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文化大事記〔(精華版)1949年——1999年〕

2020-12-16 譙郡太守

1949年

3月,亳縣文化館的前身:「亳縣民眾教育館」成立。

4月,亳縣人民政府文教科建立,黃斌任科長。

1950年

9月,亳縣雙溝、古城文化站成立。

1952年

夏:安徽省文化局派電影隊來亳工作,放映蘇聯電影《女拖拉機手》。

1953年

4月,亳縣文化館新光業餘劇團和工人業餘劇團合併組建的「亳縣工人劇團」成立,主演演員有:馬俊芳、孫月華、洪廣才等。

是年:亳縣城父鄣河岸邊發現漢墓群。

是年:亳縣五馬成立以魯禮仁為首的五馬琴書劇團。

1954年

是年:省電影隊82隊和23隊長期駐亳放映,電影開始普及。

是年:亳縣舉行首屆業餘文藝觀摩匯演大會,全縣16個區派隊參加。

1955年

6月,亳縣圖書館從文化館分離出來單獨建館。

7月,亳縣釣魚臺商文化遺址出土碳化小麥,被中國科學院命名:「中國古小麥」。

是年:亳縣工人劇團在安徽省首屆藝術節演出中,獲得一個二等獎(馬俊芳),兩個三等獎(陳炳欽、孫月華)。

1956年

1月,亳縣第一家專業電影院——紅星電影院在打銅巷工人禮堂開業。

2月,亳縣工人劇團改稱:亳縣豫劇團,由集體改為國營。

4月,和平新劇場建成。

6月,亳縣文教課分為文化科和教育科。

是年:安徽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亳縣有13處。

是年:亳縣民間舞蹈「迎親舞」、「鬼會」、「子弟燈」參加全省民間舞蹈匯演大會,「迎親舞」獲得創作獎。

1957年

1月,亳縣成立電影聯隊,由4個電影放映隊組成,共12人。

是月:亳縣圖書館出席文化部召開的全國先進圖書館會議,獲得表彰。

是月:亳縣民間藝人張魁明赴北京參加第二屆民間音樂舞蹈匯演,受到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中央領導接見。

3月,縣委、縣政府決定:文化、教育、體育等合併為文教局,祁士迪任局長。

10月,省文化局轉發阜陽行署文化科「關於亳縣文化館和文化站開展社會主義宣傳教育計劃的通報」。

是年:縣人大常委會批准成立: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副縣長孫明哲任主任委員。

1958年

2月,東方紅電影院建成。

是年:亳縣豫劇團更名為:亳縣梆劇團。

1959年

1 月,亳縣人民委員會發出《關於徵集革命文物和加強保護歷史文物的通知》。

9月,經省文化局批准:正式成立亳縣二夾弦劇團,屬於全民性質。

10月,亳縣博物館成立。

1960年

是年:亳縣雙溝文化站業餘劇團被評為:「全國生產藝術雙豐收單位」,並出席全國文教群英會。

1961年

7月,湯王墓、花戲樓被列為全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62年

10月,省政府撥款修繕花戲樓。

是年:亳縣政府撥款對華祖庵進行維修,並設立:「華佗紀念館」。

1963年

2月,亳縣二夾弦劇團赴省演出《社長的女兒》,受到文化部副部長錢俊瑞和省委書記處書記張凱帆的接見。

1964年

春,亳縣文化部門為全縣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樹立保護牌。

是年:郭沫若同志為亳縣博物館題寫館名。

是年:亳縣電影管理站成立,管理全縣電影發行放映工作。

1965年

春,亳縣博物館舉辦出土文物展。

1966年——1969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文化行政部門停止工作,學習毛主席著作和參加造反派,各文化單位相繼成立造反組織。縣劇場、影劇院紛紛改名,和平劇場改為:工農兵劇場,紅星電影院改成:東方紅電影院。紅衛兵在社會上大破四舊,湯陵墓、薑桂題墓等古蹟被破壞,鹹平寺、大悲寺等被毀掉。

