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黑我福建口音 福建方言源於唐朝的普通話

2020-12-12 騰訊大閩網

福建方言地圖

海峽都市報(微博)訊(海都網(微博)記者 林新榕) 這兩天,2015年央視春晚的兩大福建元素被福建網友熱傳。一個是遭眾多福建網友吐槽的「蝦油味」普通話,還有一個就是正能量滿滿的見義勇為道德模範張輝。一下子成了「熱點話題」,福州人民有心聲要表達。

春晚小品節目《小棉襖》的表演中,演員臺詞中穿插了「蝦油味」發音的普通話表演。演員高曉攀扮演的是一個福州人,滿口不標準的普通話引得臺下一片笑聲。在臺詞中提到「胡建」和「胡州」時,不少在電視機前觀看春晚的福州網友就已經開始發微博,自嘲福州終於上春晚了。可大家更覺得委屈,紛紛吐槽說自己普通話很標準。

網友「老榕」發帖稱,「胡建人」都覺得節目臺詞是模仿廣東話發音,而廣東人都認為這不知道哪裡話。網友「閒情漫記」發帖說,福建人的普通話未必不行,哪怕福州人到了北京,除了少些京味兒,普通話不比其他省份差。

福建大學語文研究協會秘書長、福建省普通話水平測試員廖建國介紹,福州人說話有著自己的「蝦油味」,老一輩的福州人確實存在f和h、n和l發音不標準的問題,但這些普通話的發音是古人世代傳下來的古漢語發音特點,是古漢語發展留存下來的活化石,有助於研究當地母語及古漢語發展和演變。而小品節目的表現形式只是一種文化時髦現象,表演者更像是模仿廣東地域的普通話語調和發音。網友對此表示,古漢語的蝦油味,你們不懂。

相關資料

福建方言源於唐朝官方語言

易中天在談起福建方言時曾經寫道:「如果說贛語像刀,客家話像圈子,那麼閩語就像是石頭,而且是活化石。閩語的形態是很古老的,老得有時候你會覺得福建人說話簡直就是在說古漢語:你叫汝,他叫伊,吃叫食,走叫行,臉叫面,黑叫烏,鍋叫鼎,繩叫索,翅膀叫翼,圖章叫印,房子叫厝,棉襖叫裘。當兩個福建人相互詢問『食糜未』(喝過粥沒有)或『有佇無』(在不在家)時,你會不會覺得自己進了時間隧道?」

閩南語:福建方言極具代表性的精髓

的確,以福建方言中極具代表性的閩南語為例,它保留了很多古漢語的精髓,尤其是唐宋時期的語音、詞彙,而且它曾經還是唐朝通用的官方語言,這是國內外語言學者普遍認同的觀點。

閩南語中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詞彙和發音卻是不爭的事實。據學者考證,唐朝「安史之亂」時期,部分中原人為了避難,逃到閩南一帶定居,唐朝官話在當地推廣開來。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原地區的語言產生了翻天覆地的異變,而閩南地帶一直保持著相對封閉的狀態,當地普遍使用的唐朝官話並沒有發生太多變化,一直沿用至今,形成了現在的閩南語。而福建其他地區方言的情況也與此類似,大都是因為交通阻隔,受到外界影響較小,保留了自古傳承下來的特色發音。例如古漢語中的「入聲」,在普通話中已經消亡,現在只有在方言中才能聽到。

「研究閩南語及其他福建方言,對保護中國傳統語言、研究古代社會的人文歷史有著積極的作用。」閩江學院的唐若時教授說,「方言,不僅是一種語言,它還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在福建省內的多種方言背後,蘊含著多種文化的精粹。一旦方言失傳,以其為載體的各種藝術、技藝也將會隨之消失,其中包括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如閩劇、福州評話、莆仙戲、福建南音……

近年來,年輕人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多用普通話進行交流,方言越來越少被使用,能說會聽方言的人也越來越少。受眾群體縮小,一些極具地域特色的藝術也漸漸失去了其原有的影響力。知名編劇林瑞武曾聯合相關專家對福州、廈門、莆田和龍巖4地各200名中小學生進行抽樣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掌握方言且經常使用方言的學生,福州23.65%,廈門36.68%,莆田38.97%,龍巖僅17.53%。

