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河水綿且長

2020-12-05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大清河水綿且長

「長堤春水綠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唐代著名詩人王之渙描繪的水鄉美景就在河北文安。

地圖上的文安縣,宛如一片美麗的楓葉,鑲嵌在廣袤無垠的華北平原上。文安位於九河下梢,是河北省八大窪澱之一,造就了勝水荷香、文潭灝影、萬柳金堤等文安古八景的美麗傳說。文安人傑地靈,英才輩出。王之渙曾任縣尉,擊劍悲歌,留下千古絕唱;蘇洵食祿主簿,教民禮讓,勸課農桑;清代武學宗師、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俠肝義膽、名揚天下。出生在這裡的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強曾經說過:「是故鄉大清河的水,滋潤了我一副好嗓子啊!」

這條戴玉強所說的河,在文安縣境內全長63.7公裡,它原屬黃河水系,後屬海河水系。上遊支流繁多,源於太行山和恆山南麓,彎彎曲曲,像一條巨龍,蜿蜒數百裡,最終東入渤海。《畿輔河道水利叢書》載:「清河,北有永定河,南有滹沱河,二河皆渾濁,獨此河水清澈,是以得名。」

大清河的水清得一眼能望見水底,而且還帶著淡淡的甜味,多少年來滋養著岸邊的人們,小時候總問長輩為什麼大清河的水既清又甜,兒時的記憶裡就一直留存著這樣一個傳說:這條河剛挖成的時候,水味苦鹹,顏色黃濁,起名大渾河。在渾河村邊上,住著母子二人,兒子二十多歲,名叫大清,有一身好水性。大清為了治理這渾濁苦澀的河水,經過千難萬險,從龍王那裡盜來了一顆龍珠,他「咕嚕」一下把這龍珠吞下後縱身跳入河中,只見一條黑色的蛟龍從水裡鑽出頭來,向河裡譁啦譁啦噴著清水,整整噴了七天七夜,把整條河水都噴清了。從此,大渾河的濁苦水變成了清甜水。

這條文安人的母親河,給人們留下了太多美好、難忘的記憶。20世紀70年代,這裡的農村孩子們會相約來到河邊,踩著夏日裡柔軟的河灘,望著清澈溫暖的河水,他們褪去上衣,一個猛子扎入河中,浪花高興地蹦起來老高,無論往昔還是今朝,大清河一直是孩子的樂園……

但有一段時間裡,大清河也難逃被汙染的厄運,變髒變醜的大清河發出了痛苦的呻吟聲……

2015年,我有幸調文安縣工作,又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大清河,感受到它懷抱。漫步千裡堤上,看著大清河秀麗的風光,我有些吃驚地說:「幾年不見,大清河變化不小!」只見一隻只燕鷗在大清河棲息、飛翔,在古窪大地上形成了一道天然而亮麗的自然風景線。「這麼多水鳥,真是一派秀麗的京南水鄉風貌呀!」

隨行的同事對我說,現在政府對汙染企業進行了鐵腕治理,對排查出的河流兩側汙口進行了無條件的封堵,對垃圾進行了徹底的清理,還購置了一批垃圾箱,新建了許多公廁,衛生保潔長效機制正在形成,現在咱家鄉的變化啊,那叫一個日新月異!

「用時生命線,閒時風景線」,大清河的水再次煥發出勃勃的生機和活力,她用自己甘甜的乳汁滋養哺育著萬物生靈。引來數以千計的燕鷗來這裡棲息,美麗的白天鵝季節性地在這裡逗留、繁衍,在古窪大地上形成了一道天然而亮麗的自然風景線。

文安人深愛著這條河,也深愛著這個融古老文明與現代氣息於一體的縣城,但最愛的還是這一抹大清河的鄉愁。

(繆小斌,作者系中共河北省文安縣委常委、宣傳部長)