1970年

7月,省博物館專家來亳,考察亳縣地下道。

1972年

8月,發掘鳳凰臺一號漢墓。

1973年

3月,在渦北發掘兩座隋墓,出土一批珍貴文物。

6月,發掘董園二號墓,出土銀縷玉衣、畫像磚等文物50件。

1974年

9月,根據亳縣作家徐瑛小說改編的電影《向陽院故事》在亳縣舉行首映式。

1977年

11月,省委書記萬裡視察花戲樓。

是年:《考古》雜誌1977年第一期發表亳縣博物館李燦撰寫的《亳縣隋墓》。

1978年

是年:亳縣文化局恢復。

《文物》雜誌1978年第八期發表亳縣博物館李燦撰寫的《亳縣曹操宗族墓》。

1979年

5月,省文物局在亳縣召開文物工作座談會。

10月,雙溝文化站在全省群文工作會議上受到表彰。

是年:亳縣電影管理站辦公大樓建成。

是年:亳縣圖書館閱覽樓建成。

1980年

9月,日本考古協會專家緒方勉來亳參觀考察。

是年:亳縣文化館被評為:「全國先進單位」。

1981年

3月,縣政府發出《關於在水利設施施工中加強文物保護的緊急通知》。

4月,亳縣電影發行放映公司成立。

9月,華祖庵、明王臺、董園二號漢墓、薛家孤堆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是年:隋萍萍在全國少年兒童民族樂器比賽中獲得:「嗩吶演奏金獎」。

是年:雙溝文化站站長張耀良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個人」,出席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文化工作「雙先」'會議,受到文化部的表彰。

1982年

10月,縣政府公布薛閣塔、曹操地下道等15處文物古蹟為:縣第一批文保單位。

12月,亳縣圖書館少兒閱覽室被文化部命名為:「先進單位」。

是年:縣政府撥款17萬,對亳縣劇場進行維修改造。

1983年

5月,全國首屆建安文學研討會在亳舉行,來自全國10多個省市的75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

8月——9月,顏語山水畫展先後在上海、蘇州兩地展出。

1984年

6月,省委副書記楊海波到雙溝文化站檢查指導工作。

9月,譙陵電影院建成。

10 月,全國首屆華佗學術研討會舉行。

1985年

8月,縣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清查、取締播放淫穢錄像的決議》。

1986年

7月,亳州市政府公布全市文物保護範圍和老城區保護區。

12月,國務院公布:亳州市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是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的以亳州歷史名人曹操、華佗為主題的電影《曹操與華佗》在東方紅電影院舉行首映式。

1987年

1月,亳州市政府印發《關於加強文化市場管理的通告》。

是年:亳州文化系統開展首次職稱評定工作,共評出副高職稱2人,中級和初級職稱若干人。

是年:亳州劇場適應市場需求,先後邀請著名戲曲藝術家馬金鳳等7家專業劇團,中央歌舞團、上海歌舞團等38個歌舞藝術團來亳演出,極大的豐富了亳州人民的文化生活,取得良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是年:亳州市共有12個區級農村文化站,其中雙溝、十河、張集、古井、古城等6個文化站具有相當規模。並湧現出一批特色文化之鄉,如:張集被譽為:「剪紙之鄉」,五馬被譽為:「琴書之鄉」,雙溝被譽為:「民間舞蹈之鄉」,大楊被譽為:「嗩吶之鄉」等。

是年:「顏語山水畫展」在北京人民文化宮舉行,副總理田紀雲、國防大學政委李德生,以及李可染、付天仇等參觀畫展。

1988年

4月,市政府批轉《關於加強農村電影發行放映的意見》,在全市區鄉推行電影放映費用實行村籌鄉結,憑證結算制度。

是年:經市政府批准:市二夾弦劇團和市梆劇團合併為:「亳州市梆劇團」。

是年:市文化局按照國家文化部、國家稅務局、國家工商局文件要求,在全系統開展以文補文,多業助文活動,全年創收9萬餘元。

1989年

11月,由澳門陳氏聯誼會捐款3.68萬港幣修復的「希夷故裡」對外開放。

是年:亳州市文化局成立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下轄文化稽查隊。

是年:中國首屆剪紙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市文化館王炳華的作品《九獅爭球》獲得二等獎,我市呂鳳毛、王進銓的作品獲得優秀作品獎。

