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青銅器應該如何識別

2020-12-21 騰訊網

商代青銅器應該如何識別

1,與其他的投資項目不同,商代青銅器有著其他投資品種所沒有的歷史背景,同時它自身所獨有的政治色彩也更加成為了今天商代青銅器收藏投資的升值點所在。而之所以投資者們會置身於商代青銅器的收藏投資,正是因為從商代青銅器本身所固有的歷史文化中探測出了商代青銅器的稀有和珍貴性,同時精湛的鑄造工藝更是加注了投資者們的投資熱情。

2,要鑑定一件商代青銅器,應對這件銅器有整體的認識,才能作明確的論斷。要從銅質、樣式、鏽色、款識、裝飾、做工、花紋、字體、氣味、聲音等方面入手。真品當然不會有問題。如果是仿造品,表面無論如何精緻,如何相似,都會有漏洞。鑑別銅器,是一件繁瑣而艱難的事,但只要掌握了要點,多看、多記、多思、還是能鑑別出真假的。

3,青銅是紅銅和錫或鉛按一定比例熔鑄而成的合金,以銅為主,顏色呈青,因而將青銅鑄成的器物稱為青銅器。中國青銅時代最初起源於黃河流域,從公元21世紀開始到公元5世紀止。經歷1500年,大體與中國古代奴隸社會相始終。中國青銅器早期文化正值夏王朝時期,其中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為典型的代表,山東嶽石文化,黃河上遊的四壩文化,遼寧下家店文化等都相繼出現了早期青銅製品。其中種類有禮器、樂器、兵器、工具、飾品,人們已掌握冶煉,翻模製法,雕刻鑄造青銅器的一整套工藝技術中期青銅器文化包括商代至西周前期。

4,青銅禮器的品類、形制、紋飾乃至鑄造工藝也由簡單到複雜、低級到高 級,是夏商周青銅時代真實、精髓的縮影,為後世傳留下光輝燦爛的文化遺產,因而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歷程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具有深遠的歷史文化意義。

5,那麼該怎麼去鑑定呢?第 一:看其材質,是否為較為珍貴或者稀 少的金屬;第 二:看其版別,是否是較為稀 少的版別;第三:看其製造工藝,除了本質上的工藝之外,是否有為了美觀而加工的工藝;第四:看其文化底薪及其傳承歷史;第五:目前市場對其的認知程度,以及近期的一些市場走向。

6,青銅質的鑑別較簡便,翻看商代青銅器的是底,若出黃銅質地,則是偽品;足底若已偽制了銅色,用熱鹼水刷洗就能看到其本來面目。除要記清楚銅器的器式、名稱外,還要了解什麼年代鑄什麼商代青銅器、什麼樣式的商代青銅器是什麼年代鑄的。例如鍅,鍅是方形,盛器,是國末期出現的,若其按三代作工、鏽色制,為偽品。再如鼎,各代皆有,但若有蓋、短的鼎則不大可能是三代物品。

7,商代青銅器的新還是舊,關鍵看銅鏽,同時,銅鏽作偽也成了藏友最關注的問題。造假方法很多,為使「商代青銅器」鏽跡斑斑,他們一般會先用鹽酸水泡器物,然後埋入地下,再在土上澆些酸鹼類的藥物,過三四年後,使器表生出鏽來;甚至有人以收購來的零碎古銅皮層層粘在器皿做假的,其效果十分逼真。