相關焦點

  • 水綿的生活習性及對淡水小龍蝦的危害性
    水綿的生長繁殖還會大量消耗營養鹽類,使水質清瘦,抑制其他餌料生物的繁殖生長;老年後或環境不適時,又會大量死亡腐爛,引發水質惡化等。水綿已成為小龍蝦養殖業,特別是稻田養殖的主要有害生物。二、水綿的預防與控制水綿的增殖能力和生存能力都很強。
  • 苑秀萍:燕趙有條大清河
    這大清河就像一位細心的母親時時悉心記錄著這片原野的榮枯!傳說這大清河原來叫大渾河,剛形成的時候,河水渾黃汙濁且味道苦鹹。兩岸寸草不生。當地的老百姓個個瘦骨嶙峋,他們或餓死家鄉或逃離故土。當地人習慣稱這段白溝河為大清河。這悠悠的大清河水裡也流淌著我綿綿的記憶。記得小時候,只要一下大雨,大清河就漲滿了水,很危險。而這時卻是哥哥們偷偷地去大清河遊泳的最好時機。男孩子們在流淌的河中戲水摸魚也是常事。魚沒捉到多少,反倒記得他們曾摸到了很多大蛤喇。一幫男孩子玩夠了之後把它們裝在袋子裡運回家。到家後神氣地交給父母,便免了一頓訓斥或一頓飽揍。
  • 鉤沉|張姓源遠,清河流長
    得姓後,揮與子孫們就在涿鹿之南的古青陽(今清河一帶)繁衍生息。張印普告訴記者,對張姓由來的這個傳說,文化界幾無異議。「張」是一個象形字,像一個張弓欲射之人,張姓人在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姓氏時,常說「弓長張」,這個「長」正確的讀音應該是「zhang」。
  • 魅力蓋州:走近母親河——大清河
    孕育蓋州古今文明大清河亦稱清沙河,俗稱南大河,是蓋州古城的母親河、生命河。清河有史記載元朝稱柞河,明代稱清河,明代《全遼志山川志》有「清河城南門外」。據民國十九年《蓋平縣誌》記載:「清河,又名大清河,亦曰青沙河,俗稱南大河。在城南裡許,長約一百二三十裡,由連雲島直入渤海,是為海口焉。上善若水清河的水系帶著母性的溫柔,有情有義、柔情萬種的流淌著,它將靈性與平和延伸到家鄉的每一寸土地,使這裡的萬物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
  • 讓73萬蓋州人引以為傲的母親河——大清河
    大清河曾記錄下蓋州的「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大清河曾記錄下蓋州「九省通衢」的盛境,大清河曾記錄下蓋州「大農業」的縮影。上遊榜式堡境內建有大型水庫——石門水庫。石門水庫距大清河河口61公裡,建於1971年,最大庫容1.12億立方米,水庫以防洪、灌溉為主,兼有供水、養魚、發電等綜合效益,近年又開發了清河漂流、清河公園等遊玩項目。大清河,是遼東半島中部的一條中型河流,發源於遼寧省大石橋市建一鄉東大嶺。河道大半在蓋州市境內,由東向西,經榜式堡、高屯、團甸、暖泉、東城、西城、太陽升、團山、西海等鄉鎮,在蓋州西海注入渤海。
  • 雲南祥雲:下莊鎮開展黨建+河(湖)長「清河行動」
    巡查現場 雲南日報供圖雲南網訊(記者 趙元剛 通訊員 左紹常 趙爽)去年以來,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下莊鎮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凝聚基層黨組織力量,全面開展河(湖)長「清河行動」,建設新時代美麗下莊河暢、水清、岸綠、湖美的生態新格局
  • 望出清河,清河十三大名門望族詳解
    當代張姓為全國第三大姓,主要集中於河南、山東、河北三省,其次分布於江蘇、四川、安徽、遼寧、黑龍江、湖北六省,其中河南為當代張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長江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張姓區和低比率的南方張姓區。傅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湖南、安徽、四川、河南等四省,其次分布於河北、江西、浙江、湖北、山東等五省,其中傅姓第一大省是湖南,全國形成了南川湘皖贛浙、北豫鄂魯冀兩塊傅姓大聚集區。傅姓的主要郡望有北地郡、清河郡。傅姓的主要堂號為清河堂、興商堂。其中傅氏清河堂,以望立堂。
  • 望出清河!清河十三大名門望族詳解
    當代張姓為全國第三大姓,主要集中於河南、山東、河北三省,其次分布於江蘇、四川、安徽、遼寧、黑龍江、湖北六省,其中河南為當代張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長江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張姓區和低比率的南方張姓區。
  • 張大銀 清河行