方言VS普通話:不一定是你進我退

全國九大方言區,除了福建以外,沒有一個方言區的次方言是不能通話的,只有福建是個例外。而且,受到地形地勢的影響,很多地方會出現『一村一調』的現象,想到鄰村串門聊天都難。」

也許正是由於福建省內方言差異過大的原因,經常可以看見福建人之間用普通話進行交流。因為互相交流不便,他們需要找一個共同的東西、藉助共同的平臺去溝通交流。也正因為如此,普通話在福建的推廣很好,而這恰恰又影響了方言傳承。

難道普通話與方言之間只能是你進我退、不能共存嗎?

儘管對女兒未來的普通話發音有些擔憂,但福州人楊女士依然堅持同時教女兒說普通話和福州話。「方言是一定要學的,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母語。」她認為,普通話說得標不標準,與會不會說方言其實關係不大。「語言環境更重要吧。即使不會說方言,也會受到周圍大環境的影響。我的很多朋友不會講福州話,但一樣有很重的『福州腔』。福建人要說好普通話,只能靠自己有意識地進行訓練,糾正發音。」

「共存有一個主導和輔助的關係,在保證通用語(即普通話)使用於公共領域的主導地位下,可以提倡在私人領域說方言。」唐若時說,方言與普通話都有其各自存在的價值,我們可以選擇在不同場合下,根據不同的情感表達需求來使用不同的語言。「因此,普通話和方言完全可以共存互補、和諧相處。」

