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越忙碌,孩子越搗亂!這樣做比吼他打他更管用……

2020-10-18 爸媽進化論

作者:勤一一(爸媽進化論主筆)

在家辦公時期,我在趕一份報告,跟上級打電話溝通相關事宜。

三歲的兒子聞聲趕來。

他拽我的衣角,我沒反應;他爬到椅子上,坐在我懷裡叫「媽媽」,我沒理他;他在我懷裡拱來拱去,我試圖把他從書房「轟」出去。

心煩意亂的我把他抱起來放在地上,用手勢示意他離開,轉身繼續講電話。

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我一開口說話,他就開始大聲尖叫;我閉口看向他,他馬上噤聲;我提高說話的聲音,他立馬高分貝尖叫,聲音決勝性地蓋過我的聲音……

幾個回合過後,電話那端的上級無奈地說:你先搞娃吧!

被影響了思路、打斷了溝通的我,氣急敗壞地衝著兒子大吼:媽媽越忙你越搗亂啊!你到底想幹嘛?

為人父母,類似的場景也許你也很熟悉吧?

孩子總是有這種本事,他們敏銳地捕捉到大人最不方便的時候,開始興風作浪、作妖搗亂,令平日裡平和寬厚的老父老母,胸中如萬馬奔騰,呼嘯而過,恨不得直接上手,把熊孩子揍一頓。

等等,深呼吸,先讓自己冷靜5秒鐘。

動手之前,我們不妨先想一想,孩子為什麼這麼做?我們怎麼做,才是更好的解決方式?

孩子搗亂背後的真相

其實,孩子的這種行為是情有可原的。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人類的幼年期格外漫長,比一般的哺乳動物都要長。

這就使得人類的幼崽要用盡渾身解數來獲得哺育人的「關注」,從而保證獲得更好的照顧,進而生存下來。

在育兒中,父母面對的是家務、工作、孩子等等一堆的事兒;可是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的全部。

當我們心裡惦記著緊急而沒有完成的工作、掛念著洗衣機裡沒洗的衣服時,我們整個人都會處於一種緊繃甚至焦慮的狀態。雖然在孩子身邊,但是心思卻沒在孩子身上。

我們惦記著工作和家務,唯獨沒有「看到」孩子,進而引發了「關注危機」。

孩子會想:媽媽在幹嘛?她為什麼不理我呀?她是不是不愛我啦?

出於本能,孩子會竭盡所能地做一些事情,希望引起父母的注意。

像我兒子這樣還不太會表達自己的孩子,就會用一些類似喊叫、鬧、搗亂等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沒被關注孩子只能進一步用各種「作」來強化自己的情緒表達,來試探父母到底有多愛他。

孩子每一種情緒背後都隱藏著有一個沒有被滿足的需要;每一個故意搗亂的孩子,都是在「求關注」。

聰明的父母,不吼也不打,

而是做到一個原則三個關鍵點

在父母忙成一鍋粥的時候,如何面對孩子的搗亂行為,是一門藝術。

做到以下一個「基本原則」和三個「關鍵點」,會比打他吼他更有效。

一個基本原則是:父母首先要穩住自己的情緒。

面對搗亂的孩子,忙碌的父母很容易情緒失控,這是人之常情。

但是在育兒中,簡單粗暴的吼和打,只會讓情況更糟糕;父母一旦輸了情緒, 就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美國著名心理諮詢師金·約翰·培恩,在《簡單父母經》中寫道:父母要警惕自己對孩子說的任何話,因為它可以啟發人,也可以傷害人。

善意看待孩子的壞行為,理性控制自己的情緒,才是為人父母的智慧。

當父母發自內心地認為孩子是「善」的,認為孩子任何的「搗蛋」行為,都是在表達情緒,是一種求助的信號。

適當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提高自己的情緒控制能力,才能更好地與孩子溝通。

第一個關鍵點是:不給孩子貼標籤,重「教」輕「罰」。

心理學有個原理叫「皮格馬利翁效應」,即期望效應:

在育兒領域來說就是孩子會變成你期望的樣子。

家長潛意識認定孩子是「壞孩子」,會影響他們對孩子的態度。不了解原因,不思考孩子是否需要幫忙,就認定就是孩子是故意搗亂。

從孩子的角度,他們會感受到「不被接納、不被愛、不被認可」。

於是這就形成了孩子的自我預期,進而就會影響努力動機——我反正就是這樣的,我努力了也改變不了什麼。

所以在面對孩子的搗亂行為時,要針對「事情」而不是針對「人」。要告訴孩子,他有能力改掉不當行為;而不要用「你這孩子就是淘氣不懂事」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需要管,但我們需要提醒自己,管教孩子重在「教」,而不是「罰」。

「教」會讓孩子理解什麼才是適當的行為;「罰」只會加劇孩子的不當行為。

第二個關鍵點是:看到孩子的情緒,溝通解釋並給出選擇。

如果工作任務實在緊急,脫不開身,可以跟孩子溝通,解釋實際情況,並給出選擇。3歲以上有理解能力的孩子是可以明白的。

那天掛了電話之後,我先用了一段時間讓自己冷靜下來。

然後我抱著兒子,對他說:「媽媽知道你想讓我陪你,媽媽也很想跟你一起玩兒。可是媽媽現在有一件工作必須要儘快處理。」

兒子用無辜的眼神看著我。

我繼續說:「你可以先去畫一會兒畫,或者去搭積木;或者你等一等,外面的鐘表指針指到6的時候,媽媽就可以陪你了。」

兒子想了想,點頭同意了。

他走到客廳,在鐘錶前面坐下來開始搭積木。

當孩子的情緒被看見,需求有了選擇的時候,「搗亂」的動機就消失了。

第三個關鍵點是:降低期望值,專注地陪孩子一會兒。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自己在家帶兩個孩子。

有一天我正在廚房準備午飯,孩子們跑進來鬧著讓我講故事。

給老大講了給老二講,時間過去得很快。本來那天我是打算做兩道葷素搭配的菜給孩子們吃的,結果一直在講故事,根本沒時間處理食材。

後來我索性決定中午吃速凍餃子,然後專注地給孩子們講故事。

期望值降低了,我的情緒很放鬆,故事講得很生動,孩子們聽故事聽得很開心。

雖然午餐的配置降低了,但是我們度過了一段歡樂的親子時光。

父母的好情緒,

開啟孩子的好人生

當孩子搗亂的時候,是他最需要你的時候。這時候,不妨放下手中的事情,像往常一樣抱一抱他,與他溝通商量,或者專注地陪他一會兒。

教育家蒙臺梭利說:「我們對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的一生,也決定他的一生。

父母的好情緒,開啟孩子的好人生。

哈佛心理學教授吉爾伯特:「十年後,你不會因為今天少做了一個項目而遺憾,但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一小時而後悔。

願我們在育兒的路上,走得無怨無悔。

作者簡介:勤一一,富書專欄作者,富書素材營學員,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籤約作者,二胎職場媽媽,溫暖的中年少女,用文字治癒你我,以知識反哺育兒,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相關焦點