    作者湖北張大銀編者按:近年來,越來越多的60歲以上老年人,帶著族譜,帶著記憶,帶著思念前往清河祖庭——中華張氏祖源地祭祖。帶去了久念的鄉愁和希望,彌合了精神的融入和源泉。本期以此來紀念、宣傳、捍衛清河祖源地是人人嚮往的地方,八十多歲依然千裡之行,心懷崇敬信仰之旅,了卻心中千年的追尋之念。天下張氏發出了一個共同聲音:「天下張氏出清河萬歲!」。
  • 散文:夢回清河
    不只有我常常夢見清河巷,夢見那些活生生的人,或者原本活生生的,後來生老病死的人。賢姐便是常夢回清河的舊人之一,這是我未曾料及的。賢姐比我大三歲,是我過去的鄰居,而今在天津安家。她性格大大咧咧,說話直率。早早便離開清河巷了,極少回家。這些年,她四處尋找散落各地的清河人,找著時,總要說上一句:時間過得真快,還是那時最快樂。
  • 阜新清河門因柳條邊得名
    為了看守、望以及維護邊牆,當時柳條邊築有很多邊臺,且每隔一段距離就設一道出入用的邊門。起初,柳條邊上設有21個邊門,後來變為20個邊門。  按照時間順序,柳條邊修建分為三個階段,即老邊、新邊、展邊。以開原作為交點,呈「人」字形,分為西、東和北三段。
  • 【志載清河】清河民間舞蹈(七):花棍、秧歌
    【志載清河】清河民間舞蹈(七):花棍、秧歌 2020-06-24 05: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河發現清代「文魁匾」
    當地文史專家認為該匾反映了晚清清河大儒王殿甲光緒十七年(1891年)中舉事跡,距今已有127年歷史,為研究清朝科舉制度提供了實物資料,具有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這塊匾額長175釐米、寬75.5釐米、厚2.5釐米。除個別字較模糊外,其餘字體清晰可辨。匾的正中央題有「文魁」兩個大字,字體渾厚、蒼勁有力。匾的右側上部題有「大主考」三個字,匾的右側下部字體略小,並排四行字。
  • 山東省東營市:小清河上「大戰」酣
    4月8日,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大碼頭鎮東北塢村小清河中央,一艘絞吸船正通過船首飛速旋轉的刀頭,源源不斷地將河底淤泥絞吸起來,泵入直徑80釐米的管道,輸送到500多米之外岸邊的K162棄土場圍堰中。  自小清河復航工程復工以來,22艘絞吸船、5艘站樁船、6臺水陸兩棲挖機、84臺長臂及普通挖掘機接連入場,82.36公裡長的小清河(濱州博興-東營廣饒-濰坊壽光段)沿線火力全開,復工復產全面展開,航道疏浚施工持續保持大幹態勢。
  • 天下張姓起清河(組圖)
    >  張姓源遠兮,清河流長;始祖揮公兮,英武非常;清河之濱兮,滋潤成長;主祀弧星兮,衛國安邦;用於戰事兮,拓土開疆;揮公功德兮,萬古流芳……  這是新加坡張氏總會會長、亞美集團董事長張允伏帶領尋根問祖團於2006年9月17日上午,在清河縣中華張姓始祖揮公墓前,宣讀的祭文。
  • 清河羊絨:「軟黃金」編織新實力
    為提升羊絨產品的科技含量,清河先後與北京服裝學院、天津工業大學紡織學院等12家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9大類16個公共服務平臺,其中清河羊絨生產力促進中心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工程中心。  「清河也有這樣的設計」  多年擴張後,清河羊絨年產值雖已超過百億元,但只有30%是製成品,且大部分是貼牌生產,產值和利潤都很低,多年來走原料加工和貼牌生產的道路,品牌缺失成了清河羊絨產業深刻的痛。  「清河羊絨產業的出路在於培育、做強一批自有品牌。」清河縣人大副主任、中國清河羊絨製品市場管委會主任孫連嶺堅定地表示。「做品牌是世世代代的功夫,投機不得。」
  • 【清河史話】九冢閱盡千年風雨
    東漢皇帝漢安帝劉祜派出手下重臣大司空持節(代表皇帝親臨)奉旨弔祭;又委派負責軍事武裝的官員左右僕射率領數百名虎賁軍負責維持秩序,守靈的儀仗隊舉的是皇帝欽賜的龍旗傘蓋,那陣勢、那威儀,絕不亞於當朝皇帝駕崩。死者究竟是何許人也,竟能引起朝野震動?此事還得從頭說起:78年,東漢都城洛陽的皇宮裡,一個男嬰呱呱墜地,他就是漢章帝劉炟的第三個兒子劉慶。
  • 雄縣做水字文章打造大清河景觀遊憩帶
    河北新聞網訊(宋志堅、韓瀚、葛西勸)5月20日,雄縣文昌公園和清河公園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大清河碧波蕩漾,河道兩側被石塊壘起,傍晚,許多市民沿堤岸漫步……    去年以來,雄縣圍繞「水」字做文章,環繞「綠」字繪藍圖,投資6000餘萬元,重點打造了8.4公裡的大清河河道景觀遊憩帶工程,目前已完成了文昌公園
  • 【志載清河】清河民間舞蹈(五):二鬼摔跤、背媳婦
    【志載清河】清河民間舞蹈(五):二鬼摔跤、背媳婦 2020-06-17 04: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