1990年

3月,市委市政府審查批覆《亳州歷史名城保護規劃》。

是年:市梆劇團選送的作品《追驢》,參加省首屆梆子戲小品大賽,獲得最佳編劇、最佳演員、優秀導演三項大獎。

是年:國家文物局撥款36萬元,對花戲樓進行修繕。

是年:由市政府投資10萬元,建築面積400平米的市圖書館少兒閱覽樓建成。

1991年

11月,亳州市被國家文化部、國家人事部命名為:「全國文化工作先進地區」。

是年:亳州市圖書館受到文化部的表彰。

1992年

3月,亳州文化沙龍成立,劉勝利擔任總策劃和秘書長,文化沙龍有個人聯繫會員200多人,協作單位有工商銀行工會、市煙廠工會、市酒廠工會、市藥材公司工會、市造紙廠工會、市食品廠工會等10餘家企業工會組織,省文化廳長藍天同志為文化沙龍題詞,《文化周報》進行了報導。

5月,亳州市文化局長費斌被安徽省政府授予:「安徽省勞動模範」稱號。

5月,亳州市文化局成立「首屆國際中醫藥文化節」系列活動指揮班子,文化局長費斌任指揮,文化局副局長冀光、王文明任副指揮,下設:辦公室、文藝組、文博組、劇場演出組、劇團排演組等。

9月,亳州市首屆國際中醫藥文化節開幕,省文化廳長藍天應邀參加開幕式。

是年:省專項面對農村鄉鎮文化站人員招幹考核考評考試工作開展。

是年:經市編委批准:亳州市文物管理所成立。任曉民擔任首任所長。

是年:市政府撥款6萬元,修復道德中宮,撥款20萬元,修復曹操地下運兵道及其入口。

是年:市梆劇團實行團長經營承包責任制,員工實行聘任制。

1993年

5月,全國「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學術研討會在亳州舉行,來自日本、韓國及國內有關專家學者70多人參加會議。

11月,阜陽行署在亳州舉行由各縣市、文化局長參加的全區農村文化站「四落實」工作會議,行署副專員李和中在會上做重要講話。

是年:亳州市文化局《亳州文化體制改革方案》出臺,並派專人到省文化廳匯報,聽取意見和建議。亳州市文化局劉勝利向省文化廳廳長陳發仁同志做了簡短匯報,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廳紀檢組長周心田同志受廳黨組委託,專門聽取了劉勝利的匯報,對亳州市文化局體制改革方案給以了充分肯定,希望市文化局在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下,繼續完善方案,使其更具有可實施操作性,並大膽推進實施。

是年:湯陵公園經修復後對外開放。

是年:亳州劇場改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實行企業化管理。

是年:《中國文化報》在頭版以《亳州市梆劇團深化改革初見成效》給以報導。

1994年

是年:亳州市政府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群眾文化工作的意見》。

是年:亳州市梆劇團新編歷史劇《湖陽公主》在省第四屆藝術節演出,獲得優秀演出獎,演員分獲一、二、三等獎。

1995年

是年: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在亳州市雙溝鎮召開「全省科技文化試點和杜鵑花工程經驗交流會」。