友們,你會說家鄉話嗎,你會教會自己的下一代說方言嗎?歡迎在評論中八一八對方言和普通話之間尷尬關係的看法。

本文摘選自《福建人》雜誌第14期鄭琦琦

編輯:懷特

相關焦點

  • 誰說福建人說不好普通話?我們說的是唐朝官方語言!
    福建人不但"h"與"f"分不清,而且不會發翹舌音,"zhi"說成"zi";也沒有鼻音,」n"總是說成「l」,"r"也是說'l";沒有後鼻音,「ang"念成」an"。痛定思痛,那麼,福建人為什麼說不好普通話呢?其實,這是有歷史原因的,不是我們福建人說不好普通話,只不過我們說的是唐朝官方語言罷了!聽起來還挺高大上的,有沒有?
  • 「胡建人」、「留奶」,福建和四川的口音,誰離普通話更遙遠?
    「胡建人」、「留奶」,福建和四川的口音,誰離普通話更遙遠?全國有600多個城市,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各地方言也有很大的區別,有些地方的普通話都帶著自己家鄉的獨特「味道」,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普通話以北京的語音為標準,然而不少南方地區的普通話真是讓人憋出內傷!
  • 福建閩南地區說的方言也是閩南語,但說普通話的口音和臺灣人...
    X 徐老師,請問為什麼臺灣人說國語的時候會帶有一種特殊的口音呢福建閩南地區說的方言也是閩南語,但說普通話的口音和臺灣人還是有些不同的
  • 「普通話排行榜」福建倒數第四 「轉究郎」很淡定
    泉州七中語文科備課組長黃少斌老師說,這可能只是榜單製作者按對各地說普通話的「印象分」來排列,對福建的「評語」是——有濃重的閩南語口音。「承德、北京排前兩位,福建倒數第四,它們之間本身沒有可比性。」黃少斌認為,如今閩南地區的普通話普及已經做得不錯,如果硬要直接拿北京地區與閩南地區兩種普通話來對比,這有點牽強。
  • 福建人為什麼讀不出防護服三個字|漢語|李如龍|方言|普通話_網易新聞
    不僅如此,胡建普通話還特產變扁的翹舌音、消失的後鼻音等諸多魔幻口音,令人聽了也茫然。「防護服」這種特殊場合才要用到的名詞也就算了,福建人外地旅遊點菜,為了一句「我要呲紅搔漏和隨煮魚」,大概都得比劃半天。更絕的是,不光人們聽不懂福建人的一口閩普,連福建人自己也想吐槽同省老鄉們講的是什麼鬼。隔了一山一河,竟然就有難以克服的溝通障礙。
  • 福建方言在海外
    ——福州話、莆仙話、閩南話(在新加坡被稱為「福建話」),這話與那話可是相差十萬八千裡,毫無相似之處,即使是閩南話,漳泉廈口音還各不相同。對自己一口的「爛」福州話,總歸咎於小時候政府大力推動普通話,要求學生講普通話,我們家住在鐵路局宿舍,周圍多是北方南下的工作人員,處處可聞普通話,加上學校規定,很少有機會說福州話,若是班上有同學講方言,大家還會嘲笑他是「地瓜佬」(鄉下人的意思)。
  • 「胡建稜」講的福建話真是唐朝普通話?
    「我來自一個H開頭的省份。」「湖北?」「不是。」「湖南?」「不是。」「海南?」「也不是。」「那是哪兒?」「是福(Hu)建啦!」       這個流傳已久的網絡笑話被搬上了羊年春晚。由於演員實際上是河北人,模仿的福建腔普通話並不真像福建人說話。小品隨後還因為涉嫌歧視南方人引起了不滿。
  • 福建人普通話全國倒數第四?網友認為以偏概全
    福州新聞網(微博)訊 近日,「全國普通話排行榜」在微博上引發熱議。根據這個排行榜,河北、遼寧、內蒙古等地位列首位,廣東居末位,而福建因為「帶有濃重的閩南語口音」被列為倒數第四。網友自製的這個排行榜,不到一天就被轉發數千次,評論數則更多。
  • 福建人因口音難懂200年沒出大官,古代人說「普通話」有多難?
    一輩子種田,也不需要太多地社會交流,所以會當地方言就夠了。 不過,中國畢竟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一般小民這樣是夠了,但是對於國家工作人員,會說通用語那還是必須的。可是,他們的普通話真的流利嗎? 當然不可能!不用說別的,即使是共和國時期,毛主席和小平同志也是不會說普通話的,一直到第三代領導人開始,普通話才算慢慢普及。
  • 福建人為什麼說不好普通話?這都是有原因的
    據說,困擾福建人的最大難題,就是如何說好普通話!不然,你讓他們念一念「蜂花護髮素」「服氣」「自己」看看。根據福建某高校普通話測試站的測試數據,最近三年近三萬的測試人數中,普通話一級通過率不超過3%,而同在民間排行榜上墊底的香港,平均一級的通過率都在7.5%以上。所以,為什麼福建人說不好普通話呢?
  • 我勸你一句也別信福建人的話
    2015年央視春晚的有一大福建元素被福建網友熱傳。那就是遭眾多福建網友吐槽的「蝦油味」普通話。易中天在談起福建方言時曾經寫道:「如果說贛語像刀,客家話像圈子,那麼閩語就像是石頭,而且是活化石。福建地區的人講普通話很容易辨別,如「天氣很熱」、「豬肉」、「人」,漳州以北的福建人說成「天氣很樂(le)」、「豬漏(lou)」、「稜(len)」、「胡建(福建hu-jian)」,可以說,福建中北部地區及江西東北部、浙江、上海基本上把「r」的音讀成「l」的音;而這個「r」音,從漳州一直到廣東、海南地區卻發音很標準,這是個奇特的現象,筆者分析這可能與古代民族底層有關係,當時,漳州九龍江以北的福建
