送人次減少到上一年的五成。8個月後,當長假再度「回歸」,恰好與象徵思鄉、團圓的中秋相遇,許多人選擇與家人相聚,「回歸」中秋最傳統的慶祝方式。中秋起源於何時,又是何時成為團圓賞月的民俗節日?請聽華東師範大學民俗研究所田兆元教授的解答。
  • 【多彩貴州網綜合】那些你不知道的貴州中秋習俗,快來重溫一下!
    關於中秋的習俗你又知道多少?  在中國,中秋賞月和吃月餅已經是約定俗成的習俗了。但其實在咱大貴州有著不少獨特的中秋習俗你都知道是哪些嗎?  「偷瓜送子」的習俗  貴州省不少地方,流行「偷瓜送子」的習俗。
  • 中秋節除了吃月餅賞月,貴州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而貴州有17個世居少數民族在這裡繁衍生息,千百年來,各族人民依山而居、傍水而棲,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民俗風情。西江千戶苗寨偷月亮菜、跳月、拜月、送瓜崽......下面,就跟多多一起看看他們都是如何過中秋的吧~侗族·「偷月亮菜」CELEBRATION偷月亮菜是貴州部分侗族的習俗,在侗族的傳說裡月宮仙女會在中秋下凡,把攜帶的甘露灑向人間。侗族姑娘會在中秋清晨起床到菜地裡採集有甘露的瓜菜,如果能採到一個並蒂瓜果,就表示姑娘們能收穫愛情。
  • 中秋月圓,人亦團圓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當然現在很多地方節日簡化了,比如我們這邊就只剩吃月餅、賞月了。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月餅象徵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發展至今,吃月餅已經是中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中秋節這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
  • 傳統中秋民俗遭淡化 現代人多以睡覺、旅遊過節
    中新社發 胡迪 攝       近日,隨著國慶中秋雙節臨近,世界物質文化遺產福建土樓迎來大批遊客,提早出行、錯峰出遊成為許多遊客的選擇。中新社發 王東明 攝     中新網9月19日電(上官雲)今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