是年:經市政府批准,命名:雙溝、三官、觀堂、魏崗四鄉鎮為全市首批文化工作先進鄉鎮。

是年:由市政府撥款建設的市文化館綜合大樓建成。

1996年

安徽省圖書館學會亳州地區會員聯絡組(亳州市圖書館學會籌備組)成立,經省學會同意,劉勝利擔任總召集人(秘書長)。同期,亳州市基層圖書館(室)協作委員會籌備組成立。

1997年

11月,亳州市梆劇團成立整改組建領導小組,重新組建的梆劇團由單一戲曲演出向歌舞、小品等多樣文藝演出團體改變。

1998年

是年:亳州市實行音像製品由文化部門管理的體制。

是年:亳州市梆劇團選送的傳統劇目《經堂自刎》在省第六屆藝術節匯演中獲得演出獎,並獲得個人表演二等獎。

是年:市政府組織參觀考察山西平遙古城後,決定修復江寧會館和古錢莊。

1999年

是年:亳州市圖書館劉勝利在中國圖書館學會主辦的「新世紀圖書館建設和發展」學術研討會上獲得優秀論文獎。(本文部分內容選自內部資料,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上山文化考古大事記
    上山文化考古大事記 2016年12月11日 21:00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上山文化考古大事記2000年上山遺址發現。
  • 新亳州人眼裡的亳州年俗
    過去一年,亳州的發展離不開所有建設者的努力。至此,本報採訪了部分新亳州人,傾聽他們的奮鬥故事,了解他們家鄉的年俗及他們眼裡的亳州年俗。每年農曆正月十五,西寧市著名的塔爾寺還有酥油花展,「酥油花」在藏文中的意思是「鮮花貢品」,主要是用犛牛酥油純手工製作出各色精美雕塑,「酥油花」的製作工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雖然兩地有很多的不同,但也有很多的相同。「兩個家的家人都很關心我,兩個家都很溫馨,過年都有濃濃的年味,不管是油膜饃還是炸麻葉,裡面的年味都是相同的。」
  • 1959——1965年全國政協大事記
    編者按: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之際,中國網政協頻道(議庫平臺)編輯特別摘編部分1949——2015年全國政協大事記,素材主要來源於全國政協官網,並有傾向性突顯全國政協對外交往、聯絡等外事活動內容。除全體會議外,全國政協的常委會議、主席會議、專題協商會、雙周協商座談會等常規會議和活動並未全部摘錄。
  • 固始縣李氏文化研究應邀參加世界老子文化亳州研討會
    2020年6月29日,固始縣李氏文化研究會長、世界李氏宗親總會執行處副執行長 李世平,固始縣李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李澤龍代表固始縣李氏文化研究會應邀參加安徽亳州老子文化研討會。此次研討會由亳州市譙城區文化旅遊局、亳州市譙城區李氏文化研究會舉辦,同時受邀參加的還有世界李氏宗親總會及廈門千凡文化藝術公司塗曜輝總經理,福建福州老子文化研究院、貴州老子文化研究院等宗親參加。
  • 亳州的文化密碼是什麼?
    點擊上方藍字,記得關注有人問我,亳州的文化密碼是什麼?我會告訴他(她)——是曹操的詩詞歌賦裡,才唱觀滄海,又吟短歌行,青梅煮酒真名世,橫槊賦詩醞豪情。觀稼臺上,曲渦村裡,演武場上,譙令谷中,尋章摘句,都可聞魏武詩歌鐸鐸。
  • 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大事記(2017年——2020年)
    通過不懈努力,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的文化生態得到有效搶救保護,羌族文化在創新中得到了發展,極大的提高了羌族群眾文化認同感、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在羌族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發生過哪些大事記一起來看看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大事記
  • 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徐廣友
    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徐廣友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2014年07月07日17:28 個人簡歷: 1989年10月至1990年7月在五馬鄉中陳村任黨支部書記; 1990年8月至1999年7月在北京經商; 1999年2月至今任亳州京譙醫藥有限公司董事長; 2003年12月至今任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 《棗強文史》(精華版)
    本館藏有《棗強文史》(精華版),政協棗強縣委員會編,崔玉庫主編,2015年4月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北京1版1印。
  • 亳州之友聯誼會(濟南)經貿文化懇談會召開