  • 為什麼浙江有許多方言,但是浙江人說普通話沒有特別濃的口音?
    其實浙江人說普通話,也是帶有口音的,特別是在北方人聽來,帶有明顯的南方味道,而之所以感覺浙江人說普通話,沒有特別濃的口音,大概率源自浙江母語方言語速比較慢、輕,不容易給人留下「噼裡啪啦」的急躁感。另外也與浙江地區重視教育,普通話普及程度高有關,單純只看南方省份的普通話使用,浙江確實屬於口音相對較輕的。浙江地區的母語方言,有吳語、閩語、客家語等,其中吳語在浙江的使用人數最多、分布範圍最廣,也是浙江最具代表性的方言。吳語有「吳儂軟語」的說法,雖然也分為好多個小片區,但所有吳語都保留了非常多的古漢語平仄聲律,比較婉轉軟糯、細軟柔美,聽起來特別清軟。
  • 福建每個地區口音都不一樣,是不是全國方言最多的省份?
    我們知道,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語言種類繁多,如果加上各種方言,就更多了。以我們官方語言漢語普通話為例,被語言學家普遍認可的方言就至少有十種,還有很多未被確認或者識別的漢語方言等。先且不說各少數民族的語言,就拿漢語普通話來說,十大方言中有南方就有九個,各種亞方言更多,甚至還有一些未被確立的方言。南方除去講官方方言的省份,其他有漢語獨立方言的省份,其內部極其複雜。以安徽省為列,除卻大部分使用的北方方言以外,僅皖南地區,至少就有三大獨立方言存在,分別是贛方言,徽方言與吳方言,而這其中又有獨立方言的相互融合,其複雜程度,無法準確表達。
  • 我國普通話最「差」的4個地方,廣東福建上榜!第三名表示不服?
    我國普通話最「差」的4個地方,廣東福建上榜!第三名表示不服?我們國家的地域文化比較豐富,也因此產生了很多方言,這些方言都帶著自己當地的特色。那麼我們今天就要來看下,我國普通話最「差」的4個地方,廣東福建上榜,第三名表示不服?第一名:廣東省,這是大家都能猜到的,因為當地人喜歡講方言,其中粵語就是廣東和香港這一帶的方言,雖然它比較有特色,但是別人聽的比較費勁。因為每一種方言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你沒有特意去學或者在當地生活,應該是聽不懂的。
  • 四川和福建的方言最具代表性,古代人是怎麼說方言的?
    據統計,在幅員遼闊的中國,共有129種方言,口音互嘲早就成了家常便飯,小編寫過關於方言的文章,評論區早被噴子們炸的慘不忍睹了。都說四川人和福建人方言特徵明顯,經常成為被群嘲的對象,一個NL不分,一個FH不分,其實他們背後站著大半個中國,不只四川人,你認識的西南、西北,江淮地區,可能統統都有NL不分的毛病。而FH不分的鍋,可能要由閩南方言區背上了,當然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廣東、海南、甚至臺灣,都有一大群FH不分的人。大半個中國說話不利索的情況,是怎麼出現的呢?
  • 為什麼福建的方言這麼難聽懂?北方網友這麼認為
    北方人煙稀少,在小範圍的人口開始向周圍擴散定居,於是造成大片區域口音相同。我們現在的普通話應源自滿清的官話,滿族入北京,學習漢語,所以滿族的老家東北口音和普通話極其相似。但是滿族學習漢語的時候有些發音學不會,於是在普通話裡這個音就沒有了。但在南方口音裡還是有保留的。
  • 為什麼說福建人的祖上都是北方人?
    此外關於唐詩的平仄音,你用現代的普通話很難讀出來,但是你如果用福建方言來念的話,平仄音一讀一個準。最後聊一聊大家喜聞樂見的福建人口音問題。現在的漢語經歷了:上古漢語,中古漢語,近古漢語和現代漢語這四個階段。而福建方言剛好處於中古漢語這個時期,因為地理上的隔絕,信息交換不暢通所以就跟不上中原漢語不斷變化的潮流了。
  • 為什麼說福建人的祖上都是北方人?
    此外關於唐詩的平仄音,你用現代的普通話很難讀出來,但是你如果用福建方言來念的話,平仄音一讀一個準。另外很多日語中的漢字發音其實跟閩南方言也很像,比如日語的「世界」發音和閩南語「世介(sekai)」一樣,同樣,「人類,佛教,氣,家,人民,軍事」等詞彙都與閩南人發音相同,甚至水果的名稱如「布多」(葡萄)幾乎也與閩南話差不多。
  • 福建方言:閩中莆田,與閩東、閩南大不同!
    福建莆田,也有「海濱鄒魯,文獻之邦」的美譽,很多外地人對福建本來就不怎麼熟悉,更不用說莆田了,全靠閩南系打出福建的名聲,更多的時候,莆田反而承受了一些聲名上的「重擔」,殊不知兩宋約
  • 北京方言是如何成為普通話的?
    [摘要]聊到方言不得不說北京方言與普通話的故事。其實,在古代的中國,一直也有所謂的官話或雅言。今天我們就聊聊普通話的發展歷程。近日,汪涵準備砸重金保護方言的行為而引起了媒體的高度關注。聊到方言不得不說北京方言與普通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