  • 孩子一生中的3個叛逆期,父母這樣做,比吼罵管用多了
    父母這樣做,比吼罵可管用多了。第一個叛逆期:2歲左右家裡孩子剛好2歲左右,或者過了2歲,應都聽說過Terrible Two這個說法,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可怕的兩歲」、「糟糕的2歲」。這個時期的孩子只要有不順心的事情就哭鬧、摔打東西,做一些大人難以理解的事情。
  • 孩子做作業拖拉,為什麼越管教越不管用,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告訴你...
    過不了五分鐘,孩子依然我行我素,嚴重的乾脆不寫了,開始火星撞地球了,「催催催,煩死人了,就知道催!」「還怪我催你?你不磨蹭拖拉,我會催你嗎?」……雞飛狗跳的場景又一次在家庭中上演。累不累?真累!父母累,孩子也累!怎麼辦?要找到解決辦法,首先我們要搞明白為什麼越管教越不管用,然後才能對症下藥,標本兼治,徹底去根。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比你吼一千句管用
    孩子越管越叛逆,我們該怎麼辦?也許正面管教不起作用,我們可以試一試反面,反面管教也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具體該怎麼做呢?父母們不妨試一試"皮格馬利翁效應",比你吼破喉嚨有用,對於嬰兒這些不良的行為,能起到很好的糾正作用。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簡而言之,皮格馬利翁效應也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或期望效應。
  • 你越吼孩子越笨!喜歡高嗓門說話的家長,別怨孩子聽不進去話
    奶奶帶,習慣性地大聲跟孩子說話,「快過來,你媽回來了,趕緊過來吃飯了!」 …… 可能很多家長已經習慣了這樣高聲教育的方式,不覺得這有問題,但一直這樣下去,會把孩子吼笨的,你知道嗎?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吼一萬句都有用
    相信許多家長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都會遇到「越管越叛逆」的情況,比如要孩子不要看電視了,在父母說第一遍的時候,他們就像沒有聽見一樣,第二遍就會很不開心地把嘴巴嘟起來,而第三遍的時候他們還會在那裡磨磨蹭蹭,非要把家長的耐心耗盡,挨頓罵和懲罰之後,才會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而且還表現得非常不情願。
  • 孩子被吼時,在想什麼?最傷害孩子的行為,90%的父母都在做!
    吼孩子的時候特別生氣、特別狠,吼完後又真心心疼,特別後悔!天底下吼娃的媽媽都是這樣,沒一個例外。 你吼孩子,孩子聽到的是什麼?根據美國社會學者默裡·史特勞斯的一項研究,有90%的父母表示曾經吼過孩子。很多媽媽表示,吼娃之後不怕他哭不怕他鬧,更不怕他跟你頂嘴、講道理。就怕孩子調成了靜音模式:被吼後不說話的孩子,他心裡在想什麼?
  • 孩子常常跟媽媽說狠話,《遊戲力》:孩子的話越狠,越需要大人
    一旁的曉雲聽到後,沒按捺住心中的怒火,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頓。但在這之後,孩子罵人的習慣,卻愈演愈烈。你打你的,我罵我的,這件事讓母子倆的關係陷入了惡性循環。其實在3-5歲寶寶的生活中,這樣的狀況時有發生,爸爸媽媽們也是為此苦惱不已。
  • 總是吼孩子,小心影響孩子智商!
    而顳葉顳上回區域就是和人的言語智商有關,遭受的言語暴力越多,這個區域的增加體積越大。 孩子長期生活在「吼叫」的環境下,智力、語言的發展都會受到阻礙。更嚴重的,可能還會引發抑鬱、孤僻、焦慮等精神疾病。
  • 你的孩子為什麼越打越犟
    許多家長在「鞭子底下出孝子」的思想引導下,教育孩子時,動不動就非打即罵,以期孩子長大成才。但在現實生活中,往往事與願違,家長們發現,孩子是越打越不聽話,越打越犟。為什麼孩子會越打越犟呢?  國外行為學專家研究發現:一見孩子犯錯誤就大發雷霆,大聲訓斥,甚至打罵,這樣重複下去,孩子對訓斥的適應能力就會逐漸提高,天長日久,孩子就會對一般的訓斥持無所謂的態度。許多父母這時候不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不當,而是對越來越犟的孩子採取更嚴厲的訓斥,收效結果仍是甚微。
  • 孩子越催越慢,心理學:拖延症有原因,催促不是解決之道
