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為什麼要學會「寂寞與孤獨」?

2020-12-18 凡心問禪

有一句話說,學佛要先學會「寂寞與孤獨」。那麼為何要學會寂寞呢?對於現這的社會,有很多人喜歡喧鬧的城市,喧鬧的環境,因為那樣就可以發光發熱。其實處於喧鬧的熱市之中也無非不可,但我們前提是要學會「觀」,觀什麼?觀他們的脾性,觀他們的壞毛病,從而觀照自我,觀照自我有沒有此類毛病。在此之前,我們就得先學會寂寞與孤獨。

有很多人說,他很寂寞,很孤獨。沒人陪伴他們逛街,沒人陪伴他們逛商場,有人聊天說話固然是好事,但也並不算什麼很好的事。南師曾說過,學佛就應知道享受寂寞。大家都知道,出家之人,須先在寺院觀察,半年或幾個月時間,這其中的奧秘就在於,你是否能夠在寺院待得住,是否能受持的了寂寞。再寺院其實並不像外界所說的那樣,大部分時間都是待自己在自己房間。也並不像我們家中一樣,茶餘飯後聊聊天,談談家常,說說工作。早晚課和寺院的日常工作忙碌完之後,就會到房間享受寂寞去了。

學佛也是一樣,我們需要知道如何享受寂寞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如果我們在寂寞之時找人聊聊天,說說話。可能在無形之中反而造了口業。還不讓靜靜地享受寂寞帶給我們的好處。想必大家都有過這樣的體會,剛開始靜下之時,腦海中會蹦出很多妄想,找誰玩呀等等,諸多雜七雜八的念頭。但我們不要怕妄想多,你的知性看到妄想,就把握這個。前念已過去,未來還沒有來,就看著現在。如果你常常這樣反省、體會,時間一長,你就會很空靈了。

當進入空靈狀態之後,妄想是比較少的。反而能幫助我們把一些以前不明白的事情,給弄明白,弄清楚。那麼這就就叫「覺」,這個「覺」比妄想高得多了,是智能的初步作用,西方哲學叫做「直覺」,也叫做「直觀」。這當然是好的,但也是妄想。如果沒有這個妄想,過去已過去,未來還沒有來,當下很空靈,沒有直覺的妄想,這就叫「智能」、叫「般若」了。