    12月12日,亳州之友聯誼會(濟南)經貿文化懇談會在濟南市舜和國際酒店召開。市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張俊民參加會議並講話,市政協秘書長靳家海主持會議。 張俊民指出,亳州市政協發揮團結聯誼的職能,秉持廣交八方朋友、助力亳州發展的理念,建立了亳州之友聯誼會,緊緊圍繞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和招商引資、招才引智主題,主動與「亳州想著的人」和「想著亳州的人」加強聯繫,努力為亳州發展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好最大同心圓。
  • 素描人文亳州
    ◎ 劉曉瑩 文/圖 作為商湯、老莊、華佗、曹氏父子、「竹林七賢」領軍人物嵇康的故鄉,安徽亳州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人文底蘊,它的建築雕刻文化、中醫藥文化、養生文化、剪紙文化等,源遠流長,至今都有很好的保留、傳承和發展。五月,亳州市花芍藥盛放,趁著「芍花文化旅遊節」開幕之際,記者走訪亳州,領略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風採。
  • 數據簡報:道瓊指數過去100年走勢圖與大事記
    道瓊指數過去一百年走勢圖(關鍵點位與大事記)    道瓊指數過去一百年大事記:     1906年1月12    1998年4月6日,首次突破9000點大關,以9033.23點報收。    1998年8月31日,劇跌512.61點,突破8000點。    1999年3月16日,盤中曾首次突破10000點大關,但闖關後以9930.47點收盤。    1999年3月29日,首次以5位數收盤,報收於10006.78點。
  • 亳州萬人共彈古箏 弘揚國樂文化
    據中國亳州網報導   5月20日上午,100多名古箏愛好者在亳州博物館廣場上共同彈奏古箏,弘揚優秀國樂文化,傳承中華國粹。據了解,當天是由全國古箏老師自發發起的「中國古箏日」,這項大型古箏公益推廣活動旨在讓更多人了解古箏,推動古箏文化這一國粹的傳承和發展。活動主會場設在北京,包括亳州在內的全國100多個城市設立分會場,數萬名古箏愛好者共同彈奏經典古箏曲《漁舟唱晚》。
  • 安德森:現在創業環境與1999年黃金時期類似
    首頁 > 外聞 > 關鍵詞 > 安德森最新資訊 > 正文 安德森:現在創業環境與1999年黃金時期類似
  • 2017年國際(亳州)中醫藥博覽會9月9日開幕
    2017年國際(亳州)中醫藥博覽會9月9日開幕 2017-09-09 18:56:00來源:央廣網
  • 亳州文創打造「新國潮」
    非遺「新生」,展現國風;秸稈變身,走向海外;跨界文創,亳州很「潮」。在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現場,亳州帶來了極富當地文化特色的烙畫葫蘆、五禽戲書籤、華佗蓋碗、花戲樓磚雕……一件件展品蘊含著亳州元素,閃耀「四葉草」。
  • 安徽亳州:1980年代珍貴老照片
    亳州白布大街 亳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活動,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炎黃時代,帝嚳(黃帝曾孫)代顓頊為帝,都於亳。商成湯滅夏建立商朝,在亳立都190年。自秦時置譙縣以來,歷經朝代更迭,大都系州、郡或縣建制,其間魏黃初二年(221年)封譙郡為 「陪都」。
  • 展望2021,回顧鼎龍·十裡桃江2020年大事記
    2020年,對於你我來講都是不平凡的一年,有人說這是最壞的時代,但我們堅信這是最好的時代。這一年,鼎龍·十裡桃江緊隨文旅康養大時代步伐,開發拓展,取得了許多驕人的成績,通過對2020年桃江大事件的梳理,精選出以下十大桃江事記,共同回顧。
  • 亳州有什麼特產?倒一杯古井貢酒,為您介紹一些亳州特產名吃
    亳州,安徽省地級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中醫藥之都,你去過嗎?古井貢酒有「酒中牡丹」之稱的古井貢酒,其釀造工藝更是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至今。高爐酒有"漢三傑聞香下馬,高爐酒十裡飄香"之美譽的高爐酒,其釀造工藝同樣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亳州「新」答卷!
    近年來,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亳州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一刻也沒有停歇;連續多年來,亳州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保持全省前列,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突破千億,2018年GDP全省唯一兩位數增長,2019年GDP增長9.4%,居全省第2位……亳州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持續攀升
  • 安徽亳州老子廟獲評「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安徽亳州老子廟獲評「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