    像海陸這樣覺得很崩潰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同時我也提醒她:面對磨蹭、拖拉的小孩,你這樣只會越催越慢,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意識不到自己該不該起床,以大人催促的次數和發火的程度來判斷該不該起床。孩子意識不到自己該不該做作業,以大人催促的音量和犀利的眼神來判斷該不該做作業。
  • 男孩的這3個叛逆期,家長要「因時制宜」,比打罵更管用
    寶媽群裡,經常會見到這樣的吐槽,養兒子太操心、太累!感覺自從會跑以後,男孩就像打了雞血一樣,精力似乎永遠都耗不盡,而旺盛的精力後面就可能潛藏著不少危險。這讓我突然想到我舅舅家的哥,我倆同歲,從小一起長大。我小時候就被家長稱為「別人家的孩子,說我這樣的孩子養幾個都省心!」
  • 康縣南部有種「毛山歌」,越吼越得勁
    人們最初沒有語言的時候,上到高山就大聲吼,有石頭從山上滑落時也吼。這種吼,就是語言的起源。有了語言之後,人們把高興的事或悲哀的事唱出來,便成了原始的山歌。眾人編,眾人唱,越唱越多;眾人編,眾人改,越唱越精。在封建社會,康南地廣人稀,四川、陝西毗鄰地區的窮苦百姓為逃荒避難,逐漸逃到康南深山老林中來謀生。處在生活最底層的群眾以毛山歌為娛樂,用最形象的口頭語言,歌唱生活,歌唱愛情。
  • 《餘歡水》高露怒吼郭京飛,好老公不是吼出來的,這樣做教你巧贏
    「餘歡水,你怎麼還不去買牛奶……」「每天就知道打遊戲,也不知道幫我帶一下孩子,做一下家務......」「我嫁給你我得到了什麼……」在一個家庭裡,經常會聽到各種各樣類似上文的聲音,以為把心中的不滿和抱怨吼出來,老公就或多或少會改變。但其實,你越吼,老公的態度越差。我大概把老公不好的態度分為三個類型。
  • 越打越糟糕!這六類孩子家長最好不要輕易動手!
    打孩子可能會讓孩子變成好人,變成聽話的人,甚至是願意好好學習的人,但卻不能打出有創造力的人。過度的打罵反會損傷他成長的動力,挫敗他的信心並淹沒他天賦的創造力。教育孩子並沒有公認的一定之規,這要看家庭傳承的文化與習慣,當下的社會風氣,父母自身的修養,孩子的個性與家庭親密度等等。
  • 「不許哭,越哭越不給你買」:你以為你在制定規則?這樣只有傷害
    但爸爸並沒有什麼害羞,他和旁邊的人說道:我這是在給他樹立規則,越哭越不能給他買,把他慣成這個樣子,我以後還怎麼教育他?說罷便拉著孩子繼續走,直到走出了超市門,那些圍觀的人才全部都散去了。01、錯誤的給孩子立規矩的方式,你還在執迷不悟嗎?
  • 孩子在小時候越乖,長大後越痛苦?背後真相發人深思,望家長周知
    為了得到大人的愛和表揚,少受懲罰和責罵,孩子們逐漸學會把自己的真實情感壓抑到一邊,試著做個「乖寶寶」來取悅大人。許多精神分析學家和治療師已經得出結論,孩子越「乖」、越「懂事」,長大後,他們的心理問題就會越多。孩子越叛逆、越自由,他們就越成熟。為什麼會這樣呢?
  • 婚姻中,越沒本事的男人,脾氣越大!
    看一個男人有多大本事,並不是看他的事業做得有多大,也不是看他長得有多帥,而要看他對自己的女人好不好!我們可以觀察到,身邊那些事業有成,本事挺大的成功男人,往往對自己的女人特別好,更不會在自己女人面前怨天尤人,大吼大叫,其實這些好脾氣的男人並不是沒有脾氣,只是他懂得控制情緒,不捨得對自己心愛的女人亂發脾氣,指手畫腳!在婚姻中,越沒本事的男人,脾氣越大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越沒本事的男人,越容易犯這幾個錯!
  • 溫柔的給孩子立規矩,比大吼大叫更管用!
    這不,髒髒的大衛被媽媽趕去洗澡了可他恨不得把所有玩具都放進浴缸遊泳圈、軍艦、小鴨子、鯊魚滿滿當當更可怕的是他還故意開著水龍頭製造出浴缸裡衝浪的感覺喲吼~大鯊魚飛咯!水溢滿了浴缸,流在了地上媽媽衝進浴室,尖叫到「大衛!不可以(在浴缸裡玩水)!」
  • 父母的大吼大叫,會讓孩子更加叛逆,怎樣停止對孩子的吼叫?
    在孩子的教育中,恐怕有很多父母都曾經對孩子大吼大叫過。朋友就因為自己對孩子大吼大叫,不止一次地自責過。「我真的不想對他大吼大叫,但每次做作業磨蹭幾個小時都沒做完,再好的脾氣的人也會忍不住大吼大叫。」可是,朋友對孩子的大吼大叫後,並沒有達到想讓孩子快點寫完作業的目的,反而會產生副作用。
  • 他畫了一輩子「鬼圖」,大人越看越可怕,小孩反而覺得很可愛!
    羅聘《飯鬼圖》當然除了一輩子都「貪玩」之外,羅聘最為怪異的還是他的「鬼圖」,對於他畫的鬼,從他去世後之後至今,220年一直沒有確切的定論,可以說無人真正的看懂了,用一句話來形容,便是大人都是越看越可怕,但是小孩子看著卻覺得十分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