享受寂寞,從科學上講,你把自己腦神經一放鬆,就很少生病,從而健康長壽了。從佛教來說,可以讓我們回歸最自然的狀態,從中明白很多很多的道理和事情。

相關焦點

  • 一個人總要學會孤獨
    我想大多數人都曾經孤獨過,孤獨不僅在於身處孤獨的環境,更多的是內心的孤獨。在年少時,我並不懂孤獨是什麼,可當父母離開我出去打工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是一個孤獨的人,別人都有父母在身邊,而自己卻只能在想念父母中度過。那時候的我以為孤獨只是暫時的,只要有家人朋友在,我就不會感到孤獨。
  • 學佛感悟,要學會接受命運
    我們要敢於去接受生命中的苦難。所以人只要敢於去接受生命中的一切,苦難就會慢慢地減少。生病也是這樣。有一位朋友,在我們的這的一個寺院學了3年的佛。我問她:「學了這麼久,效果怎麼樣?」她說效果不太好。我說你整天想到的都是痛苦,怎麼會好。她當初是因為接受不了老公出軌,離婚後才學佛的。因為她的心中裝的全都是苦。心中裝著苦,命苦不苦啊?感召外在的世界苦不苦啊?
  • 致孤獨的你:學會獨處,就是學會愛自己
    當然,有人很享受一個人的生活,認為那是獨處,但也有很多人無法承受孤獨,因為那是寂寞。周國平先生曾說,人在寂寞中有三種狀態:一是惶惶不安,茫無頭緒,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漸漸習慣於寂寞,安下心來,建立起生活的條理,用讀書、寫作或別的事務來驅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為一片詩意的土壤
  • 俞飛鴻對孤獨的定義,孤獨與人多人少沒關係,不會因寂寞做決定
    俞飛鴻對孤獨的定義,孤獨與人多人少沒關係,不會因寂寞做決定47歲的俞飛鴻,一直都是一個非常有話題的女性,因為她在這個年齡,還一直保持單身,如此優秀的她為什麼不組成一個家庭,為什麼要過著違背常理的人生,這一直都是大家非常疑惑的一個問題,畢竟一個女人
  • 總要學會一個人,去適應孤獨的世界
    總要學會一個人,去適應孤獨的世界人生漫漫,我們難免都會犯錯,有些錯無關緊要,有些錯竟讓我們悔恨終生,時間總是讓人猝不及防,當你總以為什麼事情你都可以解決,一副桀驁不馴的樣子時,你已經輸了,年輕的時候或許我們都是這樣吧,太過於自信,太相信自己,
  • 凡心問禪:學佛為什麼要發願?
    佛教中的「十萬個為什麼」第9期:為什麼要發願?那麼學佛為什麼要發願?其發願對學佛和生活有什麼好處呢?發願:發願佛教術語,指發起誓願之意。又作發大願、發願心、發志願、發無上願。總指發求佛果菩提之心。這也是為什麼這是佛、菩薩都有大願在經典中記載。發願的總體分類有兩類,一、發求菩提之願,二、發度化有情之願。
  • 人為什麼要學會獨處
    後來有人問他:「你一個人住在那一定很孤獨吧,特別是在風雪天裡。」梭羅回答: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不也只是宇宙中的一葉小舟嗎?我為什麼會感到孤獨呢?我們的地球不是在銀河系中嗎?孤獨,不能以人與人的空間距離來度量。學生時代的我,總是害怕獨處,吃飯、逛街、泡圖書館,甚至上廁所都一定要拉著別人一起。
  • 《百年孤獨》中動人心魄的經典:生命中所有的燦爛,終要寂寞償還
    但「生命中所有的燦爛,總要寂寞償還」當然不止於此,一個人經歷過極致的繁華,才會讀懂曲終人散的悲涼。當你寂寞時,可能會想方設法消遣時間、排擠寂寞,當寂寞出現在你的意識中並被你重視,從實質上來說仍是在延續寂寞,寂寞是造化對群居者的詛咒,孤獨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
  • 《百年孤獨》裡最震撼人心的語句:生命中所有燦爛,終要寂寞償還
    《百年孤獨》裡最震撼人心的語句:生命中所有燦爛,終要寂寞償還《百年孤獨》是馬爾克斯的成名之作,代表了20世紀魔幻現實主義的最高成就的鴻篇巨著。1982年,馬爾克斯憑藉本書一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壇上一代文學宗師的地位。
  • 學佛必須看清自己的起心動念
    學佛必須看清自己的起心動念出家學佛修道確實要看命。你有出家的命,出家就會覺得很輕鬆,不會覺得是受苦;你沒有出家的命,甚至沒有學佛的命,學了佛,出了家,就會覺得是一種痛苦。譬如從命理上講,命裡佔了辰、戌、醜、未這四個時辰,出家是最好的。
  • 人到中年才讀懂《百年孤獨》:原來孤獨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