相關焦點

  • 商代青銅器鑑定方法論,商代青銅器的真偽如何鑑定?
    商代青銅器鑑定方法論,商代青銅器的真偽如何鑑定?商代青銅器本來的顏色為金黃 色。而同時期的兵器,則錫和鉛的比例要略高一些,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兵器的硬度,獲得更鋒利的效果。戰國以前的商代青銅器普遍脆性較大,戰國、秦漢時期的商代青銅器韌性大一些(除兵器、樂器、銅鏡外),這都說明材料有所變化。唐、宋、元、明的青銅材料多顯紅頭。明末開始廣泛使用黃銅(含鋅),絕大部分銅器呈現金黃 色。清末出現白銅(鎳青銅)。
  • 商代青銅器的鑑定方法
    【古董鑑定知識:每天早上8點更新】 商代青銅器的鑑定方法 作為中華民族的千年文化印跡、記載著中華民族千年奮鬥史的青銅器,在璀璨的歷史長河中,佔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青銅器種類繁多,造型奇特,紋飾瑰麗,銘文豐富而且鑄造技術複雜,其輝煌程度是世界上任何一個文明古國的青銅時代所無法比擬的。 3,掏花法。銅器作偽法。即在原本無花紋的器物上先鏨刻花紋,再沿著花紋將無花部位掏透,或掏空,使原器變成一件鏤空之器。
  • 商代青銅器真假如何鑑別?
    1,銘文也稱金文,吉金文字的簡稱。是指鑄造或鑿刻在商代青銅器上的文字。以禮器上的文字最為常見。 2,青銅器歷代都被稱為國之重寶。它的製作對象是皇帝或者王公大臣,地位非常高。國家有大事的時候都要用青銅器作為禮器,所以青銅器以禮器為主。最主要的器形包括鼎、鬲、簋、簠、豆、敦、爵、斝、觚、觶、觥、尊、卣、彝、壺、盤等。這些名稱在宋代就已經定了,主要來源於青銅器的銘文,沒有銘文的就約定俗成,一直流傳至今。
  • 歷史的塵埃——商代青銅器
    農業和畜牧業促使了手工業的發展,青銅冶鑄、玉石雕刻、制陶業等在生產生活中都佔有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商代青銅器鑄造業更為重要。從有關冶鑄資料看,商代青銅器冶鑄業除集巾存王都外,各級奴隸主貴族的都邑也都沒有大小不等的商代青銅器生產作坊,所以商代青銅器冶鑄業相當普遍,尤其在商後期達到了高度發展時期,商人已準確的掌握商代青銅器含錫、鉛的比例。並根據鑄造器物的不同,添加不同比例的錫、鉛。
  • 商代青銅器鑑定技巧
    商代青銅器鑑定技巧 1,白礬與硼砂都是可溶性物質有人也提倡用舌頭嘗商代青銅器鏽的味道,白礬的味道非常澀,其 他結晶狀的偽鏽有時是苦的或鹹的,而真 正的古銅鏽幾乎沒有味道。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偽鏽有毒,最 好不用這種嘗味道的方法。將水噴灑到銅鏽上,觀察銅鏽的親水程度,古銅鏽是親水的,那些油漆、 膠水的親水性則較差。用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銅鏽的結晶形態及生長狀態,可以發現新銅鏽和老銅鏽有很大差別。
  • 商代青銅器如何進行辨別你可知曉?
    商代青銅器如何進行辨別你可知曉? 1,對中國古代商代青銅器的鑑定,主要是之對商代青銅器進行斷代、分期、質地、用途、真偽和價值進行判斷和辨別。
  • 蘇平聊文化:商代的青銅器是什麼樣子的
    導語:青銅器一直是我們在談到古代文化的時候必談的一個問題,所以在我們的知道的範圍裡,青銅器究竟會什麼樣子的,是在一種什麼樣的社會背景下的產物,對於大多人了解都甚少,今天我們簡單說說商代的青銅器。與世界上別的地方一樣,商代中國比較複雜的社會組織形式的發展是與完善的冶金技術聯繫在一起的。在中國,冶鍊金屬礦砂的方法可能是在用高溫制陶時順便發現的。已知最早的青銅器大約產生於公元前1700年-公元前1600年,發現於河南的二里頭遺址。
  • 江西新幹大洋洲商代青銅器在甘肅展出
    新華網蘭州2月25日電(記者王豔明) 3月1日起,上百件江西新幹大洋洲商代青銅器將在甘肅省博物館免費向公眾展出。  記者25日從甘肅省博物館了解到,此次展覽是江西新幹大洋洲商代青銅器首次赴甘肅展出,精選了新幹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的青銅器125件(組),有青銅禮器、樂器、兵器和農具等,其中國家一級品30件,二級品36件。
  • 文物說:商代青銅器大觀
    方形罍出現於商代晚期,而圓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從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漸由瘦高轉為矮粗,繁縟的圖案漸少,變得素雅。蘷紋最早見於商、西周時期的青銅器和玉器上,自商、周至今,一直佔據著重要地位。商代獸形尊商代的釀酒業十分發達,貴族飲酒之風盛行,因此各式各樣的酒器也隨之誕生了。"尊"是一種流行於商周時期的大中型盛酒器和禮器,春秋後期偶有所見。尊不僅具有實用價值,同時也是使用者社會地位與權力的象徵。
  • 問禮四方——河北出土商代青銅器
