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蘇東坡的《點絳唇》 「濁酒黃花」與「不用悲秋」品讀
吳斌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天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黃庭堅這首膾炙人口的《清平樂》「春歸何處」,估計沒有人不知道的。這詞美的,讓人不得不佩服其橫溢的才華。黃庭堅優美的詩詞有很多,這裡選一首黃庭堅被貶彭水時所填的《點絳唇》「濁酒黃花」來看一看。
黃庭堅在被貶流放到黔州(四川彭水)期間(1095-1098),其堂弟黃叔向(字嗣直)正好在涪陵(現重慶涪陵)任涪陵縣尉(涪陵公安局長)。彭水與涪陵有烏江水路相通,也就兩三天的乘船路程,這在古代算是非常便捷的了。加之黃叔向與黃庭堅一樣有著愛茶的嗜好,且閒聊的話題也與黃庭堅很投緣。而黃庭堅又是那種,好表現一點才華、學識、格調、品質性格的典型文人。比如說,黃庭堅茶煎得非常好,總希望能有「識貨」的人,欣賞他的煎茶技藝。而黃叔向對堂哥黃庭堅的煎茶技藝以及所煎的茶,每每都能給出黃庭堅很欣賞的評論,或者提出黃庭堅很希望回答的問題。如撓癢一般,撓到了要害之處,令黃庭堅欲罷不能。因此黃庭堅與黃叔向在此期間常有相互走動。
這不,才一段時間沒在一起煎茶、品茶就念得慌,為此在紹聖四年(1097)的重陽節時,還特別填了一首《點絳唇》,以寄託這份親人加知己的雅思。原文為:
重九日寄懷嗣直弟,時在涪陵。用東坡餘杭九日點絳唇舊韻。
濁酒黃花,畫簷十日無秋燕。夢中相見。起作南柯觀。
鏡裡朱顏,又減年時半。江山遠。登高人健。應問西來雁。
從黃庭堅自己所作的序中可以知道,這首《點絳唇》作於重九日(重陽節),以想念當時在涪陵任縣尉,且十分投緣的堂弟黃叔向(字嗣直)為由頭,來寄託自身思念故鄉與親人,期望能回到故鄉隱居的情懷。同時也點明了是用蘇東坡在杭州重陽節時所填《點絳唇》的韻腳。蘇東坡所作《點絳唇》原文為: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還高宴。江村海甸。總作空花觀。
尚想橫汾,蘭菊紛相半。樓船遠。白雲飛亂。空有年年雁。
蘇東坡的意思是說:
不用像杜甫作《登高》、《江村》以及漢武帝作《秋風辭》那般的悲秋,雖然上了點年紀,但身體還十分硬朗,這不還參加了重陽節登高的盛大宴會。杜甫所描繪的,世外桃源般的江村、海甸,令人嚮往。然而滾滾紅塵總是那樣的讓人失望。
遙想漢武帝「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浩浩蕩蕩地到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縣西南)祭祀后土的盛況,蘭秀菊芳、簫鼓棹歌,一派祥和。但一代大帝劉徹依然發出「秋風黃木、白雲雁南、少壯幾時、樂極生哀」之慨。漢武帝的樓船早已行遠,齊整的白雲亦已飛亂。空有那南歸之雁,年年依舊。
黃庭堅化用了蘇東坡此詞中悲秋的感慨,詞的上闕「濁酒黃花,畫簷十日無秋燕。夢中相見。起作南柯觀。」表面上是說,在重陽節喝著濁酒,賞著黃菊,想著好多天沒有見到堂弟嗣直了。因而入得夢來,與之品茶、交談在夢中,醒來方知是南柯一夢。事實上,黃庭堅是借著這個表象,感慨自己被貶謫的日子,遙遙無期,不知何時是盡頭,盼望貶謫結束就如南柯之夢般虛無縹緲的意思。
詞的下闕,先是感慨了時光的飛逝,歲月的不饒人,所謂「鏡裡朱顏,又減年時半。」接著的「江山遠。登高人健。應問西來雁。」表面上好像是說,自己所在的彭水距離堂弟嗣直所在的涪陵還是有點遠,雖然身體還不錯,但依然不能時時相見,相互間的問候還需要「飛雁」的傳書。大約是由於涪陵在彭水之西吧,黃庭堅用了「西來雁」之說。事實上黃庭堅還是借著這個表象,表達著這樣的意思:
故鄉是那麼的遙遠,朝廷已變得那般的遙不可及,多麼希望在我這登高(指重陽節的登高)之人尚健康之時,能夠得到朝廷結束貶謫的命令,回到家鄉修水,安享晚年「採菊東籬下」的美好時光。我這願景可以實現嗎?我抬頭詢問著天上飛來的大雁。
文豪的詩詞,無論是哪一首,只要細細地用心讀,不論是表象還是寓意,都是那樣的甜美、悠遠,讓人深深沉浸其中。我們常說,生活不僅僅是「柴米油鹽」還有詩和遠方。黃庭堅在貶謫期間,其「柴米油鹽」的物質生活是很差的,和堂弟的交往與我們和親朋的交往也並無二致,可是偉人的優秀就在於其精神世界的豐富,能夠感受那「詩與遠方」的美麗,並且還能寫下來,感染千千萬萬的後來者。真的很想很想,更多的人能夠像黃庭堅一般,感受到那「詩與遠方」的審美愉悅,讓自己的精神,生活在雲淡風輕的美好之中。你與我有一樣的想法嗎?