    第一次聽說《百年孤獨》這個名字,首先就是被這個名字所吸引,"百年孤獨"這得多孤獨。出於好奇心,買來便開始讀,一下子痴迷了。有人曾這樣評價這本傳世魔幻之作:這本書會讓你如中毒一樣,越陷越深,一定要一口氣把它讀完。
  • 也許我們都要從年輕時學會享受孤獨
    上一篇文章發出去後收到了很多留言,其中居然有近十條都是在分享對孤獨的感受,從他們的文字中,我讀到了他們不得不獨自承受的孤獨感。說實話,我佩服那些能長期安於孤獨寂寞的人。他們也許已經習慣了孤獨,也許本身就喜歡孤獨的感覺,或許還有其它不可言說的原因。總之,孤獨就像是他們的朋友,時刻陪伴,安靜不語。我自小生活在熱鬧的家庭環境中,熱鬧是我生活不可缺少的幸福感基因。我喜歡寫作,而對我來說我越是長期獨處越有寫作的靈感,文字也越流暢。所以我常常沒法好好寫文章,更鮮有出色的作品。這應該就是我不願意和孤獨為伍的弊端吧。
  • 凡心問禪:為什麼要學佛?
    佛教中的「十萬個為什麼」第1期:為什麼要學佛?文/凡心問禪有信仰和沒信仰是有很大的區別的,那麼說到為什麼要學佛?學佛可以說是一種信仰,也可以說是一種追求。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學佛?這個問題該問誰?問我們自己,問自己那顆心。學佛是一種信仰:人都有信仰,有的人信仰道教,有的人信仰佛教,有的人信仰伊斯蘭教等等,那麼學佛也是一種信仰。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一種迷信,對於「神」、「鬼」之類的迷信。
  • 《百年孤獨》中15句經典,寂寞是一種痛苦,孤獨是唯一的出路
    13、生命中所有的燦爛,終要寂寞償還。14、你那麼憎恨那些人,跟他們鬥了那麼久,最終卻變得和他們一樣,人世間沒有任何理想值得以這樣的沉淪作為代價。15、買下一張永久車票,登上一列永無終點的火車。《百年孤獨》之所以被稱之為經典,是因為它有價值。人的一生一定要讀一次《百年孤獨》,因為我們的生活就像書中所描述的一樣,每天重複著相同的工作,過著差不多的生活,真可以說是「孤獨」。
  • 為什麼要學佛?學佛的人千萬不要迷信!
    學佛為什麼學佛呢?第一,為了自己和親友發財,為了身體健康,為自己的原因去學佛,這個是不對的;第二,自己害怕輪迴,想要獲得穩固不變的安全的結果,為了這個原因去學佛,也是不對的;第三,有些人沒有什麼發心,跟著父母家人、親戚朋友去學佛,其實自己沒有什麼發心,這樣的人也很多,這個也是不對的。
  • 寂寞與孤獨的區別是什麼呢?無助發呆的眼神,看一次哭一次!
    朋友說,她很孤獨,也很寂寞。為什麼呢?因為人都是需要別人關心的。曾經我有過這樣的感覺,有時候一個人真的很想哭,沒人了解自己,沒人關心自己,覺得很無助。但是,有人關心就不會感到寂寞孤單了。有時候,孤獨和寂寞就在你的一念之間,寂寞有時候就是孤獨,並且孤獨在一不小心的時候就會寂寞,孤獨和寂寞本身是沒有界限的。人生中伴侶過客會有許多,但孤獨往往是存在的,讓我們學會去享受孤獨,將孤獨化為自身前進的動力。
  • 恩典之聲:基督徒要學會在主愛裡享受「孤獨」生活(2016-8-15)
    「孤獨」是什麼意思呢?孤獨表示著獨自一人,孤單、寂寥。沒有人喜歡孤獨,尤其是在這個到處都被人充斥的社會裡,每個人身邊或多或少都有家人、朋友、同事或其他人的陪伴。然而有牧者卻說:「基督徒要學會『孤獨』生活。」
  • 為什麼要學佛?
    說到這兒,順便回答朋友們的一個問題,我為什麼要信佛?有那麼多用一生的時間學遍了人間的學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和的班智達,他們還要信佛,學佛。這可能就是我要信佛,學佛的一個原因吧。
  • 你要耐得住寂寞,在孤獨中積蓄力量,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
    1.你要耐得住寂寞,在風雨狂疾時保持平靜,才能定得住腳跟,所有最強有力的力量都來源於安靜,你的平緩,你的內心堅定的力量,越能帶給你美好You have to endure loneliness, keep calm when the wind and rain raging disease, in
  • 孤獨之人的寂寞之樂
    人如果能在當下,抓住這一刻屬於自心的寧靜,也就理解了寂寞的幽深,認可了孤獨的妙趣。它如山林深處的一渠清泉,滌蕩了諸汙穢——清源,究竟,真常! 圖丨了琹 寂寞與孤獨猶如一面深邃的澄鏡,可以照得見你心靈深處最隱秘的、那個最不敢觸摸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