    商代青銅器製作技藝突飛猛進,青銅器的種類、器型、紋飾逐漸豐富,至商代中晚期,中國青銅器走向鼎盛時期。瓿,盛酒或盛水器,亦用於盛醬,出現在商代早期,流行於商代晚期前段,當罍普遍使用後,這類器物逐漸消失。一般為圓體,廣肩,大腹,圈足,帶蓋,有帶耳與不帶耳兩種,亦有方形瓿。器身常裝飾饕餮、乳釘、雲雷等紋飾,兩耳多做成獸頭狀。
  • 或獻或酢,洗爵奠斝——淺談我國商代青銅器的特點
    一·商代青銅器概述商代前期的青銅器比二里頭文化時期,有了較大的發展。首先,表現在鑄造技術已經有了相當高的水平,大型器物開始出現,鄭州張寨杜嶺出土的兩件方鼎重量已達86.4公斤和64.25公斤,而且造型準確。
  • 饕餮紋或者獸面紋:亟待解開的商代青銅器核心謎題
    因此《呂氏春秋》中的這句話,根本不能作為商人制器的真實思想,不能用來解釋青銅器上的這種特殊紋飾。但偏偏是《呂氏春秋》,影響了上千年來後人對這種特殊紋飾的認知。北宋時,呂大臨《考古圖》「癸鼎」下說「中有獸面,蓋饕餮之象」,王黼編纂的《宣和博古圖》也明確提出青銅器紋飾為「饕餮紋」,他們二人的觀點應該直接來自於《呂氏春秋》。
  • 「老王說隴史」西周墓葬中為何出現商代青銅器
    【老王說隴史】西周墓葬中為何出現商代青銅器白草坡出土的西周墓人頭銎戟1967年9月、1972年10月,人們在靈臺縣白草坡先後發掘了9座西周墓葬,1座車馬坑,共出土各種青銅器300多件,青銅器帶著神秘色彩,有些還帶著異域風情。
  • 禁止出境展覽的絕世國寶之商代青銅器
    館藏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文物價值:迄今發現最大的商代圓鼎文物尺寸:通高103釐米、耳高:22釐米、腹高43釐米、足高36.5釐米、口徑80釐米商子鼎重達230公斤,是現已發現商代青銅圓鼎中形體最大的一件
  • 湖南出土商代青銅器,被國人認為不吉利,如今是日本國寶級文物
    據相關資料記載,猛虎食人卣出土於湖南安化,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青銅器珍品,民國時期出土,一個李姓老農民無意中挖出來,當時並不知道猛虎食人卣的具體用處,只是外形看上去應該是個器皿,因為當時國內局勢動蕩,沒有專業的鑑定專家,老農認為其外形看上去十分邪門,就低價處理了。
  • 江漢地區最早出現中原體系青銅器:劉柯分享商代盤龍城遺址
    江漢地區最早出現中原體系青銅器湖北 商代 盤龍城遺址劉柯分享江漢地區最早出現屬中原文化體系青銅器的時間和地點遺址內發現了商代前期的城址及大型宮殿基址、高等級墓葬、手工業作坊遺蹟等。遺址許多墓葬出土有數量不等的青銅器,特別是規模較大的墓葬。其中,以李家嘴M2、楊家灣M11兩座盤龍城遺址前後期最大的墓葬,出土青銅禮器最多。盤龍城遺址距今已有3500年歷史。
  • 瀏覽我國商代青銅器,多見鐃而少見鎛鍾,商代青銅鎛多見於南方
    瀏覽我國商代青銅器,多見鐃而少見鎛鍾,商代青銅鎛多見於南方今天小編要帶給大家的文章是有關於我國各地出土的青銅鎛,快點和我一起看看這些青銅器的特點吧!湖南省博物館收藏1件虎飾鎛。出土地點不詳。其與邵東所出四虎鎛年代相近,均為商代末期頗具南方代表性樂器。通覽我國商代青銅樂器鎛鍾數量稍顯單薄。何以華夏廣闊的天地,於商朝多見鐃而鮮見鎛鍾。南北商鐃則以單件、2件、3件、5件、9件編鐃成組,無論從造型、花紋、大小均有一組的特點,再從測音結果也能證實同時伴出的鐃應為一組,埋葬時並且以鐃口朝上,依次有序排列。
  • 城固出土商代青銅器成都展出 展出55件一級文物
    近日,在成都博物館,一件出土於城固縣蘇村小冢的商代青銅器亞伐方罍和一組青銅面具正在展出。這批受邀參加「秦蜀之路——青銅文明特展」的商代珍貴青銅器,以其獨特的器形、精美的紋飾和豐富的歷史信息和研究價值博得了成都市民和四川省文化文物工作者的高度認可和點讚。
  • 天命玄鳥 降而生商—商代青銅器上的鳳鳥紋
    圖片僅供參考但是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銅器紋飾中,很少以鳥作為裝飾主題的,因此認為青銅器紋飾與所謂圖騰崇拜直接有關的說法,就有人提出懷疑,因為公認玄鳥是商族的圖騰,但是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銅器主要紋飾中,很少有這個主題,因而「天命玄鳥,降而生商」似乎沒有得到什麼反映。
  • 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商代精品青銅器!令人嘆為觀止!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縟富麗。蟠龍紋盤(頂部),商晚期。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高16.3釐米、口徑43釐米。盤面蜷伏一龍,龍首正居盤心,突起於盤面,為晚商典型的獸面;盤面邊緣則環繞以夔紋、鳥紋、魚紋,整體風格莊重古雅。蟠龍紋盤(正面),商晚期。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高16.3釐米、口徑43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